谈谈你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知、情、行、意”心理要素的认识

作者&投稿:台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影响要素有哪些~

面向全体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国家建设者,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做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关心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热情,更需要相应的能力。学校的全体教师是否可以并有能力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充分利用每一堂课中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决定学校有效工作成败的关键。
每堂课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教学是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对学生来说,能活动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学校度过的,而在学校的时间大部分又是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度过的,每堂教学中所产生的一切都会引起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性格等心理品质积极或消极的变化,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必须重视而且值得研究的问题,但学科教学的目的不是系统地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强调的是渗透。学科教学的渗透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有机地运用心理的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争取各种积极措施以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康的人格。
一、教学态度中的渗透教育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互相制约又协调一致,共同形成对态度对象的评价。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教师对学生的满腔热情、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学生的尊重和激励,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乐于学习,并产生自信心、成功感,体现的是“渗透”作用。良好的教学态度如阳光,给予学生的是温暖、灿烂;恶劣的教学态度如阴霾,给予学生的是细雨绵绵。一位教师课后有感触地说:“当我一脸阳光走进教室时,学生的心情就会很舒畅,很轻松;当我一脸怒气地走进教室时,学生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怒气的枪口上,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许的目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理充满幸福和喜悦,表现得很兴奋,如果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的心灵蒙上了一片沉重的乌云。”因此,应当注重教学态度中的渗透教育。
二、教学内容中的渗透教育
中小学学科课程设置主要有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在学校多样化的学科课程设置中,教学内容特别是教材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授课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教材。
1.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语文、外语、历史、地理、思品政治课程内容包含了大量的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健全人格、发展潜能等心理健康教育。
2.政治(思想品德)理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的培养等都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初中政治思品新课标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如下教学内容:①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②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③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④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炼意志、陶冶情操;⑤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⑥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实际上就是一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这无疑为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3.语文课文都是精品名篇,是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综合,那些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富含哲理的寓言和童话,令人荡气回肠的经典小说等都是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人类的真善美,包含最多的是关于人的思想、感情、情操、意志、品格、爱好、天赋、性格、才能、气质等方面的内容。如在语文课本中通过《醉翁亭记》、《西湖的绿》,可以在山水美景中感触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理解;读《炉中煤》、《我爱这土地》,可在令人思索、回味的空间里感受到诗人的一片赤子之心和爱国热情……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通过与作者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来开发潜能,增加知识容量,滋养他们的精神家园,定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清晰的足迹,影响他们漫长的生活之路。当然,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集中有序地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深深地蕴藏在课文中,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也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它教育因素结合并存的。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同教材的关系,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4.音体美课程蕴涵着更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例如,音乐欣赏、歌唱以及舞蹈,可以改善情绪状态,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力,缓解压力。
5.美术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对发展智力大有裨益,能使人宁静致远,全身心投入。各种绘画图案、标志和色彩等造型艺术品,都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联想,特定的颜色则可以引起相应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进而影响心理状态。
6.体育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还能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坚强意志、心理耐挫力和良好的情感,防止和减轻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合理宣泄、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提高生命质量。《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把体育教学分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学习领域,从课标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学应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培养交流、合作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达成心理健康目标的观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特点,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
7.自然科学类课程,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过程,不仅需要观察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参与,而且还需要各种心理品质的支持,以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性格特点,等等。
8.数学课程中的心理渗透教育,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建立自信心,通过介绍华罗庚与“黄金分割”,陈景润“皇冠”摘宝,钟爱科学的牛顿等故事,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对知识的创造有了全面地了解,对其思想品德、人格、奋斗精神有了更深刻地把握,从中可以受到感染,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勇敢顽强的钻研精神。
9.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分别反映的是自然现象不同方面的规律。每一个原理、每条定理都隐含着心理素质教育素材,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息息相关。
总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想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实现全校教师的全员参与,必须将其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和学校工作融为一体。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在课堂和日常的教育实践中随时抓住时机,并将其作为教育契机开展活动,在校园、课堂生活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素质因素,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去体验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合到学生、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接受心理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成长的殿堂。

