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

作者&投稿:籍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晋楚争霸双方是什么之战~

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据说是先轸的谋划。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第一次见到这么囧的老师耶,老师别生气啊,你没说哪课我找了以下2课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初一)

  一、教材分析
  重点:了解炎帝黄帝的传说,认识到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难点:如何区别史实与传说。尧舜禹禅让的实质。
  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本课以古史传说的形式对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过程作了形象的描述,它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上一课的“氏族部落”,启下一单元的“国家的产生”。它是从传说这一独特的视角对这段远古历史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去理解、认识这段历史。
  二、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属于了解层次,可通过讲故事、演课本剧、游戏、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组织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2.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作出初步的比较,并作出概括、判断和解释。
  过程与方法

  1.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炎帝与黄帝事迹的学习,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
  2.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理念和方式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和帮助,以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一)教学准备阶段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查阅历史资料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炎黄子孙” 这个称呼怎么来的?尧舜禅让又是怎么回事?远古时代的传说将帮助我们揭开谜底。请同学们讲述远古时代的传说故事。
  由学生分组准备,然后召开“远古时代的传说”故事会: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
  2、学习新课
  1)“炎帝与黄帝”
  古史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区别呢? 如何理解“传说”与“史实”?(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考古资料证实者为“史实”;未证实者为“传说”。文字出现以前,历史主要是通过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和传说保存和流传下来)。
  指导学生进行“传话”游戏。(六位同学排成一行,老师用纸写好一句话,给第一位同学,第一位同学运用手势将这句话的意思表达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又传给第三位同学,依次类推,最后一位向大家说出他所理解的意思,看两者之间的差别)。
  谈谈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古史传说并非纯粹神话故事,而是具有一定的具体史实成分。这些传说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古代先民征服自然的过程,在人类的历史中,“文明曙光”已从传说中产生。至于发明,不一定都是炎帝黄帝创造的,而是先民成年累月,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并非一人短时之功,而是后人在追述他们的历史时,将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中的杰出代表炎帝和黄帝身上。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有哪些? 为什么炎帝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是怎样走向联合的? 炎帝与黄帝对人类作出的贡献?龙的形象是怎么形成的?看“贝壳堆塑的龙虎图”(它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有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的一种综合体。)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这也反映了华夏族形成的历程: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通过长期的战争而最终走向联合的。其中有两次大战,一次是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另一次是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炎帝战败臣服,炎黄走向联合。
  2)尧舜“禅让”
  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是通过长期的战争来获得的,但从尧开始,取得首领位置的方式却很温和,是通过部落民主推举产生的。这一制度即历史上的“禅让”。
  学生想像当时禅让的情景,挑选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尧”和“舜”,进行对话表演,体验什么是禅让。
  禅让的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主要表现在:第一,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第二,被推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第三,禹治水成功,说明为群众办事是他的责任和义务。大禹治水的传说可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可贵的工作精神。还要指出禹身分转变直接关系到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夏朝的建立。
  3)大禹治水
  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开展“大禹治水的启示”讨论竞赛活动,分四组进行。可以启发学生在环保意识、奉献精神、坚持不懈的品质、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去谈。
  3、课堂小结
  中华五千年文明从黄帝算起。尧舜的禅让、大禹治水等传说让我们得以窥视我们祖先逐渐走向文明的一幕,被选举为首领的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我们祖先当中的这些英雄都具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
  4、课堂练习:
  -------------(反映中华民族雏形的形成) → ------------(国家萌芽的出现)→ ---------------(国家的产生),都是传说时代。
  5、板书设计: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炎帝和黄帝 —— 尧舜的“禅让” ——大禹治水
  中华民族雏形的形成 —— 国家萌芽的出现 ——国家的产生
  六、评价
  本课知识结构比较清晰,按历史时序先后介绍了“炎帝与黄帝”、“尧舜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炎黄二帝由争斗到联合,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通过长期的杀伐争夺而最终趋向联合的。本课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明确,设计者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围绕着中华古代的传说故事,创设了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在课堂教学中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完善了知识链条;同时让学生体验民族的认同感,形成爱国主义的情感。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本课是这段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要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本课,对于以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学习不利。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几课历史的学习,学生对历史有了比较直接的概念,对于夏商西周的历史沿革已经基本掌握,西周的分封制的实施使得周朝诸侯国林立,这些基础知识为学生理解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奠定了基础。作为初一新生对历史故事是十分喜爱的,本课又是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源流,其中有的成语学生比较熟悉。对于不了解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并整理。在教学中将成语故事贯穿于全课,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又使他们掌握查找历史资料的途径,让学生课上课下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针对初一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成语故事大串联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
  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资料、成语典故,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方法。
  通过有关春秋战国时的历史典故,给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从中突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
  根据史实,总结出此时的社会主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一步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质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现
  通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通过争霸战争的学习,明白人要兴,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国要兴,要有贤才、能人来治理,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针对本课内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第一,指导学生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具体的地理位置。第二,争霸斗争的史实具有较大的趣味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成语典故,课堂上按小组展开成语故事知多少知识竞赛,拓展学生视野,较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竞赛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从战争的性质看,“春秋无义战”,其实质是奴隶主贵族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丁深重的灾难.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争霸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丁奴隶主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它客观上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些问题相对比较抽象,理论难度又比较大,特别是运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要明白这个问题比较困难。所以诸侯称霸的历史作用是本课的落脚点,学好它对于后面历史学习作了铺垫。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设计理念:
  《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学习法,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预习:如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等。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能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预习。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抓住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的心理和有利因素,通过组织竞赛等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情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历史问题。

