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林外史》中最具讽刺意义的人物形象杨执中

作者&投稿:西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儒林外史》是具有讽刺意义的现实小说,里面写到了许多酸腐自负、人品低劣的所谓文人形象,作者毫不掩饰地进行了嘲讽,“世外高人”杨执中就是其中最鲜明的一个。

      在《儒林外史》中,求贤若渴的娄氏兄弟费尽千辛万苦求得的第一个高人就是杨执中,在与自己家族守坟人邹吉甫交谈中,邹吉甫仅仅复述了杨执中说过的简单的几句牢骚话,“本朝的天下,要同孔夫子的周朝一样好的;就为出了个永乐爷,就弄坏了,这事可是有的么?”就使得娄氏兄弟就断定这位杨执中一定就是自己所要寻找的世外高人。

      在娄氏兄弟看来,在这天下之中,竟然有人能够说出这样的惊世骇俗之言,最关键的是此人竟然与娄氏兄弟一贯论调一样。自从永乐篡位之后,明朝就不成个天下!”也正是因此,娄氏兄弟开始坚信此位名叫杨执中的人必定就是隐于民间的绝世高人。

      并且在接下来的三次拜访杨执中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凭借主观臆断,不断的拔高杨执中,“襟怀冲淡”“极高的品行”“品高德重”。

      只要出现任何一个契机,娄氏兄弟总能把这种现象与杨执中的“世外高人”的形象联系起来。在娄氏兄弟内心深处,已经完完全全认定杨执中就是世外高人。

      那么,娄氏兄弟眼中的世外高人杨执中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全面剖析这位“高人”。

一、在个人事业上,一事无成

      现实中的杨执中,在科举之路上,也是个十足的失败者。

      第十一回写到:杨执中道:“是三年前小弟不曾被祸的时候有此事,只为当初无意中补得一个廪,乡试过十六七次,并不能挂名榜末。”

      在科举上,杨执中考了一辈子也只是无意中补得一个廪,乡试考了十六七次也没考过,一辈子的科举级别只能停留在廪生上,就是那首被娄氏兄弟连连称赞的诗作也是抄来的。

    第九回写到:两公子打开,看是一幅素纸,上面写著一首七言绝句诗道:“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芦。”后面一行写‘枫林拙叟杨允草。’两公子看罢,不胜叹息。说道:“这先生胸怀淡泊,其实可敬!只是我两人怎么这般难会?”  

      从镇上的小孩手中,娄氏兄弟得到了杨执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两人读完之后,就情不自禁的感慨杨执中果真是胸怀淡泊,让人肃然起敬,佩服之极。然而,这首七言绝句其实是杨执中抄自元朝诗人吕仲实所作的一首诗。

      原诗本来是有八句的,杨执中则是一字不改的抄去了后面四句。一首抄来的诗就让娄氏兄弟对其才华佩服之极,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未能考取一丝功名的杨执中,因为也是读书之人,就当起管账先生。

      第九回写到:邹吉甫道:“再不要说起!杨先生虽是生意出身,一切帐目,却不肯用心料理;除了出外闲游,在店里时,也只是垂廉看书,所以一店里人都称呼他是个‘老阿呆。’  

      既然科举上一直没有取得一点成就,总要养家糊口的杨执中干起管账一职,然而他却对于管账一事满不在乎,丝毫不肯用心料理。不仅在工作中经常偷偷溜出去闲逛,就算是待在店里,也是不肯踏实工作,而是选择看看闲书打发时间。像杨执中这样的工作态度,就算老板不炒他鱿鱼,也迟早会出问题。

      第九回写到: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总管;后来听见这些呆事,东家自己下店,把帐一算,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问着又没处开销,还在东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画脚的不服;东家恼了,一张状子,送在德清县里。县主老爷见是盐务的事,点到奉行;把这杨先生拿到监里,坐着追究,而今在监里将有一年半了。”  

      杨执中对待管账一事如此的敷衍了事,果不其然出问题了。老板看到他的如此一番行为,就自己亲自把店里的账算了一下,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账上竟然亏空了七百多两银子,问杨执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杨执中反而是百般狡辩,还一腔不满,十分的不服气。

      结果店家直接向县衙里递上一张状子,县令查明情况后,直接就把杨执中抓了,关进了大牢之中。对于此结果,只能说是杨执中咎由自取,对待这么重要的管账一职上,竟然如此的敷衍了事,最终造成了亏空,只能自食恶果了。

