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

作者&投稿:慕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八年级上册:14、《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
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
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八年级上册:6、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斯:这
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八年级上册:7、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答案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年级上册:9、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选贤与能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子:以……为子。 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7、是谓大同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归:女子出嫁
二、译句答案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3、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八年级上册:三峡
一、解释答案
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上
3、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下霜的早晨
7、飞漱冲刷
8、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
11、良多趣味良:真,实在
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八年级上册:10、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三、填空答案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之美。山水相映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之美。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到。 遂:于是。 至:到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5、月色入户户:窗户
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月光(月色)
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四、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全文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五、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六、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八年级上册:11、观潮
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方: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倏而:突然 . 略: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逝: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日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干:岸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答案
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 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3、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答案
1、解释下列词语
(1)既望(1)农历十六
(2)既而(2)不久
2、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 而 ,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远,近。
(2)写“形“的句子是 (3)写“色”的句子是 (4)写“声”的句子是 (5)写“势”的句子是 (1)仅如银线(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如雷霆,震撼激射(4)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3、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八年级上册:12、湖心亭看雪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案
1、是日更定是:这。 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拿:撑,划。 毳: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 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痛快。 白:指酒杯
二、译句答案
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1、(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4、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三、回答问题答案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风烟俱净俱:全,都
2、从流飘荡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 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悦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汤:热水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报” 穿着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词语盘点是哪些
第六单元:1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春夜喜雨【唐】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朝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月亮的故事文300字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 我是何昊贤,大家好。 是写小鸭子的吗?偶也系六年级的 你自理题目哈 9月的一天,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小鸭子们个个都挺胸抬头,迈着整齐的方步,给大城市增添了一丝丝生机。 走着走着,小鸭子们的目光被一座座高大美丽的建筑物吸引了过去。 鸭...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试题
6、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超过6.7亿,比欧盟27国的总人口还多,众多农村人口在较短的时间内涌到城市里,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大大推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问题也集中表现出来,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考验。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2分) A、 快速...

部编版八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
1.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古文整理 八年级上册:14、《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 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 率妻子邑 *** 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邀请处处...

九年级上册语文六续写作文
3.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 希望你采纳~~~ 荒岛上可以练就毅力,毅力可以磨练雄心,雄心可以开凿智慧,智慧就是希望的征帆!“生存”简单,但不可忽视,“学会”容易,但是做起来是毅力的往途,两个词组在一起,就是今天的正题——学会生存。 烈日炎炎,蝉鸣不断。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去华联,买完了东西,爸爸去付钱,...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六单元手抄报怎么做
一、 手抄报的形式 办手抄报用八开纸的版面,中间对折成为一、二两版。要求有标题,有刊头刊尾。版面布局合理,排版设计匀称。字迹规范美观,一律用珠笔或钢笔书写。二、 手抄报的内容 手抄报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可以是课堂中的内容,也可以涉及课外的内容;既可以是语文知识,也可以涉及物、化、数、...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配套练习,急需。今晚20之前。_百度...
四年级下期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班别 姓名 座号 得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cuī mián cán sānɡ zhuānɡ shì shuài lǐnɡ yún tián ( ) (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4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知识归纳+单元试卷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归纳+相关练习题 第六单元 知识要点归纳 1、看拼音写词语 léi yǔ wū yún shǎn diàn léi shēnɡ (雷雨) (乌云) (闪电) (雷声) fánɡ zi chuānɡ hù yě wài dà zì rán (房子) (窗户) (野外) (大自然) tiān rán zhǐ nán zhēn bānɡ zhù (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作文有哪些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大全 小学4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作文:胜似亲人400字 小学4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作文:胜似亲人250字 小学4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作文:胜似亲人550字 胜似亲人_四年级看图写话400字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胜似亲人550字_看图作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看图写话作文_胜似...

语文九年级下册评价手册第六单元答案
语文九年级下册评价手册第六单元答案  我来答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1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作业忧愁少年 2014-12-21 · TA获得超过16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

邹平县13277728162: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有古文和古诗全文 -
辕伏亿松:[答案]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

邹平县13277728162: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有哪些 -
辕伏亿松: 你好,26课 《小石潭记》27课《岳阳楼记》28课《醉翁亭记》29课《满井游记》30课《诗五首》:饮酒(其五) 行路难(其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手打不累,望采纳QAQ

邹平县13277728162: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哪些课文 -
辕伏亿松: 《三峡》《短文两篇》《观潮》《湖心亭看雪》《诗四首》

邹平县13277728162: 人教版(八上)语文课本第六单元的课文 ?急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课文 -
辕伏亿松:[答案] 包括《三峡》《短文两篇》《观潮》《湖心亭看雪.>>

邹平县13277728162: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通假字与一词多义 -
辕伏亿松:[答案] 词类活用: 类型 例句 出处 解释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对……感到诧异名词作状语 复前行、听妇前致词 《桃花源记》 往前、上前形容词作动词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穷尽,走到头名词作动词 有仙则名 《陋...

邹平县13277728162: 初二语文下册六单元试卷 -
辕伏亿松:[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基础知识.(47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8分) 伛偻( ) 毛羽鳞鬣( ) 呷浪之鳞( ) 挂罥( ) 倩女之huì( )面 往来xī( )忽 金zūn( )清酒 髻huán(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

邹平县13277728162: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6单元文言文重点翻译的句子 请在6点之前发 加倍给分 -
辕伏亿松: 答谢中书书重点句子:1.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在赞叹的 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3.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4.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

邹平县13277728162: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五首是哪几首诗 -
辕伏亿松:[答案] 采薇 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

邹平县13277728162: 人教版的八年级下册的语文,六单元的课文的所有题目.要课文的题目和古诗五首各个诗的题目, -
辕伏亿松:[答案] 第1单元 第1课 藤野先生第2课 我的母亲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第4课 列夫•托尔斯泰第5课 再塑生命第2单元 第6课 雪第7课 雷电颂第8课 短文两篇第9课 海燕第10课 组歌(节选)第3单元 第11课 敬畏自然第12课 罗布泊...

邹平县1327772816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的词性活用和特殊句式是哪些? -
辕伏亿松: 【词性活用:】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这个比较多,得看原字是什么词性,如名词、动词、数次...然后翻译成什么能通顺.) 使动用法(例:天亡我——上天使我死亡) 意动用法(例: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奇怪) 为动用法(这个比较少见,至少在初中课内是几乎没见到,我到高中学《离骚》才知道的,例:哀民生之多艰——“哀”,为......感到哀伤) 通假字(这个很多啊,常见的有“说”通“悦”,“知”通“智”.) (出了实词的词类活用,还有一些虚词的意思,古今异义之类的,初中不打紧,还不算深入,高中会深入接触到.)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省略句、 被动句、 判断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