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中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找出每部分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

作者&投稿:占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兰亭集序中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找出每部分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乐——痛——悲
乐是由于人多景美事雅
痛是经过两种方式的对比来衬托痛
悲是后之视今、今之视昔的感触以及对老庄思想的否定。
《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过程的句子是: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乐——痛——悲
乐是由于人多景美事雅
痛是经过两种方式的对比来衬托痛
悲是后之视今、今之视昔的感触以及对老庄思想的否定。
《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过程的句子是: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乐——痛——悲

1、乐是由于人多景美事雅。痛是经过两种方式的对比来衬托痛。悲是后之视今、今之视昔的感触以及对老庄思想的否定。

2、《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过程的句子是: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扩展资料

文章主题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

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

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

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亭集序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乐——痛——悲 1、乐是由于人多景美事雅。

痛是经过两种方式的对比来衬托痛。悲是后之视今、今之视昔的感触以及对老庄思想的否定。

2、《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过程的句子是: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扩展资料 文章主题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 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

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

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

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

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1、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在这一段中作者说“信可乐也”,那么作者到底乐什么? 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分析一下。 (学生在书中划出相关语句,学生分析,老师点拨并引导概括。)
明确: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人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美景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乐事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良辰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赏心
第一段主要是记叙了兰亭宴会的盛况,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面对即将散去的宴会,王羲之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心情一下子转入痛中来。
二)研习第二段
1找出能体现作者“痛”的语句来体会作者内心的痛。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生短暂
欣之所遇,快然自足 所之既倦,感慨系之————欲望永不能满足(
世事无常)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世事变化之快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命终归于毁灭。
明确: 痛 —————— 生命短暂,世事无常 (板书) 【过渡】:作者由兰亭盛会的乐转入到人生的短暂,世事的无常之“痛”中来。是不是只有王羲之一人有“死生亦大矣”的痛惜呢?
三)研习第三段
思考: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句话,说说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明确: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作者批判了时人的人生虚化的思想,认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视之。 介绍背景: 东晋时人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意志消沉,不求进取,认为人生无常,生死等同。 (先概括东晋时期的这种风尚,再谈为何会有这种思想。)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黑暗的时代,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思想虚无。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即所谓“一死生,齐彭殇”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乐——痛——悲
乐是由于人多景美事雅
痛是经过两种方式的对比来衬托痛
悲是后之视今、今之视昔的感触以及对老庄思想的否定。
《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过程的句子是: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第一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流觞曲水,夫夫何求?
第二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俯仰天地,娱情视听,信可乐也!
第三段内外兼修,感慨境遇,审视自然,颓然阑珊耳……
第四段感悟死生契阔,彭殇妄作,自然造化弄人之门也!

结尾感时溅泪,恨别惊心尔


兰亭集序原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总结全文。第四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

《兰亭集序》中作者的感情矛盾的?
《兰亭集序》中作者的感情是矛盾的。《兰亭集序》作者的感情是由乐转痛再转悲,乐与痛,是矛盾的感情。

怎样看待兰亭集序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乐——痛——悲 乐是由于人多景美事雅 痛是经过两种方式的对比来衬托痛 悲是后之视今、今之视昔的感触以及对老庄思想的否定。《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过程的句子是: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兰亭集序的主旨是什么
但是需要知道的是他的悲叹不等于悲观。正是因为他对人生充满了执着才会对岁月的流逝如此悲叹!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

兰亭集序为何情感由乐转悲兰亭集序赏析思想感情
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兰亭集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兰亭集序感情的总结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

兰亭集序 作者思想为什么由乐转痛
心情自然由乐转痛。全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兰亭集序的赏析
《兰亭集序》赏析: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第一至第二自然段,记叙了集会的...

集序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动词是哪个
是迁这个动词。《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过程的句子是: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兰亭集序》中表现出什么的思想感情?
在这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悲同这个并无二致.“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其实在当时那个时候人跟人之间的说话都要悄悄在一间小房间里...

巩义市19234411417: 兰亭集序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 -
寸泽益灵:[答案]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

巩义市19234411417: 《 兰亭集序》中第二段作者的思绪和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迁 -
寸泽益灵:[答案] 思绪: (联想) 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 相聚的欢乐 心境: 感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提出:“死生亦大矣”

巩义市19234411417: 兰亭序中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寸泽益灵:[答案] 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 一乐,原因:享受自然美景,赏心悦目. 二由乐而悲,原因: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

巩义市19234411417: 《兰亭集序》作者的情感转变 -
寸泽益灵: 由乐而忧,又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积极的一面,从第一段中可感受到作者快乐之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从第二段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中,也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眷恋之情;从第三段中,批评虚无主义,对玄风盛行...

巩义市19234411417: 《兰亭集序》作者的情感转变第一节结束时,是"乐",第二段结束时,是“痛”,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转变 -
寸泽益灵:[答案] 由乐而忧,又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积极的一面,从第一段中可感受到作者快乐之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从第二段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中,也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眷恋之情;从第三段中,批评虚无主义,对玄...

巩义市19234411417: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文中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
寸泽益灵:[答案] 兰亭集序是兰亭集的序 兰亭集王羲之和一群朋友一起游玩时所做的诗的集子 由王羲之作序

巩义市19234411417: 名句名篇默写.(1)《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过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名句名篇默写.(1)《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 -
寸泽益灵:[答案]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巩义市19234411417: 《兰亭集序》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由“乐”转“痛”? -
寸泽益灵:[答案] 由开始的“信可乐也”,联想到人的不同的生活状态,由“不知老之将至”想到“死生亦大矣”,就此转为“痛”的感觉.

巩义市19234411417: 《兰亭集序》表达的情怀 -
寸泽益灵:[答案]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

巩义市19234411417: 名句名篇默写.(1)《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过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一句话同... -
寸泽益灵:[答案]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