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清朝人是如何过生日的?宫廷和民间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缪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宫廷过春节有何讲究,与老百姓有何不同?~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举国上下欢庆一堂,喜迎新年。由于中国历史悠久,不同朝代以及同一个朝代的不同阶级过春节的方式也有所差异。那么,清朝宫廷里是如何过春节的呢?
其实,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清朝皇宫里就已经开始忙活起来了。在乾隆年间,每逢小年祭祀灶王爷时,乾隆帝还会亲自上阵,在炕上击鼓拍板唱曲。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里就记载:“ 每年坤宁宫祀灶,其正炕上设鼓板。后先至。高庙驾到,坐炕上自击鼓板,唱《访贤》一曲。”皇帝唱戏,这个画面想想都很有趣。


小年一过,就是除夕了,不过在除夕以前,清朝皇帝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封笔”。“封笔”又称“封玺”,顾名思义,在这一天皇帝们会停掉手上的公务,给自己放个假,至于假期时间,通常是到正月初一。
从圆明园封闭以后,皇帝们要回到紫禁城,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当然,皇帝们不用做什么,宫里的事情自有女婢和妃嫔们操心,皇帝只用等待除夕夜的宴会就行。


不过,不用干活的皇帝也有他们的事情,除夕这一天,他们从睁开眼睛开始,就本上就闲不下来了。除夕早上四时,皇帝就要起床“接神”。接神有专门的仪式,皇帝要先到养生殿佛堂及宫内其他佛堂拈香行礼,出入时还要有炮竹声相迎,以表现请神的诚意。
抬头要请神,低头也要“踩岁”。在除夕这一天,从户庭到大门的路上都要撒满芝麻秸,人们在上面走以祈福。《燕京岁时记·跴岁》里就有关于踩岁的记载:“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行走之处遍以芝蔴秸撒之,谓之跴岁。”
在除夕的早上,皇帝们和皇后妃嫔们共进早餐。尽管只是早饭,但只要是跟“膳”搭上边的,自然不能寒酸。《故宫辞典》中记载:“黄米饭一品,燕窝挂炉鸭子、挂炉肉、野意热锅各一品,万年青酒炖鸭子热锅一品,八仙碗燕窝苹果烩肥鸡一品,青白玉碗托汤鸭子一品……”光是早膳就有二十一品,足可见宫廷奢华程度。


当然,早膳和午饭都只是铺垫,晚上的年夜饭才是重头戏。说这顿饭是清朝的国宴一点都不夸张,毕竟,皇帝、皇后、妃子、文武大臣皆要参加这次晚宴。晚宴的丰盛程度非常人能够想象,桌上的奇珍美味数不胜数。可是,不要以为这顿饭是让人大饱口福的,实际上,这顿饭对于下位者来说十分痛苦。
晚宴中,每个人的位置都是按照官位的大小排序的,就连妃嫔们的位置也不例外,身份越高,离皇帝就越近。皇帝进膳的时候,下面的人是不能吃的,他们要叩头行礼,恭贺皇帝。这样一来,吃的人不痛快,下面的人没得吃。所以,很多人吃完这顿饭,依旧饥肠辘辘的,还需要回家再和家人吃一顿。


到大年初一,一年中最重要的朝会就要开始了。说是朝会,其实相当于百官给皇帝拜年。在新年的头一天,天还没有亮,百官们就早早地等在殿前。等皇帝一到,由礼官献上杯屠苏酒,酒杯由黄金打造,重达一斤,名曰金瓯永固杯,寓意江山永固。喝完酒,皇帝要元旦开笔,即皇帝亲手写上贺词,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祈求天下太平,万民安康。从腊月二十三的炕上击鼓拍板唱曲,到这时的元旦开笔,清朝皇宫里的春节真可谓场面上充满仪式感,私底下接地气。


时辰一到,拜年仪式正式开始,钟鼓齐鸣,鞭炮齐响,皇帝登上太和殿,坐在龙椅上,接受着下面百官的跪拜。这时礼官宣表,祝贺大清国泰民安,皇帝万岁。等到宣读完毕以后,百官们还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礼毕,百官们才能站起来,正襟危坐的端坐在皇帝赐的座位上,认真的听着皇帝的话。喝完茶后,拜年仪式算是正式结束,皇帝先行走出大殿,百官们再依次退朝。
这一天对于宫女和奴仆们来说是最劳累也是最令他们激动的一天,因为他们虽然要没日没夜的操劳过年事宜,但是皇帝贵人们也会在这一天给他们发红包。当然,至于红包里有多少钱,全看他们在皇帝心中的印象。一般来说,地位越高,得到的红包和赏赐也就越好。