  四.教学方式:
  鉴于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读、观察相结合,通过学生思考来突破课文难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有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小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回答,使之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这样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有: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1.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2.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和网站,请同学查阅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资料。
  3.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课前从媒体、网络、课外书籍中搜集春秋战国争霸历史资料,搜集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
  2.自主组成历史学习小组。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提出问题:
  1.同学们还记得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2.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政策?
  3.是不是采取分封制,西周的统治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呢?
  4.你认为这一制度有哪些弊端?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归纳:世袭制使无能的人为天子,周王室的实力越来越弱,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势力越来越大,他们想取代周天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此中原大地上刀光剑影、战乱不断。在争霸战争中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在这段时期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和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段动荡历史。
  2. 学习新课:
  (一)齐桓公称霸
  1.春秋五霸: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西周灭亡后建立了什么国家呢?
  【师】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你们知道春秋与战国的起止时间吗?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称作“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生】看书思考回答:春秋—前770——前476年,来源于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战国—前475——前221年,当时各大诸侯国连年交战,战国名称由此而来。
  〖课件显示周王势力变化表〗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师】东周的统治是不稳固的,从表格的对照中可以看出周王的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 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认识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产生自行扩张领土的野心。从此,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霸权,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
  【师】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五个,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春秋五霸”包括哪五个人?他们是怎样出现的?
  〖课件显示《春秋五霸形势图》〗
  【生】回答问题:春秋五霸市相继出现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在图中找出“春秋五霸”的具体地理位置并填图,益于学生掌握。(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
  2.齐桓公首霸:
  【师】请同学们看图,想象你就是齐国的国君,要想成为第一个霸主,需要做什么工作?为什么?
  【生】回答略(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可以将此问题分为若干子问题,减轻学习难度,突出重点)
  ①齐国在什么位置,其自然环境怎么样?
  ②齐国争霸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③为称霸齐桓公采用什么高明的手段?
  ④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
  【生】看书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回答老师问题。
  第一,齐国在今山东北部,靠近渤海,盛产渔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优越地理位置为其称霸争霸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的优越地理位置是争霸的有利条件。
  第二,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他改革内政与军事,发展经济,使齐国国富兵强。管仲相齐改革成为其争霸成功的根本原因。
  第三,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用“攘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获得诸侯国的支持,增强齐国的号召力。“尊王攘夷”口号的提出是是齐桓公成功的对外政策,也是他争霸的有力手段。
  第四,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师】归纳:〖屏幕显示〗
  〔知识拓展〕【师】看书中材料: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它说明了什么?你还知道有关管仲的哪些成语故事?
  【生】学生认识:齐桓公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使国家日益走向强盛,最终完成霸业。成语典故:老马识途、管鲍之交等
  (二)问鼎中原
  〔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师】继齐桓公之后的另一位霸主是谁?在晋楚争霸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
  【生】晋文公,城濮之战。
  【师】这场战役中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有谁能讲述一下?
  【生】退避之舍。(讲述故事略)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退避三舍这种策略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生】①体现了晋文公是信守承诺的人。他退避三舍不仅报答当年的恩情,又使晋军赢得政治上的主动。②在军事上也使处于劣势的晋军退避三舍是为了避开敌人强大的中军,诱敌深入,然后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这是晋军采用的有利战术。
  【师】归纳:晋文公“退避之舍”可以说是一箭双雕,诚信、歼敌两不误。“城濮之战”成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晋文公因此成就霸业。此后晋楚争霸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楚庄王时期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
  【师】看图,启发同学思维提出问鼎,“鼎”代表了什么?楚庄王问鼎意味着什么?
  【生】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西周传国的宝物。周王朝掌着它,是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凭证。楚国楚庄王问鼎,是挑战王权,是暗示想取而代之。
  【师】春秋末年,江南吴越两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在吴越争霸中有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勾践卧薪尝胆,立志报仇。①我们应该学习勾践在逆境中不放弃,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恒心与毅力。②学习勾践不忘国耻发奋图强的精神。③学习勾践能屈能伸的人生态度。④ 认识到立志的重要性,树立远大理想能帮助我们实现个人抱负。
  【师】归纳: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所以,作为一名学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学好文化知识,掌握本领,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三)合纵连横
  〔过渡〕:经过春秋时期咄咄逼人的争霸战争,大部分小国被兼并,最后形成七个大国对峙的局面,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开始了。
  1.战国七雄
  【师】 七雄并立是怎么产生的?战国七雄包括哪些国家?
  【生】三家分晋:赵、魏、韩。〖屏幕显示动态演变过程〗增强直观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屏幕显示 《战国形势图》〗 (学生识别其方位并填图,并出示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央,帮助学生掌握识记地图要领)
  2.合纵连横
  〔动脑筋〕【师】如果你是当时某一国的谋士,你会为自己的国家献出什么策略?假如你是秦国的最高指挥官,你希望中原地区呈现什么景象?你会如何去统治你的国家?但是你的国民又会怎样对付你呢?假如你是中原六国的最高领导人,面对中原的形势,你将用什么办法度过难关,对付秦国?
  【生】回答略,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思考问题
  【师】①这一时期,各国除了使用武力外,还使用什么样的外交手段?
  ②什么是“合纵”、“连横”的斗争?战国时各国之间为什么要进行“合纵”、“连横”的斗争?它们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
  ③合纵抗秦的谋略为什么没有成功?(结合书本小字和课后阅读材料分析)
  【生】小组阅读教材,小组合作讨论并发言。〖屏幕显示动态演示图〗增强直观。(学生指图讲解,什么是“合纵”与“连横”)
  【师】归纳:“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时而追随秦,时而又追随楚,反复无常,这就是什么成语的由来?
  【生】朝秦暮楚。
  〔放飞思维〕:〖屏幕出示问题〗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列宁则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地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你怎样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历史问题)
  【生】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并回答。①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②战争使一些小国被大国吞并,一些疆域较大国家出现。③争霸战争促使了一些国家进行改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师】〔学法指导〕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但应注意的是:我们在评价历史事件时,应该抱着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观点,辩证地去看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屏幕出示答案〗(①春秋争霸战争的确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春秋无义战”。 ②但在战争过程中,打击和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扫清了道路,推动社会进步;③争霸战争实现了区域性局部统一。这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④大国为了争霸,都重用人才,实行改革,出现了经济发展、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景象;⑤争霸战争还促进了各族的大融合,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轻松时刻
  【师】同学们收集了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下面我们进入成语大串联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擂台赛:按次序说出与本课相关的成语,不许重复、不能中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与增强学能合作意识)
  【生】老马识途、管鲍之交、退避三舍、一鸣惊人、朝秦暮楚、卧薪尝胆、毛遂自荐、完璧归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等
  3.课堂小结:
  【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生】动荡、变革、争霸。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是我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在分裂中一些大国为强大不断改革内政,又孕育了统一的因素,为后来秦统一埋下了伏笔。所以说争霸战争谱写了国家统一的序曲。
  这一时期是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源流。同时春秋战国时期又是秦国在战国末期,国力日益强盛,独占鳌头,摆出了咄咄逼人,无敌于天下的攻势,是笑在最后的国家,但它是不是笑得最好的呢?欲知后世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4.课堂练习:
  一.慧眼识珠:
  1.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 楚庄王 B 宋襄公 C 齐桓公 D 晋文公
  2.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是:( )
  A 城濮之战 B 葵丘之盟 C 长平之战 D 问鼎中原
  3.齐桓公发展齐国势力的口号是:( )
  A 改革内政 B 发展生产 C 尊王攘夷 D 改革军制
  4.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边的国家是:( )
  A 楚国 B 燕国 C 秦国 D 齐国
  5.下列哪一个成语与晋文公有关:( )
  A 卧薪尝胆 B 问鼎中原 C 退避三舍 D 老马识途
  6.朝秦暮楚这一个成语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
  A 诸侯争霸 B 三家分晋 C 周王室衰微 D 合纵连横
  二. 对号入座:(请将下列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事件用线相连)
  朝秦暮楚 相传燧人氏用人工方法生火
  钻木取火 城濮之战中晋文公采用的战略战术
  退避三舍 春秋时楚庄王数次挥师北上,打败晋国
  问鼎中原 战国七雄为了各自利益时而“合纵”时而“连横”
  三.填图乐园
  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5.板书设计:
  东周 春秋(前770—前476年)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 春秋五霸
  战国(前476—前221年)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战国七雄

