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作者&投稿:漳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病梅馆记写作背景~

病梅馆记》赏析 《病梅馆记》是龚自珍的散文名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病梅馆记》明写梅,实写人。梅即是人,人即是梅。以梅喻人,以病梅喻被旧体制、旧传统、旧观念、旧思想所迫害的新生力量。这一点,是解读本篇名文的关键。 作者首先提出了“正常健康”的梅的状态是“直、正、密”。而病梅的状态则是“曲、欹、疏”。但世人却弃正常健康的梅的“直、正、密”,而取病梅的“曲、欹、疏”。造成此种“审美趣味”取舍的是当时一班所谓“文人画士”的特殊的“孤癖之隐”。就是以病为美,以变态为美,以不正常不健康为美,以丧失天然生气为美。 这里的“文人画士”,指的就是当时病态的社会体制和畸形的社会风习。以病为美,好象仅仅写的是人们的审美趣味,实际上体现的是人们的价值取向。中国封建社会走到龚自珍生活的时代,已经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老大帝国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呈现衰敝之势,整个社会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关健还在于,这种死气沉沉如果仅仅停留在政治体制本身还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它们已经渗入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处,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人们当然地认为,病梅是美的,而挺拔、正直、茂密的梅是不美的。在帝国国民的内心里,此种意识已经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因之,“江、浙之梅皆病矣”,其实也就是“天下之梅皆病矣”。 人在清醒中死去并不可悲,最可悲的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死去,甚至是在心满意足自以为是的状态下死去才最可悲。几乎每一个王朝的末期都是这个样子。清朝也不例外。本已病入膏肓,却还心满意足自以为是,这颇类似病理学上的“回光返照”,正是疾病已经不可救药的反映。人们对于“病梅”的追求,体现的就是一种病态的精神世界。当然,审美的病态,反映的还是政治的病态和文化的病态。审美上“以丑为美”“以病为美”,政治上则一定会黑白不分、是非颠倒。文化上则一定是逻辑混乱、本末倒置。龚自珍另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己亥杂诗》云: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想固然美好,但奈何其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却是“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万马齐喑”与本文中的“病梅”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意象。“万马齐喑”讲的是整个社会的死样活气,而“病梅”讲的则是具体而微的个体的死样活气。我们将这两个意象放在一处进行比较分析,就更能体会作者悲苦焦灼沉痛无望的心情。 其实,在中国文化中,是有以病态为美的传统的。只不过,在王朝盛世和太平时期,这种病态的审美观不太为人所注意罢了。但在王朝的末期或衰败时期,这种病态美就更显得特别明显。比如,我们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所谓“西子捧心”,就是典型的病态美。《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形象也是病态美。而具有悠久历史的“三寸金莲”更是被某些中国的男人所宝爱。我们常常提到的“环肥燕瘦”也不是什么健康的形象。但就是这样一些形象却赢得了广大中国人的喜爱与追捧。我们放眼两千年的中国历史,自汉唐以后,在美的领域中,很难找到健旺饱满高大充盈淋漓酣畅气壮山河的意境意象,而多的是有气无力、失魂落魄、灰头土脸、凄凄惨惨戚戚。龚自珍正值末世,他的“病梅”揭露的就是清朝晚期社会那种畸形的艺术审美趣味。当然,上面已经提到了,龚自珍反映的绝不仅仅是文艺上的问题。他表面上谈艺,实际上含沙射影、指桑骂槐。他在《乙丙之际著议第九》这篇文章中,抨击当时社会,上无“才相”、“才将”,下无“才士”、“才民”,甚至连“才偷”、“才盗”都没有。这种状况的造成与其时体制上摧残人才,文化上禁锢思想,艺术上提倡病态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龚自珍从“病梅”入手,以小见大、因微知著,其对黑暗现实的针砭是一针见血的。 从艺术角度说,这篇文章亦极具特色。我们知道,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健康明朗高洁向上的象征,这方面留下了许多名作佳什。但龚自珍却另辟蹊径,不写梅的好,却写梅的病。其立意就已先声夺人。与之前所有写梅的作家一样,龚自珍写梅也是写人,但他这篇文章的特异之处在于,他的着重点不是写梅所象征的那些被压抑的新生力量,而是着重揭示造成此种现象和状况的深层社会原因。就是说,龚自珍主要不是写“病梅”所象征的人,而是写造成“病梅”所象征的人的那些人。关键还在于“病梅”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文艺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而梅居其首,可见梅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正面地位有多么显赫。而龚自珍“病梅”形象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梅的形象的一个冲击,而且从纯粹的艺术角度讲,更是极大地拓展了梅在文艺领域中被表现的空间,也增添了梅本身文化上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病梅馆记》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理想:“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理想固然美好,然而与广大无边深重无比的社会黑暗相比,他的这一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想法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天真无奈呀

  草

  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作家王愿坚连续写了十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其中七篇写红军过草地)。“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王愿坚《写出感受的和相信的(代序)》)《草》就是这十篇系列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写于1977年5月31日,发表在《人民文学》同年第8期上时略有改动。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3.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二、学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
  1.字词
  焦灼(zhuó):非常着急。
  踉(liàng)踉跄(qiàng)跄:走路不稳。
  愠(yùn)怒:愤怒,生气。
  蔫(niān)巴:枯萎。

