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的现在的正系血脉在哪儿

作者&投稿:凤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我的现在血脉这么明显呢~

静脉扩张别太热这太扩展会脑溢血的

炎黄子孙是泛指,是指炎帝和黄帝所统御的那片领土内的人民,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现在的炎黄子孙是指所有的中国人,只要有中华血统的都算。在古代的时候尤其是五代十国期间,血统早就乱了,所以说现在纯正的炎黄血脉基本已经消失了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龙在哪里?龙的传人又从何而来?

看过一篇文章,说世界上古代四大文明,唯一没有消失并延续至今的只有中华文明,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华民族血脉相传,中国人从不忘祖;而血脉传承的标识是姓氏,其内涵和特征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正因为中国姓氏的遗传本质如同血脉,才有中华民族历遭百劫而不灭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峰。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们有理由要知道,占了世界总人口1/3的中国人,根在哪里?姓氏起源于哪里?共同的祖先是谁呢?

近几年,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掀起了一股寻根热,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寻根祭祖,为什么呢?专家指出,寻根的历史意义,在于普天下所有龙的传人不忘血统,不忘根本;寻根的现实意义,在于华夏民族的认同、团结、凝聚、合作。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寻根的起点是海外,中转站是闽粤沿海地区,终点却是河南。

根在河南?奇怪吗?外省人听了也许不意为然,那作为河南人,我们又是否明了呢?有关专家说,中原历史文化的“根文化”包括两方面:中华民族之根和中华文化之根。中华民族之根体现的是血脉之根,中华文化之根体现的是文化纽带与精神维系。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万姓同根,根在羲皇。羲皇是谁呢?羲皇是中华始祖、“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据史书记载,大约在6500年前,伏羲率领自己的部落由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沿黄河东下,定居于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以其圣德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并取各部落图腾的特色组成了新的图腾——龙。龙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龙的传人“便由此而来。伏羲氏创阴阳八卦,开创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他的伟大功绩之一是“正姓氏、制嫁娶”,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姓氏之源。伏羲之后中华民族虽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姓氏像血脉一样,牢牢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姓氏有上万个,现在常用的有3000多个,其中约有1000多个起源于河南。《百家姓》中,汉族人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而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淮阳,古称宛丘、陈州,是太昊伏羲氏定都和长眠之地,因此成为中华姓氏文化的发祥地;太昊伏羲功盖百王德配天地,龙之传人尊崇始祖礼继古今,太昊伏羲陵也成为华夏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中国人都要去扫墓、上坟,缅怀先人。不忘祖宗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中国人共同推崇的祖先是谁呢?让河南再次告诉你。

黄帝,三皇之一,生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在位期间,“修德振兵”,经52战,先后打败、融合了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结束了远古战争,在新郑“大会诸侯”,被拥立为中国第一个“天下共主”,新郑在当时也成为天下的政治中心。黄帝时期,中原文明生机勃勃,有造车、造船、纺织、服饰、文字等大量的发明创造。凭借这些发明创造,古代的中国人告别了野蛮时代,步入一个新的生活平台。黄帝因此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被后世推崇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如庄子所说:“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在黄帝的大旗下,中国人初步凝聚为一个整体。相传黄帝的子孙极其兴旺,后来分布到全国各地,历史上的唐尧、虞舜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黄帝后裔。满、蒙、藏等民族,甚至西迁欧洲的匈奴,都自认为是黄帝子孙。共同的祖先观念,把中华民族紧紧联结在一起。5000年来,黄帝子孙历遭百劫而不灭,血脉传承而不息,逐渐形成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打不跨、拆不散的中华民族。黄帝,成了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象征、自尊自信的源泉,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今天,黄帝的生身地——新郑、葬身地——陕西黄陵成为另两个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祭拜的圣地。

说起寻根,不能不说“客家人”。“客家”民系是南迁汉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粤、赣连接地区,与当地佘、瑶等土著居民融合,形成有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独特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以汉人为主体,包容了“客化”的佘、瑶等少数民族,其文化主要特征及表现继承了中原汉族文化。美国耶鲁大学韩廷敦教授在《种族的品 性》一书中说:“客家人原出北方,他们的方言,实在是一种官话,像中州河南的话。所谓中州音韵、中州话,就是郑州土话,与现在的客家话非常相似”。如今“客家人”的足迹遍及海外,“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诚如歌里唱的,虽身在海外,但心系家乡,情系故里。2003年,第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这是“客家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寻根”,因为河南是客家人真正的祖根地。 拳拳故土情,悠悠桑梓谊,客属乡亲投资二十七点二亿美元来报答故乡。