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情绪负重的时代.比起人的生理疲劳,现代人特别是大学生们需要承受更多的心理疲劳.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时代的变化和冲击在他们的心灵中引起的激荡是最为明显\最为强烈的.过高的精神需要与满足的相对不足,紧张的心理压力与排遣心理能力的不足,集中的心理刺激和转移空间的不足,都使大学生首当其冲地成为心理病变的”重灾群体”.据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但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这点,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把大学校园当作是世外桃源,一片天外净土.在大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中,因学业方面经济方面情感方面人际交往方面以及职业选择方面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当然也包括少数大学生的心理变态以及人格障碍甚至精神病方面的心理问题.
1996年,>明确把“健康的心理素质”列入德育目标和内容,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了有力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素质的竞争.
有人曾说过,人的一切财富与成就的获得都源自于健康。财富与成就是人人都渴求的,健康也一样。现在我想问大家的是:您健康吗?您认为自己健康吗?如果您回答:是的!我感到很高兴,而且还要恭喜您。那么,我再问:您知道什么是健康吗?怎样才算是健康呢?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也不尽相同,是不是都正确呢?这就需要我们来科学地认识健康。

第一节现代健康观

●心理健康问题漫画

一、健康的涵义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没有病痛和不适,就是健康”,甚至有人认为能吃能喝能睡就是健康。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因素对于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那种“无病即健康”的传统健康观日渐为人们新抛弃,新的健康观应运而生。
现代健康观是从全方位的角度积极地诠释健康的。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在其宪章序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美状态”。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在《阿拉木图宣言》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及体质强壮,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充满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把健康定义扩充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而且是有复杂心理活动、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健康包括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于完满状态,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关系到健康成长与成才。
1.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紧密相连,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则是生理健康的必要保证。尤其是积极的心理对生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俄国生理学家曾对战场上的伤员进行调查,发现战胜方伤员的伤口比战败方的要愈合的快,且愈合得好。其原因为战胜方伤员的心态要更为积极些。尤其是如果一个人心理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则必然导致生理异常或病变。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在现代,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医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已将身心疾病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并发现心理因素是许多疾病的病源或诱因,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癌症以及哮喘、糖尿病等都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2.心理健康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见智力的概念及智商理论分布图
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也是智力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通过大脑直接影响智力活动。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使人记忆力增强,反应敏捷,思维活跃;焦虑不安、悲观、苦闷、愤怒等不良情绪,则使人心烦意乱,思维停滞,阻碍智能的发挥。长期的心理紊乱必然导致大脑机能失调,破坏正常的智力活动。对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心理不健康,就难以继续进行正常学习。大量调查表明,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成为困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大问题,是大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武汉某高校教务处备案,从1991年至1995年间,学校办理休学的188人,其中因神经衰弱,情感障碍等原因而休学的占24%。江西省对1995年以来28所院校大学生退学、休学情况的调查,在所有退学者中,52.41%的学生是因为承受不了学业上的精神压力而放弃学业的。在休学者中,心理疾病约占1/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基本保证。
3.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重要保证
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健康的直接体现。健康的心理有助于积极调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充分发挥智力潜能。一个人即使智力聪慧,如果心理不健康,那么他也可能难以适应社会,成就其才。这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例。 ●见个案1某大学生物学女博士学有所成,但因无法承受择业的挫折而精神崩溃,实在可惜可叹。这对我们大学生是个警示,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理解
心理健康的标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但是综合各种观点,根据大学生年龄特征,社会角色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一般认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为:
1. 智力正常
智力通常指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是人的应变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各种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总体智力水平相对于同龄人较高,因此衡量大学生智力主要在于其智力效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是否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2. 情绪健康
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情绪健康主要表现为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乐观开朗,能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情绪发挥具有积极的效能感。
3. 意志健全
表现在意志行为中的目的性、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等,而行动中的盲目性、优柔寡断、固执冲动、害怕困难等都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
4. 人格完整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指人格的各要素(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完整统一,平衡发展,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完整的大学生其所思、所想、所行是协调一致的,并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5. 自我评价正确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有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6. 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状况是心理健康状况最直接的反映。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以平等、尊重、友善的态度与人相处,能获得并与人分享友谊,乐于助人,团结协作。
7. 适应能力强
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能积极面对现实,与社会保持良好接触,对社会现实有较清晰的正确的认识,能自觉并有效调节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矛盾冲突,自我始终与社会保持协调一致。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相应的心理行为表现。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应具有与该年龄和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大学生过于老成,过于幼稚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以上为人们通常对心理健康标准的一般认识,要进一步理解与把握这些标准,区分心理是否健康,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不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心理疾病。
