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赞美西湖的散文,速度!!

作者&投稿:澹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找一篇赞美西湖的散文~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自宋朝以来,平章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之说,虽里面也曾列入“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两个名目,但实际上,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的景致的,怕没有很多人吧。《四时幽赏录》的著者,在“冬时幽赏”门中,言及雪景的,几占十分的七八,其名目有“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扫雪烹茶玩画”,“山窗听雪敲竹”,“雪后镇海楼观晚炊”等。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读了不禁移人神思,固不徒文字粹美而已。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我于午前十点钟时才出去。一个人从校门乘黄包车到湖滨,下车,徒步走出钱塘门,经白堤,旋转入孤山路,沿孤山西行,到西泠桥,折由大道回来。此次雪本不大,加以出去时间太迟,山野上盖着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没有什么动人之处。现在我要细述的,是第二次的重游。
那天是一月二十四日。因为在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清晨初醒来时,我便推知昨宵是下了雪。果然,当我打开房门一看时,对面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点缀着一小堆一小堆的白粉。详细的看去,觉得比目前两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然是黑色。这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不匀的地方了。并且都厚厚的,约莫有一两寸高的程度。目前的雪,虽然铺满了屋顶,但于木樨花树,却好像全无关系似的,这回它可不免受影响了,这也是雪落得比较大些的明证。

老李照例是起得很迟的。有时我上了两课下来,才看见他在房里穿衣服,预备上办公厅去。这天,我起来跑到他的房里,把他叫醒之后,他犹带着几分睡意的问我道:“老钟,今天外面有没有下雪?”我回答他说:“不但有呢,并且很大。”他起初怀疑着,直待我把窗内的白布幔拉开,让他望见了屋顶才肯相信。“老钟,我们今天到灵隐去耍子吧?”他很高兴的说。我“哼”的应了一声,便回到自己的房里来了。
我们在校门上车时,大约已九点钟左右了,时小雨霏霏,冷风拂人如泼水。从车帘两旁缺处望出去,路旁高起之地,和所有一切高低不平的屋顶,都撒着白面粉似的,又如铺陈着新打好的棉被一般。街上的已经大半变成雪泥,车子在上面碾过,不绝的发生唧唧的声音,与车轮转动时,磨擦着中间横木的音响相杂。
我们到了湖滨,便换登汽车。往时这条路线的搭客是相当热闹的,现在却很冷落了。同车的不到十个人,为遨游而来的客人还怕没有一半。当车驶过白堤时,我们向车外眺望内外湖风景,但见一片迷蒙的水气弥漫着,对面的山峰,只有几于辨不清楚的薄影。葛岭、宝石山这边,因为距离比较密迩的原故,山上的积雪和树木,大略可以看得出来;但地位较高的保亻叔塔,便陷于朦胧中了。到西泠桥近前时,再回望湖中,见湖心亭四围枯秃的树干,好似怯寒般的在那里呆立着,我不禁联想起《陶庵梦忆》中一段情词幽逸的文字来:“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沅砀,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心想这时不知湖心亭上,尚有此种痴人否?车过西泠桥以后,暂暂驶行于两边山岭林木连接着的野道中。所有的山上,都堆积着很厚的雪块,虽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样铺填得均匀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了。常绿树的枝叶上所堆着的雪,和桔树上的很有差别。前者因为有叶子衬托着之故,雪片特别堆积得大块点,远远望去,如开满了白的山茶花,或吾乡的水锦花。后者,则只有一小小块的雪片能够在上面粘着不堕落下去,与刚著花的梅李树绝地相似。实在,我初头几乎把那些近在路旁的几株错误了。野上半黄或全赤了的枯草,多压在两三寸厚的雪褥下面;有些枝条软弱的树,也被压抑得欹欹倒倒的。路上行人很稀少。道旁野人的屋里,时见有衣着破旧而笨重的老人、童子,在围着火炉取暖。看了那种古朴清贫的情况,仿佛令我暂时忘怀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
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买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子也不见了。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飞来峰疏疏落落的著了许多雪块,清冷亭及其它建筑物的顶面,一例的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一个拍照的,当我们刚进门时,便紧紧的跟在后面,因为老李的高兴,我们便在清冷亭旁照了两个影。
好奇心打动着我,使我感觉到眼前所看到的之不满足,而更向处境较幽深的韬光庵去。我悄悄地尽移着步向前走,老李也不声张的跟着我。以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样的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这里的雪,要比城中和湖上各处都大些,在径上的雪,大约有半尺来厚,两旁树上的积雪,也比来路上所见的浓重。曾来游玩过的人,该不会忘记的吧,这条路上两旁是怎样的繁植着高高的绿竹。这时,竹枝和竹叶上,大都着满了雪,向下低低地垂着。《四时幽赏录》山窗听雪敲竹条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增冷。”这种风味,我们是没有福分消受的。
在冬天,本来是游客冷落的时候,何况这样雨雪清冷的日子呢?所以当我们跑到庵里时,别的游客一个都没有,——这在我们上山时看山径上的足迹便可以晓得的——而僧人的眼色里,并且也有一种觉得怪异的表示。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联忆起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来。
登上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远望浙江,甚而至于那缥缈的沧海的。可是此刻却不能了。离庵不远的山岭、僧房、竹树,尚勉强可见,稍远则封锁在茫漠的烟雾里了。

空斋蹋壁卧,忽梦溪山好。
朝骑秃尾驴,来寻雪中道。
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
不见远山横,寒烟起林杪。
(《雪中登黄山》)