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五年)晋楚城濮之战。这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双方兵力只能据参战兵车数来估计。一种计算是引《司马法》的说法,每车甲士3人步兵2人;另一说法据孙诒让《周礼正义》卷54认为《周礼 》所说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就是兵车一乘。具体地说就是每车甲士二伍十人,步三伍十五人,甲士中最勇者三人居车上,为甲首;余七人在车的左右,步卒跟在车后。这样每车甲士、徒兵共25人或30人。后一说法比较符合春秋时的实际情况。《诗经 ·鲁颂·閟宫》载“公车千乘……公徒三万”,也是这个比例。据此城濮之战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估计为二万左右。楚出动兵车一千四五百乘,兵力估计为四万左右。
城濮之战居于劣势的晋军取得胜利的原因:①战争之前,晋国采取了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等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可靠的基础。②晋国在外交上开展了一系列灵活巧妙的斗争,扩大了自己的同盟军,孤立了楚国。例如晋先打下楚的盟国曹国、卫国,然后暗地里答应曹、卫复国,只要他们与楚绝交。曹、卫果然与楚绝交,使楚陷于孤立。又如晋利用齐国、秦国同楚的矛盾,同齐、秦建立联盟,陷楚于不利的境地。③ “退避三舍”不仅使晋军赢得政治上的主动,在军事上也使处于劣势的晋军避开了在不利条件下同楚决战,保存力量,待机破敌。在决战中晋军避开敌人强大的中军,选择比较薄弱的两翼冲击。又伪装败逃,造成敌人的错觉,然后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使自己在局部上占据优势,再从局部的优势转变为全局的优势。
《东周列国志》40-41回
得臣以西广戎车,兼成氏本宗之兵,自将中军。使斗宜申率申邑之师,同郑、许二路兵将为左军。使斗勃率息邑之兵,同陈、蔡二路兵将为右军。雨骤风驰,直逼晋侯大寨,做三处屯聚。
晋文公集诸将问计。先轸曰:“本谋致楚,欲以挫之。且楚自伐齐围宋,以至于今,其师老①矣。必战楚,毋失敌!”狐偃曰:“主公昔日在楚君面前,曾有一言:‘他日治兵中原,请避君三舍。’今遂与楚战,是无信也。主公向不失信于原人,乃失信于楚君乎?”必避楚。”诸将皆艴然曰:“以君避臣,辱甚矣!不可,不可!”狐偃曰:“子玉虽刚狠,然楚君之惠,不可忘也。吾避楚,非避子玉。”诸将又曰:“倘楚兵追至,奈何?”狐偃曰:“若我退,楚亦退,必不能复围宋矣。如我退而楚进,则以臣逼君,其曲在彼。避而不得,人有怒心;彼骄我怒,不胜何为?”文公曰:“子犯之言是也。”传令“三军俱退!”晋军退三十里,军吏来禀曰:“已退一舍之地矣。”文公曰:“未也。”又退三十里,文公仍不许驻军。直退到九十里之程,地名城濮,恰是三舍之远,方教安营息马。时齐孝公命上卿国懿仲之子国归父为大将,崔夭副之;秦穆公使其次子小子憗为大将,白乙丙副之;各率大兵,协同晋师战楚,俱于城濮下寨,宋围已解,宋成公亦遣司马公孙固如晋军拜谢,就留军中助战。
却说楚军见晋军移营退避,各有喜色。斗勃曰:“晋侯以君避臣,于我亦有荣名矣。不如借此旋①师,虽无功,亦免于罪。”得臣怒曰:“吾已请添兵将,若不一战,何以复命?晋军既退,其气已怯,宜疾追之!”传令“速进!”楚军行九十里,恰与晋军相遇。得臣相度地势,凭山阻泽,据险为营,晋诸将言于先轸曰:“楚若据险,攻之难拔,宜出兵争之。”先轸曰:“夫据险以固守也。子玉远来,志在战而不在守。虽据险,安所用之?”时文公亦以战楚为疑。狐偃奏曰:“今日对垒,势在必战。战而胜,可以伯诸侯;即使不胜,我国外河内山,足以自固。楚其奈我何?”文公意犹未决。是夜就寝,忽得一梦,梦见如先年出亡之时,身在楚国,与楚王手搏为戏,气力不加,仰面倒地。楚王伏于身上,击破其脑,以口喋之。既觉,大惧。时狐偃同宿帐中,文公呼而告之,如此恁般:“梦中斗楚不胜,彼饮吾脑,恐非吉兆乎?”狐偃称贺曰:“此大吉之兆也!君必胜矣!”文公曰:“吉在何处!”狐偃对曰:“君仰面倒地,得天相照;楚王伏于身上,乃伏地请罪也。脑所以柔物,君以脑予楚,柔服之矣,非胜而何?”文公意乃释然;天色乍明,军吏报:“楚国使人来下战书。”文公启而观之,书云:
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①焉。狐偃曰:“战,危事也,而曰戏,彼不敬其事矣,能无败乎?”
文公使栾枝答其书云:
寡人未忘楚君之惠,是以敬退三舍,不敢与大夫对垒。大夫必欲观兵,敢不惟命!诘朝②相见。
楚使者去后,文公使先轸再阅兵车,共七百乘,精兵五万余人,——齐、秦之众,不在其内。文公登有莘之墟③以望其师,见其少长有序,进退有节。叹曰:“此却縠我之遗教也。以此应敌可矣。”使人伐其山木,以备战具。先轸分拨兵将,使狐毛、狐偃引上军,同秦国副将白乙丙攻楚左师,与斗宜申交战。使栾枝、胥臣引下军,同齐国副将崔夭,攻楚右师,与斗勃交战。各授计策行事。自与却溱、祁瞒中军结阵,与成得臣相持。却教荀林父、士会,各率五千人为左右翼,准备接应,再教国归父、小子憗,各引本国之兵,从间道抄出楚军背后埋伏。只等楚军败北,便杀入据其大寨。明魏犨胸疾已愈,自请为先锋。先轸曰:“留老将军有用处。从有莘南去,地名空桑,与楚连谷地面接壤。老将军可引一枝兵,伏于彼处,截楚败兵归路,擒拿楚将。”魏犨欣然去了。赵衰、孙伯纠、羊舌突、茅茷一等一班文武,保护晋文公于有莘山上观战,再教舟之侨于南河整顿船只,伺候装载楚军辎重,临期无误。次日黎明,晋军列阵于有莘之北,楚军列阵于南。彼此三军,各自成列。得臣传令,教“左右二军先进,中军继之。”
且说晋下军大夫栾枝,打探楚右师用陈、蔡为前队,喜曰:“元帅密谓我曰:‘陈、蔡怯战而易动。’先挫陈蔡,则右师不攻而自溃矣。”乃使白乙丙出战。陈辕选、蔡公子印,欲在斗勃前建功,争先出车,未及交锋,晋兵忽然退后。二将方欲追赶,只见对阵门旗开处,一声炮响,胥臣领著一阵大车,冲将出来。驾车之马,都用虎皮蒙背。敌马见之,认为真虎,惊惶跳踯。执辔者拿把不住,牵车回走,反冲动斗勃后队。胥臣和白乙丙乘乱掩杀,胥臣斧劈公子印于车下,白乙丙箭射斗勃中颊。斗勃带箭而逃,楚右师大败,死者枕藉,不计其数。栾枝遣军卒,假扮作陈、蔡军人,执著彼处旗号,往报楚军,说:“右师已得胜,速速进兵,共成大功。”得臣凭轼望之,但见晋军北奔,烟尘蔽天。喜曰:“晋下军果败矣!”急催左师并力前进。斗宜申见对阵大旆高悬,料是主将,抖擞精神,冲杀过来。这里狐偃迎住,略战数合,只见阵后大乱。狐偃回辕便走,大旆亦往后退行。斗宜申只道晋军已溃,指引郑、许二将,尽力追逐,忽然鼓声大震,先轸、却溱引精兵一枝,从半腰里横冲过来,将楚军截做二段。狐毛、狐偃翻身复战,两下夹攻。郑、许之兵先自惊溃。宜申支架不住,拚死命杀出。遇著齐将崔夭,又杀一阵。尽弃其车马器械,杂于步卒之中,爬山而遁。原来晋下军伪作北奔,烟尘蔽天,却是栾枝砍下有莘山之木,曳于车后,车驰木走,自然刮地尘飞,哄得左军贪功索战。狐毛又诈设大旆,教人曳之而走,装作奔溃之形。狐偃佯败,诱其驱逐。先轸早已算定,咐咐祁瞒虚建大将旗。守定中军。任他敌军搦战,切不可出应。自引兵从阵后抄出,横冲过来,恰与二狐夹攻,遂获全胜。这都是先轸预定下的计策。有诗为证:
临机何用阵堂堂?先轸奇谋不可当。
只用虎皮蒙马计,楚军左右尽奔亡。
