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作者&投稿:蒲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评述孔德的社会学学说的主要内容~

孔德主张社会学研究应从经验事实出发,指出个人是社会的构成要素,个人的特性关系到社会的特性,因而个人是社会最基本的经验事实。首先,人有感情和理智两种资质。感情资质使人喜好变化、厌恶忍耐,理智资质使人为了生存而忍受长期、枯燥、单调的劳作。
前者一般处于绝对优势,所以人总是容易感到疲倦。但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后者不断发展,削弱了前者,使人接受哪怕是最不合意的活动,并把它转变为必要的活动。两者的关系如何,对人类社会性质具有重大影响。

扩展资料
家庭背景:奥古斯特.孔德母亲比父亲大十二岁,夫妻共有四个孩子,孔德是他们的长子,由于双亲热切地希望他们的长子今后能成为优秀的基督徒,就把几位圣人的名字加在他的名字上,使他有一个冗长的全名:依西杜尔.奥古斯特.玛利.弗兰索斯—格莎维埃.孔德。
事与愿违,孔德背弃了天主教。因为他的个子矮小,他的家人都叫他“孔头”。后来,他自称为“奥古斯特.孔德”。孔德和父亲关系疏远,与母亲亲近。他后来把他的母亲列为影响他的“三天使”之一。他和弟妹的关系并没有发展出深刻的手足之情,这大概和他九岁起就离家住校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古斯特·孔德