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在咀嚼着渔洋这首五言诗的清妙;尤其是结尾两句,更道破了雪景的三昧。但说不定许多没有经验的人,要笑它是无味的词句呢。文艺的真赏鉴,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本来拟在僧房里吃素面的,不知为什么,竟跑到山门前的酒楼喝酒了。老李不能多喝,我一个人也就无多兴致干杯了。在那里,我把在山径上带下来的一团冷雪,放进在酒杯里混着喝。堂馆看了说:“这是顶上的冰其淋呢。”
半因为等不到汽车,半因为想多玩一点雪景,我们决意步行到岳坟才叫划子去游湖。一路上,虽然走的是来时汽车经过的故道,但在徒步观赏中,不免觉得更有意味了。我们的革履,踏着一两寸厚的雪泥前进,频频地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有时路旁树枝上的雪片,忽然丢了下来,着在我们的外套上,正前人所谓“玉堕冰柯,沾衣生湿”的情景。我迟回着我的步履,旷展着我的视域,油然有一派浓重而灵秘的诗情,浮上我的心头来,使我幽然意远,漠然神凝。郑綮对人说他的诗思,在灞桥雪中,驴背上,真是懂得冷趣的说法。
当我们在岳王庙前登舟时,雪又纷纷地下来了。湖里除了我们的一支小划子以外,再看不到别的舟楫。平湖漠漠,一切都沉默无哗。舟穿过西泠桥,缓泛里西湖中,孤山和对面诸山及上下的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山径上,望不见一个人影;湖面连水鸟都没有踪迹,只有乱飘的雪花堕下时,微起些涟漪而已。柳宗元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想这时如果有一个渔翁在垂钓,它很可以借来说明眼前的景物。
舟将驶近断桥的时候,雪花飞飘得更其凌乱,我们向北一面的外套,差不多大半白而且湿了。风也似乎吹得格外紧劲些,我的脸不能向它吹来的方面望去。因为革履渗进了雪水的缘故,双足尤冰冻得难忍。这时,本来不多开过口的舟子,忽然问我们道:“你们觉得此处比较寒冷么?”我们问他什么原故,据说是宝石山一带的雪山风吹过来的原因。我于是默默的联想到智识的范围和它的获得等问题上去了。
我们到湖滨登岸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公园中各处都堆满了雪,有些已经变成了泥泞,除了极少数在等生意的舟子和别的苦力之外,平日朝夕在此间舒舒地来往着的少量少女,老爷太太,此时大都密藏在“销金帐中,低斟浅酌,饮羊羔美酒,”——至少也靠在腾着红焰的火炉旁,陪伴家人或挚友,无忧虑地大谈其闲天,——以享受着他们“幸福”的时光,再不愿来这风狂雪乱的水涯,消受贫穷人所惯受的寒冷了!

关于西湖的经典散文篇1:走读西湖
来杭州,若不曾去西子湖畔走一走,那将是你此生最大的遗憾;去西湖,若未翻开它的诗书读一读,那将是你一生最美的错过。灵秀西子,人间天堂,美的不单是小桥流水,风花雪月,还有人文历史,故事传说。
西湖,贵在自然与人工的融汇,妙在山水与人文的贯通。山青水秀,桃红柳绿是西湖的底色;故事传说,人文历史是景区的底蕴。且看那亭、台、楼、榭临湖而建,错落有致。更歉着碑、寺、塔、墓依山而立,枕水而眠。流水小桥,走廊堤岸串联着西湖的各个景点。移步其间,最好先翻开西湖,轻嗅墨香,在古迹遗韵里寻觅有关它的人文历史,在诗词曲赋中叩访有关它的才子佳人,在风花雪月间品读有关它的故事传说。毕竟西湖的每一个景点,都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更多的时候,风景只是故事的点缀。若是走马观花,那你所看见的风景就会少几分迷离,更减几分美丽。
走近西湖,一湖传说依旧迷离,一湖风景依然美丽。试看它春如醉,秋如醒,合四时景光,尽显晴姿雨态,夕霭朝晖,雪应霞酣,星初月午,安排着诗酒琴歌,话南渡当年,过去漫牵无限感;悄好这山为迎,水为送,披一蓑风月,遍寻亭榭楼台,名泉秀石,宠柳妍花,狎玩些烟波鱼鸟,算西湖此日,到来俱是有情人。移步西湖,春可披一蓑烟雨,夏可看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桂子,冬可钓一江寒雪。春夏秋冬,仅凭字里行间想像,就足以令人心驰神往、魂牵梦绕。若说西湖美如画,但人间谁能画得出这么美?若说西湖美如诗,而世上又有谁会写得这么绝?
览阅西湖,湖底沉淀着千古的历史,湖中流淌着动情的故事,湖面荡漾着游人的情思。驾一叶轻舟,摇两支橹桨,荡漾在山水流云间,只为品味西子风韵,寻觅烟雨旧梦。行至船头,临风而立。或低吟,或浅唱,怡然自得,任真情流露。或眺望,或凝眸,双目含情任思绪飞扬。自得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灵秀西子,人间天堂,美不胜收。一湖秀美,羡得仙临世间;一水柔情,惹得爱落红尘。行走其间,我最钟爱西子堤柳,她婀娜多姿的站在水边,如不食人间烟火的绝世美女。微风微拂,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便醉了行人,羞了桃红。最是那一转身的回眸,便痴了才子,迷了风月。
翻开西湖,骚人墨客留下的诗词多得数不胜数,才子佳人演绎的爱情更是扑朔迷离。泯着清风流云的水韵浅唱采莲曲,低吟浣溪沙;噙着风花雪月的柔情轻闻水墨香,醉嗅胭脂味。西冷桥畔问小妹,冷香不冷风月情。曾经醉依纱窗,轻敲檀板,低吟浅唱黄金缕,不管花开花落,还是云卷云舒。吟诗作词把盏乐,孤山不孤有梅鹤。曾经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占尽风情独暄妍,不管粉蝶断魂,还是霜禽偷眼。万松书院同窗卧,长桥不长十八送,曾经暗许芳心,义结金兰,梁祝化蝶翩翩舞,不管天上人间,还是沧海桑田。雷峰塔下千年盼,断桥不断相思苦,曾经千年等待,水漫金山,眼泪化着西湖水,不管世俗天规,还是人妖相恋。读到深处,柳眉轻锁,无法言说的美,只能飘进墨里,化成这些浅浅的诗语。
闲暇之余,到西湖走一走,读一读西湖。史书遗韵,旧楼古刹,老宅深巷可丈其长度。才子佳人,英雄烈士,凡夫俗子可见其宽度;诗词曲赋,四库全书,人文风俗可测其深度,长度,宽度,深度融汇贯通,西湖才有了与众不同的风度。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高低和深浅在这里,不是丈量西湖的标准,浏览其间,你会不知不觉身在山水间,醉在那些水墨韵律里流连忘返。回过神才发现醉瓮之意不在酒,走读西湖,看的不是风景,而是一种心情的释放;读的不是文字,而是一种心态的回归。
一路走来,拈花为字,随风成句,落水成章。西湖,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写得清,等双浆来时,摘一朵流云,把一盏佳酿,临风赏景,悠闲淡定,闲听空山鸟语;西湖,不是一时半刻就可读得完,待画舫归去,掬一捧水风,沏一壶龙井,泛舟湖上,优雅自在,品味云水禅心。

