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缘起第一位是无明,为什么会有无明?

作者&投稿:牟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二因缘中无明缘行,那无明的因是什么?~

无明的因,就是前一世爱,取,有所种下的因。
爱,取,有这三个环节,给自己种下来世生的因。这个因的种子,促使生起的无明缘行,再缘识,缘名色,就是有一个新的一生诞生了。还会不断的在苦中沦落了。

朋友 法安~

无明只有两个: 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而一念无明,事实上也是因为无始无明才有的,但是无始无明我们先不去说它,那是成佛才能究竟断除,凡夫乃至二乘阿罗汉也不会跟无始无明相应到,毕竟在修行路上,只要能把一念无明断除,就可以取证小乘解脱道的阿罗汉果,与生死轮回说掰掰。

这个一念无明,是本来就有,并不是说有了第一个无明以後,後续又出生无量无边的无明,而是这些无明一直都有,陪著你每世生死轮回,但你只要把它断了,就不会再生死轮回了。略述如下:

我们先说一念无明是什麼,再说为什麼这一念无明本来就在。

第一目: 何谓一念无明?


一念无明总括来说有四个: 1. 见一处住地无明;2. 欲爱住地无明;3. 色爱住地无明;4. 有爱住地无明。但是根本还是见一处住地无明,这个无明简单来说就是我见,而我见的内涵就是把身体、感受、见闻觉知等六识心当成是真实不坏的自我。只要这个我见没断,永远会让众生起念,而不肯让自我永远死尽不再出生。

举例来说,无色界、色界的天人或人间有实证四禅八定的凡夫,他们禅定功夫很好,一入定可以很久很久都不出定,保持一念不生,但是,只要这我见还没断除,就会促使他在不知道哪个时节,意识生起了一念,也就是率尔初心,然後不久就退出禅定而无法保持住一念不生了。这就是说,只要我见还在,对自我的存在就不可能真的放舍,会执著自己、也就会造成他即便在最深的四禅、或是四空定中,突然就生起一念,想要来反观自我还存不存在,这就是我见还未断除。

那麼,这些有四禅八定的人或天人,哪一天他们要是听闻佛菩萨的开示而断除我见了,确认禅定境界虚妄无常、不可常保,而能入定的觉知心也一样虚妄不实,那麼他就当下取证阿罗汉,若他有四禅以上的功夫,当下就可以入四禅中,把自己的觉知心永灭,轮回下一世的动力就彻底灭除了,生死已尽、不受後有。

第二目: 为何无明本来就有?

先直接开门的回答: 无明是众生本有的真如佛心(有时在经典又称作如来藏、阿赖耶识等),他本来就含藏的种子中的其中一类。这众生本具的真如佛心,不只是无明种子,六道所有一切形形色色的身跟种子他都具足,正因为如此,你这辈子若是果报合该当男人,他就把男人身的种子拿出来用,若是女人,他一样有女人身的种子,甚至阴阳人一样有之;不仅如此,三恶道的种子、天界的种子都完整的具足,甚至,佛地功德的种子他也有,只要你有办法成佛,他一样把那些种子拿出来给你用。所以,大乘密严经就说了:

大乘密严经卷中:

「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诸仁者。一切众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险难之处。阿赖耶识恒住其中作所依止。此是众生无始时界。诸业习气能自增长。亦能增长余之七识。
... 世间诸众生染净等诸法,皆依於藏识为因而得生,...此因胜无比,证实者宣示,非与於能作自在等相似」

简单说,一切乾净与不乾净的种子,他全包了,贪嗔痴无明等通通一样不少,可是成佛种子也都具足。讲到这边,也许楼主听了会觉得奇怪,那为什麼阿赖耶识既然含藏一切种子,他为什麼不直接帮我们成佛,还让我们一直生死流转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深,必须先从第七识末那识,有时又称为意根,从这个心开始讲起,这个末那识从无始以来就一直与阿赖耶识存在,只有末那识是直接由阿赖耶识所出生,不需要假藉任何缘,而这个末那识,实际上他才是众生真正的自我,可是这个心的了别功能很差,对於六尘几乎是不知不见的,那个心的境界,说穿了就是我们睡著无梦的那个境界---暗无觉知。

但是呢,这末那识与无明相应,也就是他一直都与我见相应,所以当他无法接触六尘境界时,一定会想要确定---自我是否还存在,因此我们才能在睡著後,意识断灭以後又重新出生而醒来。乃至死亡後也是如此,我们死亡後,前六识、包含清清楚楚的这个意识心也灭了,但是末那识只要我见还在,他一定会促使阿赖耶识出生中阴身,想尽办法保持清楚觉知的功能,才有自我存在的感觉。一直等到投胎後,末那识带著阿赖耶识入胎,在全新的大脑还没成形前,就像睡著无梦一般,在胚胎中住著,等到这一世的大脑初步形成後,全新的意识出生了,又继续开始新的人生了。

