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的启示

作者&投稿:蒙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享有极高威望。然而,孔子并没有因国人的极力推崇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谦虚谨慎。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谓能者为师,无分长幼,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而成就了万世师表的美名。

孔子跟苌弘学过音乐,跟师襄学过瑶琴,还跟老子学过《周礼》。在当时,苌弘、师襄这些人的名声远在孔子之下,孔子却向他们虚心请教,取长补短,真是不耻下问。

难能可贵的是,孔子还向孩童学习,并且拜他为师。《三字经》中说「昔仲尼,师项橐。」这项橐年仅七岁,眉清目秀,非常可爱,是鲁国的一位神童。项橐无师自通,从小就特别善于观察周围的一切,观察自然,观察人物,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

孔子听说东南沿海一带,百姓虽然淳朴,却个个颇有学问,于是决定率领弟子们走出书斋去游学,感受一下当地人的聪明程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孔子赶路时看见路边有个农夫,正在那里锄地,孔子就下来问农夫:「你锄地这么忙,知道锄头每天要抬起来几次啊?」农夫一下子怔住了,其实这个问题也很无聊,农夫哪有闲工夫去统计这些呢。

这时过来一个孩子,就是项橐,他说:「我爸爸年年种地,当然知道锄头每天抬起来多少次了。你只要出门就坐马车,那您一定知道每天马蹄提起来多少次了?」孔子无言以对,被反驳得瞠目结舌。孔子觉得这个孩子真是聪明,决定考考他。于是二人约定,互相出一道题,互为应对,谁赢了谁当老师,而且要行拜师之礼。项橐答应了。孔子就说:「天地人为三才,你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有多少五谷?」这道题按理是无解的,谁知项橐张口就来:「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庄稼那时候都是种一茬,要休耕,没有后来的双季稻。孔子十分震惊,他觉得自己挑不出项橐一点毛病。

轮到项橐出题了,他问:「人有多少根眉毛?」这个还真不好回答,孔子只好按照刚才的约定,要拜项橐为师。但项橐突然扑通跳到路边的池塘里,沐浴了一番,因为他说沐浴后方可行大礼。等他折腾完了,孔子设好香案,恭恭敬敬拜项橐为师。孔子赶紧和弟子打道回曲阜,再也不敢到此地游学了,因为一个孩子就让孔子很尴尬,出师不利呢。后人封项橐为「圣公」,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神童项橐,估计就像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一样,因为教育没跟上,成年后学问平平,最终泯然众人矣。如果孔子慧眼识才,把项橐带回曲阜悉心培养,说不定也能成为孔门的著名弟子之一。如果毕竟是假设,项橐虽然未成大器,但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却成为一段佳话,所谓能者为师、一字之师就是这道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道尊严,受人敬仰。但是师者也不是万能的,为人师者也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如此方不至于误人子弟,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孔子的地方。




请问郑玄拜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这个记载说明了三个问题:1、马融的心量极其狭隘;2、式盘的应用在那时已为学者常用;3、郑玄在“易”应用方面,胜于马融。同时说明灵活运用所学技能与生活中的重要性。还有做人不要锋芒毕露,容易遭人嫉妒。

孔子拜师这篇作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四个。孔子拜师这篇作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分别是,第一段写的是孔子拜师的情景;第二段写的是孔子拜师的意义;第三段写的是孔子拜师的精神;第四段写的是孔子拜师的启示。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聂耳拜师阅读短文答案
聂耳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努力和不懈追求的结果。我们应该学习聂耳的精神,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总之,聂耳拜师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成功需要付出努力,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应该...

西游记石猴拜师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
关于石猴学艺,个人认为电视剧西游里面说得太短,石猴从石头中出来,神话仅仅是说是有灵性,很聪明,并不是就是神仙怎么怎么。石猴学艺告诉我们:学习本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需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而学习到的本领不是用来炫耀的,不是用来表演的,是一种能力。

张良拜师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明白了拜师学艺,一定要虚心,态度诚恳,百分百尊重老师,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师傅的真诚相授!机会往往是不经意之间,在我们身边就会出现!所以为人处事要经常注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进一步说,如果张良在之后的三次赴会时候稍微有一点点的懈怠,就很可能错过一个学习的机会。往大点说,甚至会失去以后辅佐...

无臂画家杜兹纳的拜师故事及启示
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

...问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的一番话,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小子要善于观察,从司空见惯的破事儿里看出点细节,从平凡中取材

张良拜师的故事有哪些启示
张良很不情愿将鞋捡上来并给老翁穿上。老翁让他5天之后再到这里来。2个5天后,张良都没有赶到老翁之前来到此处。第3个5天后,张良终于在老翁来之前来到桥上。老翁交给张良一本书。张良读了之后,当上了刘邦的高级参谋。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拜师学艺,一定要虚心,态度诚恳,百分百尊重老师,只有这样,...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对后人的启示 师兄弟上演复仇记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对后人的启示: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庞涓孙膑这一对师兄弟给后世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复仇记,原本以为文弱可欺的孙膑,在后面所爆发出来的洪荒之力,庞涓是万万没想到的。 名师出高徒 庞涓与孙膑都拜师于战国时期著名隐士鬼谷子门下。 鬼谷子,姓王名诩,是战国时期传奇人物,行踪莫测,世人难见其...

有关拜师的故事有哪些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

永宁县13314439157: 《孔子拜师》我的感想是什么 -
呈饺灯盏: 从“孔子拜师”的故事中,我们应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学问(知识)是无止境的;二是要善于观察、分析、积累.若只捧着现有的知识,坐而不学,将被社会淘汰.要不,孔圣人为什么会败在项少年手下呢?

永宁县13314439157: 《论语》孔子拜小孩为师给人的启发是什么 -
呈饺灯盏: 《论语》孔子拜小孩为师给人的启发是,人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永宁县13314439157: 孔子拜师,让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话是什么? -
呈饺灯盏: 孔子拜师,最受启发的一句话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原文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

永宁县13314439157: 作文孔子拜师受到的启发 -
呈饺灯盏: 今天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孔子拜师》这文章,我深受启发.故事的内容是:孔子已经60多岁了还要拜师学习音乐.别人学一首曲只要一到三天就学完,可是孔子学一首曲子要五天到七天,他为什么要学这么多天呢?最因为孔子要从...

永宁县13314439157: 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
呈饺灯盏: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无止境,虚心求教

永宁县13314439157: 《孔于拜师》的故事对我存有什么启发? -
呈饺灯盏: 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孔夫子背书箱 里面大有文直章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孔夫子嘴巴—出口成章 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 孔夫子打哈欠—口书生气 孔夫子出门—三思而 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孔夫子挂腰刀—能文能武 孔夫子门前讲《论语》—不自量力 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字 孔夫子教《三字经》—大材小用 孔夫子游列国—净是礼

永宁县13314439157: 《孔子拜师》通过孔子拜师的故事体现了他什么的精神? -
呈饺灯盏: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tuó).”“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而“项橐”是燕国一少年.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

永宁县13314439157: 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学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
呈饺灯盏: 答:孔子自己就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千里拜师表现了他不怕艰难困苦,渴求学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高贵品质.我受到的启发是:在整个人生中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永宁县13314439157: 孔子拜师感受 -
呈饺灯盏: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孔子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 他的知识已经很多了,已经是很有名的老师,还要不远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到洛阳,终于拜了老子为师.老子问孔子...

永宁县13314439157: 关于孔子拜师的故事 -
呈饺灯盏: 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