孔德指出,在所有六种科学中,最早出现的科学也最早摆脱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到了他的时代,前五种科学都摆脱了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进入了实证阶段,唯独社会学还处在形而上学阶段,仍然空喊抽象的民主、自由、平等。因此,他的历史任务就是建立实证社会学,从而结束欧洲动荡不安的混乱局面,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在孔德看来,要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这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实证社会学。他对自己在社会方面的理论特别自负,认为是他第一次把人的历史当作一个社会整体来考察,并且发现了社会的象其他领域的规律一样的规律。孔德说自己第一次发现了社会规律固然是自我吹胀,但按照实证原则建立社会学的确实数他最早。社会学(Sociology)这个词就是他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从而使他成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指出,既然人属于动物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那么就应当纳入自然科学的轨道。人是动物进化系统的“最终项”,社会本身像生物体一样是个“有机体”,社会生活规律是自然规律、生物进化规律的延续。孔德把人看作是进化的产物,把社会看作是有机体,这本身并没有错,但他忽视质的差别,把人与动物、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等量齐观,就陷入了社会观上的生物学主义。孔德把社会和自然作简单的类比,在社会学中引进自然科学模式,制定了一系列实证社会学概念,论证了社会学的科学地位。他把社会学叫做“社会物理学”,并参照力学的静态和动态概念,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社会静力学就是从静止的状态去研究社会,是研究一般的社会关系、秩序、结构及其性质的学说。简而言之,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自然秩序的一般理论的预备性考察。孔德主张社会学研究应从经验事实出发,个人是社会的构成要素,个人的特性关系到社会的特性,因而个人是社会最基本的经验事实。首先,人有感情和理智两种资质。感情资质使人喜好变化、厌恶忍耐,理智资质使人为了生存而忍受长期、枯燥、单调的劳作。前者一般处于绝对优势,所以人总是容易感到疲倦。但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后者不断发展,削弱了前者,使人接受哪怕是最不合意的活动,并把它转变为必要的活动。两者的关系如何,对人类社会性质具有重大影响。孔德主张,人应发展比动物高出一筹的理智资质。其次,人的感情可分为个人感情和社会感情。个人感情倾向于利己,甚至使人为了满足个人本能需要而置道德于不顾。社会感情倾向于利他,使人爱人如爱己。在现实社会中,人的利己本能往往占绝对优势,但不能由此认为人性从根本上是不道德的,因为个人的利己本能是现实生活中“第一个不可缺少的动因”。个人感情给我们的社会活动指出了目的和方向,若没有它,个人对社会生活就会漠不关心,甚至反过来抵触社会感情,有损于社会利益。他有句名言:人不爱己,焉能爱人。因此他主张,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不是消除个人本能的支配地位,而是妥善协调个人感情与社会感情,使二者相得益彰。孔德十分重视对家庭的研究。社会起源不是个人而是家庭,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组织是个人本能和社会本能的调和。家庭是利己的,又是利他的,所以对个人本能和社会本能具有调和作用。个人本能和社会本能是决定社会起源、性质的东西。这是说,社会性质不是由生产方式而是由人的意志、感情决定的,因而是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家庭生活的协调规律是爱与感激。关于家庭的社会学理论归总起来是研究两种关系,一是男女两性从属关系,二是长幼从属关系。前者创造家庭,后者维系家庭。男子在体力、智力上优于女子,所以女子从属于男子。两性关系的凝聚力在于“爱”,而爱的最终决定权掌握在女性手里。男女关系不平等却能表现出完善的和谐。父母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子女应服从父母,长幼之间的维系力在于“感激”,家庭生活由家长调节,全家服从家长,小辈服从长辈,妇女服从男人。家庭关系的原则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政府负责调节,政府是社会本能(利他心)的自然产物。政府的职责在于防止知识和社会解体、调节社会关系和巩固社会秩序,人民必须服从政府。在社会中,也必须贯彻家庭中的合作互爱的原则,各阶级的人们要相互友爱、相互同情,平民服从领袖,大家都遵守政府的规定,才能建立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出现了弊病怎么办呢?要靠精神道德的改良,用不着改变社会的物质基础,否则就会引起废除私有制的问题,就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私有制可以稳定社会秩序。言下之意,他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具体说是反对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人类社会总体发展的特征是,人身上的动物性逐渐削弱,其知性、德性逐渐发达,并最终取得支配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文化、文明起着决定作用,或者说,社会生活是由精神、道德原则决定的,社会的发展是由精神、道德的完善决定的。人类社会进化的总方向是:由于文明的发展,人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人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不再完全受肉体需要的束缚,越来越求之于社会本能和理性,人的本质属性将得到充分展现。社会进化的速度,是由整个自然决定的,即由作为内部自然的人的有机体和作为外部自然的人类有机体生长的环境决定的。人的平均寿命应保持适度。一般来说,老年人是保守的,如果平均年龄过长,老年人的保守精神就会压倒青年人的革新精神,从而阻碍社会进化。青年人是革新的,如果平均年龄过短,革新精神过盛,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同样不利于社会进化。另外,人口、种族、气候等外界环境也可加速或延缓社会进化。孔德的分析有一定合理因素,但他并没有抓住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也没有揭示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因此,他的分析仍然停留在现象层面,并没有深入到本质领域。人类历史从根本上讲是一部精神历史,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是人类理智的进化。既然人类理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那么社会的进化也相应地经历了三个阶段。与神学阶段相对应的是军事时期;与形而上学阶段相对应的是抽象法权时期;与实证阶段相对应的是工业时期。孔德说,这种分期法是唯一的能被普遍接受的历史概念。孔德指出,过渡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出了一些抽象权利如平等、自由、人权等,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和无政府状态,雅各宾专政就是这种状态的顶点。工业时期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这是由实证哲学决定的。在这个阶段,有一种新的共同信念来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个信念就是把社会看成一个有机体,其中各部分各司其职,相互协调,资本家和银行家既是经济领袖,又是政治领袖,负责调节工业生产,掌管政治权力。实证哲学家担任精神领袖,用精神的感染力去调节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孔德把精神看作社会进化的决定性因素,把工业社会看作社会进化的顶点,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历史理论。

孔德指出,在所有六种科学中,最早出现的科学也最早摆脱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到了他的时代,前五种科学都摆脱了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进入了实证阶段,唯独社会学还处在形而上学阶段,仍然空喊抽象的民主、自由、平等。

因此,他的历史任务就是建立实证社会学,从而结束欧洲动荡不安的混乱局面,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在孔德看来,要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这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实证社会学。

他对自己在社会方面的理论特别自负,是他第一次把人的历史当作一个社会整体来考察,并且发现了社会的象其他领域的规律一样的规律。

孔德说自己第一次发现了社会规律固然是自我吹胀,但按照实证原则建立社会学的确实数他最早。社会学(Sociology)这个词就是他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从而使他成为社会学的创始人。

扩展资料:

一、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观察者直接接触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间接观察则是通过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风俗、礼仪和语言等进行分析获得有关社会历史和文化遗迹的资料。

2、实验法:

利用社会发展的特殊状态进行实验,当社会正常进程收到确定方式的干扰时,实验的作用就表现出来,使我们有机会发现正常社会的规律。

3、比较法:

只有通过比较,社会学家才能简化观察和实验所收集到的资料,发现正常的规律。

4、历史法:

历史法是对社会发展的先后和连续方面进行考察,把不同社会现象依照其发展顺序加以排列,从中分理出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揭示其增减盛衰的趋势,从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二、历史贡献

孔德开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的先河,他的一些思想为E.迪尔凯姆等人从不同方面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100多年来西方社会学发展中的主流。由于学术和历史的局限性,他的思想中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成分。

但是他的实证科学理想,激发了后来几代人为把社会学变成一门科学而辛勤努力,使这门相对较晚出现的学科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他尊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奠基人,或认为是社会学的命名人。

著有《实证哲学教程》 (1830-1842)、《实证主义概论》(1848)、《实证政治体系》 (1851-1854)、《主观的综合》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德



  孔德
  学术研究
  他认为人类社会有统一性。人性中的感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性中的才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因而理想社会应该是人人都有实证思想,企业家或科学家当主管,科学用来指导生活,没有战争,很有秩序的工业社会。在那儿,大家有统一的信仰,教权很重,人人都轻视世俗中按才智区分的地位,而重视精神上的地位。
  过去的社会和目前的社会是不完美的。但会进化到理想社会中去。进化的动力是差异性。个人无法改变历史。社会大于个人,语言、宗教、所有制、人数与财富,都在传承、支撑着社会。分工对社会有利有弊,社会现象之间彼此联系,有一定的功能,理想社会会自动实现。
  [圣西门]

  圣西门
  孔德从秩序、进步的原则出发提出他的社会学构想。他反对一切空想的、批判的学说,把重整法国革命后社会动荡的希望寄托在工业社会自身的秩序上,最终以建立一种普遍人性的新宗教作为他的社会学任务。孔德认为,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科学3个阶段。他所处的时代,神学思想已属过去,支配现代人的将是科学思想;封建君主制度也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科学思想为指引的工业社会;人类理智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决定着社会秩序的组成和社会进步的类型;与人类理智发展的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三阶段相对立的社会组织形式,分别为神权政体、王权政体和共和政体。这样孔德就把人类社会历史完全归结为人类的理智发展史,因而与理智发展最高阶段相匹配的社会组织形式——工业社会就具有了普遍的、全人类的品格。孔德认为,为了获得实证知识,要采用4种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贯穿在这些具体方法中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统一的科学观,即认为社会同自然并无本质的不同,没有必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作出划分。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也成为长期争议的问题。
  孔德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认为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变迁的连续阶段和相互关系的过程来研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规律;社会静力学旨在研究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彼此间持久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研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
  [孔德早期政治著作选]

