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是儒家孟子荀子人性思想有很大分歧?

作者&投稿:仲孙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同是儒家孟子荀子人性思想有很大分歧?~

所谓求同存异,虽然二者的理论从表面上看是不同的,但是同列为早期儒家代表,他们对人性的追求都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孟子的性善论是指人人都可以变得善良,而不是说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而荀子则认为人本性是恶的,所以才要通过教育使人心向善。 《荀子》和《孟子》相信你已经涉猎过了,这里就不列举原文了,仔细看看“朝秦暮楚”战国时代的市局变化,其实可以说,是二者生活时代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二者理论侧重的不同。孟子生当战国前期,社会政治状况毕竟要好一些,而他的思想偏重于经国之术,在表象的和平中对帝王抱有幻想,推广自己的仁义之道,正是性善论的又来。而荀子生当战国末年,作为春秋战国最后一位集大成的学术大师,所感受到的社会环境的险恶,以及来自儒家统系的责任感和心理压力,都在孟子之上。所以荀子更多的是很现实的面对人性本我的一面。这一点,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完全能够看的出来。 不知道这些对你有没有帮助。

古人对哲学的探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算术题。第一,孟子和荀子属于不同时期的人。孟子比荀子早几十年,几十年定然有所变化损益。特别那个时期是个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激化。第二,他们的经历大有不同,用现在的话说叫荀子看到的大部分是人性恶的一面。第三,最主要的就是这点了。他们二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但孔子主要的思想分两方面,一个是“仁”,一个是“礼”,“仁”主张以博大的心怀关爱世界芸芸众生,所以世人皆有恶性。“礼”主张理性节制自我,孟子的很多书中都谈到这个礼,著名的五伦十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就是他首先提出后经朱熹发展而来的。所以二者的看法才迥然不同,虽都是儒学,但若相同,岂非后人有盖棺定论之谬?
无论有多少分歧,对于儒家学派的人物,崇古是目的,也是手段,目的都是维护传统礼教。

一、孟子教化理论基本观点 孟子认为人的天赋是平等的,且人的本质是纯良的,如同一张白纸,因此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孟子强调“仁义礼智根植于心”“人无有不善”,但是他认为人的道德观念以及一些道德品质受到后天所经历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影响形成的,所以他认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但是需要通过教化,教育的手段来扩大善端,从而使拥有善良本性的人升华到圣人的境界和品质。 孟子从性善论出发,强调通过后天教育,扩充“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智之端”,四端使人成为品德高尚、达济天下的人。所以孟子的教化理论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之上的。他把教化的基点放在人心之上,主张不须外求,只需涵养本心即可。作为其教化理论的一个基本特色,这种道德行自我涵养并不能凭空实现。孟子所说的道德教化就是指通过领悟人人相与之道和处己之道,并涵容于心,形成德行,其着眼点就在于帮助人成为一个高尚、美好的自己,从而实现一种切实的涵养和形塑。 因此,孟子心性之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加强自身的修养,促进道德自我的实现,使人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孟子主张从仁政出发,重视教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希望通过善教和善政来实现国家的和谐统一。民众的教化又必须以贯彻善政为基础,而善教又能够保障善政的实施,两者互相推进,才能帮助民众提高道德修养,进而推动社会走向和谐与美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膝狗_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即为孟子民本,仁政思想的体现。 二、荀子的教化理论基本观点 荀子继承了孔孟学说一部分教化思想,但是他并不赞同孟子“善起四端”的说法,而是主张“人性本恶”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生而好利,人恶的本性使有了争夺斗争,人本来没有礼义辞让等修为,因人的本能 “性恶”人与人在交往中产生奸诈阴险,不再忠信于别人,所以“只有藉圣王所作的礼义’、‘法度’之教化,方能‘化性起伪’,改变人的恶之本性。” 荀子关于教化思想方面有最大影响力的是确认人在道德修养和在治理国家中的主体地位,他认为物质生活的追求是和道德礼仪规范二者处于天平的两端,是对立的。人天性就是利己主义,欲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所以人只有接受礼义的教化,受到宗法制度的约束才能压制“恶”念到达“善”端。因此荀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内圣外王”的观点。荀子认为,无论是维护社会秩序,还是进行国家治理,都要求生命个体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而礼则是个人修养的价值目标,也是衡量个人修养的重要标准。荀子礼学之礼,并不仅仅属于道德的范畴,它有时带有道德和法律双重性质的规定。荀子强调以德治国,并不像孔子和孟子那样过分注重道德自律,而是把更重的砝码放在道德他律一_。荀子提倡的礼的教化不仅包括外在的个人道德规范和礼节仪式,而且包括具有法律性质的国家制度。荀子并不像孔子和孟子那样重义轻利,而是认为追求利益或人欲乃是人的本性所致,但放纵人欲又会造成国乱民贫的局面。因此,他提出用‘礼义’道德节制人欲,从而达到养民富民的最终目的。 来源:活力


孟子为人
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是个什么样
荀孟所以不同,是因为二人在儒学的理想与实践上有着不同的侧重。表面上看性善、性恶正相反对,实际上却更加反映了荀孟二人极为一致的儒家本色。孟子和荀子都认为性不是不可以改变的,不是决定一切的,所以所谓性善性恶,先天后天,原也就无所谓善恶,性善性恶只是二人逻辑论证的不同前提而已。孟子的...