所以,阿罗汉就是因为把这个我见断乾净了,末那识经由意识确认前六识、身体、种种感受、喜怒哀乐爱恨欲等等都是无常、苦、空,愿意彻底否定自我、舍弃自我,那麼,阿赖耶识就会依於我见的断除之缘故,永远不再入胎、不再出生新的身体、不再出生新的六识心,连末那识也收回,让他不再现行运作。这就是无馀涅槃。有经为证:

《本事经》:

「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舍重担。...,彼於今时。一切所受。无引因故。不复希望。皆永尽灭。毕竟寂静。」

有几个重要关键字: 1. 无引因故;2. 不复希望;3. 皆永尽灭。
无引因就是因为我见这个无明彻底断除了,那麼,随後不久,末那识无始以来一直带著阿赖耶识受生三界轮回的动力,也就彻底止息了,这就是不复希望;那麼,这最後的一生死後,连末那识自己也灭尽不现,就只剩下阿赖耶识独存,可是阿赖耶识他又没有见闻觉知、此心无形无色无相,他更不会反观自己存不存在,他虽然有无明种子乃至各类种子,但不会被束缚,本来就解脱,只是对他而言,他连解脱是什麼也不知道,所以也没有解脱可说。是故,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觉知学地时,  随顺直道进,
 精进勤方便,  善自护其心,
 如自知生尽,  无碍道已知,
 以知解脱已,  最後得无知,
 不动意解脱,  一切有能尽,
 诸根悉具足,  乐於根寂静,
 持於最後身,  降伏众魔怨。」

所以,二乘解脱道断除无明後的解脱境界,就是 佛所说的"最後得无知",因为,自我都尚且永灭了,又是谁知解脱? 谁得解脱?

阿弥陀佛,您好。简单说 无明就是 “没有明白”,还没有解悟、证悟到真如实相,没有搞清楚一切法的运转,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性和相的关系等等。还处于没有完全明白的状态,这时就叫做 无明。因为没有解证圆满,所以还有妄想、分别和执着,还会有诸多问题。通过不断修行悟道,就可以了知“无明是怎样出现的”是属于世界中的 界 的问题,就是空间。“无明之前是什么”是属于世界中的 世 的问题,就是时间。其实 时空 本来就是假相,唯识所变,唯心所现。更深入的了解请您到一些佛教网站上看一看相关资料。

无明即是虚妄分别!所以你问“无明是怎样出现的?”“无明之前是什么?”这正是在虚妄分别中,所以你想找个源头是找不到的,因为无明的源头就是自心的虚妄分别!只要你不停息分别,就总是在无明中轮回;一旦停息虚妄分别,无明本就不存在!能了不?

没有证悟四圣谛,所以有无明。


求佛教的十二因缘详细解说
在十二因缘中,第一是无明。无明是什么?无明就 是你生出来后你什么都不懂、不明白。你们生出来有谁 什么都懂的吗?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明白,然后慢 慢地在生活当中开始行。行是第二因缘,行就是走路、 行动,就开始生活了,在这个行为过程当中,第三个因 缘就是意识,就是生出来不知道,然后生活在这个世界 当中...

关于佛教的缘起论,请问第一因是什么?简单明了的,不要空谈。
你先看看三法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盘寂静。讲万事万物,就不能以我为中心来讲;讲发展变化,就不能以静止的观点来讲。这里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也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如果以静止的观点来看缘起论,你要问的第一因,无疑只有“无明”两个字,然而这就象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套一样...

五蕴是怎么来的
一、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第一重因果:过去因到现在果。过去因:无明是过去迷惑。行是过去造业。(1)、无明:我们迷惑无知,对善恶因果不明白,于佛、法、僧三宝不明白,也不知不觉,这就称为‘无明’。在十二因缘中的‘无明’是过去世烦恼的总称。(2)、行:因为无明使我们迷惑,发动心驱使身,口,意造业,此称为‘...

佛教中十二缘起的解释
这个链条说明了一个生命如何从一个无明的状态开始,通过行动、意识和身体的结合,经历感觉、渴望、执着,最终导致新的存在和老死。这个过程是无休止的轮回(Samsara),直到个体通过修行获得解脱(Nirvana)。二、缘起的解释 “缘起”在佛教中指的是事物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本质。一切有为法(即所有现象和...

烦恼和业是怎么样推动生死的呢?
实际上,造下黑业的第二刹那,因位识上已经具有变现饿鬼根身器界的功能,在果位以识的功能力将会无法遮止地显现饿鬼的身体、受用、器世界等。以上宣说了受生恶趣的因位识和果位识,以下再讲受生善趣的两种识,也是要认识如何由无明而生起行,再以行如何熏于识,这是缘起链,有前前必定会引生后后。缘起图上,识...

我们生命自性本来清净,为什么要起第一念无明?
因此说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后的众生。因为被蒙蔽、迷惑,因为自我的妄想境界,所以才有轮回,如果没有这些妄念境界,就是脱离轮回。成佛不是依赖有没有佛性,而是依靠能不能认识自我的觉察性,有没有自我的觉悟反省能力。佛性、或者是自性的清净心,这些只是未成熟的种子,没有相关的缘起关系去...