皇宫里的孩子和八旗子弟们也会得到压岁钱,长辈们会将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的钱置于床脚,赐给小儿们。
正月初一结束以后,宫里的春节却还在继续。清朝宫廷里有上灯的习俗。所谓上灯,就是在除夕、元旦等六天当中,点亮皇帝的万寿灯,以祈福皇帝龙体安康,帝命万岁。
直到正月初六,皇帝上朝处理政务,百官们假期结束,北京城里的店铺也陆陆续续的开始营业,清朝皇宫里的春节这才算稍作结束。不过,清朝的春节却还未结束,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期间都算是春节。

过年,从古至今的一个古老文化传统,从汉代一直延续至今。古代的清朝过年,从腊月二十六就会开始准备办年货,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做准备,贴对联,贴福字,备年货,过年那天更是要放鞭炮的。
清朝人也贴春联
古时候称贴春联为贴年红,古人贴春联比我们现在更为讲究。每到过年时候,家家户户必贴春联,意味着家里人丁兴旺,吉星高照。有些讲究的人家房门、厨房还会贴上门神,表达了当时人们迎新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
清朝人也准备年货
就像我们小时候最盼望的是什么,是过年。过年意味着可以不用上学,不用上班,更意味着过年可以吃到好多好吃的。古时候生产水平低,生活条件差,普通百姓想吃点荤,也是很难的一件事。辛苦劳作一年下来,也就能混个温保,也就过年的时候可以吃上一点荤。所以古人在年前几天就在备年货,在过年的那天吃上点好的,寓意来年有更好的光景。
清朝人也吃年夜饭,放鞭炮
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清朝人吃年夜饭基本是从中午开始准备,然后喊上一大家族人在一起吃。古人比我们现代更讲究家族凝聚感,那时候一个村基本都是同姓。吃团圆饭得一大家族人一起吃才叫团圆。分家了的,在这一天都会重新相聚一起,举杯祝福,畅谈人生。在吃饭的时候也会放上鞭炮,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夕这头怪兽。传说夕会给家里带来灾难,所以过年也叫除夕。
清朝人也拜年,也给压岁钱
古人拜年,讲究作揖, 磕头。同龄人之间作揖问好,彼此之间说些吉祥话。晚辈给长辈磕头,祝愿长辈健康长寿,长辈祝福晚辈无病无灾,前程似锦。长辈还会给晚辈准备红包,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压岁钱。小孩子还会家家户户的去敲门拜年,这家可以拿到一点瓜子,那家可以得到一点糖果,对于孩子来说,这是过年最开心的事了。
古人过年和现代人都是差不多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天天感觉都是在过年,也许年味没有那么浓了,不过每年春节,都牵动着数万在外打拼游子的心,再苦再累,都会在过年时候赶回家与家人团聚,这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那份对家和家人永远长牵挂的一种情感。

摆宴席请客。宫廷当然是设宫宴,邀请达官贵人和皇亲国亲前来参加。民间就是自己摆酒席请客,有钱人还可以拉拢一下做官的。

历史上清朝人过生日与现代人不同,宫廷更为隆重,如皇上过生日叫“万寿节”,这一天和元旦一样重要。宫廷寿宴礼仪规格要求极高,皇帝过寿,各部大臣、皇子和皇亲国戚要分别拜寿并赠送寿礼,寿礼不得九件。民间根据家庭富裕程度,有钱的家庭会摆寿宴,设戏台。普通人家也有小规格的拜寿礼仪。