二、在教育子女上,极为失败

      杨执中作为封建社会的廪生,也算是饱读诗书之人,而在教育子女上,确实相当的失败。

      第九回写到:“他家就住在这村口外四里多路,两个儿子都是蠢人;既不做生意,又不读书,还靠著老官养活”,两个蠢儿子,日日在镇上赌钱,半夜也不归家。  

      在娄氏兄弟与他们家族的守坟人邹吉甫谈到杨执中家的情况时,对于杨执中的两个儿子的情况便可略知一二。两个儿子都属于那种社会上“小混混”,既不读书,也不出去谋生赚钱,就是整天想着赌钱,还时不时的半夜不归家,经济上全靠家里养活,依靠“啃老”维持生活。

      对于杨执中的两个儿子中的二儿子杨老六,原著中还有两处精彩的直接描写。第一处是出现在第十一回中,原文写到:

      只见一个稀醉的醉汉闯将进来,进门就跌了一交,扒起来,摸一摸头,向内里直跑。杨执中定睛看时,便是他第二个儿子杨老六,在镇上赌输了,又热了几杯烧酒,喝的烂醉,想着来家问母亲要钱再去赌,一直往里跑。  

      当杨老六在外面赌钱输了,喝的醉醺醺的回到家时,已经是晕头转向,分不清的东西南北。到家之后更是一直往里冲,想着再找母亲要点钱,还再回去接着赌。闻到屋子里的鸡和肉的香味时,就一个劲的揭开锅,去捞来吃,直至听到是用来招待娄氏兄弟的才停下来。

      第二处是出现在第十二回,原文写到:

      床头间五百文一个也不见了,思量房里没有别人,只是杨执中的蠢儿子在那里混……老六道:“是下午时候,我拿出去赌钱输了,还剩有十来个在钞袋里,留着少刻买烧酒吃。”权勿用道:“老六,这也奇了,我的钱,你怎么拿去赌输了?”老六道,“老叔,你我原是一个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分甚么彼此?”说罢,把头一掉,就几步跨出去了。  

      杨执中的朋友权勿用把五百文钱藏在自己的床头,没想到一不留神就被人给偷了。当问及喝的醉醺醺的杨老六看没看见这五百文钱时,杨老六非常爽快的就说是自己拿了。还说是自己去拿去赌钱、喝酒花掉了,还剩十几文在口袋里留着买烧酒喝。

      对于偷了别人钱,杨老六不仅没有丝毫的内疚之意,反而觉得这是自己理所应当,甚至引以为荣。并且还有一大堆歪理,论证自己偷钱的合理性。可以说,喝酒成癖、嗜赌成性的杨老六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作为父亲的杨执中,教育出来的小儿子杨老六可谓是社会的一大毒瘤了。然而, 他的两个儿子都是这样的人。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父亲的杨执中是何等的失败。

三、在交朋结友中,毫无深交

      在杨执中的朋友里权勿用算是比较典型的一位,在向娄氏兄弟推荐“贤士”时,首先想到就是权勿用。

        第十二回写到:话说杨执中向两公子说:“三先生、四先生如此好士,似小弟的车载斗量,何足为重,我有一个朋友,姓权,名勿用,字潜斋,是萧山县人,住在山里。此人若招致而来,与二位先生一谈,才见出他管、乐的经纶,程、朱的学问。此乃是当世第一等人。”  

      在杨执中眼中的他的这朋友权勿用,可是隐居于山中的绝世高人。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古今绝学、儒家经典无一不通,可称的上是当今天下的第一等高人。

      听了杨执中的一番叙述推荐,娄氏兄弟可谓是仰慕之极,最终将此人高人揽入幕下。对于权勿用能够进入娄府,并且地位尊崇,杨执中的引荐功劳极大,然而,却因杨执中小儿子杨老六偷了其五百文钱,权勿用就与杨执中绝交了。

      第十二回写到:把个权勿用气的眼睁睁,敢怒而不敢言,真是说不出来的苦。自此,权勿用与杨执中彼此不合,权勿用说杨执中是个呆子,杨执中说权勿用是个疯子。  

      自从杨老六偷了权勿用五百文钱后,权勿用拿杨老六没有办法,就把气都撒在了杨执中身上,并且权勿用可谓是丝毫不顾杨执中对于自己的引荐之功,毅然决然的与杨执中绝交了。自此两人彼此不合,算是恩断义绝了。