  2.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病梅馆记》赏析

  《病梅馆记》是龚自珍的散文名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病梅馆记》明写梅,实写人。梅即是人,人即是梅。以梅喻人,以病梅喻被旧体制、旧传统、旧观念、旧思想所迫害的新生力量。这一点,是解读本篇名文的关键。

  作者首先提出了“正常健康”的梅的状态是“直、正、密”。而病梅的状态则是“曲、欹、疏”。但世人却弃正常健康的梅的“直、正、密”,而取病梅的“曲、欹、疏”。造成此种“审美趣味”取舍的是当时一班所谓“文人画士”的特殊的“孤癖之隐”。就是以病为美,以变态为美,以不正常不健康为美,以丧失天然生气为美。

  这里的“文人画士”,指的就是当时病态的社会体制和畸形的社会风习。以病为美,好象仅仅写的是人们的审美趣味,实际上体现的是人们的价值取向。中国封建社会走到龚自珍生活的时代,已经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老大帝国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呈现衰敝之势,整个社会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关健还在于,这种死气沉沉如果仅仅停留在政治体制本身还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它们已经渗入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处,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人们当然地认为,病梅是美的,而挺拔、正直、茂密的梅是不美的。在帝国国民的内心里,此种意识已经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因之,“江、浙之梅皆病矣”,其实也就是“天下之梅皆病矣”。

  人在清醒中死去并不可悲,最可悲的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死去,甚至是在心满意足自以为是的状态下死去才最可悲。几乎每一个王朝的末期都是这个样子。清朝也不例外。本已病入膏肓,却还心满意足自以为是,这颇类似病理学上的“回光返照”,正是疾病已经不可救药的反映。人们对于“病梅”的追求,体现的就是一种病态的精神世界。当然,审美的病态,反映的还是政治的病态和文化的病态。审美上“以丑为美”“以病为美”,政治上则一定会黑白不分、是非颠倒。文化上则一定是逻辑混乱、本末倒置。龚自珍另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己亥杂诗》云: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想固然美好,但奈何其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却是“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万马齐喑”与本文中的“病梅”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意象。“万马齐喑”讲的是整个社会的死样活气,而“病梅”讲的则是具体而微的个体的死样活气。我们将这两个意象放在一处进行比较分析,就更能体会作者悲苦焦灼沉痛无望的心情。

  其实,在中国文化中,是有以病态为美的传统的。只不过,在王朝盛世和太平时期,这种病态的审美观不太为人所注意罢了。但在王朝的末期或衰败时期,这种病态美就更显得特别明显。比如,我们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所谓“西子捧心”,就是典型的病态美。《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形象也是病态美。而具有悠久历史的“三寸金莲”更是被某些中国的男人所宝爱。我们常常提到的“环肥燕瘦”也不是什么健康的形象。但就是这样一些形象却赢得了广大中国人的喜爱与追捧。我们放眼两千年的中国历史,自汉唐以后,在美的领域中,很难找到健旺饱满高大充盈淋漓酣畅气壮山河的意境意象,而多的是有气无力、失魂落魄、灰头土脸、凄凄惨惨戚戚。龚自珍正值末世,他的“病梅”揭露的就是清朝晚期社会那种畸形的艺术审美趣味。当然,上面已经提到了,龚自珍反映的绝不仅仅是文艺上的问题。他表面上谈艺,实际上含沙射影、指桑骂槐。他在《乙丙之际著议第九》这篇文章中,抨击当时社会,上无“才相”、“才将”,下无“才士”、“才民”,甚至连“才偷”、“才盗”都没有。这种状况的造成与其时体制上摧残人才,文化上禁锢思想,艺术上提倡病态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龚自珍从“病梅”入手,以小见大、因微知著,其对黑暗现实的针砭是一针见血的。

  从艺术角度说,这篇文章亦极具特色。我们知道,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健康明朗高洁向上的象征,这方面留下了许多名作佳什。但龚自珍却另辟蹊径,不写梅的好,却写梅的病。其立意就已先声夺人。与之前所有写梅的作家一样,龚自珍写梅也是写人,但他这篇文章的特异之处在于,他的着重点不是写梅所象征的那些被压抑的新生力量,而是着重揭示造成此种现象和状况的深层社会原因。就是说,龚自珍主要不是写“病梅”所象征的人,而是写造成“病梅”所象征的人的那些人。关键还在于“病梅”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文艺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而梅居其首,可见梅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正面地位有多么显赫。而龚自珍“病梅”形象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梅的形象的一个冲击,而且从纯粹的艺术角度讲,更是极大地拓展了梅在文艺领域中被表现的空间,也增添了梅本身文化上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让我们再回到文章本身,《病梅馆记》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理想:“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理想固然美好,然而与广大无边深重无比的社会黑暗相比,他的这一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想法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天真无奈呀


写作中有何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

学习帮助文章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 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

任末好学勤记
又,《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否?”(12)夫:发语词,无义。(13)行尸走肉:活着的死人,比喻庸碌无能。��〔简析〕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劝学》《师说》《问说》《病梅馆记》,其内容均与“学习”“成才”有关,这里所选的两则...