以前的清朝人过生日大多就是吃一碗长寿面,是很普通的。而宫廷里面过生日规格是很高的,生日这天需要受大臣们的朝拜,接受妃子们和贺寿人的礼物。都是很隆重的。

说起过生日来,我们现代人都不陌生。二三十年前,物质生活水平比较匮乏,无论老人,还是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大都是做几个菜,吃长寿面,或许就是相当不错的祝寿方式了。一年内难得吃几次的丰盛菜肴、面食,估计会给很多孩子留下难忘的童年记忆。对于家庭顶梁柱的中年人来说,可能就需要一段时间的算计和准备。家庭经济条件稍差一些的,在操办一次比较丰盛的祝寿筵席后,可能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家人一段时间内的节衣缩食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祝寿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既有中国传统的荷包蛋、长寿面,也有来自西方文化的蛋糕、蜡烛;Happy Birthday to You 的旋律,也在越来越多家庭中唱响。更多、更丰盛的佳肴美食,出现在餐桌上。与我们现代的祝寿方式相比,清朝人无论是祝寿方式,还是祝寿的动机,都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清朝人是怎样过生日的?清朝人过生日的原因,又有哪些?

一、清代宫廷祝寿礼仪

在清朝人的祝寿礼节中,礼仪最隆重、规格最高的,自然非九五之尊的天子诞辰莫属。


清朝万寿节图画

清朝时,沿袭唐宋以来,以皇帝诞辰日为国家节日的礼仪。将皇帝诞辰日定为万寿节,皇太后诞辰日为圣寿节,皇后诞辰日为千秋节。其中,皇帝的“万寿节”礼仪最为隆重,与元旦、冬至并列为清朝宫廷“三大节”。 尤其是皇帝的逢旬(十)大寿,更会举国欢庆。


太和殿内

万寿节的一般礼仪是:这天,举行大朝会。皇帝先到一般用来作为举行重大典礼场所的太和殿,接受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臣朝贺。然后移驾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接受皇子、皇孙和后、妃等内朝贺礼。


贺寿者均需向皇帝贡献寿礼。寿礼一般有如意、寿佛、书画、珠室及金银制品等。寿礼一般以九件作为一组,称“一九”。最多可达“九九”(81件)之数。此外,万寿节前后几天,宫廷内禁止宰杀牲畜,衙门也不能审理刑名案件,文武大臣要依礼制,穿蟒袍补服,称为“花衣期”。


康熙帝和乾隆帝画像

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万寿节祝寿礼仪有两次:一次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三月十八日,康熙皇帝60大寿;一次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八月十三日,乾隆皇帝80大寿。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康熙帝在文武官员扈从下,从畅春园返回紫禁城,设大驾卤簿,皇子、皇孙25人扶辇而行。自畅春园入神武门,在沿途几十里道路两旁,由官府组织百姓张灯结彩,跪迎车驾,搭建龙棚、戏台20余座。康熙下诏,赐臣民酒果数千席。万寿节当天,举行隆重的大朝会,从各地赶来向皇帝行礼的耆老百姓,自午门一直排到天安门外。


此前,康熙帝曾诏告天下耆老,无论官民,65岁以上者,均可到京城,参加畅春园聚宴。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帝在畅春园正门前举办“千叟宴”,宴请90岁以上的汉族大臣、官员及士庶33人,80岁以上者538人,70岁以上者1823人,65岁以上者1846人。10岁以上、20岁以下的皇子、皇孙、宗室子孙,均奉诏为老人们执爵敬酒、分发食品。80岁以上的老人,还被人搀扶着到康熙帝面前,亲赐饮酒,以示恩宠。三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康熙又分别在畅春园正门前、皇太后宫门前,宴请65岁以上的八旗大臣、官兵及闲散人,及70岁以上的八旗老妇。


承德避暑山庄

早在乾隆五十五年七月,为乾隆帝祝贺80大寿的礼仪活动就拉开了帷幕。乾隆先在承德避暑山庄招聚蒙古等各部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举行庆典。然后,乾隆皇帝返京,至圆明园。他仿效祖父康熙帝,命人在圆明园至西华门沿途披红挂绿,搭建景点彩棚。


圆明园复原图(局部)

八月十二日,乾隆帝启驾回宫,官府组织百姓夹道跪迎,竞献歌舞。八月十三日,朝廷、地方文武百官贡献的琳琅满目的珠宝珍玩、玉如意、金佛、高约3尺的珊瑚树……,被陈列在大殿台阶两侧。群臣朝贺、后妃内廷贺寿礼毕,又在乾清宫举行寿宴。宴间,皇子、皇孙依辈分、年龄,彩衣起舞。