话说楚元帅成得臣虽则恃勇求战,想著楚王两番教诫之语,却也十分持重。传闻左右二军,俱已进战得利,追逐晋兵;遂令中军击鼓,使其子小将军成大心出阵。祁瞒先时,也守著先轸之戒,坚守阵门,全不招架。楚中军又发第二通鼓,成大心手提画戟,在阵前耀武扬威。祁瞒忍耐不住,使人察之,回报:“是十五岁的孩子。”祁瞒曰:“谅童子有何本事!手到拿来,也算我中军一功。”喝教“擂鼓!”战鼓一鸣,阵门开处,祁瞒舞刀而出,小将军便迎住交锋。约斗二十余合,不分胜败。斗越椒在门旗之下,见小将军未能取胜,即忙驾车而出,拈弓搭箭,觑得较亲,一箭正射中祁瞒的盔缨。祁瞒吃了一惊,欲待退回本阵,恐冲动了大军,只得绕阵而走。斗越椒大叫:“此败将不须追之,可杀入中军,擒拿先轸!”不知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话说楚将斗越椒与小将军成大心,不去追赶祁瞒,竟杀入中军。越椒见大将旗迎风荡扬,一箭射将下来。晋军不见了帅旗,即时大乱。却得荀林父、先蔑两路接应兵到,荀林父接住斗越椒厮杀,先蔑便接住成大心厮杀。成得臣麾军大进,攘臂大呼曰:“今日若容晋军一个生还,誓不回军!”正在施设①,先轸、却溱兵到,两下混战多时。栾枝、胥臣、狐毛、狐偃一齐都到,如铜墙铁壁,围裹将来。得臣方知左右二军已溃,无心恋战,急急传令鸣金收军。怎当得晋兵众盛,把楚家兵将,分做十来处围住。小将军成大心一枝画戟,神出鬼没,率领宗兵②六百人,无不一以当百,保护其父得臣,拚命杀出重围。不见了斗越椒,复翻身杀入。那斗越椒,乃是子文之从弟,生得状如熊虎,声若豺狼,有万夫不当之勇;精于射艺,矢无虚发。在晋军中左冲右突,正寻觅成家父子。恰好成大心遇见,说:“元帅有了,将军可快行!”两个遂合做一处,各奋神威,复救出许多楚军,溃围而出。
晋文公在有莘山上,观见晋兵得胜,忙使人教先轸传谕各军:“但逐楚兵出了宋、卫之境足矣。不必多事擒杀,以伤两国之情,负了楚王施惠之意。”先轸遂约住诸军,不行追赶。祁瞒违令出战,囚于后军,伺候发落。胡曾先生有诗云:
避兵三舍为酬恩,又诫穷追免楚军;
两敌交锋尚如此,平居负义是何人?
陈、蔡、郑、许四国,损兵折将,各自逃生,回本国去了。
单说成得臣同成大心、斗越椒出了重围,急投大寨。前哨报:“寨中已竖起齐、秦两家旗号了!”原来国归父、小子憗二将杀散楚兵,据了大寨,辎重粮草,尽归其手。得臣不敢经过,只得倒转从有莘山后,沿睢水一路而行。斗宜申、斗勃各引残兵来会。行至空桑地面,忽然连珠炮响,一军当路,旗上写“大将魏”字。魏犨先在楚国,独制①貘兽,楚人无不服其神勇。今日路当险处,遇此劲敌,那残兵又都是个伤弓之鸟,谁人不丧胆消魂!早已望风而溃了。斗越椒大怒,叫小将军保护元帅,奋起精神,独力拒战。斗宜申、斗勃也只得勉强相帮。魏犨力战三将,水泄不漏。正在相持,忽见北来一人,飞马而至,大叫:“将军罢战,先元帅奉主公之命:‘放楚将生还本国,以报出亡时款待之德。’”魏犨方才住手,教军士分开两下,大喝:“饶你去!”得臣等奔走不迭,回至连谷。点检残军,中军虽有损折,尚士存六七;其申息之师,分属左右二军者,所存十无一二。哀哉!古人有吊战场诗云:
胜败兵家不可常,英雄几个老沙场?
禽奔兽骇投坑阱,肉颤筋飞饱剑铓;
鬼火荧荧魂宿草,悲风飒飒骨侵霜。
劝君莫羡封侯事,一将功成万命亡!
得臣大恸曰:“本图为楚国扬万里之威,不意中晋人诡谋,贪功败绩,罪复何辞?”乃与斗宜申、斗勃俱自囚于连谷,使其子大心部①领残军,去见楚王,自请受诛。
时楚成王尚在申城,见成大心至,大怒曰:“汝父有言在前:‘不胜甘当军令。’今又何言?”大心叩头曰:“臣父自知其罪,便欲自杀,臣实止之;欲使就君之戳,以申国法也。”楚王曰:“楚国之法,兵败者死。诸将速宜自裁,毋污吾斧锧②。”大心见楚王无怜赦之意,号泣而出,回复得臣,得臣叹曰:“纵楚王赦我,我亦何面目见申息之父老乎?”乃北向再拜,拔佩剑自刎而死。
却说蔿贾在家,问其父蔿吕臣曰:“闻令尹兵败,信乎?”吕臣曰:“信。”蔿贾曰:“王何以处之?”铓蔿吕臣曰:“子玉与诸将请死,王听之矣。”蔿贾曰:“子玉刚愎而骄,不可独任;然其人强毅不屈,使得智谋之士,以为之辅,可使立功。今虽兵败,他日能报晋仇者,必子玉也。父亲何不谏而留之?”吕臣曰:“王怒甚,恐言之无益。”蔿贾曰:“父亲不记范巫蔿似之言乎?吕臣曰:“汝试言之。”蔿贾曰:“矞似善相人,主上为公子时,矞似曾言:‘主上与子玉、子西三人,日后皆不得其死。’主上切记其言,即位之日,即赐子玉、子西免死牌各一面,欲使矞似之言不验也。主上怒中,偶忘之耳。父亲若言及此,主上必留二臣无疑矣。”吕臣即时往见楚王,奏曰:“子玉罪虽当死,然吾王曾有免死牌在彼,可以赦之。”楚王愕然曰:“岂非范巫矞似之故耶?微子言,寡人几忘之矣!”乃使大夫潘尪同成大心乘急传宣楚王命:“败将一概免死!”比及到连谷时,得臣先死半日矣。左师将军斗宜申悬梁自缢,因身躯重大,悬帛断绝,恰好免死命至,留下性命。斗勃原要收殓子玉、子西之尸,方才自尽,故此亦不曾死。单死了个成得臣,岂非命乎?潜渊居士有诗吊之云:
楚国昂藏一丈夫,气吞全晋挟雄图。
一朝失足身躯丧,始信坚强是死徒。
成大心殡殓父尸。斗宜申、斗勃、斗越椒等,随潘尪到申城谒楚王,伏地拜谢不杀之恩。楚王知得臣自杀,懊悔不已。还驾郢都,升铓吕臣为令尹;贬斗宜申为商邑尹,谓之商公;斗勃出守襄城。楚王转怜得臣之死,拜其子成大心、成嘉俱为大夫。令尹子文致政居家,闻得臣兵败,叹曰:“不出蔿贾所料!吾之识见,反不如童子,宁不自羞!”呕血数升,伏床不起。召其子斗般嘱曰:“吾死在旦夕。惟有一言嘱汝:“汝叔越椒,自初生之日,已有熊虎之状,豺狼之声,此灭族之相也。吾此时曾劝汝祖勿育之,汝祖不听。吾观蔿吕臣不寿,勃与宜申,皆非善终之相,楚国为政,非汝则越椒。越椒傲狠好杀,若为政,必有非理之望,斗氏之祖宗其不祀①乎?吾死后,椒若为政,汝必逃之,无与其祸也。”般再拜受命。子文遂卒。未几,蔿吕臣亦死。成王追念子文之功,使斗般嗣为令尹,越椒为司马,蔿贾为工正。不在话下。
却说晋文公既败楚师,移屯于楚大寨。寨中所遗粮草甚广,各军资之以食,戏曰:“此楚人馆谷①我也。”齐、秦及诸将等,皆北面称贺。文公谢不受,面有忧色。诸将曰:“君胜敌而忧,何也?”文公曰:“子玉非甘出人下者,胜不可恃,能勿惧乎?”国归父、小子憗等辞归,文公以军获之半遗之,二国奏凯而还。宋公孙固亦归本国,宋公自遣使拜谢齐、秦。不在话下。
先轸囚祁瞒至文公之前,奏其违命辱师之罪。文公曰:“若非上下二军先胜,楚兵尚可制乎?”命司马赵衰定其罪,斩祁瞒以徇②于军,号令曰:“今后有违元帅之令者,视此!”军中益加悚惧。大军留有莘三日,然后下令班师。行至南河,哨马禀复:“河下船只,尚未齐备。”文公使召舟之侨。侨亦不在。原来舟之侨是虢国降将,事晋已久,满望重用立功,却差他南河拘集船只,心中不平。恰好接得家报,其妻在家病重,侨料晋、楚相持,必然日久,未必便能班师,因此暂且回国看视。不想夏四月戊辰,师至城濮,己巳交战,便大败楚师。休兵三日,至癸酉大军遂还,前后不过六日,晋侯便至河下,遂误了济河之事。文公大怒,欲令军士四下搜捕民船。先轸曰:“南河百姓,闻吾败楚,谁不震恐?若使搜捕,必然逃匿。不若出令以厚赏募之。”文公曰:“善。”才悬赏军门,百姓争舣①船应募,顷刻舟集如蚁,大军遂渡了黄河。文公谓赵衰曰:“曹、卫之耻已雪矣,惟郑仇未报,奈何?”赵衰对曰:“君旋师过郑,不患郑之不来也。”文公从之。
行不数日,遥见一队车马,簇拥着一位贵人,从东而来。前队栾枝迎住,问:“来者何人?”答曰:“吾乃周天子之卿士王子虎也。闻晋侯伐楚得胜,少安中国。故天子亲驾銮舆,来犒三军,先令虎来报知。”栾枝即引子虎来见文公。文公问于群下曰:“今天子下劳寡人,道路之间,如何行礼?”赵衰曰:“此去衡雍不远,有地名践土,其地宽平,连夜建造王宫于此。然后主公引列国诸侯迎驾,以行朝礼,庶不失君臣之义也。”文公遂与王子虎订期,约以五月之吉,于践土候周王驾临。子虎辞去。大军望衡雍而进。途中又见车马一队,有一使臣来迎,乃是郑大夫子人九,奉郑伯之命,恐晋兵来讨其罪,特遣行成。晋文公怒曰:“郑闻楚败而惧,非出本心,寡人俟觐王之后,当亲率师徒,至于城下。”赵衰进曰:“自我出师以来,逐卫君,执曹伯,败楚师,兵威已大震矣。又求多于郑,奈劳师何?君心许之。若郑坚心来归,赦之可也;如其复贰,姑休息数月,讨之未晚。”文公乃许郑成。大军至衡雍下寨。一面使狐毛、狐偃帅本部兵,往践土筑造王宫;一面使栾枝入郑城,与郑伯为盟。郑伯亲至衡雍,致饩谢罪。文公复与歃血订好。话间,因夸美子玉之英勇。郑伯曰:“已自杀于连谷矣。”文公叹息久之。郑伯既退,文公私谓诸臣曰:“吾今日不喜得郑,喜楚之失了玉也。子玉死,余人不足虑,诸卿可高枕而卧矣!”髯翁有诗云:
得臣虽是莽男儿,胜负将来未可知。
尽说楚兵今再败,可怜连谷有舆尸!