  孔德早期政治著作选
  活几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孔德主张把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看作是密切联系的和相互补充的科学。认为进步如果不同秩序结合在一起,进步就不能持久;秩序如果不与进步共存,真正的秩序也无法建立。
  孔德开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的先河,他的一些思想为E.迪尔凯姆等人从不同方面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100多年来西方社会学发展中的主流。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他的思想中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成分。但是他的实证科学理想,激发了后来几代人为把社会学变成一门科学而辛勤努力,使这门相对较晚出现的学科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他尊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奠基人,或认为是社会学的命名人。著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主观的综合》等。
  实证社会学理论
  孔德认为,在所有六种科学中,最早出现的科学也最早摆脱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到了他的时代,前五种科学都摆脱了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进入了实证阶段,唯独社会学还处在形而上学阶段,仍然空喊抽象的民主、自由、平等。因此,他的历史任务就是建立实证社会学,从而结束欧洲动荡不安的混乱局面,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在孔德看来,要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这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实证社会学。他对自己在社会方面的理论特别自负,认为是他第一次把人的历史当作一个社会整体来考察,并且发现了社会的象其他领域的规律一样的规律。孔德说自己第一次发现了社会规律固然是自我吹胀,但按照实证原则建立社会学的确实数他最早。社会学(Sociology)这个词就是他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从而使他成为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创始人。
  孔德指出,既然人属于动物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那么就应当纳入自然科学的轨道。人是动物进化系统的“最终项”,社会本身像生物体一样是个“有机体”,社会生活规律是自然规律、生物进化规律的延续。孔德把人看作是进化的产物,把社会看作是有机体,这本身并没有错,但他忽视质的差别,把人与动物、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等量齐观,就陷入了社会观上的生物学主义。
  孔德把社会和自然作简单的类比,在社会学中生搬硬套自然科学模式,制定了一系列实证社会学概念,论证了社会学的科学地位。他把社会学叫做“社会物理学”,并参照力学的静态和动态概念,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一)社会静力学
  社会静力学就是从静止的状态去研究社会,是研究一般的社会关系、秩序、结构及其性质的学说。简而言之,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自然秩序的一般理论的预备性考察。
  孔德主张社会学研究应从经验事实出发,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构成要素,个人的特性关系到社会的特性,因而个人是社会最基本的经验事实。首先,人有感情和理智两种资质。感情资质使人喜好变化、厌恶忍耐,理智资质使人为了生存而忍受长期、枯燥、单调的劳作。前者一般处于绝对优势,所以人总是容易感到疲倦。但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后者不断发展,削弱了前者,使人接受哪怕是最不合意的活动,并把它转变为必要的活动。两者的关系如何,对人类社会性质具有重大影响。孔德主张,人应发展比动物高出一筹的理智资质。其次,人的感情可分为个人感情和社会感情。个人感情倾向于利己,甚至使人为了满足个人本能需要而置道德于不顾。社会感情倾向于利他,使人爱人如爱己。在现实社会中,人的利己本能往往占绝对优势,但不能由此认为人性从根本上是不道德的,因为个人的利己本能是现实生活中“第一个不可缺少的动因”。孔德说,个人感情给我们的社会活动指出了目的和方向,若没有它,个人对社会生活就会漠不关心,甚至反过来抵触社会感情,有损于社会利益。他有句名言:人不爱己,焉能爱人。因此他主张,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不是消除个人本能的支配地位,而是妥善协调个人感情与社会感情,使二者相得益彰。
  孔德十分重视对家庭的研究。在他看来,社会起源不是个人而是家庭,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组织是个人本能和社会本能的调和。家庭是利己的,又是利他的,所以对个人本能和社会本能具有调和作用。个人本能和社会本能是决定社会起源、性质的东西。这是说,社会性质不是由生产方式而是由人的意志、感情决定的,因而是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
  孔德认为家庭生活的协调规律是爱与感激。关于家庭的社会学理论归总起来是研究两种关系,一是男女两性从属关系,二是长幼从属关系。前者创造家庭,后者维系家庭。男子在体力、智力上优于女子,所以女子从属于男子。两性关系的凝聚力在于“爱”,而爱的最终决定权掌握在女性手里。男女关系不平等却能表现出完善的和谐。父母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子女应服从父母,长幼之间的维系力在于“感激”,家庭生活由家长调节,全家服从家长,小辈服从长辈,妇女服从男人。家庭关系的原则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政府负责调节,政府是社会本能(利他心)的自然产物。政府的职责在于防止知识和社会解体、调节社会关系和巩固社会秩序,人民必须服从政府。在社会中,也必须贯彻家庭中的合作互爱的原则,各阶级的人们要相互友爱、相互同情,平民服从领袖,大家都遵守政府的规定,才能建立安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出现了弊病怎么办呢?要靠精神道德的改良,用不着改变社会的物质基础,否则就会引起废除私有制的问题,就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私有制可以稳定社会秩序。言下之意,他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具体说是反对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
  孔德认为,人类社会总体发展的特征是,人身上的动物性逐渐削弱,其知性、德性逐渐发达,并最终取得支配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文化、文明起着决定作用,或者说,社会生活是由精神、道德原则决定的,社会的发展是由精神、道德的完善决定的。人类社会进化的总方向是:由于文明的发展,人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人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不再完全受肉体需要的束缚,越来越求之于社会本能和理性,人的本质属性将得到充分展现。
  关于社会进化的速度,孔德认为是由整个自然决定的,即由作为内部自然的人的有机体和作为外部自然的人类有机体生长的环境决定的。人的平均寿命应保持适度。一般来说,老年人是保守的,如果平均年龄过长,老年人的保守精神就会压倒青年人的革新精神,从而阻碍社会进化。青年人是革新的,如果平均年龄过短,革新精神过盛,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同样不利于社会进化。另外,人口、种族、气候等外界环境也可加速或延缓社会进化。孔德的分析有一定合理因素,但他并没有抓住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也没有揭示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因此,他的分析仍然停留在现象层面,并没有深入到本质领域。
  孔德认为,人类历史从根本上讲是一部精神历史,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是人类理智的进化。既然人类理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那么社会的进化也相应地经历了三个阶段。与神学阶段相对应的是军事时期;与形而上学阶段相对应的是抽象法权时期;与实证阶段相对应的是工业时期。孔德说,这种分期法是唯一的能被普遍接受的历史概念。孔德指出,过渡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出了一些抽象权利如平等、自由、人权等,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和无政府状态,雅各宾专政就是这种状态的顶点。工业时期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这是由实证哲学决定的。在这个阶段,有一种新的共同信念来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个信念就是把社会看成一个有机体,其中各部分各司其职,相互协调,资本家和银行家既是经济领袖,又是政治领袖,负责调节工业生产,掌管政治权力。实证哲学家担任精神领袖,用精神的感染力去调节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
  孔德把精神看作社会进化的决定性因素,把工业社会看作社会进化的顶点,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历史理论。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他在实证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三阶段法则”。孔德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实证主义即是实证科学,而实证阶段是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阶段。他对实证科学按简单到复杂的标准进行了分类,找出了各实证科学之间存在的“渐进的相关性”。孔德指出,实证精神集中体现了实证主义的内涵,观察和合理的预测是实证精神的主要特性。孔德的实证主义虽然有其不足和缺陷,甚至其学说之间互相矛盾之处,但其对社会道德、秩序、进步、和平的追求,及对推动现代科学精神的发展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融合起到了很大作用,至今对我们的社会与实践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德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因此,他的历史任务就是建立实证社会学,从而结束欧洲动荡不安的混乱局面,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在孔德看来,要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这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实证社会学。他对自己在社会方面的理论特别自负,是他第一次把人的历史当作一个社会整体来考察,并且发现了社会的象其他领域的规...

