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出隆中对里的历史典故

作者&投稿:村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诸葛亮《隆中对》产生的社会背景

东汉末年,由于东汉王朝的残酷压榨和自然灾害的猛烈袭击,广大的农民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无以为生,被迫挺而走险。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在张角兄弟的领导下,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

起义军用黄巾裹头,呼喊出“苍天当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义军到处,“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川黄巾起义的浪潮迅速席卷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沉重地打击了东汉豪强地主的反动统治。

面临灭顶之灾的东汉王朝为了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急忙调兵遣将,向农民起义军疯狂反扑;各地的豪强势力也趁此机会招兵买马,加人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行列。

经过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王朝已经是奄奄一息,名存实亡了。

而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豪杰并起,跨州联郡者不可胜数。”各地的军阀势力纷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经过十多年的火并厮杀,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并州;袁术占据扬州;曹操占据充、豫二州;刘表占据荆州;孙策、孙权占据江东;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唯独刘备没有固定的地盘,率领部队辗转四方,先后依附于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政治上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图的有利地位。

并先后率军消灭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占领了冀、幽、青、并等州,平定了北方,大有一举平宁南方,一统华夏的趋势。

诸葛亮出身名门氏族,少时就才华横溢,超群出众。

史称其“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z]《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

亮早孤,从父诸葛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

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诸葛亮就是在东汉末年的战乱年代出生成长起来的,他亲眼目睹了战乱给百姓造成的家破人亡的痛苦。

特别是诸葛亮随同叔父诸葛玄南下过程中,沿途那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凉悲惨景象,更是在年青诸葛亮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同时也为后来诸葛亮立志消除分裂割据,统一天下奠定了思想基础。

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年方十七岁的诸葛亮就开始了独立生活, “躬耕陇亩”于湖北襄阳以西二十里的古隆中。

在隆中,诸葛亮度过了十个寒暑春秋。

诸葛亮高卧隆中,“躬耕陇亩”的十年,过的也并非是与那种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

在隆中,诸葛亮认真研读史籍,总结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密切注意当时的政治形势,冷静地观察与分析各个政治集团实力的消长和斗争的成败。

并且经常与当地及因避战祸而流亡到荆州的名士司马徽、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纵论时局变幻,交换政见,畅谈未来。

他最佩服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和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乐毅,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立志要象管仲、乐毅那样,干一番有益于天下统一的事业。

为此,诸葛亮高卧隆中,静观天下风云变幻,等待时机,期遇明主,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伟抱负。

怎样才能够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呢?综观其时军阀混战的结果,到赤壁战前,只剩下了曹操、孙权、刘备、刘表、刘璋、公孙度、韩遂、马腾等人。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不投靠已经平定了北方,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或是已“据有江东,已历三世”的孙权,而要为四处奔走,无固定的地盘的刘备出谋划策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虽然曹操实力最强,政治上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

并先后率军消灭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占领了冀、幽、青、并等州,平定了北方,大有一举平定南方,一统华夏的趋势。

但诸葛亮深知,曹操的手下有荀彧、郭嘉等一批贤才谋士,如投其帐下,难以其施展才能。

同时东汉王朝虽已名存实亡,但在汉末士人中仍有较大的影响。

在许多汉末士人的眼中,曹操名为汉承相实为汉贼。

道不同不相为谋,诸葛亮自然不肯为其出谋划策。

2.孙权虽据有江东之地已历三世,但其缺乏统一天下的雄心,而诸葛亮志在结束分裂割据,完成统一大业。

况且孙权承继父兄基业,属下早已有张昭、周瑜等一批元老重臣。

诸葛亮深知如到孙权之处,同样难以施展其盖世之才。

因此,在张昭荐亮于孙权时,诸葛亮不肯留下,人问其故,诸葛亮曰“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3.刘备在当时虽无立足之地而依附于荆州刘表,但自起兵以来,虽屡经挫败,壮心不已,为时人所敬重。

就连曹操也认为: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诸葛亮审时度势,认为刘备可以夺取荆州、益州作为立国之基,效法高租刘邦,成就帝业。

