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五邪”病机——湿浊内生

作者&投稿:颛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提到湿,想必很多人都会想到下雨前或是黄梅天房屋里的潮湿的情景。毫无疑问,水汽在空气中过多的积聚是潮湿形成的主要因素。其实我们的体内也会产生湿邪,我们称为内湿。湿浊内生也是内生“五邪”病机之一。

湿浊内生,又称“内湿”。内湿是由于脾不运湿,肾不主水,肺输布排泄津液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水湿痰浊蓄积停滞的病理变化。由于内生之湿多因脾虚,故又称之为脾虚生湿。

我们所说的内湿实际上是机体参与水液代谢的脏和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和结果,所以与人体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和谁相关呢?肺、脾、肾。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讲水液代谢的时候吗?肺为水之上源,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为水液代谢的中流砥柱,又提到过肾虚水泛为痰,也就是水湿痰饮和这些脏器都有关系。而脾居中焦为治水之脏,水饮进入体内后,要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主要靠的是脾对水饮的运化。通过脾的运化,水饮变为人体可吸收利用的精华物质,以供滋润机体和为机体各种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常,那么进入人体的水饮就不能被正常转化为人体可利用和吸收的精华物质,从而导致水液在体内过多地积聚,反过来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产生内湿的疾病。因此《内经·病机十九条》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强调湿、肿,水液停留的形成和脾密切相关。

当然水液通过脾的运化为人体所利用之后,在体内还有一个运输、分布、排泄的过程,这个过程和肺的通调水道作用、三焦的通道作用、膀胱的贮尿排尿作用以及肾的蒸腾气化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四个脏器功能的失调,也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循环过程的障碍,出现水液在体内异常停留的内湿症状。


内湿的病理变化


湿性重着粘滞,容易阻遏气机,其临床表现常常会随着湿邪阻滞部位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1、水不化气,水液停留在体内

水液的输化和排泄,必须经过气化的过程,如果气化功能失调,会造成水液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这时候水液不能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物质,不能够形成参与调节人体脏腑的功能,这是水不化气作为一个病理产物停留在体内了。

就肺、脾、肾而言,肺不能行水,肺通调水道的失职;脾不能运化水湿;肾不能调节水液,以这三者为主。水不化气后产生的病理产物是什么呢?中医称之为,聚而为湿,停而为痰,留而为饮,积而成水。聚而为湿。这些病理产物停留在不同的部位表现为非常复杂的不同的症状,一是各组织器官中水分含量过多而出现的症状,如肢体水肿、头面浮肿、头重而沉、胸水、腹水、大便溏泻、四肢重胀、脘腹胀满、舌苔厚腻等;二是体内粘膜细胞分泌的粘液过多,如妇女的白带过多(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关于带下疾病的论述中,就认为妇女的带下病,归根到底都是内湿引起的。他说“带下俱是湿证”,一句话就概括了带下疾病的根源,并根据这个理论创造出了有效治疗白带过多的方剂——完带汤),慢性结肠炎导致的慢性腹泻(中医认为“湿多成五泻”,也就是说,大多数的腹泻和内湿有关),支气管分泌粘液过多引起的慢性咳嗽、咳痰白而粘、不易咯出,等等。

2、阻遏气机的升降出入

水湿一旦停留在体内,必然阻遏了气机,影响脏腑的升降失常的病理改变。停留在不同的部位就有不同的病理改变。比如湿邪停留于肌肉经络关节就表现为肢节疼痛,气机不通则疼。

如果说水湿停留在肌肤,影响了经脉,络脉,肌腠的气机运行障碍,这时候症状不仅表现为肿,还有一个特点是有胀。比如说急性肾炎或者慢性肾炎的患者,出现全身四肢肌肉浮肿,很多人会说自己有胀的感觉,原因就是湿邪阻遏气机,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在开方子的时候还会加一些理气的药物。

湿邪泛于上焦,停留到肺,那么肺失宣肃,甚至严重的导致肺气上逆,导致胸中的气机不舒,突出的表现就是胸闷,有咳喘的表现,因为有湿,有饮,有水,有痰,所以咳喘出来的那个痰一定是痰量多,甚至是稀白痰。

湿邪阻于中焦,我们学过脾喜燥恶湿,脾恶湿而运湿,湿太过,就会加重了脾的功能,使脾的气机运化不通,表现为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失常,导致气机阻滞。一个表现是胀。湿停于中焦,影响了脾和胃的功能,就会出现食少纳呆。