韦伯和孔德的理论有什么不同?
孔德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孔德指出,在所有六种科学中,最早出现的科学也最早摆脱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到了他的时代,前五种科学都摆脱了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进入了实证阶段,唯独社会学还处在形而上学阶段,仍然空喊抽象的民主、自由、平等。 因此,他的历史任务就是建立实证社会学,从而结束欧...

孔德实证社会学理论
他认为,人类社会应被纳入自然科学的范畴,以生物进化理论为基础,探讨社会的有机体性质。孔德提出了社会物理学的概念,将社会分为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秩序、关系和结构)和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变迁)两个部分。孔德强调从经验事实出发,认为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个人的感情和理智资质对社会特性至关重要。

社会学基本理论,每个理论有哪些观点
他认为人类社会有统一性。人性中的感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性中的才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因而理想社会应该是人人都有实证思想,企业家或科学家当主管,科学用来指导生活,没有战争,很有秩序的工业社会。在那儿,大家有统一的信仰,教权很重,人人都轻视世俗中按才智区分的地位,而重视精神上的地...

德国社会学的概述
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以及与F.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见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史)与马克思、施泰因同时代的W.H.里尔,提出了独特的市民社会观。他在《资产阶级社会》(1851)...

评述孔德的社会学学说的主要内容
孔德主张社会学研究应从经验事实出发,指出个人是社会的构成要素,个人的特性关系到社会的特性,因而个人是社会最基本的经验事实。首先,人有感情和理智两种资质。感情资质使人喜好变化、厌恶忍耐,理智资质使人为了生存而忍受长期、枯燥、单调的劳作。前者一般处于绝对优势,所以人总是容易感到疲倦。但在社会...