同时刘备身边一直缺乏真正的谋略之士,诸葛亮认为自己辅佐刘备,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其抱负。

因此,当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欣然应允出山辅佐刘备。

二、《隆中对》踌躇满志,制定天下三分和北伐战略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而此时刘备正依附于荆州牧刘表门下,尽管刘表以宗室之谊对刘备待以上宾之礼,让刘备所部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

但刘备作为一代枭雄并不甘心寄人篱下,急切地盼望壮大实力,以求能实现其逐鹿中原的大志。

刘备对诸葛亮其人是早有所闻,据《襄阳记》载:“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

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风雏。”,因此,当徐庶力荐诸葛亮时说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将军岂愿见之乎?”四十七岁的刘备便迫不及待地冒着隆冬的严寒和大雪,三往隆中,向年方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三顾茅庐”描述成了一段十分精彩的故事。

诸葛亮认为刘备是与他志同道合,可以信赖的明主,便把自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观察与分析和盘托出,并且针对刘备集团的处境,向刘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三分天下,建基立国和北伐中原的战略方针,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

《隆中对》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联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是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从《隆中对》中我们可以看出,《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当时政局的看法,并且针对刘备集团无根据地的处境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

概括起来,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当时的形势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荆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应利用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不能守成的机会, “若跨有荆、益,”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2.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3.在益州要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解除以后北伐时的后顾之忧。

4.在荆州要“外结好孙权,”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

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果这样的话,刘备“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综观后来的历史进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为刘备集团制定的战略决策,大体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关于三国中的隆中对
“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在战略的方向上,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侧后方近乎于完全赤裸的暴露在了孙吴集团的攻击指向,一旦北上的荆州军遭到曹魏的阻击,陷入停顿时,这种危险将会益加剧烈,在三国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将自身的安全命脉置于一相情愿的对“友军”的信任上是不实际的。而且在后来的战争中,...

《隆中对》的作者是谁它记载的是什么历史世界在三国蜀汉发展中起到的...
回答:隆中对的作者是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记载了三国时期刘备去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的事情。隆重对在三国蜀汉的发展中起到了政治路线的主要作用。

诸葛亮初见刘备的对话,1500年后《隆中对》历史依据是什么?
所不同的是齐桓公是异姓诸侯、功臣之后;晋文公“姬”姓,是周王室的同姓诸侯,周的小宗。天王称同姓诸侯为“伯”、异姓诸侯为“舅”,合称“伯舅”。刘备的身份,诸葛亮说的在《隆中对》里说的是“帝室之胄”。所以诸葛亮的意思是让刘备效仿齐桓公和晋文公成就自己的霸业,扶助汉室帝业。

隆中对致命的错误是什么?为何蜀国最终灭亡了?
隆中对产生于二零七年呢,失去荆州是二一九年的事情,北伐更是在以后,这中间早已产生了数不清的变数,把问题都推给隆中对,是把历史简化了。隆中对中的占据荆州,是要刘备从刘表手中接收。如果刘备单独整合了荆州的力量,北有襄阳,东有江夏,带甲十余万,和曹操孙权等人纠缠起来应该有一拼。但实际上刘备...

谁知道隆中对的典故?
三、《隆中对》的历史局限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当时形势后,又为刘备谋划了“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建基立业...

隆中对里提到的 “时先主屯新野” 具体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急求啊...
之后袁绍在官渡大败。刘备在汝南大败后,去荆州襄阳投奔荆州牧刘表。刘表和刘备同宗,就收留了他,令他屯兵新野。新野在襄阳北面,离宛城(曹操控制范围)很近,是荆州的北大门。刘备从201年开始在新野屯兵,直到208年(曹操南下)。隆中对发生在207年,当时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准备南下。

《隆中对》中对天下的规划究竟是一统还是三足鼎立?
人家东吴配合你灭曹后,再等你来灭自己?那样的东吴的文武的战略眼光也太差了,这不典型的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嘛?所以说按照这个逻辑,诸葛亮的《隆中对》只能保证三分天下而一统江山更像是入世前给皇叔刘备画的一块大饼。隆中对出现的历史背景 我们来看一下隆中对相关的两个人刘备和卧龙诸葛亮。

你觉得诸葛亮的《隆中对》对刘备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可以说《隆中对》对于刘备来了一次深刻而具有意义的认知升级,将刘备的心态和格局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刘备从固有有思想中跳脱出来,到达了更高的维度。从此刘备看待天下的眼光变了,之后历史发展就像《隆中对》那样,刘备占据荆州,兵进益州,完成了战略升级,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将战略规划破坏,为了更好的发展...