关于西湖的经典散文篇2:夜游西湖
那日,我们疲于上海的喧嚣与浮躁,匆匆逃离。等到达杭州时已下午四点多了。待我们登上雷锋塔,已是傍晚时分。古语有云:”人约黄昏后。”的确,日暮的光影是最柔和的,那刻,西湖沉浸在夕阳中,是那么的醉人。
不知为何,父亲执意再来西湖。或许这里承载了太多从前美好的回忆吧!站在这座传说中镇压白娘子的雷锋塔上,清风徐徐,或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整个湖面浮起一层茵茵的水汽,宛如一个浴后披着薄纱的美女,欲遮还羞。西湖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在高处看来,仿佛给西湖镶了一道美丽的裙边。湖中的苏堤、长堤将西湖分隔开来,形成一块块看似分离,实则相通的水域,堤旁种了各色的树木,所以站在高处观看宛如几条绿色的绸绳系在西湖这位丽人柔美的身段上。中心的那个小岛呈山形,矗立在西湖的中央,岛被树木覆盖着,绿油油的,十分可人。像是白银盘中的一颗青螺,又像奶油蛋糕中间的那颗绿樱桃。
夜色越来越浓了,西湖这位丽人的身影在我眼前也越来越模糊了,我们不得不离开雷锋塔。可心中一直有个疑问,雷锋塔为什么会倒,白娘子现在又在哪儿呢?
后来我们在西湖旁的餐馆品尝着东坡肉、糖醋鱼时,才从老板的口中得知:雷锋塔原是砖木结构,住在附近的小孩听了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后,想要救出白娘子,于是每天都去雷峰塔偷块塔砖。日积月累,本来年久失修的雷锋塔便在一个傍晚轰然倒塌了。
听了这个雷锋塔倒塌的真相后,我不禁哑然失笑。既感于小孩子的天真善良,又震撼于传说的魅力。当然,孩子们没有救出他们一心想救出的白娘子,也终于明白,雷峰塔是为了观赏西湖而建的罢了。看来,有些疑问是可以回答的,而有些疑问天生便没有答案,只能深深埋藏在人们的心中,刻画在人的脑海,留作美丽的念想罢了。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我们带着满足的心情走出餐馆,鬼使神差地朝西湖走去,或许我们都想和西湖有个亲密接触吧!我们走上了一段堤,后来才从本地人口中得知这便是有名的苏堤,有两点八公里长。一路上我们贪婪的观看着西湖的景色,也一直在寻找这里著名的景点。可夜已深,路牌也看不清了。后来索性不去管它,古人不也是没有名字而自己取名吗?想到这一层,我的心便也坦然了。
父亲牵着我的手,我们一路慢幽幽的走着。路旁的柳树随风摆动,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时不时还会遇到几个骑着自行车或慢跑的人。西湖边有许多长椅,由柳树自然地将人们分开。长椅上坐着许多人,有老年人、有情侣、也有青年人骑车骑累了,索性躺在椅子上休息。可人们都有个共同点:不论说话还是动作都很轻很轻,生怕打破西湖夜色的静谧。
远处的灯影照在湖面上闪着微微的光,不时还有装饰精美的游船划过。我们站在西湖边仰望远处山上的雷峰塔,仿佛塔与山已融为一体,又像山中有只鸟要腾空而起的感觉。我们不禁要佩服中国古典建筑美学的构思了。
我们不知走了多远,路过了曲苑风荷、南屏晚钟、苏小小墓,又见过了断桥残雪等景后,路已走到尽头。我们并不感觉累,可能西湖的景色把我们陶醉了吧!
为什么每次的相逢都会有别离呢?哪怕我们不远万里地赶来。或许这便是人生的无奈吧!相信我们的别离便是为了下一次的相逢!就像我深信有一天白娘子会在荷花盛开的季节与许仙相遇一样。
我们打点好行装,却打包不好记忆。我们离开了这座有太多美景、美味、美女,距离天堂最近的城市。因为我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

关于西湖的经典散文篇3:烟雨西湖
还是元旦时去的西湖,总想为她写篇文章,可却没有动笔,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因为西湖的名气太大了,去过西湖的名人墨客太多了,赞美西湖的诗词歌赋已数不胜数了,恐自己给写了也是蛇足。但我想一万个人眼中会有一万个西湖,感觉总归不会是一样的。
那是个细雨蒙蒙的冬日,西湖就像披着一副面纱的少女亭亭玉立地伫立在仲冬的风里。冬日的西湖,虽看不见“苏堤春晓”“柳岸闻莺”的景致,却可享受到苏东坡“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惬意。西湖的水悠悠荡漾,此刻的心情平静得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头顶的柳枝依然穿着青翠的霓裳,舒展着妩媚的身肢,拂过了我的肩头。绵绵的细雨在柳叶上凝成水滴,点点晶莹,滴滴清凉。一滴一滴,敲打心窗。雨中的西湖,象出浴的新娘,羞答答的蒙着一层轻纱,柔美而丰韵。
西湖的碧水,柔柔地描画着山恋翠影;西湖的垂柳,柔柔地缠绕着碧玉明镜;西湖的细雨,柔柔的如薄羽轻纱,凝结着哀愁的故事,还有凄美的传说。
画舫在水中缓缓地荡漾着,孤山和对面诸山及上下的楼亭越发显得清晰起来。我们到了小瀛洲。
小瀛洲是西湖上游人必去的湖心岛,岛上九曲回廊,三角亭、四角亭、心心相印亭幽雅别致。徜徉其上,犹在画中游。“三潭印月”是西湖的一著名景点,当我来到它面前时,我对那“印”字费起心思来。到底是“印”还是“映”?“三潭印月”是由三个坛组成,每个坛呈葫芦状,有五个洞,月圆之夜,尤其是十五的时候,在坛里放上一根硕大的蜡烛,发出柔和的光,倒映在水中,彼此互不重叠,这样坛中、水中、再加上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倒影,就会出现三十二个月亮天上湖中交相辉映的奇景。此时感觉,“印”字比“映”更贴切,我不禁感叹古人造景之妙、用词之精。
西湖之诱人还在于其美妙传说。
白素贞断桥奇缘,情定西湖岸。从一把油纸伞到相识相知相爱相许,执着的爱情感动了多少世间的男男男女女,可怜的她只想在人间做个平凡的女人,却是阻难重重,压迫重重。直到真情感动了上苍的那一刻,雷峰塔终于倒了。伪道的枷锁断了,爱情自由了。可惜的是我没看到“雷峰夕照”的景象。
苏小小挽一襟荷香,低吟浅唱,从西泠桥畔款款而来。“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婉丽的容颜带着忧伤,心仪的阮郎,只能成为她生命里的过客,在菀菀黄柳丝下,她将唯一的心事埋葬。最终歌断芳魂去,风过尘香散。
对岸传来高亢的歌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碧血丹心,在满江红里的慷慨激昂声中,被人们千古传诵。“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情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对国家前途的隐忧,壮志未酬的郁闷,如今已是青山埋忠骨。
苏东坡、白居易两位大诗人,也是最爱西湖的。苏堤白堤因他们而筑,勤政之余,并未忘却为美丽的西湖吟诗作赋,“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万松书院里传来祝英台、梁山伯朗朗的书声。长桥上,有他们依依送别的背影;南屏的钟声,随风飘送,送来的是苍茫和古老的叹息。
处处风景处处诗。到过西湖,便会不由自主地爱上她,游人心底留下的不仅仅是赞美和依恋,还有一个浪漫的梦想。西湖的魅力在唐诗宋词中得以张扬,在凄婉的爱情故事里层层渲染。在这绵绵细雨中,一如幽幽的情思,如烟如梦……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自宋朝以来,平章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之说,虽里面也曾列入“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两个名目,但实际上,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的景致的,怕没有很多人吧。《四时幽赏录》的著者,在“冬时幽赏”门中,言及雪景的,几占十分的七八,其名目有“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扫雪烹茶玩画”,“山窗听雪敲竹”,“雪后镇海楼观晚炊”等。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读了不禁移人神思,固不徒文字粹美而已。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我于午前十点钟时才出去。一个人从校门乘黄包车到湖滨,下车,徒步走出钱塘门,经白堤,旋转入孤山路,沿孤山西行,到西泠桥,折由大道回来。此次雪本不大,加以出去时间太迟,山野上盖着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没有什么动人之处。现在我要细述的,是第二次的重游。
那天是一月二十四日。因为在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清晨初醒来时,我便推知昨宵是下了雪。果然,当我打开房门一看时,对面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点缀着一小堆一小堆的白粉。详细的看去,觉得比目前两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然是黑色。这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不匀的地方了。并且都厚厚的,约莫有一两寸高的程度。目前的雪,虽然铺满了屋顶,但于木樨花树,却好像全无关系似的,这回它可不免受影响了,这也是雪落得比较大些的明证。