如今,姓氏文化 、炎黄文化、客家文化已成为河南寻根旅游经济的“三驾马车”,寻根经济正以其巨大的能量和无限的商机在造福中原大地。

写到这里,不禁有些感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河南曾经创造了、付出了、牺牲了多少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时过境迁,河南中道衰落,让人扼腕。可以这么说,中华帝国的衰落,从放弃河南开始,“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永远成不了东京汴梁,华夏的根基在中原!《易》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河洛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国中之国为之中国”,河洛地区为夏王朝(华夏族)的中心区域,被称为“中国之人”,此乃 本意之中国。现在河南失落了、贫穷了、落后了,可是无论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同根同脉一家亲,同宗同族血浓于水”的乡情。我省已故著名作家乔典云说:河南人是中国人的娘。我说:河南是全球华人的“老祖窝”,“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当众多海外炎黄子孙不远万里来到河南寻根问祖,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时,我们有许多国人却在不断诋毁河南、辱骂河南人,“饮水思源”,想想吧,即使不念及同宗同源,也不必以外国人看中国、中国人的心态来看待河南、河南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为什么说我们是炎黄子孙?
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也称黄炎子孙,黄帝子孙,是中华民族的自称,被称为华夏儿女.传说中...从我国若干远古神话传说看,黄帝是黄河流域的一位部落首领,他最初的活动中心在现在河南省新郑一带,后来...正因为如此,黄帝和炎帝的联盟开始打了几次败仗。 有一次,双方正在原野上酣战时,忽然天上起了大雾,...

满族人是炎黄子孙吗?
满族人是炎黄子孙。中国56个民族是一家,不管是什么民族都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Yan Emperor),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指黄帝(Yellow Emperor),以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首领。两...

关于黄姓辈份谱
湖南靖州渠阳黄氏字派为:俊秀仁公定,真良均同透,万元再通光,昌传汉保进。后又续百字派语为: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善欲功钦衍,分封域共江。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国仰春申义,篇成博士章。中山闻诏...

中国人被称为“华夏子孙”,难道夏朝之前还有个华朝吗?
“华夏子孙”中的“夏”并不是指夏朝,同理,华也不是指华朝,中国历史上没有华朝,虽然有夏朝,但华夏二字早在夏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众所周知,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但中国的起源并不是出自夏朝,而是出自更为久远的上古时期。我们被称为“华夏子孙”,同时也被称为“炎黄...

炎黄子孙来历简要
炎黄子孙来历: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黄帝...

中国人是炎黄子孙 那炎帝与皇帝是谁的子孙
总之,炎帝炎帝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为什么称炎帝?一说中央为黄色,黄帝是正称;南方为赤色,因而炎帝别称赤帝。但此说有一缺陷,炎帝发祥地应该在北方渭河流域,与黄帝区域差不多,后来才向南发展...

黄的姓氏怎么来的?
2,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少昊金天氏后裔台骀,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3,远祖可追溯到远古掌火之官吴回(祝融)之子陆终。陆终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

黄帝轩辕是五帝之首,他的本姓是什么?
由于有熊氏的人们崇尚土德,土是黄色的,母亲附宝给他起名叫黄帝。居住在轩辕之丘,因他长在姬水,就以姬为姓,轩辕为号,所以后人也称黄帝为轩辕氏。 相传中华文明发端之始,黄帝就开始造车,并因此被称为轩辕氏。轩辕二字指的就是车。神话传说时代和往古的神话传说史实中,龟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灵...

自古以来蒙古人是炎黄子孙吗?
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满族人都不是炎黄子孙,炎黄二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华夏民族也就是今天的汉族。中国历史本来就复杂,分分合合,土地兼并,战争不断,各个民族一次又一次的大融合合,然后又分裂,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影响,蒙古,藏,维吾尔,回,满包括其它少数民族都是大中国的组成部分,...

涿鹿之战黄帝胜,那战败的蚩尤子孙去哪了?
虽然现在我们都自称为炎黄子孙,但是在这片神州大地上,蚩尤其实也从未消失,尽管他是当年那场战争的失败者,他的血脉也与这片土地永远的联系在一起,就像传说中他的血化为湖泊,桎梏化为枫林一样,他始终以某种形式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共存,他的后代也未曾淹没于历史的浩瀚长河当中。苗族有部史诗叫《...