若遇皇帝逢旬大寿,或因品秩较低、或因有重任而不能亲自进京贺寿的地方官员们,要在当地举行各种祝寿仪式:建行宫、修庙宇、搭台唱戏、设坛诵经……。以示万民景仰,普天同庆。

庆祝皇太后诞辰的“圣寿节”,虽亦有臣民跪迎太后仪驾及张灯结彩、搭台唱戏、文武官员呈送寿礼等贺寿礼俗,但较之皇帝的“万寿节”,显然稍有逊色。


《慈宁燕喜图》(局部)

清朝历史上,为皇太后隆重祝寿,礼仪规格不亚于皇帝“万寿节”者,大概有两次。一次是乾隆十八年(1752 年)十一月,乾隆帝为生母崇庆皇太后庆祝六旬寿辰,声势浩大。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慈宁燕喜图》、《万寿点景图》,真实地描画了当时的祝寿盛况。


慈禧剧照

一次是清末,慈禧太后准备自己六旬大寿(1894年11 月 7 日,阴历十月初十)时,隆重庆祝。朝廷为此筹措白银1000 多万两,准备寿庆。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一败涂地,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清廷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在 9 月 25 日下旨,取消各种奢侈庆典,在宁寿宫中黯然度过了自己的60寿庆。

1904年,清廷为慈禧太后70岁寿诞而大肆挥霍时,因“苏报案”而被捕入狱的章太炎满怀悲愤之情,在上海“西牢”内写下了传诵一时的讽刺“寿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有庆。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清朝皇后的千秋节礼仪比较简单。诞辰日,皇后先去向皇帝、皇太后行礼;然后回宫,受皇子及嫔妃的内廷贺礼。虽举行寿宴,但礼仪规格较之皇帝、皇太后的寿宴要低得多。

妃嫔、答应、常在等皇帝妃嫔的生辰礼仪更简单,通常只有本宫侍奉她们的宫女、太监给她们行礼拜寿。

二、清代民间祝寿风俗

清代祝寿蔚然成风。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在家中长辈生日来临时,举行不同规格的祝寿活动。


豪门大户举办寿诞时,帝王权贵、平常来往的亲友,赐赠名目繁多、贵重的贺礼。《红楼梦》描叙贾母80大寿时,亲王、驸马及文武官员,莫不有礼,“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皇帝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杯四个,帑银五百两。元春送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只,伽南珠一串。贾府在堂屋内设一张大桌案,铺上红毡,将礼物中的精细贵重之物摆上,请贾母过目。


若逢长辈60岁或80岁大寿,豪门大户一般要设寿堂,燃寿烛,结寿彩。寿星穿着寿衣,端坐中堂,接受亲友、晚辈的贺寿。《红楼梦》记载,贾母 80 寿辰时,寿期长达8天。期间,宁、荣二府“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 一般官员、富人,也尽量张灯结彩,宴请宾朋,为长辈祝寿。同治年间,上海知县叶廷青为母亲做寿,县衙各处张挂灯彩。寿日前一天为预祝,寿日为正寿。正寿筵席分上、下两等,前来祝寿的宾朋,各依身份就坐饮宴。客轿随役、厨夫、茶夫等勤杂人员,也得到了长寿面的赏赐。


权贵富豪家庭,祝寿活动中,还增加了创造喜庆氛围的演戏内容。清朝时,人们祝寿,大都有《瑶池会八仙庆寿》、《祝圣寿金母献桃》、《众天仙庆寿长生会》等吉庆剧目的表演。


普通人家限于经济实力,做寿一般比较简单。通常在家中设一寿堂,晚辈向长辈送寿桃、寿联、寿幛、寿面等寿礼,然后向寿星拜寿,最后吃寿面。

三、冥寿

清朝时,传统的“冥寿”礼俗仍盛行不衰。

冥寿,也叫“阴寿”、“冥庆”,即为已经去世的祖父母、父母,每逢他(她)们的生辰日,为他(她)们祝寿。清代人翟灏编撰的《通俗编·仪节·阴寿》引姚旅《露书》说:“亲死日为暗忌,生日为明忌,宗中极重明忌。亲死者遇生日,如五十、六十之类,犹追寿焉。族人具礼谒贺,一如存日。”