老李照例是起得很迟的。有时我上了两课下来,才看见他在房里穿衣服,预备上办公厅去。这天,我起来跑到他的房里,把他叫醒之后,他犹带着几分睡意的问我道:“老钟,今天外面有没有下雪?”我回答他说:“不但有呢,并且很大。”他起初怀疑着,直待我把窗内的白布幔拉开,让他望见了屋顶才肯相信。“老钟,我们今天到灵隐去耍子吧?”他很高兴的说。我“哼”的应了一声,便回到自己的房里来了。
我们在校门上车时,大约已九点钟左右了,时小雨霏霏,冷风拂人如泼水。从车帘两旁缺处望出去,路旁高起之地,和所有一切高低不平的屋顶,都撒着白面粉似的,又如铺陈着新打好的棉被一般。街上的已经大半变成雪泥,车子在上面碾过,不绝的发生唧唧的声音,与车轮转动时,磨擦着中间横木的音响相杂。
我们到了湖滨,便换登汽车。往时这条路线的搭客是相当热闹的,现在却很冷落了。同车的不到十个人,为遨游而来的客人还怕没有一半。当车驶过白堤时,我们向车外眺望内外湖风景,但见一片迷蒙的水气弥漫着,对面的山峰,只有几于辨不清楚的薄影。葛岭、宝石山这边,因为距离比较密迩的原故,山上的积雪和树木,大略可以看得出来;但地位较高的保亻叔塔,便陷于朦胧中了。到西泠桥近前时,再回望湖中,见湖心亭四围枯秃的树干,好似怯寒般的在那里呆立着,我不禁联想起《陶庵梦忆》中一段情词幽逸的文字来:“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沅砀,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心想这时不知湖心亭上,尚有此种痴人否?车过西泠桥以后,暂暂驶行于两边山岭林木连接着的野道中。所有的山上,都堆积着很厚的雪块,虽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样铺填得均匀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了。常绿树的枝叶上所堆着的雪,和桔树上的很有差别。前者因为有叶子衬托着之故,雪片特别堆积得大块点,远远望去,如开满了白的山茶花,或吾乡的水锦花。后者,则只有一小小块的雪片能够在上面粘着不堕落下去,与刚著花的梅李树绝地相似。实在,我初头几乎把那些近在路旁的几株错误了。野上半黄或全赤了的枯草,多压在两三寸厚的雪褥下面;有些枝条软弱的树,也被压抑得欹欹倒倒的。路上行人很稀少。道旁野人的屋里,时见有衣着破旧而笨重的老人、童子,在围着火炉取暖。看了那种古朴清贫的情况,仿佛令我暂时忘怀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
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买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子也不见了。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飞来峰疏疏落落的著了许多雪块,清冷亭及其它建筑物的顶面,一例的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一个拍照的,当我们刚进门时,便紧紧的跟在后面,因为老李的高兴,我们便在清冷亭旁照了两个影。
好奇心打动着我,使我感觉到眼前所看到的之不满足,而更向处境较幽深的韬光庵去。我悄悄地尽移着步向前走,老李也不声张的跟着我。以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样的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这里的雪,要比城中和湖上各处都大些,在径上的雪,大约有半尺来厚,两旁树上的积雪,也比来路上所见的浓重。曾来游玩过的人,该不会忘记的吧,这条路上两旁是怎样的繁植着高高的绿竹。这时,竹枝和竹叶上,大都着满了雪,向下低低地垂着。《四时幽赏录》山窗听雪敲竹条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增冷。”这种风味,我们是没有福分消受的。
在冬天,本来是游客冷落的时候,何况这样雨雪清冷的日子呢?所以当我们跑到庵里时,别的游客一个都没有,——这在我们上山时看山径上的足迹便可以晓得的——而僧人的眼色里,并且也有一种觉得怪异的表示。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联忆起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来。
登上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远望浙江,甚而至于那缥缈的沧海的。可是此刻却不能了。离庵不远的山岭、僧房、竹树,尚勉强可见,稍远则封锁在茫漠的烟雾里了。