湿阻于下焦,下焦为决渎之官,主要是指小肠和大肠,具体表现为使大肠的传导功能改变,出现大便溏薄,另外虽然大便溏薄但是同时伴随排便不畅。小便的影响就是小便不利。


外湿与内湿的关系


外湿是六淫之一的湿邪,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冒雨,居住潮湿等外界湿邪所致。外湿侵犯人体的部位,多在肌表,它的特点表现为头身困重,除了发热恶寒之外,有头身困重,感觉我的身体像用绳子捆着一样。外湿不仅可以侵袭肌表还可以侵袭关节形成痹证,如果外湿侵袭了关节,经脉关节,不仅感觉到疼,而且有沉重的感觉。

而内湿主要是由脾不运化而来,它可以表现为脾胃的功能失调,纳呆腹胀,恶心呕吐,甚者泄泻,小便异常。



治外湿,一般思路是让湿邪从表而出。比如三仁汤,通过辛温发散的药物,可以使湿邪通过肌表排汗,而把邪气祛除。而内湿一定是用温性药物,健脾、燥湿。

内湿和外湿相互为患,互相影响。外湿发病,必伤于脾,而导致内湿,只要有外湿,它必然损及脾,最终形成脾虚生湿,加重了脾虚生湿。反之,脾阳素虚,水湿不化又最易感受外湿。





六淫与六气、内生五邪
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就可能变为“六淫”,成为不正之气,导致疾病。外感六淫是指外来的六种邪气,如风寒暑湿燥热,是外感病的致病因素。与之相对的是内生五邪,即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导致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是病机学中的病理变化。内生五邪与外感六淫虽相似,但临床表现...

中医讲的五邪是哪五邪
最后,火邪具有炎热、升腾的特性,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和元气,常表现为高热、口渴、烦躁、便秘等症状。例如,中暑就是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感受了火邪而导致的。总的来说,中医的五邪理论是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防范...

病机内容概括
卫气营血传变病机和三焦传变病机等。此外,对某种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例如感冒、哮喘、痰饮、疟疾等病症的病机。同时,探究某一种症状的发生发展病机,如疼痛、恶寒发热、失眠等。最后,研究由气血津液、脏腑等生理功能失调引发的综合性病机变化,如内生“五邪”现象。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
1. "燃歼E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指实邪结聚的病证,出现类似虚弱的假象。2. 其机理是实邪壅盛,阻遏气机,导致外表呈现出气血不足的状况。3. 这种病证可能是由于内生五邪,兼之正气不足,正气无法有效祛除病邪。4. 阴虚邪恋,余热不退,属于虚证,与"大实有羸状"的病机不符。5. 邪气侵袭,...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
1. "燃歼E大实有羸状"是指实邪结聚的病证,其特点是出现类似虚弱的假象。2. 产生这种现象的机理是实邪壅盛,阻遏气机,导致外表呈现出气血不足的状况。3. 实邪阻滞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影响气血运行,使得患者出现虚弱的症状。4. 内生五邪兼正气不足与邪实正虚,说明正气不足,无力祛除病邪。5...

心中杂念太多 应如何清除
心中杂念太多,应如何清除?心中杂念,是五邪与五脏六腑精气血神关系。总体是与“阴盛刚阳病"“阳盛则阴病"因素关系影响。“阴盛刚阳病"病机:指机体因致病因素阴寒之邪素过盛、或偏盛致正气阳气受损受伤,引起、导致阳气不足病变、病理发生。“阳盛则阴病"病机:指机体因致病因素阳邪素过盛、...

病机的内容概括
4.研究某一种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如感冒的病机、哮喘的病机、痰饮的病机、疟疾的病机等等。5.研究某一种症状的发生、发展的病机。如疼痛的机理、恶寒发热的机理、失眠的机理等等。6.研究由于气血津液、脏腑等生理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如内生“五邪”。

六淫的区别五邪
导致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为“六邪”。因此,是六气还是六淫,主要与机体是否发病有关。2.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外感六淫属外感病的致病因素,称之为外邪,而内生五邪,则是指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产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
【答案】:E 大实有羸状指实邪结聚的病证,出现类似虚弱的假象,其机理是实邪壅盛,阻遏气机,而外呈不足之象(E对)。内生五邪兼正气不足与邪实正虚,正气无力祛除病邪(BD错)。阴虚邪恋,余热不退为虚证(A错)。邪气侵袭,伤及营卫气血为实证(C错)。

病机的病机的概念及其层次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当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人体正气强弱不一,病变部位有深浅,阴阳平衡状态有别,邪气性质与盛衰亦有差异,在疾病过程中的病机也是随着正邪消长而不断变化的。因此,疾病发生的机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区分为病机总纲、基本病机、和具体病机等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