甘泉县17889361350: 炎黄子孙 -
东野钢风朗: 纯血黄种人都是炎黄子孙. 所以分血统和文化上的. 18000年---12000年以来(最后一次冰河期)女娲的后代(详见女娲造人)现在东亚大陆(东亚+北亚+东南亚)上的所有的黄种人都是她的纯血后代.诞生地就在东亚黄河以北,蒙古高原以南的地区,具体不详,这才是其东方血统根源. 而在炎黄时代起开始有了最早的信史,黄帝更是第一位公认大一统东方世界统治者,据说炎帝更早,但无法考证.这便是东方文化喝历史的根源,东方文明的曙光. 最后这10000年内多乃至整个亚洲和美洲,东欧地区.都是黄种人的地盘,而且都信奉龙图腾类的神兽.

甘泉县17889361350: 现在大部分汉族身上掺杂的血脉有哪些?炎黄子孙指的是血脉还是精神意义上的?亚洲那些国家是古汉人后代? -
东野钢风朗: 汉族几千年民族融合,纯种的应该很少.汉族几千年靠的是文化传承,而不是靠血脉传承,管它是不是有血脉,有汉文化就是汉族.

甘泉县17889361350: 现在的汉族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
东野钢风朗: 炎帝、黄帝被称为中华始祖,他们发展于上古时期的中原部落,汉族人的祖居也是在中原.传说二人是神一般的君王,世人也对此引以为荣,所以汉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甘泉县17889361350: 为什么说华夏族是炎黄子孙?现在,我们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有什么重要意义 -
东野钢风朗: 因为我们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代,体现出时代改革

甘泉县17889361350: 炎黄子孙的根埋在哪里? 越来越多人认可黄帝故里在新郑 -
东野钢风朗: 按农历推算,黄帝的母亲附宝是在二月初九的夜里,在轩辕之丘生下的黄帝.现在新郑古县城北门的轩辕故里大殿就建在轩辕丘前. 晋人皇甫谧《帝王世纪》中说:“有熊今河南省新郑县.”东晋王嘉《拾遗记》里也提到:“新郑县古有熊氏之...

甘泉县17889361350: 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什么 -
东野钢风朗: 炎黄子孙的骨肉亲情蕴含在生活中的点滴之处,这些表现都在告诉着世人,民族精神和情感也在其中蕴含,是生活中骨肉亲情的升华和凝聚

甘泉县17889361350: 姓氏家族史 - 中国什么姓氏的家族最古老?1、要有一些历史的证据,能看出是如何延?
东野钢风朗: 1、要有一些历史的证据,能看出是如何延续的. 帝喾高辛氏,帝颛顼高阳氏,帝禹高密氏,那个“高”字指得就是他们的母族——高氏一族. 取母族的氏为第一个字,以另一个表示地点、功绩等的字做陪衬,是古代男子取氏的众多方法中的一种方法. 2、要那种势力较大但是并不招摇的那种. 3、最好是现在的人数也挺多的那种. 高氏一族的第一个祖先应该是高元,是黄帝时,在住和行两个方面相当突出的发明家,在传说中大到宫殿、车驾,小到器皿、日常用具,都基本由高元奉命根据相关的创意或者自己就是原创,并建造成功的,用现在的话,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干家啊. 姓高的现在最保守估计也得上亿人了,人丁兴旺啊. 为合乎问题条件,我认为: 中国什么姓氏的家族最古老? 高

甘泉县17889361350: 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开始 -
东野钢风朗: 你好 黄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6000多年前就孕育了'半坡文化'.5000多年 华夏族 就是在黄河领域的中原地区形成、繁衍.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这就是我们被称为 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的原因.

甘泉县17889361350: 炎帝部落、黄帝部落和九黎族之间有何关系?与华夏族的形成有何联系? -
东野钢风朗: 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相传黄帝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在姬水生长成人,所以又以姬为姓,后来在有熊建立国家,故又称有熊氏.有熊,是族中有帝王的意思,是华族伏羲帝和女...

甘泉县17889361350: 炎黄子孙是否包括蚩尤的子孙. -
东野钢风朗: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部落的首领.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他们自西方游牧进入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黄帝姓公孙、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