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较量:之战
之战,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会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在作战中,楚军利用晋军内部分歧、指挥无力等弱点,适时出击,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至于楚庄王本人,也由于此役的胜利,而无可争辩地挤入史所称道的“春秋五霸”位置...

在晋国和楚国争霸中奠定晋文公霸业的战争是
春秋时代晋文公与楚庄王的大战叫城濮之战。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濮县)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戒,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急求援助。先轸认为帮助宋国...

公元前597年晋楚_之战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 先行词 公元前627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国大败。一方认为晋军已经来到了黄河边,如果不打,会给楚国留下顽强抵抗的机会,最终可能导致晋国受到更大的损失。另一方则认为郑国已经投降,若是打下去,可能会引发一场无谓的战争,损害晋国的国力。最终,晋国采取了主动放弃战斗的策略...

历史上的晋楚城濮之战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所谓的城濮之战,其实就是在春秋时期发生的一场争夺中原霸主的战役,最终的结局是以楚军的大败而告终,就连当时的楚军统帅成得臣都落被楚成王赐死的下场。关于这场战役最大的起因是,春秋时期历经几百年周王室开始变得越来越衰退,各诸侯为了争夺地盘打得不可开交,最终形成了几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其中...

晋楚城濮之战晋胜楚败原因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双方的一场争霸战争,是中国古代有名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晋国在城濮之战中运用了很多的谋略,而且这次战争使晋文公一战而成为中原霸主,对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倍受后人瞩目。根本原因: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发生内乱,中原地区群龙无首。楚国力量较强,...

