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 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投稿:丙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观点一(元方不失礼):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并且元方那时才7岁,还很幼小,完全不存在失不失礼。 ②观点二(元方失礼):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何况对于长辈,是应该持以尊重之态的,怎么能够如此不讲礼节?对方知错后,怎能“入门不顾”?

一、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
二、《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附原文如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
陈太丘(寔)和朋友相约外出,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可到了中午了,朋友还没来,太丘就自己走了,太丘刚走朋友到了。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等你不来,他已经走了。”朋友大怒道:“真不是人啊!和人约好出去,现在却丢下我自己走了。”元方说:“你和我父亲约在中午,到了中午你却没来,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不懂礼貌。”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想表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不再理他。
三、人物简介:
陈元方,名纪,字元方,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陈寔之子,享年七十一岁。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遭父丧,哀痛欧血豫州刺史表上尚书,绘象百城,以励风俗。遭党锢后,累辟不就。董卓入洛阳,就家拜五官中郎将。纪不得已而到京师。累迁尚书令。建安元年(196),袁绍为太尉,欲让于纪,纪不受。拜太鸿胪,卒于官。纪子群尝谌子忠各誉其父公德,相争不决,质于祖父实。实道:“元方难为兄,季方(谌字)难为弟。”纪于遭党锢后,发愤著书,号曰《陈子》,凡数万言。

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

陈元方,名纪,字元方,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陈寔长子,享年七十岁。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遭父丧,哀痛欧血豫州刺史表上尚书,绘象百城,以励风俗。遭党锢后,累辟不就。

董卓入洛阳,就家拜五官中郎将。纪不得已而到京师。累迁尚书令。建安元年(196),袁绍为太尉,欲让于纪,纪不受。拜太鸿胪,卒于官。纪子群尝谌子忠各誉其父公德,相争不决,质于祖父实。


扩展资料:

《陈太丘与友期》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文章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

第一句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第二句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展露性格的粗鲁。

第三句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太丘与友期行



元方是一个聪颖仁慧、知书达理的人。

举例分析:

文章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这是针对友人的间话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而是先说“待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 “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

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抓住实质,击中要害,使友人失去辩驳的根据。

第三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逼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由于这些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元方的聪颖仁慧、知书达理。

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用“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一、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
二、《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附原文如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
陈太丘(寔)和朋友相约外出,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可到了中午了,朋友还没来,太丘就自己走了,太丘刚走朋友到了。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等你不来,他已经走了。”朋友大怒道:“真不是人啊!和人约好出去,现在却丢下我自己走了。”元方说:“你和我父亲约在中午,到了中午你却没来,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不懂礼貌。”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想表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不再理他。
三、人物简介:
陈元方,名纪,字元方,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陈寔之子,享年七十一岁。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遭父丧,哀痛欧血豫州刺史表上尚书,绘象百城,以励风俗。遭党锢后,累辟不就。董卓入洛阳,就家拜五官中郎将。纪不得已而到京师。累迁尚书令。建安元年(196),袁绍为太尉,欲让于纪,纪不受。拜太鸿胪,卒于官。纪子群尝谌子忠各誉其父公德,相争不决,质于祖父实。实道:“元方难为兄,季方(谌字)难为弟。”纪于遭党锢后,发愤著书,号曰《陈子》,凡数万言。

元方是一个是聪颖仁慧、知书达理的孩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刘义庆 〔南北朝〕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本文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
陈太丘的朋友却是个无信,无礼的人,但好在他知错就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白玉县15326117556: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
啜彦瑞立: 一、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 二、《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

白玉县15326117556: 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明理由 -
啜彦瑞立: 元方作为七岁的儿童,在友人不守信用后又对子骂父的情况下,十分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他确实有些无礼,天下人谁无过,友人知错能改(从“友人惭\”可以看出他知错就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为人的一时之过就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入门不顾\”会使友人非常尴尬.况且友人也是长辈,这样做也是对长辈的不尊重.

白玉县15326117556: 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元方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
啜彦瑞立: 元方是个聪明、机智、大胆,正直不阿,懂理识义,还是一个直率的孩子.部分资料上还说他是一个爱父亲的孩子,原因是友人侮辱父亲,儿子出来保护父亲的尊严,从这看出他爱父亲...绝对正确无误放心用吧!!!高志聪飘过..............................................

白玉县15326117556: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
啜彦瑞立:[答案] 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

白玉县15326117556: 陈太丘与友期里的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
啜彦瑞立:[答案] 元方身上可以学到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人.从友人身上可以学到知错就改.

白玉县15326117556: 文言文中陈太丘与友期里元方是怎样的人友人是怎样的人 -
啜彦瑞立: 元方是一个能言善辩,尊重父亲,能抓住理的人 友人是一个不信守承诺,不懂礼节,知错能改的人

白玉县15326117556: 陈太丘与友期 中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
啜彦瑞立: ①观点一(元方不失礼):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并且元方那时才7岁,还很幼小,完全不存在失不失礼. ②观点二(元方失礼):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何况对于长辈,是应该持以尊重之态的,怎么能够如此不讲礼节?对方知错后,怎能“入门不顾”?请采纳

白玉县15326117556: 《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
啜彦瑞立:[答案] 元方:正直,机智,率真,明白事理

白玉县15326117556: 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啜彦瑞立:[答案] 为人正直. 刚正不阿 必成大器 明事理 .

白玉县15326117556: 《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是怎样的人 -
啜彦瑞立: 元方是一个守信重礼,能勇敢的指出别人的过错的孩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