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赏析

作者&投稿:丑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①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②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③,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释】

1.百谷王:百川狭谷所归附。好比是人心所向的王侯一样。

2.圣人:一本无此二字。这里指一心一意为人民的统治者。

3.重:累、不堪重负,经济负担政治负担重、压力大。

【译文】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流向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遵循了水往低处流的物理规律),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受到启发: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谦下以表示尊重,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以表示重视。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经济、心理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利益,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赏析】

1.天道与人道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从道德经就开始有了。《道德经》的文章就像诗歌一样生动形象,用江海处下,百川归海的形象来象征谦虚守下的重要性。把自然天道规律与人事社会的规律,合而为一,让人们在自然的形象中理解深刻的社会道理。

2.老子反复强调他的三宝之一,不敢为天下先,也包括了不敢为天下上。“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圣人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后面,儒家学派讲礼贤下士,道家学派更是礼民下民,因为他们“不尚贤,使民不争”,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民。当然,同时还要理解老子正言若反的表达艺术,他的下民和后民与上民和先民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上民和先民是为了组织人民、领导人民、保护人民,下民和后民是为了尊重人民、亲近人民,减轻人民的负担,真正地为人民服务,所以这两者要辩证的思考、辩证的理解。所以老子在第七章中说道: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北宋政治家范仲淹也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先与后的道理都要辩证的理解和运用,不能死板地认为老子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3.不争之争为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也要辩证地理解。第八章也说: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六十八章也说: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八十一章又强调: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的不争是不争个人的名誉地位,“为而不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对集体的、天下人的利益,他仍旧是要争的,而且要达到“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顶峰,不争则已,一争第一。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什么意思?
江海之所以能让百川峡谷所归附,是因为它能屈于百谷之下,并游走其间,故引其归附。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原文节选如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译文如下:江海...

老子的名言警句
老子的名言警句 篇1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

老子《道德经》中关于“水论”的句子有哪些?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意译: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着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意译:遍天下再没有...

二年级老子的诚信名言名句
老子的诚信名言名句: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5、五色...

道德经关于诚信的句子
1.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周易·乾·文言》。2.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3.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德经》第八章 4.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5.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

老子的诚信名言警句
老子的诚信名言警句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5、五色...

《道德经》61一81章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江海所以能成为天下川谷的统治者),以其善下之(是它善于居下的品质决定的),故能为百谷王(所以它能够成为天下的川谷之王)。是以欲上民(因此要想成为民众的统帅者),必以言下之(必先以谦下的言辞赢得信赖);欲先民(欲走在民众的前面),必以身后之(必须把自己的利益置之身后)。

《道德经》共有几章?
《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第一章阐述了“道”的不可言说性和“名”的相对性,指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第二章讨论了美的相对性,指出“美”和“善”的概念是相对的,并强调了“无为”的重要性。第三章强调了不推崇贤能,不珍贵稀有物品,不展示欲望,以达到社会和谐。第四章描述了“道”的特性,指出“道”是...

道德经第八章为什么有两种版本
你说的第一种是正确的第八章,是对的。第二种是分别用了《道德经》中的四章而写出的文章,具体如下(章节排列次序按在文章里的出现顺序):第八章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六十六章 ...

请写出《道德经》全文
《老子》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恍兮其若海,恍兮其若无所止...

浮梁县19615794130: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 -
濮菲盐酸:[答案]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 也就是说我们要向他拿什么,我们要先给他们什么;若...

浮梁县19615794130: 谈谈你对道德经六十六章的见解和看法 -
濮菲盐酸: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统治者如果自私自利,终会使民众不堪重负;如果少私寡欲往往能团结民众,上下一心

浮梁县19615794130: 道德经第56章“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应该怎么理解? -
濮菲盐酸: 说实话,对于老子的这一章,我最欣赏的就是第一句啦,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他和第81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近同,还有第23章的,希言自然①.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

浮梁县19615794130: 《老子》第六十六章体现了老子怎样的处世哲学 -
濮菲盐酸: 体现了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点“谦虚”.大了方面说讲的是“不争”的政治哲学.老子通过大国与小国的关系,讲了“大者宜为下”的道理,也讲了“圣人”也要“为下”.小了方面说就是个人的为人处世修养,以不争来争.还有要说明 谦虚指的是有能力的人才能自称谦虚,什么都不懂那根本就是无能.

浮梁县19615794130: 求道德经66章详解 -
濮菲盐酸: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解释;水能利万物而不相争,这是谦下之德.不争自然无物以争,所以能成为百谷王. 若想超过众人,就得谦下自己.有才而不争自然无祸.所以圣人虽然才之过人但不与其相争者无所不利.这样子与利众人所利融众人之德,者自然能成众人之领而不害也.所以不相争者天下没有谁能与之相争,这是人德应效法水德. 我也是刚领悟的,说的不好还想谅解.

浮梁县19615794130: 欲将得之,必先予之.这句话对吗?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 -
濮菲盐酸:[答案] 这句话的原意不是这样的,是你曲解了它的意思. 老子的意思是“想要得到,必先付出”.所以这句话是非常对的.

浮梁县19615794130: 关于老子道德经第六章 -
濮菲盐酸: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注释: 谷: 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神,神灵、灵验. 玄字本意:搓线、编草绳,最后笔画,那一点就是新续的草. 牝,畜母也《说文》.门,出入口.存,绵绵...

浮梁县19615794130: 老子《道德经》中关于“水论”的句子有哪些? -
濮菲盐酸: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浮梁县19615794130: 请高手帮忙:道德经第63章解释及翻译! -
濮菲盐酸: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急以德.国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给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道德经·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