高中文言文考试题材
《虎丘》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八课) 55、龚自珍《病梅馆记》第一段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三课) 56、《郑板桥题画三则》第二则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四课) 57、梁启超《志未酬》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九课) 58、《长亭送别》中[正官][端正好]一段曲子(高三第一学期第四十四课)(3)H版、S版共同要求背诵的...

文言文在课标要求中的体现
宋词若干,如苏轼的《念奴娇》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永遇乐》等等 关汉卿的《窦娥冤》(节选)王实甫的《西厢记》(节选)汤显祖的《牡丹亭》(节选) 袁宏道的《虎丘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姚鼐的《登泰山记》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3. 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一、运用查资料学习。任何文章...

明的基本字义
——《汉书·叙传上》 明míng【副】公开〖overt; open〗明诏大号。——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又如:明正(公开处置);明升暗降(表面上升官,暗中却被削去了权力);明伙(公然结伙)。明白míngbai〖plain; explicit〗:容易理解,清楚 。道理讲得十分明白。〖sensible〗:聪明,懂道理 。他是一个明白人。〖see〗:...

《岳阳楼记》属于“记”一类文体,这类文体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这样的散文,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高中课文中,著名的记体文章有《五人墓碑记(碑记,又叫碑志,刻在墓碑的背面,多有序而无铭。这里的“碑记”已经成了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这些文章,在...

四字成语老残游记
铭记不忘、出何典记、记功忘失、潜神默记、不记前仇、记曲娘子、铭记于心、读书笔记、记问之学、依希犹记、干校六记、评工记分、记实小说、慈恩题记、挟冤记仇、笔记小说、岳阳楼记、版本记录、记丑言辩、死记硬背、搜神后记、病梅馆记、勒石记功、新闻记者、老残游记、记里鼓车、权属登记 ...

石瑛作文500字急!!!
(1)按标题归纳,如有“记”字的文章按时间先后可归纳为:《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2)按题材归纳,如《范进中举》、《孔乙己》都取材于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愚弄的旧知识分子。(3)按文体归纳,把同一体裁的...

列举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
散文《读〈伊索寓言〉》入选教材。【萧红】(1911—1942)黑龙江呼兰人,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主要著作有《生死场》、《小城三月》、《呼兰河传》等。【唐弢】(1913—1992)原名唐端毅,浙江镇海人。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30年代曾在鲁迅影响下写作散文和杂文。鲁迅去世后,参加《鲁迅全集》的编校...

台前县17239675623: 龚自珍《病梅馆记》中用了那些象征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涂紫谷氨: 背景:当时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一方面以八股文来作为科考唯一体裁从而限制学者的思维;一方面又大兴文字狱,扼杀异己思想.龚自珍在当时早已觉察出这一弊端,并且也身受其害,因而写下《病梅馆记》. 简而言之,病梅象征受封建制度抑制的学者,文人志士象征当时的统治阶级,“有”(有的人,见文中)象征阿谀奉承的人.诗人深感当时科考制度的弊端,可又却无能为力,文末抒发了作者的希望和信心;“江浙之梅皆病”——受此荼毒的学者太多!——又略带些无力的哀愁……

台前县17239675623: <<病梅馆记>>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
涂紫谷氨: 《病梅馆记》是一篇明清散文,“托物言志”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针砭时弊, 呼唤个性解放是本文的写作目的.《病梅馆记》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

台前县17239675623: 谁能帮我讲解一下病梅馆记? -
涂紫谷氨: 《病梅馆记》:文章处处在写梅,但是又处处在写社会.写梅是明线,写社会则是暗线.比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达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

台前县17239675623: 《病梅馆记》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什么?从文章看,作者疗梅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
涂紫谷氨: 梅——人才;病梅——畸形人才;文人画士——清朝统治者.作者谴责摧残梅花的举动,实际上抒发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与痛恨,表达了要求改革的心情. 以先觉者的敏锐预感到清王朝的危机.他认为要使国家振作起来,靠的是一场变革,而变革则需要大批的人才.龚自珍要疗救社会的病态,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病梅馆记》正是反映这种思想的代表作.

台前县17239675623: 《病梅馆记》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
涂紫谷氨: 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台前县17239675623: 《病梅馆记》作者是谁?
涂紫谷氨: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台前县17239675623: 《马说》和《病梅馆记》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
涂紫谷氨: 《说马》,借千里马的遭遇,来反映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表达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不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拆.《病梅馆记》作者托梅议人,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这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台前县17239675623: 病梅馆记的作者是谁
涂紫谷氨: 龚自珍 《病梅馆记》又名《疗梅说》选自《龚自珍全集》.

台前县17239675623: 病梅馆记 的作者是谁? -
涂紫谷氨: 病梅馆记龚自珍原文: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

台前县17239675623: 《病梅馆记》是谁写的
涂紫谷氨: 龚自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