      在与权勿用彼此不合之后,杨执中对于这个昔日的老友,在其遇到危机之时,也是推波助燃、落井下石。

      第十三回写到:杨执中道:“三先生、四先生,自古道:‘蜂虿人怀,解衣去赶。’他既弄出这样事来,先生们庇护他不得了。如今我去向他说,把他交与差人,等他自己料理去。”  

      当权勿用因为自身的问题,乌程、萧山两县的衙役来娄府抓捕他时,此时的杨执中也是只想着落井下石。昔日的友谊早已灰飞烟灭,杨执中也是丝毫不念及老友之情,最终在其推波助燃之下,娄氏兄弟也将权勿用放弃了,任由衙役将权勿用锁了去。

四、在主仆关系上,严重失谐

        虽然杨执中家徒四壁,但还是有一位老仆人。第九回写到:到家,老妻接著,喜从天降;两个蠢儿子,日日在镇上赌钱,半夜也不归家。只有一个老妪,又痴又聋,在家烧火做饭,听候门户。  

      从杨执中从衙门里被娄氏兄弟花钱解救出来后,对其家里的情况一番描述,便可知清楚的得知杨执中的家庭成员有一个老妻、一个老妪、两个儿子,加上杨执中一共五口人。其中这位老妪就是杨家的老仆人了,因为杨家本身就是一贫如洗、穷困潦倒,所以拥有的这位老仆人也是“又痴又聋”。

      正是因为这位老仆人耳朵非常聋的缘故,当娄氏兄弟来杨家拜访杨执中时,才闹出了那一番笑话,结果杨执中却恼羞成怒。

      第九回写到:因把老妪骂了几句道:“你这老不死,老蠢虫!这样人来寻我,你只回我不在家罢了,又叫他改日来干么?你就这样没用!老妪又不服,回他的嘴。杨执中恼了,把老妪打了几个嘴巴,踢了几脚。  

      当娄氏兄弟来拜访杨执中时,老仆人出来开了门。在与娄氏兄弟的交谈中,老仆人错把“娄姓”听成了“柳姓”,错把“大学士娄家”听成了“住在大觉寺”。最终这一系列错误使得杨执中认为来拜访的人是姓柳的差人,是来找他要钱的。

      就因为老仆人叫了那来访之人明天再来,杨执中竟然愤怒之际,不仅把老仆人狠狠的骂了一顿。骂的可谓是非常的难听,又是老不死,又是老蠢虫。老仆人仅仅是不服,回了几句,杨执中竟然暴跳如雷,将老仆人狠狠的打了几个巴掌,还丧心病狂的踢了好几脚。

      杨执中家本来就是穷的一塌糊涂,对于自己家老仆人“又痴又聋”的情况,杨执中也应该是非常了解的。没想到杨执中自认为老仆人说错了话,就对老仆人又是骂又是打,完全不把老仆人当人看,真是愧为饱读诗书之人。

        在杨执中看来,自己家虽然是很穷很穷,但自己依然是杨家的主人,而老仆人依旧是只是仆人。对待仆人,饱读诗书之人更应该持有相当的尊重;然而杨执中对待老仆人的所作所为堪称是丧心病狂,毫无尊重可言。


儒林外史人物特点分析,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
3、严致和即严监生。严监生书没读过太多,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

儒林外史人物分析是什么?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1、王冕 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在作者看来,文士们只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才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堪称“品地最上一层。”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批判意义...

如何评价《儒林外史》严监生这一形象
严监生这一形象在《儒林外史》中颇具复杂性,他既是一个著名的吝啬鬼,又展现出一些令人同情的一面。以下是针对其性格和行为的详细分析:1. 吝啬:严监生的吝啬性格在小说中通过一个小细节得以体现。在临终之际,他迟迟不肯咽气,原来是因为他看到灯盏里点了太多的灯草,担心浪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了...

儒林外史中庄绍光的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中庄绍光,名尚志,字绍光,人称庄征君,以字行于世。书中的庄绍光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及思想精神。悠然是庄绍光最大的特点。庄绍光不逃避俗世,而是在俗世的纷纷扰扰中从容而成功地坚守着自己的人生境界。他受朝廷征辟时显然已经知道自己是难容于朝廷的,故而对妻子说“你但放心,我就回来,...