退避三舍的城濮之战:晋文公重耳是如何打断楚国称霸中原之路的?
这个时候楚国的子玉看到左右两个军队都被击败,只好命令中军停止前进往西南方向撤退。城濮之战晋文公一举定霸,楚国势力被迫退回原来的桐柏山和大别山以南,中原地区均势形成。楚成王争霸中原一统天下的迷梦自此告吹,楚国错失了这一战略机遇期之后,后面面临的还有老对手秦国了。

城濮之战强者之战楚国为何战败?
楚军强在淝水之战,即使没有宋襄公的“仁义”,楚军也不难取胜。面对晋国,就不一样了。势均力敌。否则,两败俱伤。但是储君的结果是惨败?这是为什么呢?战争不是两军对抗那么简单,而是与各种因素密切相关。公元前632年,楚谨和中国为了争夺中原的霸权,在城濮展开了一场决战。国力复兴的晋国在晋...

城濮之战晋文公是如何以少胜多,扭转乾坤的?
这一篇主要描述一下城濮之战的经过,通过这一战,晋文公奠定了中原霸主的地位,将中原各国拉回到中原集团中来。楚军北进至曹都陶丘时,为使晋军取得有理、有利的地位,晋文公以信守诺言为名,“退避三舍”,转移至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临濮集)附近,向秦、齐两军靠拢。晋军的后退,...

城濮之战是历史上重要的战役么?
是的,它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的晋文公的争霸之战。晋楚的城濮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决定性会战,居于劣势的晋国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软实力,最终调动各种有利因素,一战而霸,值得深思。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郑州西北)朝觐周王,会盟诸侯,向周王献楚国俘虏四马兵车一百乘及步兵一千名。...

为了争夺中原霸主地位齐桓公在城濮之战中打败了楚国对不对?
不对。城濮之战,是晋、楚争霸,不是齐、楚。齐桓公伐楚,是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双方先后展开了两次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最终达成妥协,...

东兰县19592024185: 《左传》中〈晋楚城濮之战〉原文 -
太轮谷氨:[答案] 【经】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楚人救卫.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楚杀其大夫得臣. 【传】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

东兰县19592024185: 关于城濮之战... -
太轮谷氨: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军队在城濮相遇.晋文公信守了对楚成王的承诺:一旦晋楚两军交战,晋军定要退避三舍,以报答楚成王对他帮助的恩情.于是晋军退兵,而楚军紧追不舍.这时,晋军得理,士气大振,他们诱敌深入,迂回包抄,大败楚军.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城濮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在这场战争中,晋文公实现了诺言

东兰县19592024185: 城濮之战是怎么一回事?
太轮谷氨: 争夺霸主的斗争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春秋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社会生... 晋国的霸主地位也从此确立了.晋、楚城濮之战,同春秋时期各国间的其他争霸战争...

东兰县19592024185: 城濮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太轮谷氨: 不对,交战双方是晋楚两国没错,但晋军的总指挥官是先轸,副指挥官是狐偃、狐毛两兄弟,楚军指挥官是成得臣(字子玉).结局大家都知道,晋军打败楚军.

东兰县19592024185: 什么是"濮城之战"? -
太轮谷氨: 应该为“城濮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晋(晋,齐,秦,宋联军)与楚之间的一次战役.公元前632年,晋国为救援宋国之围,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击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4月,晋、楚两军为争夺中原地区霸权,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楚军居于优势,晋军处于劣势.晋国联合齐、秦国,南下救援宋都商丘.楚军元帅成得臣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东兰县19592024185: 晋楚城濮之战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太轮谷氨: 晋文公(重耳)在外流浪十几年回到晋国当上国君后,励精图治,很有作为,几 年内... 晋文公召集大臣商讨对策,大夫先轸认为,宋处于晋、楚争霸的中间地带,如果 宋国...

东兰县19592024185: 城濮大战、管鲍之交的具体内容 -
太轮谷氨: 城濮大战 发生时间:西元前632年 就在晋文公即位的同一年,周襄王被其弟叔带勾结狄人赶跑,流落在外.晋文公抓住这个时机,约会诸侯用武力平定了叔带的叛乱,恢复了周襄王的地位,博得了“尊王”的美名.接著又用全力南向与楚争霸....

东兰县19592024185: 晋楚城濮之战的的军事策略
太轮谷氨: (1)善于利用外交手段瓦解敌军的联盟,使楚国陷于孤立;同时采取克制态度,“退避三舍”,后发制人.(2)交战时讲究战术,指挥有方,采用了避强击弱,佯败诱敌的巧妙战术.

东兰县19592024185: 晋国为什么能取得城濮之战的胜利 -
太轮谷氨: 城濮之战开始前 , 晋国就定 下 了 “ 楚始得 曹 , 而新婚于卫 , 若伐曹 、 卫, 楚必救 之 , 则 齐、 宋免矣” 这样一 个总 的作战方针. 作 战的第 一 阶段先从卫 国下手 , 初战取胜 , 为晋 、 齐之盟 奠定了基础 , 也 逼 迫 鲁国从楚的阵营 ...

东兰县19592024185: 城濮之战现在在什么地方 -
太轮谷氨: 城濮之战现在在山东鄄城西南 以下是该场战役回顾简述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