罗斯科·庞德的庞德法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1、法律作用的“社会控制”工具论。庞德在1911-1912年就发表了一篇以《社会学法学的范围和目的》为题的纲领性论文,表达了他的社会学法学的基本思想。他认为社会学法学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创立、解释和适用法律方面,更加注意与法律有关的社会事实。衡量法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有用,是否产生效果...

提出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哪个社会学家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社会分层理论,其核心包括三个基本标准。首先是经济标准,即财富;其次是社会标准,即威望;最后是政治标准,即权力。韦伯指出,这三个标准虽然有时会相互关联甚至重叠,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或可以互相替代。每个标准都有可能独立地成为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原则。例如,财产差异可以形成...

孔德的主要理论贡献
对理解人类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孔德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他创立了社会学这一学科,并提出了实证主义的社会学理论,为社会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他的理论对后世的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德国社会学概述
德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概述自19世纪以来,德国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可谓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最初的形成期见证了这一学科的孕育和奠基,那时的社会学者们开始深入探讨社会结构、社会行为与变迁等问题。进入20世纪前30年,德国社会学进入了繁荣时期。学者们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理论体系逐渐丰富,对社会现象的...

晋中市15238343873: 孔德的社会学思想有哪些 -
汲管氯唑:[答案] 一、实证社会学含义:现实的而非虚幻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确切的而非含糊的社会学方法得出的知识具有相对性,关于社会事实,不追求终极本质和普遍规律(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原则:(1)方法...

晋中市15238343873: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什么 -
汲管氯唑: 社会静力学就是从静止的状态去研究社会,是研究一般的社会关系、秩序、结构及其性质的学说.简而言之,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自然秩序的一般理论的预备性考察.孔德主张社会学研究应从经验事实出发,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构成要素...

晋中市15238343873: 孔德在社会学史中的地位 -
汲管氯唑: 奥古斯特·孔德- -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çois Xavier Comte,1798年2月17日~1857年9月5日)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的创始人.1798年2月孔德出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1817年8月,他成为著名的空...

晋中市15238343873: 孔德的科学分类体系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什么? -
汲管氯唑: 孔德认为,一切科学的基础是经验,所有的神学和形而上学假设对科学毫无贡献,必须予以抛弃,而通向真理的惟一道路是科学.在他看来,有六种基础科学,即数 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在第七种或最后的道德科学中达到顶点.在这个科学“等级制度”或阶梯中,后一门科学依次从属于前一门.这些科 学实际存在相互依赖性,以致要清楚地理解一门科学,就必然需要先前的其他几门科学的研究 因此,社会学是科学体系中较高层次的基础科学,在性质上与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并无二致,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孔德把未来关于社会的科学视为一门“社会物理学”

晋中市15238343873: 孔德的科学分类与社会学思想有怎样的关系 -
汲管氯唑: 孔德的学科分类第一次将社会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单列出来,并由此创立了社会物理学,他将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但是他并没有明确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真正使社会学独立的是涂尔干,他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社会事实.

晋中市15238343873: 孔德提出的三个哲学阶段分别是什么意思 -
汲管氯唑: 这是……课本上有的内容啊.问这个问题,说明楼主不是哲学系学生,那么又是怎么了解到孔德的社会学内容的呢?言归正传: 一、神学阶段,又名虚构阶段,人们自由幻想,企图探索万物的内在本性;寻找现象的根源,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

晋中市15238343873: 如何理解孔德说的:“社会是一个不断积累的产物”? -
汲管氯唑: 如同沙漠里种树,一颗两颗,一年两年看不出成果,十年八年积少成多,就可以看到一片森林.人是构成社会的主体.

晋中市15238343873: 概括孔德被誉为社会学之父的理由 -
汲管氯唑: 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çois Xavier Comte,1798年1月19日-1857年9月5日)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创始人,1798年1月孔德出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在其著作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整个19世纪,值得一提的法国社会学家屈指可数,但作为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社会学之父的奥古斯特·孔德(AugustComte,1798-1857)却当之无愧.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晋中市15238343873: 概述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
汲管氯唑:[答案] 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科.依照发展程度和时间顺序,社会学理论一般分作古典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和当代社会学理论.社会学之父——孔德创立第一社会理论——社会演化理论.在19世纪,三大社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