空斋蹋壁卧,忽梦溪山好。
朝骑秃尾驴,来寻雪中道。
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
不见远山横,寒烟起林杪。
(《雪中登黄山》)

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在咀嚼着渔洋这首五言诗的清妙;尤其是结尾两句,更道破了雪景的三昧。但说不定许多没有经验的人,要笑它是无味的词句呢。文艺的真赏鉴,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本来拟在僧房里吃素面的,不知为什么,竟跑到山门前的酒楼喝酒了。老李不能多喝,我一个人也就无多兴致干杯了。在那里,我把在山径上带下来的一团冷雪,放进在酒杯里混着喝。堂馆看了说:“这是顶上的冰其淋呢。”
半因为等不到汽车,半因为想多玩一点雪景,我们决意步行到岳坟才叫划子去游湖。一路上,虽然走的是来时汽车经过的故道,但在徒步观赏中,不免觉得更有意味了。我们的革履,踏着一两寸厚的雪泥前进,频频地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有时路旁树枝上的雪片,忽然丢了下来,着在我们的外套上,正前人所谓“玉堕冰柯,沾衣生湿”的情景。我迟回着我的步履,旷展着我的视域,油然有一派浓重而灵秘的诗情,浮上我的心头来,使我幽然意远,漠然神凝。郑綮对人说他的诗思,在灞桥雪中,驴背上,真是懂得冷趣的说法。
当我们在岳王庙前登舟时,雪又纷纷地下来了。湖里除了我们的一支小划子以外,再看不到别的舟楫。平湖漠漠,一切都沉默无哗。舟穿过西泠桥,缓泛里西湖中,孤山和对面诸山及上下的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山径上,望不见一个人影;湖面连水鸟都没有踪迹,只有乱飘的雪花堕下时,微起些涟漪而已。柳宗元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想这时如果有一个渔翁在垂钓,它很可以借来说明眼前的景物。
舟将驶近断桥的时候,雪花飞飘得更其凌乱,我们向北一面的外套,差不多大半白而且湿了。风也似乎吹得格外紧劲些,我的脸不能向它吹来的方面望去。因为革履渗进了雪水的缘故,双足尤冰冻得难忍。这时,本来不多开过口的舟子,忽然问我们道:“你们觉得此处比较寒冷么?”我们问他什么原故,据说是宝石山一带的雪山风吹过来的原因。我于是默默的联想到智识的范围和它的获得等问题上去了。
我们到湖滨登岸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公园中各处都堆满了雪,有些已经变成了泥泞,除了极少数在等生意的舟子和别的苦力之外,平日朝夕在此间舒舒地来往着的少量少女,老爷太太,此时大都密藏在“销金帐中,低斟浅酌,饮羊羔美酒,”——至少也靠在腾着红焰的火炉旁,陪伴家人或挚友,无忧虑地大谈其闲天,——以享受着他们“幸福”的时光,再不愿来这风狂雪乱的水涯,消受贫穷人所惯受的寒冷了!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自宋朝以来,平章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之说,虽里面也曾列入“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两个名目,但实际上,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的景致的,怕没有很多人吧。《四时幽赏录》的著者,在“冬时幽赏”门中,言及雪景的,几占十分的七八,其名目有“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扫雪烹茶玩画”,“山窗听雪敲竹”,“雪后镇海楼观晚炊”等。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读了不禁移人神思,固不徒文字粹美而已。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我于午前十点钟时才出去。一个人从校门乘黄包车到湖滨,下车,徒步走出钱塘门,经白堤,旋转入孤山路,沿孤山西行,到西泠桥,折由大道回来。此次雪本不大,加以出去时间太迟,山野上盖着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没有什么动人之处。现在我要细述的,是第二次的重游。
那天是一月二十四日。因为在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清晨初醒来时,我便推知昨宵是下了雪。果然,当我打开房门一看时,对面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点缀着一小堆一小堆的白粉。详细的看去,觉得比目前两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然是黑色。这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不匀的地方了。并且都厚厚的,约莫有一两寸高的程度。目前的雪,虽然铺满了屋顶,但于木樨花树,却好像全无关系似的,这回它可不免受影响了,这也是雪落得比较大些的明证。

老李照例是起得很迟的。有时我上了两课下来,才看见他在房里穿衣服,预备上办公厅去。这天,我起来跑到他的房里,把他叫醒之后,他犹带着几分睡意的问我道:“老钟,今天外面有没有下雪?”我回答他说:“不但有呢,并且很大。”他起初怀疑着,直待我把窗内的白布幔拉开,让他望见了屋顶才肯相信。“老钟,我们今天到灵隐去耍子吧?”他很高兴的说。我“哼”的应了一声,便回到自己的房里来了。
我们在校门上车时,大约已九点钟左右了,时小雨霏霏,冷风拂人如泼水。从车帘两旁缺处望出去,路旁高起之地,和所有一切高低不平的屋顶,都撒着白面粉似的,又如铺陈着新打好的棉被一般。街上的已经大半变成雪泥,车子在上面碾过,不绝的发生唧唧的声音,与车轮转动时,磨擦着中间横木的音响相杂。
我们到了湖滨,便换登汽车。往时这条路线的搭客是相当热闹的,现在却很冷落了。同车的不到十个人,为遨游而来的客人还怕没有一半。当车驶过白堤时,我们向车外眺望内外湖风景,但见一片迷蒙的水气弥漫着,对面的山峰,只有几于辨不清楚的薄影。葛岭、宝石山这边,因为距离比较密迩的原故,山上的积雪和树木,大略可以看得出来;但地位较高的保亻叔塔,便陷于朦胧中了。到西泠桥近前时,再回望湖中,见湖心亭四围枯秃的树干,好似怯寒般的在那里呆立着,我不禁联想起《陶庵梦忆》中一段情词幽逸的文字来:“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沅砀,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心想这时不知湖心亭上,尚有此种痴人否?车过西泠桥以后,暂暂驶行于两边山岭林木连接着的野道中。所有的山上,都堆积着很厚的雪块,虽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样铺填得均匀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了。常绿树的枝叶上所堆着的雪,和桔树上的很有差别。前者因为有叶子衬托着之故,雪片特别堆积得大块点,远远望去,如开满了白的山茶花,或吾乡的水锦花。后者,则只有一小小块的雪片能够在上面粘着不堕落下去,与刚著花的梅李树绝地相似。实在,我初头几乎把那些近在路旁的几株错误了。野上半黄或全赤了的枯草,多压在两三寸厚的雪褥下面;有些枝条软弱的树,也被压抑得欹欹倒倒的。路上行人很稀少。道旁野人的屋里,时见有衣着破旧而笨重的老人、童子,在围着火炉取暖。看了那种古朴清贫的情况,仿佛令我暂时忘怀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
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买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子也不见了。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飞来峰疏疏落落的著了许多雪块,清冷亭及其它建筑物的顶面,一例的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一个拍照的,当我们刚进门时,便紧紧的跟在后面,因为老李的高兴,我们便在清冷亭旁照了两个影。
好奇心打动着我,使我感觉到眼前所看到的之不满足,而更向处境较幽深的韬光庵去。我悄悄地尽移着步向前走,老李也不声张的跟着我。以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样的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这里的雪,要比城中和湖上各处都大些,在径上的雪,大约有半尺来厚,两旁树上的积雪,也比来路上所见的浓重。曾来游玩过的人,该不会忘记的吧,这条路上两旁是怎样的繁植着高高的绿竹。这时,竹枝和竹叶上,大都着满了雪,向下低低地垂着。《四时幽赏录》山窗听雪敲竹条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增冷。”这种风味,我们是没有福分消受的。
在冬天,本来是游客冷落的时候,何况这样雨雪清冷的日子呢?所以当我们跑到庵里时,别的游客一个都没有,——这在我们上山时看山径上的足迹便可以晓得的——而僧人的眼色里,并且也有一种觉得怪异的表示。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联忆起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来。
登上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远望浙江,甚而至于那缥缈的沧海的。可是此刻却不能了。离庵不远的山岭、僧房、竹树,尚勉强可见,稍远则封锁在茫漠的烟雾里了。