清朝人做冥寿时,有的礼节与长辈在世时的祝寿礼节,大致相同,如设寿堂、子孙穿彩服、祝寿宾朋送寿桃、寿面、寿联、应时糕点、鲜果等。做寿家设宴,款待前来祝寿的宾朋;有的还要请戏班演戏,以资娱乐。也有的礼节是“冥寿”所特有的,如宾朋馈赠的寿礼中,一般有纸扎金银元宝、写有“仙乡不老,佛国长青”等内容的寿联等。


随着佛教的盛行,有的家庭在寺院中为已逝长辈做“冥寿”,家人拜忏,为逝者做水陆道场,时间则 1 日、3 日、7 日不等,以圆满之日为正日。若家产丰饶,则举行最隆重的水陆道场,由49个和尚,拜忏七七四十九天。事毕,将逝者的牌位放在寺院中,承受香火。

文史君说

清朝时,人们为家庭/族中的长辈祝寿方式,视自身社会地位、财富,而有隆重、简易之分。当时,人们在为长辈祝寿时,除祈愿长辈健康、长寿外,很多地方还缘于“度关”、“禳灾”观念的盛行。在这些地方,民间世代相传,50岁、55岁、66岁、73岁、84岁等年龄,都是人一生中的生死之坎,是死神引领的岁数。民间流传俗语说:“人活五十五,阎王数一数”、“六十六,乱刀斩”、“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来投”等。因此,在上述年龄来临之际,人们希冀举行隆重的寿庆,祛除死神的威胁,顺利度过险劫。清代冥寿风俗的盛行,更是古代祖先崇拜意识、传统孝道及灵魂不死宗教信仰的真实反映。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清朝呢?
清朝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一个封建王朝,对内将封建专制发展到极至,文字狱,闭关锁国。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对外盲目自大,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无限放大自己的优势,明末就有红衣大炮,火器。到乾隆中缅之战时,清的武器装备还不如缅甸。要不是骆驼足够大,还不知战局会如何!特别是在感到外部有危机时...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中国人都看不起历史上的清朝呢?
更有甚者,在清朝统治时期,无论是皇帝还是摄政人,基本上都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勤政的领导者非常多。同时,他们对于国家事务的管理也非常认真负责,除“三节两寿”,也就是春节、端午、中秋,皇帝、太后寿辰这样的庆祝节日可以休息、娱乐一下,其余时间每天都在办公,可以算是全年无休。而...

清朝灭亡后,皇室成员有十四万之多,那你可知他们是如何生存的呢?
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清朝灭亡之后,这14万的皇室成员去哪了?为何后来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众所周知,在清朝末期的时候,苛捐杂税很多,再加上朝廷腐败,使得当时的百姓民不聊生,可是那些皇室成员和八旗子弟日子过得却很滋润。这样一来,就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但是,因为这些皇室成员身份高贵,所以...

震惊,满清是怎样一步步把汉人彻底奴化麻痹的
扬州抗战系有史可法主持而至。而清庭则使用两手,归顺者“鸡犬不惊,各安生业”,以收罗汉人之心。抵抗如扬州者则疯狂屠之,以吓破汉人之胆,这双管齐下的策略也确实取得成效。江南各地人民大都对清军的到来持恭顺欢迎的态度。清军入南京时传示“不杀人,不剃头,照常乐业”。南京民众各自自家门上大书“风调雨顺...

古代竟然有百姓冻死在街头,他们冬季是如何取暖的?
宋朝诗人俞聪才在冬至时说:“来到水旱之地的人有什么罪,这股水流动着天空的怜悯,像树一样戏弄黎明,摧残颓废病态的鹤。”这种悲怆而压抑的情绪。宋人还是这样,清朝人的感情无疑会更加强烈。因为他们碰巧赶上了气候史上臭名昭著的小冰河时代。自人类记录以来,地球上最冷的时期始于13世纪,17世纪达到...

清朝灭亡后曾经强大的满族人,是如何生存的?
为了避免以前的仇家和北洋政府等人的骚扰,满清贵族会选择更改汉姓,到一个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放下架子用自己的劳动养活一家人。普通的满族人虽然不会受到太大的打击报复,不过他们的处境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因为清朝还在的时候,这些满族人总是看不起别人。现在他们的靠山倒台了,以前...

