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矣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出自李悝的《法经》。

李悝(约公元前445-前395年),魏国人,曾任魏文侯的北地守,后任魏相。为了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在政治上,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即取消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新的封建官僚制度,按功劳大小授予爵位和奉禄;按才能大小授予职位;实行赏罚严明的制度。又主张"夺淫民之禄以来(徕)四方之士"。即剥夺无功食禄的旧贵族子弟的世袭奉禄,用它来奖励外来的"士"。

在经济上,实行"尽地力"和"平籴法"。

在法治上,李悝为适应魏国封建经济日益发展的要求,确保新兴地主阶级已经取得的政治经济特权,他著《法经》6篇,提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把《盗法》、《贼法》放在《法经》的前面;其次是《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目的是为了保障新兴地主阶级的财产不受侵犯。《法经》的内容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其打击的锋芒主要指向农民阶级。《法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长期失传,黄奭有辑佚本。《法经》最近已被重新发现。

《汉书·艺文志》说有《李子》三十二篇。班固自注说:"名悝,相魏文侯。"显然《李子》是李悝的著作,但早已失传。

李悝以上这些改革措施,巩固和发展了新生的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李悝的法治思想对商鞅有很大的影响。商鞅曾在魏国学习《法经》,后来他带着《法经》入秦,法治思想成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秦国的强大与这种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哪些思想流派
2、道家,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3、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4、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为法家。5、名家,因从事论辩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6、阴阳...

秦朝短命与郡县制有什么关系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理念是法家的基本思想,而法家也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革社会、富国强兵、重视耕战、严刑峻法和中央集权等理念,为秦国强盛一统天下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秦王朝是成也法家败也法家。尽管秦靠法家起家,但后来却逐渐扭曲了法军的基本思想,过度强化中央集权,过分信任...

法家思想的伦理思想
我们知道一个没有约束的权力,是可怕的,《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早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但在封建专制社会,...

有关道德的名言名句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李悝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商君书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船楫也。——商君书 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赏必加于有...

守法文言文归类
[译文]不能为了个人的欲望而干扰国家的政事,不能放任自己的亲友犯法,对地位高的人不能过度偏爱,俸禄不能超过职位标准。[提示]这话是指贤明国君治国理政所应该做到的。总的说来,就是严格要求,要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不要感情用事。9、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李悝《法经》[译文](对犯法的人)不分...

德行的古代短句
——慎到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李悝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商君书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船楫也。——商君书 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战国...

殊的古今意义是什么?
古义:1、斩首,断其首身而死。《说文》:殊,死也。翻译:殊,死的意思。2、引申为死。《史记·淮南王刘安列传》:太子即自刭,不殊。翻译:太子想要自杀,却没有死。3、断绝。《广雅》:殊,断也。翻译:殊,断绝的意思。4、分;区别。《史记·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

例举百家争鸣中各主要学派的名称,代表人物,核心思想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

法家与儒家有何区别?
(二)所谓的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法家的法律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1. 关于法的概念法家认为法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成文规范,包括赏与罚两种手段,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2. 关于法的性质法家认为法具有强制制裁性,法...

崇法尚法的秦国,在执行法律的时候也会念及人情吗?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也就是说,要以法治国,这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但是立法的前提是不违背自然常规,不伤害人的性情。 由此可见,这三人虽然都认为法家就该“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当亲情和法律有所冲突时,也必须要割舍情,但他们又都意识到了法家思想不能超脱人情...

南丰县15587057112: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是什么意思?
绪强阿拓: 这句话出自: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分别关系的亲疏,不区分地位的尊卑,一切由法律来判断.春秋战国.

南丰县15587057112: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名词一断于法是什么意思 -
绪强阿拓:[答案] 这句话出自: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法家不分别关系的亲疏,不区分地位的尊卑,一切用法律来判断.

南丰县15587057112: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史记·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请问是什么意思? -
绪强阿拓:[答案] 法家不分别关系的亲疏,不区分地位的尊卑,一切用法律来判断.

南丰县15587057112: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名词一断于法是什么意思 -
绪强阿拓: 这句话出自: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分别关系的亲疏,不区分地位的尊卑,一切用法律来判断.

南丰县15587057112: 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
绪强阿拓:[答案] 在战国时期一系列的变法过程中,大致遵循了一个共同的立法指导思想,即春秋时期法家思想: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依法律论罪处刑.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南丰县15587057112: 百家之言的百家是什么意思 -
绪强阿拓: 1、释义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派别. 2、出处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3、百家代表简介 儒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

南丰县15587057112: 《论六家要旨》原文与翻译 -
绪强阿拓: 原文: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

南丰县15587057112: 先秦时代的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与思想主张? -
绪强阿拓: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

南丰县15587057112: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
绪强阿拓:[答案] 韩非子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