空斋蹋壁卧,忽梦溪山好。
朝骑秃尾驴,来寻雪中道。
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
不见远山横,寒烟起林杪。
(《雪中登黄山》)

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在咀嚼着渔洋这首五言诗的清妙;尤其是结尾两句,更道破了雪景的三昧。但说不定许多没有经验的人,要笑它是无味的词句呢。文艺的真赏鉴,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本来拟在僧房里吃素面的,不知为什么,竟跑到山门前的酒楼喝酒了。老李不能多喝,我一个人也就无多兴致干杯了。在那里,我把在山径上带下来的一团冷雪,放进在酒杯里混着喝。堂馆看了说:“这是顶上的冰其淋呢。”
半因为等不到汽车,半因为想多玩一点雪景,我们决意步行到岳坟才叫划子去游湖。一路上,虽然走的是来时汽车经过的故道,但在徒步观赏中,不免觉得更有意味了。我们的革履,踏着一两寸厚的雪泥前进,频频地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有时路旁树枝上的雪片,忽然丢了下来,着在我们的外套上,正前人所谓“玉堕冰柯,沾衣生湿”的情景。我迟回着我的步履,旷展着我的视域,油然有一派浓重而灵秘的诗情,浮上我的心头来,使我幽然意远,漠然神凝。郑綮对人说他的诗思,在灞桥雪中,驴背上,真是懂得冷趣的说法。
当我们在岳王庙前登舟时,雪又纷纷地下来了。湖里除了我们的一支小划子以外,再看不到别的舟楫。平湖漠漠,一切都沉默无哗。舟穿过西泠桥,缓泛里西湖中,孤山和对面诸山及上下的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山径上,望不见一个人影;湖面连水鸟都没有踪迹,只有乱飘的雪花堕下时,微起些涟漪而已。柳宗元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想这时如果有一个渔翁在垂钓,它很可以借来说明眼前的景物。
舟将驶近断桥的时候,雪花飞飘得更其凌乱,我们向北一面的外套,差不多大半白而且湿了。风也似乎吹得格外紧劲些,我的脸不能向它吹来的方面望去。因为革履渗进了雪水的缘故,双足尤冰冻得难忍。这时,本来不多开过口的舟子,忽然问我们道:“你们觉得此处比较寒冷么?”我们问他什么原故,据说是宝石山一带的雪山风吹过来的原因。我于是默默的联想到智识的范围和它的获得等问题上去了。
我们到湖滨登岸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公园中各处都堆满了雪,有些已经变成了泥泞,除了极少数在等生意的舟子和别的苦力之外,平日朝夕在此间舒舒地来往着的少量少女,老爷太太,此时大都密藏在“销金帐中,低斟浅酌,饮羊羔美酒,”——至少也靠在腾着红焰的火炉旁,陪伴家人或挚友,无忧虑地大谈其闲天,——以享受着他们“幸福”的时光,再不愿来这风狂雪乱的水涯,消受贫穷人所惯受的寒冷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年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只知道这首诗歌,百度上有个相关问题上有一篇散文,你可以点开看下。也是要散文的,几乎和你的题目一样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自宋朝以来,平章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之说,虽里面也曾列入“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两个名目,但实际上,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的景致的,怕没有很多人吧。《四时幽赏录》的著者,在“冬时幽赏”门中,言及雪景的,几占十分的七八,其名目有“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扫雪烹茶玩画”,“山窗听雪敲竹”,“雪后镇海楼观晚炊”等。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读了不禁移人神思,固不徒文字粹美而已。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我于午前十点钟时才出去。一个人从校门乘黄包车到湖滨,下车,徒步走出钱塘门,经白堤,旋转入孤山路,沿孤山西行,到西泠桥,折由大道回来。此次雪本不大,加以出去时间太迟,山野上盖着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没有什么动人之处。现在我要细述的,是第二次的重游。
那天是一月二十四日。因为在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清晨初醒来时,我便推知昨宵是下了雪。果然,当我打开房门一看时,对面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点缀着一小堆一小堆的白粉。详细的看去,觉得比目前两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然是黑色。这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不匀的地方了。并且都厚厚的,约莫有一两寸高的程度。目前的雪,虽然铺满了屋顶,但于木樨花树,却好像全无关系似的,这回它可不免受影响了,这也是雪落得比较大些的明证。