关于 隆中对 的资料
隆中对历史背景<\/B>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演义中说,刘表手下蔡瑁、张允陷害刘备,刘备马跃檀溪后无...

隆中对是怎么一回事?
简要的讲是三国时期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对刘备所说的当时权势的一种分析概括。。原文 《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

迪庆藏族自治州13120135981: 请写出隆中对里的历史典故!!! -
镇怀信龙: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先后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为创立蜀汉基业、为“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北伐曹魏,耗尽了毕生精力.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中取得的业绩和忠于蜀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迪庆藏族自治州13120135981: 三国中隆中对的故事 -
镇怀信龙:[答案]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 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 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 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 见之乎?”先主曰:“君 与...

迪庆藏族自治州13120135981: 隆中对的故事?用几句话概括一下~ -
镇怀信龙:[答案] 简单概括:两个人同时遇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玄德三顾,孔明示对.该对的核心内容就是东结孙吴,西并益州,以荆州为跳板,北击曹魏而三分天下.完毕!

迪庆藏族自治州13120135981: 用100字叙述以下两个故事情节:关羽封金挂印,诸葛亮“隆中对”的主要内容 -
镇怀信龙: 关羽忠于刘备,虽然在曹操帐下立下大功,并且得曹操各种赏赐、宴饮,依然打听刘备消息.在得到刘备的确切消息后,主动将曹操所赐的财物和印信封起来,带着两位嫂子与自己的亲兵前去寻找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要夺取荆州,并以荆州为依托从而取得四川蜀地,以荆州和益州的人才、财力来作为争霸天下的本钱发展自己,养精蓄锐,继而一举夺得天下.

迪庆藏族自治州13120135981: 《隆中对》中包含一个很出名的故事!那个故事是什么?
镇怀信龙: 三顾茅庐

迪庆藏族自治州13120135981: 隆中对的历史背景 简单滴 -
镇怀信龙: 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向刘备提出的谋取天下、复兴汉室的战略建议.诸葛亮指出,自董卓专断朝政以来,豪强蜂起,争雄天下.曹操战胜袁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暂不可与之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历经三世,人心归附,贤能...

迪庆藏族自治州13120135981: 学了《隆中对》,你知道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 -
镇怀信龙:[答案] 七擒梦获,火烧赤壁,木牛流马,大摆空城计,草船借箭

迪庆藏族自治州13120135981: 隆中对和出师表里都提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
镇怀信龙: 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两份,两份出师表的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与隆中对策大相径庭完全对立. 第一次上书出师表是在蜀建兴四年,是在刚平孟获之后,兵疲人乏的情况下提出的,当时就有一些大臣提出异议:“丞相深明天文,何故...

迪庆藏族自治州13120135981: 请扼要叙述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说说诸葛亮后来怎样实践《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方针的
镇怀信龙: 也就是三分天下之策.先联吴抗曹,之后三足之势可成 例:诸葛亮只身一人前往东吴,舌战群儒,竭力促成孙刘联合.说的东吴的士大夫们哑口无言. 诸葛亮促使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为妻,也是孙刘联合的表现. 隆中对中也阐述了荆州 益州的重要性,所以当初刘备暂居在刘表处的时候,好几次刘表要把荆州拱手让给刘备,刘备不要,诸葛亮劝也没用.后来夺去了荆州,就派了五虎将之手的关羽亲自镇守.益州后来也拿下来了,蜀国建都于益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13120135981: 有关【隆中对】【出师表】有关人物的故事 -
镇怀信龙:[答案] 隆中对作品人物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三国时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