孟子是什么家
孟子是儒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与儒家的弘扬的以仁为中心的理念相契合,提倡百姓的地位要高于君主,君主要先考虑百姓后才考虑自己。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

四书是哪四书
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纪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后,《大学》...

《孟子》,《荀子》两书的简介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

四书是指哪四书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
孟子 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72年至前289年。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孙氏衰微后,有一支从鲁迁居到邹,就是孟子的祖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孟子没有讲他的老师的姓名,却是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子私淑诸人也。" 其受业...

孟子的思想
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批驳杨朱,墨翟。 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

四书五经是什么?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火,只剩下五经。

孟子和荀子在哪些方面发展了儒家学说??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在范雎相秦期间(公元前266年—前255年),荀子到秦国见过秦昭王。昭王问:“儒无益于人之国?”荀子回答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儒效》)“应侯(范雎)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荀子回答说:“形胜”“百姓朴”、“百吏肃然”、士大夫“明通而公...

易门县13617204392: 为什么同是儒家孟子荀子人性思想有很大分歧? -
旗振尼为: 所谓求同存异,虽然二者的理论从表面上看是不同的,但是同列为早期儒家代表,他们对人性的追求都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孟子的性善论是指人人都可以变得善良,而不是说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而荀子则认为人本性是恶的,所以...

易门县13617204392: 荀子和孟子各自对人性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旗振尼为: 孟子“妈妈”和荀子“爸爸”的“隔空辩论”!孟子的性善论受到荀子的强烈批评.荀子是战国晚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因“荀”与“孙”...

易门县13617204392: 为什么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 但是俩人却同为大哲 -
旗振尼为: 性本善与性本恶主张.在前期是对人的认识不同,前者以善为本,要发扬人的善心.而后者认为人有恶的本质,是需要防止与克服的.但总的来说都是要培养人成为君子.

易门县13617204392: 为什么同时儒家学派者孟子会提出人性本善而荀子会提出人性本恶呢 -
旗振尼为: 我觉得有可能和他们的国籍有关 孟子是鲁国邹人,鲁地文化昌盛,百姓较淳朴,可能对孟子会有一定的影响 荀子出身赵国,而三晋崇尚功利与征伐.

易门县13617204392: 为什么·孟子荀子在同一时间同一派系却有不同的论性 -
旗振尼为: 孟子比荀子要早一点,而且荀子并非单纯的儒家.

易门县13617204392: 孔、孟、荀社会思想有何异同? -
旗振尼为: 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孟子提出了"性善说",而荀子提出了"性恶说",前者从性善论出发,大大的深化了孔子的修己,按人学说,如存心养性,反身而成,养浩然之气.而荀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广泛的吸收先秦道法名阴阳等学派...

易门县13617204392: 孔子、孟子、荀子之间的思想有无区别?
旗振尼为: 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区别:孔子强调仁,注重人性;孟子强调义,注重适当、合理.两者的共同点:都是通过人的道德的强调达到社会的和谐.荀子和孔孟思想的区别:儒家通过与墨家和名家的思想交锋,开始寻求学理上的依据.荀子发展了孔孟的思想,也认为个人道德是社会合理的前提.他认为人性具有趋向于恶的可能性,善是人为努力的结果.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抑制恶的趋势,通过修养达到善.这种对恶的抑制和对善的培养是通过礼来实现的,因此荀子比孔孟更强调礼制.

易门县13617204392: 孔子孟子荀子三位儒家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 -
旗振尼为:[答案] 儒家思想的根本“仁爱”思想,共同表现形式“礼乐制度”.三个人都是一致的,其实只要是儒家最根本的思想,这三位的观点都是一致的,要不然怎么会成为儒家最著名的三位大师呢? 讨论这三位,重要的应该是不同点,我个人认为: 孔子:更关...

易门县13617204392: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的不同之处 -
旗振尼为: 儒家思想的根本“仁爱”思想,共同表现形式“礼乐制度”.三个人都是一致的,其实只要是儒家最根本的思想,这三位的观点都是一致的,要不然怎么会成为儒家最著名的三位大师呢? 讨论这三位,重要的应该是不同点,我个人认为: 孔子:更关注贵族,士人以上级别的阶级利益,这是儒家思想有等级的“仁爱”思想的体现,本来儒家的政治主张就是维护贵族阶级利益的. 孟子:最关注民生,老百姓的利益,可以说孟子是最关注民生的先秦思想家,甚至超过了以“兼爱”为思想的墨子. 荀子:是比较有争议的,甚至有人认为他是法家思想,所以他的思想比较切合社会实际.荀子有“人性本恶”之说,其实应该是“人性向恶”,两个的差别是,前者是本性是恶,后者说的是有可能向恶.

易门县13617204392: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 -
旗振尼为: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