老李照例是起得很迟的。有时我上了两课下来,才看见他在房里穿衣服,预备上办公厅去。这天,我起来跑到他的房里,把他叫醒之后,他犹带着几分睡意的问我道:“老钟,今天外面有没有下雪?”我回答他说:“不但有呢,并且很大。”他起初怀疑着,直待我把窗内的白布幔拉开,让他望见了屋顶才肯相信。“老钟,我们今天到灵隐去耍子吧?”他很高兴的说。我“哼”的应了一声,便回到自己的房里来了。
我们在校门上车时,大约已九点钟左右了,时小雨霏霏,冷风拂人如泼水。从车帘两旁缺处望出去,路旁高起之地,和所有一切高低不平的屋顶,都撒着白面粉似的,又如铺陈着新打好的棉被一般。街上的已经大半变成雪泥,车子在上面碾过,不绝的发生唧唧的声音,与车轮转动时,磨擦着中间横木的音响相杂。
我们到了湖滨,便换登汽车。往时这条路线的搭客是相当热闹的,现在却很冷落了。同车的不到十个人,为遨游而来的客人还怕没有一半。当车驶过白堤时,我们向车外眺望内外湖风景,但见一片迷蒙的水气弥漫着,对面的山峰,只有几于辨不清楚的薄影。葛岭、宝石山这边,因为距离比较密迩的原故,山上的积雪和树木,大略可以看得出来;但地位较高的保亻叔塔,便陷于朦胧中了。到西泠桥近前时,再回望湖中,见湖心亭四围枯秃的树干,好似怯寒般的在那里呆立着,我不禁联想起《陶庵梦忆》中一段情词幽逸的文字来:“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沅砀,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心想这时不知湖心亭上,尚有此种痴人否?车过西泠桥以后,暂暂驶行于两边山岭林木连接着的野道中。所有的山上,都堆积着很厚的雪块,虽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样铺填得均匀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了。常绿树的枝叶上所堆着的雪,和桔树上的很有差别。前者因为有叶子衬托着之故,雪片特别堆积得大块点,远远望去,如开满了白的山茶花,或吾乡的水锦花。后者,则只有一小小块的雪片能够在上面粘着不堕落下去,与刚著花的梅李树绝地相似。实在,我初头几乎把那些近在路旁的几株错误了。野上半黄或全赤了的枯草,多压在两三寸厚的雪褥下面;有些枝条软弱的树,也被压抑得欹欹倒倒的。路上行人很稀少。道旁野人的屋里,时见有衣着破旧而笨重的老人、童子,在围着火炉取暖。看了那种古朴清贫的情况,仿佛令我暂时忘怀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
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买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子也不见了。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飞来峰疏疏落落的著了许多雪块,清冷亭及其它建筑物的顶面,一例的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一个拍照的,当我们刚进门时,便紧紧的跟在后面,因为老李的高兴,我们便在清冷亭旁照了两个影。
好奇心打动着我,使我感觉到眼前所看到的之不满足,而更向处境较幽深的韬光庵去。我悄悄地尽移着步向前走,老李也不声张的跟着我。以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样的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这里的雪,要比城中和湖上各处都大些,在径上的雪,大约有半尺来厚,两旁树上的积雪,也比来路上所见的浓重。曾来游玩过的人,该不会忘记的吧,这条路上两旁是怎样的繁植着高高的绿竹。这时,竹枝和竹叶上,大都着满了雪,向下低低地垂着。《四时幽赏录》山窗听雪敲竹条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增冷。”这种风味,我们是没有福分消受的。
在冬天,本来是游客冷落的时候,何况这样雨雪清冷的日子呢?所以当我们跑到庵里时,别的游客一个都没有,——这在我们上山时看山径上的足迹便可以晓得的——而僧人的眼色里,并且也有一种觉得怪异的表示。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联忆起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来。
登上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远望浙江,甚而至于那缥缈的沧海的。可是此刻却不能了。离庵不远的山岭、僧房、竹树,尚勉强可见,稍远则封锁在茫漠的烟雾里了。

空斋蹋壁卧,忽梦溪山好。
朝骑秃尾驴,来寻雪中道。
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
不见远山横,寒烟起林杪。
(《雪中登黄山》)

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在咀嚼着渔洋这首五言诗的清妙;尤其是结尾两句,更道破了雪景的三昧。但说不定许多没有经验的人,要笑它是无味的词句呢。文艺的真赏鉴,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本来拟在僧房里吃素面的,不知为什么,竟跑到山门前的酒楼喝酒了。老李不能多喝,我一个人也就无多兴致干杯了。在那里,我把在山径上带下来的一团冷雪,放进在酒杯里混着喝。堂馆看了说:“这是顶上的冰其淋呢。”
半因为等不到汽车,半因为想多玩一点雪景,我们决意步行到岳坟才叫划子去游湖。一路上,虽然走的是来时汽车经过的故道,但在徒步观赏中,不免觉得更有意味了。我们的革履,踏着一两寸厚的雪泥前进,频频地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有时路旁树枝上的雪片,忽然丢了下来,着在我们的外套上,正前人所谓“玉堕冰柯,沾衣生湿”的情景。我迟回着我的步履,旷展着我的视域,油然有一派浓重而灵秘的诗情,浮上我的心头来,使我幽然意远,漠然神凝。郑綮对人说他的诗思,在灞桥雪中,驴背上,真是懂得冷趣的说法。
当我们在岳王庙前登舟时,雪又纷纷地下来了。湖里除了我们的一支小划子以外,再看不到别的舟楫。平湖漠漠,一切都沉默无哗。舟穿过西泠桥,缓泛里西湖中,孤山和对面诸山及上下的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山径上,望不见一个人影;湖面连水鸟都没有踪迹,只有乱飘的雪花堕下时,微起些涟漪而已。柳宗元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想这时如果有一个渔翁在垂钓,它很可以借来说明眼前的景物。
舟将驶近断桥的时候,雪花飞飘得更其凌乱,我们向北一面的外套,差不多大半白而且湿了。风也似乎吹得格外紧劲些,我的脸不能向它吹来的方面望去。因为革履渗进了雪水的缘故,双足尤冰冻得难忍。这时,本来不多开过口的舟子,忽然问我们道:“你们觉得此处比较寒冷么?”我们问他什么原故,据说是宝石山一带的雪山风吹过来的原因。我于是默默的联想到智识的范围和它的获得等问题上去了。
我们到湖滨登岸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公园中各处都堆满了雪,有些已经变成了泥泞,除了极少数在等生意的舟子和别的苦力之外,平日朝夕在此间舒舒地来往着的少量少女,老爷太太,此时大都密藏在“销金帐中,低斟浅酌,饮羊羔美酒,”——至少也靠在腾着红焰的火炉旁,陪伴家人或挚友,无忧虑地大谈其闲天,——以享受着他们“幸福”的时光,再不愿来这风狂雪乱的水涯,消受贫穷人所惯受的寒冷了!