清朝人如何行礼(有图最好—)
7、欠身 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稍微向上欠前,属对人恭敬的一种礼节。欠身前身体一般为坐姿,欠身时腿部用力,身体上提,稍离所坐之物 二、嵇首(前可加作揖-然后再嵇首)第1步:举手齐眉 第2步:双膝跪下,第3步:头伏地一段时间,仍举手齐眉 第4步:直起上身,仍举手齐眉 第5步:双膝起,仍...

三从四德,我国历史上对妇女的压迫最严重的是哪个朝代
清朝女人被人摸一下手就是丢了贞操,被人看到一缕皮肤就是丢了贞操,踏出门槛就是失去贞操,甚至与男人站在同一片空气里也会失了贞操。远远超过三从四德的标准,这样的情景才被称为三从四德。清代的服装,浑身紧包,额头缠上,不露除脸以外一丝肌肤。女性阶级被灭杀了,只留下了繁殖的工具。使女性...

三从四德,我国历史上对妇女的压迫最严重的是哪个朝代?
而清朝对于人们思想的钳制也还是已经到达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不说别的,大兴文字狱以及修订四库全书这两件事情均是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的手段,可以说清朝完美的达成了“人民愚化”、“皇权集中”、“制度稳定”的三要素。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清朝的封建统治对人的迫害和扼杀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本来就...

当年清朝是如何处制闯关东的人
2、背景 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而被广泛接受。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人等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清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东北“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顺治曾告诫满洲贵族末路退往关东。满人倾族入关,关东人口剧减,...

西峡县18813049204: 古代帝王如何过生日?大臣都会进献什么礼物祝寿? -
翠帖腹膜: 古代帝王过生辰可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大事,历来的君王因为信仰不同,过生辰的方式也不同,有的会回到出生地感恩自己的父母,有的信佛会举办法事,而作为大臣皇上过生日可不能马虎,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纷纷献上,必备的还是一些吉祥的话语,有时候还会进献美女之类的.

西峡县18813049204: 清朝皇宫里人过生日有哪个部门管理安排
翠帖腹膜: 那要看谁过生日,要是帝、后、太后过生日,内务府、礼部、太常寺、户部、工部都要参与.其他得宠的稍微大点的宴会,内务部、太常寺参与.再小型的基本主事太监就办了.

西峡县18813049204: 前两代人怎么过生日和节日 -
翠帖腹膜: 前两代人过生日会吃面条后来兴了蛋糕 但也有很多人现在也还是喜欢长寿面 节日就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打麻将 喝茶 吃水果

西峡县18813049204: 古代老百姓是怎么过生日的? -
翠帖腹膜: 比如小孩的成年礼,姑娘家的出阁,和老人家的做寿

西峡县18813049204: 清宫宴会有哪些名目?
翠帖腹膜: 清代帝王筵饮百官和外国使节时,要举行各种名目的宫廷 宴.如改元建号的定鼎宴,恭贺新春的元日宴,庆祝胜利的凯旋 宴等,是清朝入关前所创的宴例.此后,顺治年...

西峡县18813049204: 古代的皇帝、太后都是怎么过生日的 -
翠帖腹膜: 举国同庆

西峡县18813049204: 古代过生日怎么向皇帝请柬? -
翠帖腹膜: 中国人过生日的习俗兴起于魏晋,唐宋以后大盛. 翻开史籍,魏晋南北朝之前,我们找不到过生日的记载,人们也没有“生日”这种意识.专讲礼仪的《仪礼》、《礼记》、《周礼》均无生日礼.《诗经·豳风·七月》有云:“跻彼公堂,称彼...

西峡县18813049204: 武则天过生日怎么称呼 -
翠帖腹膜: 历史上好像没有相关记载.千秋节始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后改“天长节”).后来,清朝皇后过生日则是“千秋节”,清朝皇帝过生日,称之“万寿节”.

西峡县18813049204: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皇帝们都是怎么过生日
翠帖腹膜: 普天同庆,大赥天下

西峡县18813049204: 古代如何庆祝生日 -
翠帖腹膜: 大办筵席,大宴宾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