鲍文卿人物形象分析是什么?
人物形象:鲍文卿是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比较正面的人物之一,是个大义不贪财的君子。事件:鲍文卿本是崔按察门下一戏子。曾为素不相识的被人连累下狱的知县求情,堪称义举,不受人恩惠,可见清风。后被知县谢恩,如待上人。后因崔老爷病故,鲍文卿回家做生计,并收倪老爹六儿倪廷玺为继子,教他...

《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有哪些?
《儒林外史》每回人物形象分析是如下:1、王冕: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2、周进: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3、范进: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

范进范进中举分析
中举后,他对待张乡绅的态度变化,接受礼物后又从中抽取银两,体现出他的虚伪和奸诈,为了在官场维护形象,不惜利用他人。范进的人生经历中,贫穷与富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举后,他迅速从一贫如洗变为富甲一方,获得了各种物质和社交上的资源。然而,作者对他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同情转为辛辣的讽刺,揭露...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在于其对现实与虚幻的深刻剖析。这部作品通过双向的描绘手法,一方面挖掘传统思想的疗愈力量,试图寻找医治现实社会的良方,如王冕式的不求功名、自力更生,成为作品中的理想标杆。另一方面,作者利用写实与夸张并用的手法,揭示社会虚伪和欺骗。如马二先生、范进等角色,他们在科举...

王冕人物形象分析
王冕在《儒林外史》中是一个懂事孝顺,勤奋好学,性情孤傲,蔑视权贵的人物形象。王冕天性聪明,不满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

沈琼枝人物形象分析
沈琼枝,《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常州才女,善诗书、重名节。因不从盐商宋为富,父女遭迫害,只身流落金陵,以卖诗顾绣为生。后参殿试,中同进士。沈琼枝这个人物出现在《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扬州盐商宋为富依仗财势,下重金礼聘,蒙骗沈大年、沈琼枝父女二人到扬州。但是到了扬州第二天,沈大年才发现...

小店区18456322749: 如何理解儒林外史既是丑史又是痛史
贯罗奇迪: 《儒林外史》通过对儒林文士生活和精神状态的现实主义描写,绘制出一轴色彩斑斓的士林人物长卷.它以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为中心,站在俯视整个封建文化的高度,...

小店区18456322749: 《儒林外史》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是谁?用一句话点评一下这个人物? -
贯罗奇迪: 范进的老丈人

小店区18456322749: 《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 -
贯罗奇迪: 吝啬鬼——严监生,他出自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其中严监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人物.严监生,名大育,字致和 ,在读过这部分内容的人来说,能看出严监生是个极其吝啬的人物.临死前的严监生伸出两根手指,只为那两茎灯草,更使得严监生这一吝啬的形象深入人心.

小店区1845632274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
贯罗奇迪: 一、广泛强烈的艺术对比 吴敬梓采用广泛而又强烈的艺术对比手法,成功地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成为《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最显著的特色.他在刻画人物时,常常并不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尖锐的对比,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

小店区18456322749: 根据《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与基本讽刺手法,简析范进.严贡生两个人物形象. -
贯罗奇迪: 到评论范进,我突然想到一个成语——盲人摸象:本身目光短浅鄙陋,还要掺合评论什么经典著作的经典人物,估计只能像不知道大象的盲人摸到大象耳朵就说大象像扇子一样幼稚可笑.不过即使目光短浅,我也不会轻易的闭上嘴,因为我这种...

小店区18456322749: 任选儒林外史的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分析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产生怎样的讽刺? -
贯罗奇迪: 范进,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范进喜极而疯以及胡屠父用手打了范进一巴掌将昏迷不醒的举人打醒,手掌隐隐作痛等,也用了对比的手法,众乡邻和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变化,讽刺了科举制度的危害和封建社会冷漠无知

小店区18456322749: 儒林外史的内容梗概 -
贯罗奇迪:[答案] 儒林外史的内容介绍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

小店区18456322749: 《儒林外史》中有名的一些人物
贯罗奇迪: 由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讽刺当时的八股分子和官僚及封建社会,所以,添加了一些正反面人物进行对比.正面人物的划分线主要在于保持着应有的道德品格,而反面人物则是那些整天凭着官位欺压百姓,并且不学无术的官僚以及那些只知...

小店区18456322749: 读儒林外史有什么感受(简短)快 -
贯罗奇迪:[答案]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极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读书人灵魂的玷污、人格的堕落.在这部蔑视一意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著作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