关于西湖的经典散文有哪些
关于西湖的经典散文篇1:走读西湖来杭州,若不曾去西子湖畔走一走,那将是你此生最大的遗憾;去西湖,若未翻开它的诗书读一读,那将是你一生最美的错过。灵秀西子,人间天堂,美的不单是小桥流水,风花雪月,还有人文历史,故事传说。西湖,贵在自然与人工的融汇,妙在山水与人文的贯通。山青水秀,桃红柳绿是西湖的底色;故...

描写西湖美景的散文
描写西湖美景的散文如下:《西湖之美》。西湖,这颗璀璨的明珠,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们挥毫泼墨的对象。它以其独特的湖光山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浪漫的传说故事,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清晨的西湖,犹如一幅水墨画,宁静而秀美。湖面上升起一层淡淡的晨雾,仿佛给湖面披上了一...

关于杭州西湖的经典散文
关于杭州西湖的经典散文:西湖夜雨 雨渐渐小了。 沿着湖滨,漫步在西湖的夜雨中。 远远地望见,泛着晕黄的灯光,镶嵌着整个沉睡的西湖,像璀璨的项链。 路灯下,是一对恋人在接吻。旁若无人。此刻雨中的西湖, 的确没有人,除了我之外。蓦然的想起一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雨还在下,细细密密的斜织着,我不喜...

描写西湖美景的散文
夏日的西湖花枝招展,水光潋滟,山岭葱茏,充满诱惑。水。驻足湖边杨柳岸,看美丽在阶前流淌,听小鸟在枝头欢唱。丝绦曼舞纤腰,锦鳞游戏清波。水莲迎风吐艳,荷盖铺展青霞。掬一捧水盛在手里,轻洒在脸上,让氤氲的从张开的毛孔渗入每一寸肌肤,随血液流遍全身,沁入心脾,让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享受一丝...

关于杭州西湖的散文随笔
杭州西湖,千年的文人墨客与红粉佳人的情感寄托,她的美如梦似幻,仿佛是痴缠的春天。这里,小桥流水,风月无边,见证了无数情殇与过往。西湖,你是红颜才子的情诗,是梦中的西施,也是雨中的君子,承载着无数美丽与哀愁的故事。在春风十里,西湖愿三月长亭,湖光连天,碧波荡漾。邂逅的瞬间,如同梦中乍现...

西湖漫笔中通过描写西湖的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景色的赞美,对西湖的绿的喜爱之情。《西湖漫笔》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游记散文,写于五六十年代之交。这篇散文使她第一次在散文界获得了承认。杭州西湖是江南风景佳丽之地,自古至今,多有名篇吟咏于它。当时初露头角的宗璞,却能在名家名篇之前泰然处之,毫不怯弱地写出了崭新的文字。

散文欣赏《西湖的绿》
西湖的冬天是苍绿,如一位热爱生命、老当益壮而依然意气风发的健康老者。你看那凛冽的寒风里,樟树、茶树、翠竹以及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傲雪笑霜,绿意依然,就算是落叶的梧桐,也始终会有一些叶子不愿凋零,让我们为生命的顽强深深感动。西湖是杭州人的母亲湖,绿是生命的颜色。西湖的绿色,...

雨中西湖散文随笔
下了船,雨开始收敛,我们来到湖边漫步。湖畔的柳树犹如浴女,婀娜多姿。“万条垂下绿丝绦”,细叶上的雨水滴落下来,楚楚动人。想起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的逸致,感觉雨中在西湖湖畔行走,也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情趣。移步至长桥,见长桥旁边一头金牛静卧水中...

西湖雨又风散文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如这诗歌,因为你,即使百花凋零,你也是这么怡然自得的美丽着,让人想要撩起那面纱,用垂柳的柔枝亲吻因含羞而绯红的脸颊。在那些开满红、白、黄、蓝花的树上,欢跃不已的群莺竞相...

千载西湖水散文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之美,最美是西湖。一湖春水,一枝寒梅出梅坞。一湖夏水,群鱼戏荷肆意欢。一湖秋水,花好月圆人更圆。一湖冬水,一面镜湖照残雪。西湖的静善美,感染了杭州人,使得杭城人也是温婉尔雅,精致玲珑。西湖无任是对谁都是一视同仁,绝不会厚此薄彼。似雾如烟笼碧湖,朦胧...

华容区19726516456: 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一篇赞美西湖的散文 -
长沙空东方:[答案]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

华容区19726516456: 求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的散文,文采越飞扬越好,字数在300到500字,高手赐教! -
长沙空东方: 来到久负盛名的杭州西湖,心情分外激动.登上船,立于船头,极目远眺,环顾.三面翠绿的山,一面高楼林立的城市.西湖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镶嵌其中.难怪古老的神话中有“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的诗句,西湖真配得上...

华容区19726516456: 散文一篇,关于描写西湖有没有
长沙空东方: 我对西湖的美,是存在于诗人情意绵绵的诗词里.我对西湖的美,是存在于烟雨迷蒙如梦西子的臆想里. 初见西湖,不是在烟花三月,也不是在桂子三秋.别了草长莺飞,...

华容区19726516456: 用<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一篇赞美西湖的散文
长沙空东方: 有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华容区19726516456: 求一篇关于西湖美景的作文 400字 -
长沙空东方: “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这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观赏西湖之后,对西湖精彩的描述,他把西湖比作一位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美女,一位具有东方魅力的美女――西施. 西湖又名西子湖,位于...

华容区19726516456: 求一篇西湖美景的作文(650左右) -
长沙空东方: 在我五彩缤纷的暑假记忆里,有许多美的地方,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杭州那美丽的西湖. 西湖又名西子湖,位于“人间天堂”的杭州,一年四季风景各异,魅力独具.西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湖,价值白堤、苏堤的分割,很有东方美学的风格....

华容区19726516456: 描写西湖的作文450字 -
长沙空东方: 迷人的西湖四季 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镶嵌着一颗闪亮的明珠,那就是西湖.西湖的四季是美的.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柳丝时而轻拂你的...

华容区19726516456: 写西湖的短篇散文 -
长沙空东方: 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倾、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胜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炯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

华容区19726516456: 求一篇描写西湖景色美丽的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
长沙空东方: 杭州西湖,是一处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璨丰蕴的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交融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她以秀丽的西湖为中心,三面云山,中涵碧水,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为5.68平方公里.沿湖地带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