佛教十二因缘各是什么
1.无明,即无知;2.行,由无明而产生的善与不善等行为(意志);3.识,相当于托胎时的心识;4.名色,相当于胎中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形体;5.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心)等6种感觉器官;6.触,相当于出胎后开始接触外界事物;7.受,即对苦乐等的感受;8.爱,即生起贪爱等欲望;...

佛家关于缘份的解说
据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四载,佛陀为摄受众机,所施设之缘起法有一缘起、二缘起、三缘起、四缘起,乃至十一缘起、十二缘起等数种之多。其中,一缘起系指一切之有为法总名为缘起者;二缘起指因与果;三缘起指三世之别,或指烦恼、业、事等三者;四缘起指无明、行、生、老死等。如上所述,各种由因缘...

关于佛教的缘起论,请问第一因是什么?简单明了的,不要空谈。
此复有二说:一则精神长存,存而不论。二则精神随善恶等差别,或升天堂,或入地狱。前者为通常之见,后者为宗教之言,此在佛法,目为常见。(三)谓死后生前,渺不可知,但重现实人生,尽其人生本位之分,或主追求人世幸福,或主顺其自然,故庄子有目生死于一条之说。独佛教于生死理趣,迥异如上...

佛教悟的什么?缘起性空!
无论是我执、法执,都是误以为有一个永久存在的“我”,或者有一个永久存在的外在“事物”。 《成唯识论》卷第二说: “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 从能、所的角度分析“无明”,以说明“缘起性空”之理,是“唯识论”的特色;唯识论认为,“十二缘起”法,是建立于吾人“心”上的,他们加以扩展...

扬中市18385205629: 无明是由什么缘起而有的? -
仁话鼻咽: 这个无明的问题我也痛苦了好久……不过没想出什么结果来.只能把自己的一点思考说出来,见谅. 无明即本惑中痴数.《缘起经》云:“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

扬中市18385205629: 何为“无明”. -
仁话鼻咽: 什么是无明?无明是佛学的名词.在小乘佛法里,无明是十二因缘的起首,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我们的思想情绪都是无明,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

扬中市18385205629: 请问你知道《十二因缘》的内容吗? -
仁话鼻咽: 十二因缘: 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一、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

扬中市18385205629: 第一因究竟存不存在?!我很纠结,没有第一因为什么我要六道轮回??!!这个问题有没比较高深的人回答, -
仁话鼻咽: 第一因说白了就是我们的无明一念生起,就有了起因,然后有了十二缘起.有了因果轮回.如果破掉无明,那当然就没有了这个第一因.因为我们的佛性本体是遍处都在又不卡任何一处.我们的佛性也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果我们非要追究个最根本的第一因,那真的是在梦中找梦.梦中的一切存在吗?存在!因为那个梦啊,可是梦醒之后呢?还有吗?所以,不能简单的用一个存在不存在来回答.只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因缘来回答.站在本心的角度,从来就没有第一因,因为没有开始,没有结束.

扬中市18385205629: 二、无明如何产生的 -
仁话鼻咽: 答:无明,有根本无明,也就是俱生无明,它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讲《心经》也略略地提到十二因缘,那是与生俱来的.“既然是本来清净,何以有山河大地?”古德有这个问题,在《圆觉经》也有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修行成佛有什么...

扬中市18385205629: 哪位大明白人可以回答:佛为什么会有最初的一念无明? -
仁话鼻咽: 你这个问题金刚藏菩萨早就问过佛祖了. 《圆觉经》(节选) 於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遶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

扬中市18385205629: 佛教十二缘起是什么 -
仁话鼻咽: 十二缘起是:无明缘、行缘、识缘、名色缘、六入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有缘、生缘、老死缘. 观察人生的起点,老死忧悲苦恼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所以要生起出离心,不可执着世间情爱,贪着财色,念佛成佛,脱离六道轮回苦海,往生西方净土.

扬中市18385205629: 12因缘是什么? -
仁话鼻咽: 十二因缘(感果名为“因”,助因为“缘”;“因”为能生之种,“缘”为助生之机,辗转感果,互相由藉故合称“十二因缘”): 1、无明:就是不明白缘生缘灭的实相,也就是愚痴的意思 2、行:能造作、能牵引三界的身口意三业力量为“行” ...

扬中市18385205629: 佛教和道教中的宇宙起源是什么? -
仁话鼻咽: 道教说世界从无开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物的本源就是道,道生一,就是无生出有,也就是世界创生的开始,一生二,就是,有又生出阴阳两气,世间所有事物都为阴阳造化的产物.二生三,阴气浑浊,下降为地,阳气清轻,上升为天,故,三指天、地、人三才,万物皆在其中.与这句话相同的还有“无极生太极,太极化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万物.” 在早期佛教里没有最初的因果.一般只是从“无明”开始分析而已. 如果你问无明的因,回答是爱欲.你若在问爱欲的因,回答是无明. 具体可看十二缘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