(2)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的状态,在许多情况下,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程度的差异。
(3)心理健康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4)上述所谈的心理健康标准只是心理健康的一般要求,而不是最高境界。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在自己现实的基础上,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这四个基本要素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作用,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它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发挥这四个基本要素的作用和整体的功能,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与策略,以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行为和习惯。
  一、道德认知
  知,即道德认知,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这是人们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学生品德的形成离不开认识,一定的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必要条件。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总是制约着他的品德高低,所以要有计划的传授给学生以基本的道德知识、理论和各种道德规范,逐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公私、荣辱的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学生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其道德观念就越明确、越坚定,就会提高其行为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这对调节他们的行为,加深情感的体验,增强意志和信念都有极大的作用。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把道德的理性认识作为德育的最初阶段,很重视道德认识的作用,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有丰富的道德认识,才能分辨善、恶、荣、辱,决定取舍而不迷惑,才能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为自己内心的需要。因此,他把道德认识教育看作是德育过程的开端。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有这样或那样不合乎道德标准的行为,往往不是他们故意那样做,而是由于他们对道德要求、道德要领或者道德规范缺乏正确的理解所造成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跟学生反复讲清楚道德知识、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让他们懂得有关的原则和规范,从而增强其履行道德的自觉性。如在教八年级第一册第18课《讲究礼仪》这一内容时,我先将“礼仪的概念”、“讲究礼仪的意义”、“讲究礼仪的历史名人及事例”和“我们应该怎样在生活中做到讲究礼仪”等知识向学生讲授,再让学生主动从书中得到清楚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样就让学生明白了礼仪的重要意义及讲究礼仪的做法,对学生在生活中注重礼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道德情感
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一般在认识基础上形成,是运用一定的道德观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品行或某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如对善良的歌颂,对正义的崇敬,对父母的热爱,对不道德行为的厌恶、憎恨等。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沟通心灵的桥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将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可见,情感在学生思想品德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他能推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发展为道德信念。如果缺乏相应的情感,即使有了某种道德认识,学生也会将道德认识停留在口头上。
如:讲到八年级第一册第2课《感悟亲情》中的“父母之爱”那一节时,课文中提到了《游子吟》那首诗,我特意安排同学们一起来朗读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学生们低沉的嗓音中我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在讲到第17课“感悟诚信”这一框时,我给学生们讲了南京冠生园用过期的原料做月饼坑害消费者被曝光而破产的教训,然后又讲到了我们学校举行的“诚信月”活动。我问孩子们,自己是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课堂顿时“活”了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谈想法,表决心。我相信我的孩子们会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好了,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也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道德意志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首要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它常表现为意志活动,即为实现个人确定的道德目的而严格约束自己、压抑不随意冲动和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的行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需要充分重视道德意志的作用,道德意志是学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决定采取的道德行为能够坚持下去。事实证明,意志薄弱的学生尽管他有某种道德认识和情感,但一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不能坚持所确定的道德原则。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注意培养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使他们有顽强的毅力。这有助于学生坚持道德认识,深化道德情感,调节道德行为,以形成他们的信念。
  思想品德课中要使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控力。每个学生都生活在集体之中,在集体中有许多事情不能一次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全体学生都有顽强的意志品质。例如在教学八年级第一册第16课《人字结构》的合作竞争这一问题时,就讲到班级的卫生工作中同学们的长期合作需要大家坚强的意志,在平时的活动中就可以加强意志的培养。班级的卫生清扫工作实际是给大家创造磨炼意志的环境,让他们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希望同学们本着“持之以恒”的态度坚持下去,如果同学们能坚持的把卫生工作做好,就等于在培养自己的毅力,以后干其它事情也就会做到不断的坚持。
  四、道德行为
  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学生的道德也只在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明,因而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只有履行在道德规范的活动中,学生才能深化道德认识和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增强道德信念,从而使自己的品德得到发展、道德能力得到提高。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要求学生言行一致,严格遵守道德规范,长期坚持下去,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为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需要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式教学内容。如:初一年级教学中,教师将良好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的教育相结合,配合教材中有关“自尊目信”、“培养爱国情操”、“磨练坚强意志”、“陶治高雅情操”、“培养良好心理个性”、“学会自律”等内容,分别开展了“忆革命先烈”故事会,“毛主席诗词”朗诵会,“我是怎样正确对待挫折”的演讲会,进行收集艺术珍品、集邮、生物标本、图片、摄影、小制作等展示会、个人性格分析会、“自律会失去自由吗”的辩论会等。初二年级重点开展法律常识教育,分别设制了“今日说法”、“身边法律谈”、“案例重演”、“专案分析”、“漫画说法”、收集执法、守法、普法的典型资料,开设模拟法庭等活动。一系列活动式教学使我们体会到活动课教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可以满足学生“表现自我,体现价值”的心理发展的需要,通过参与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些活动能够强化主体性体验,促进个人与集体、他人间情意的发展。同学生们在活动中可以自由表现自己,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立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行为。
   总之,知、情、意、行在学生的品德形成中各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知是品德形成的指南,情是品德形成的动力,意是品德形成的保证,行是品德形成的标志。学生的品德形成一般是从知开始,以行结束。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开端,但必须同时注意四个要素的同步发展,因为四要素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只有全面考虑和顾及,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法,才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

