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贾生列传体现了司马迁怎样的人格精神

作者&投稿:巴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你好,亲
司马迁是一个不愿屈服于任何强权的压力、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人。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3. 他为了史家的成就,文学的信念,忍辱负重;他为了给世人一个真实的历史,在《史记》中留下自己独的评价。4. 是什么使司马迁忍辱负重,勇敢地与命运抗争?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他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才留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豪言壮语,才成就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才铸就了流芳百世的辉煌。

屈、贾(屈原、贾谊的简称,下文同)合传,可谓绝篇。司马迁将跨越古今的屈、贾二人合传,并融入浓厚的垂涕之情,仅仅因为贾谊作赋凭吊屈原?还是如司马迁自己的解释“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骚》有之。作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谈及屈、贾合传的原因,学界主要有如下言论:郭沫若在《关于宋玉》中认为,“不仅是由于他(贾谊)的辞赋私淑屈原”,而且也在于屈、贾都“能‘痛哭流涕’地直言敢谏” , 姜亮夫认为,“学识才力与遭遇,两人皆有相似之处,而汉代辞赋,实又自贾生开之”,汤炳正则归结为二人在思想体系上的一致,褚斌杰总结为:“在诸作家中,为什么又要把屈、贾合传呢? 这大约就与他们在遭际上有某些共同性有关了。屈原始得怀王信任,后遭谗被疏,以至自沉;贾谊则始得汉文帝信任,后亦遭谗被贬,自伤早亡;二人都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二人在创作上,屈原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这也同样可以代表贾谊创作两篇赋作的状况。不仅如此,从文体上,贾谊的骚体赋与屈原所开创的楚辞体也是一脉相承的。”这些言论有一个共同点,即多注重二者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就,所论及原因大致趋向二者同为辞赋家,且具有一定的承继关系,政治上的失败给作品带来巨大的悲愤力量


屈原贾生列传注解
楚之同姓:屈、景、昭氏均源自楚国王族,原姓芈,后分支出三姓。屈姓源于楚武王子瑕,封于屈地(今湖北省秭归县东),以此为姓。屈原为屈瑕后裔。左徒:楚国官职名称。闻:通晓,知晓。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翻译
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多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

唐李商隐贾生原文及赏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xi,祭祀后,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胡忧愁...
释义: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该篇是屈原、贾谊两个人的传记。原文(节选):《史记·屈原...

怎样看待悲剧俊才贾谊之死?我们普通人又能得到什么生命启示?
品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探讨贾谊之死的意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司马迁。 一个人短暂的人生意义何在,又如何衡量,正如太史公上面那句响彻千古的名言,便是一个最简单、也最贴切的标准了。 每每阅读太史公在不幸遭受最最受辱的腐刑后,仍然忍辱负重、矢志不移,坚韧不...

屈原列传评价离骚文风特点
屈原列传评价离骚文风特点是简约。《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记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

屈原贾生列传翻译
他的文字简约,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心志高洁,他的品行端正。他运用文辞拟写的虽是细小平凡的事物,而旨意却极其博大;列举的虽是眼前事例,而体现的思想内涵却非常深远。他的心志高洁,所以称道的都是芳香的事物;他的行为廉正,所以死也不为世俗所容。他远离污浊的世俗,在污泥浊水之中自我洗涤,像...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对照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如下:作者:司马迁。出自:西汉。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

《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__,__”写出了屈原因君王的昏庸、小人的陷害...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司马迁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写出了屈原因君王的昏庸、小人的陷害所处的困境。 个人认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八个字用得极恰。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hwh1212 2009-04-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94 采纳率:0% 帮助...

《贾生·李商隐》原文与赏析
贾生指贾谊,是汉文帝时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二十多岁即被召为博士,在朝廷任重要官职,被尊为“先生”。因提出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得罪权贵,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在长沙过了三年,大约在文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73年),被召回京,文帝在宣室接见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 “贾生征见,孝...

泸水县19679608532: 屈原列传写了作者怎样的优秀品质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
豫养葡萄: 《屈原列传》作者:司马迁.文章中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政治上的悲惨遭遇,颂扬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泸水县19679608532: 【顶】司马迁写《屈原贾生列传》的目的 是什么? -
豫养葡萄: 屈原和贾生都是在政治上失意的人,仕途失意,都是让人颇有怀才不遇之感的人,而这两人都是很有才能的然而又不得志的人的两个代表,两人的人生有相似之处,又都是做过官的士大夫,因此司马迁将二人放在一起写.此外这与司马迁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写二人也似乎在表达着司马迁自己内心的不得志之感.

泸水县19679608532: 试论《史记》中理想人物,如屈原、蔺相如、荆轲等身上所体现出的司马迁对人格价值的看法 -
豫养葡萄: 以上的人物都体现了为国家献身,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

泸水县19679608532: 屈原和司马迁是什么联系 -
豫养葡萄: 基本上没联系. 但是司马迁给屈原做过传记,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泸水县19679608532: 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
豫养葡萄: 司马迁退礼 故事中体现了司马迁公正无私,淡薄名利的品质.

泸水县19679608532: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两人物与屈原的联系,屈原在这篇列传中有没有前后矛盾?
豫养葡萄: 贾生列传起首就是以贾谊凭吊屈原的赋作引,但二人并无太多联系.至于前后矛盾不知道是指哪方面,至少在人物性格上司马迁笔下的屈原是始终一致的.

泸水县19679608532: 汉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 -
豫养葡萄: 汉代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批评反映了汉人的文学批评思想和文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人品定文品,肯定屈原及其作品者目之为“忠贞之臣”,而贬之者则说他是“狂狷之士”;司马迁透过屈原的作品发现了一个“怨”字,从而提出了“发愤著书”的创作动因论;以儒家诗教原则和儒家经典为标准对屈原作品进行了评判,反映出汉代以政教为中心的实用批评思想.

泸水县19679608532: 关于《屈原贾生列传》的问题 -
豫养葡萄: 因为二人皆满腹才华、先得志后失意、遭人诽谤不容于朝廷、有兼怀天下之志而不得展的遭遇.....且后又有贾谊过江吊屈原之事,贾谊对屈平流露出惺惺之感,司马迁这样做,既有对二人的同情,也暗含对人才埋没于小人、昏君,告诫后世读史者当深戒之!

泸水县19679608532: 《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哪句来写屈原因君王昏庸、小人陷害所处的困境? -
豫养葡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司马迁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写出了屈原因君王的昏庸、小人的陷害所处的困境. 就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八个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