经常开会,管理的很严,学生没有自由的空间,这样学生就陶冶自己的情操了。55555,当代教育越来越变态了,圣人时代已经远去。

真正的品德不是靠说教就能学会的


如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评价?
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劳动观念,积极参加劳动,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节。确立关心环境的意识,保护环境。2.思想规范、政治规范方面的目标...

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评价?
一、 “循序渐进,知行统一”的原则 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 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 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二、“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评价学生的道德行为,既要以激励为主,也要给予...

学生思想品德小结
所以,思想品德课要让低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形成良好品德的环境。要想上好小学低年级思想品德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备课,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有些人认为,小学低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于是,不愿花精...

思想品德评价怎么写
思想纯朴,积极上进,严于律己,品行端正,为人诚恳,待人热情。热爱集体,做事踏实、负责,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并常常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学习方面,态度端正,目标明确,主动性强,有刻苦精神,成绩优异。

怎么评价一个中学生的思想品德?
思想道德良好。诚实守纪,待人随和,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劳动认真负责。三年来,成绩进步不是很明显,因为你缺乏坚强的意志,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任务观念严重。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从基础做起,克服自身困难,抓住机遇,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考上理想的高中!在思想品德...

学生思想品德的评语
1. 你活泼可爱,聪颖好学,“沉稳”是所有老师对你的一致评价,勤奋的学习换来了优异的成绩,从容地面对这一却,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多与他人沟通交流,主动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相信来年我一定会看到一朵绽放的绚丽夺目的小香花。 2.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做...

学生道德品质表现评语_学生思想品德鉴定评语
学生思想品德表现评语 1. 该生是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喜欢课外活动,理解能力强,学习接受能力强,踏实勤奋,吃苦耐劳,一贯保持旺盛的拼搏进取精神,学习非常的刻苦自觉,成绩优秀,关心集体,助人为乐,与同学相处融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2. 该生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性遵守《中学生守则》...

学生思想品德自我评价
1.学生思想品德自我评价 初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时候做事情会只有三分钟热情,我相信只要克服这些问题,我就能做的更好。 我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敬...

学生思想品德的评语
关于学生思想品德的评语1 1、在校期间表现良好。热爱祖国,,积极进取,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自担任班干部以来,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希望继续努力发扬成绩,超越自我、增强自信、赢得成功。 2、该生学习勤奋,学习上自我要求严格,刻苦钻研,探索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思维积极、善于分析总结、学习成绩...

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评语
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评语如下:1、该生品行端正,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该生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对待学习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3、该生为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4、该生品学兼优,勤奋好学,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

官渡区17184021627: 知情意机制是什么? -
卢咐肾康: 一个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德方面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构成,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一般说,知是情的基础,情又影响知的提高,行是知、情、意的外部表现,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目的.因此,我们实施德育...

官渡区17184021627: 简述德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的相互关系. -
卢咐肾康: 【答案】: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品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品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品德情感和意志又影响着品德认识和调节着品德行为,品德行为又对品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品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品德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全面和谐发展.

官渡区17184021627: 知情意行的顺序是什么? -
卢咐肾康: 知情意形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道德辨识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

官渡区17184021627: 学生的()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
卢咐肾康: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情)是动力,(意)是支柱,(行)是关键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A).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①统一性: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

官渡区17184021627: 现代学生评价基本特征是什么?德育主要内容是什么?...
卢咐肾康: 1、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的基本构成要素,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2、活动和交往并在其中体验学习,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途径和方式,德育过程是指导学生接受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受教育者思想的矛盾斗争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斗争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官渡区17184021627: 在品德结构知、情、意、行四个因素中,什么是基础?什么是关键? -
卢咐肾康:[答案] 知,即道德认识.一定的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必要条件.所以道德认识是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发展为道德信念.意,即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

官渡区17184021627: 论述德育过程中队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
卢咐肾康: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

官渡区17184021627: 教育学原理 -
卢咐肾康: (1)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①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②道德活动是促进外部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③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