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什么时候设立南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的?

作者&投稿:海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是什么时候设立南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的?~

清代的话一开始主要是理藩院,掌管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皇太极天聪五年(1631),漠南东部蒙古诸部先后归顺清朝,同年七月,皇太极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均设蒙古承政一员,负责处理有关蒙古事务。崇德元年(1636),漠南蒙古诸部均归顺清朝。皇太极设立蒙古承政,俗称蒙古衙门,负责处理蒙古事务。三年改为理藩院。 蒙古衙门初设时,官只二等,有承政三、四员,其余皆为参政。崇德三年(1638)七月改为承政一员,左右参政各一员,副理事官八员,启心郎一员。顺治元年(1644)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井扩充机构,增加人员,顺治十八年(1661)八月,复将理藩院升格,使之与中央六部同等,内设录勋司、宾客司、柔远司、理刑司。康熙四十年 (1701)划柔远为二,曰前司和后司。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录勋司为典属司,宾客司为王会司,柔远后司为旗籍司,柔远前司仍为柔远司.乾隆二十六年(1761)又增设徕远司,专司四部事务。理藩院长官只有蒙、满缺,大事则上奏,小事则自行。 理藩院的组织机构大体分为中枢机构、直属机构、附属机构、派出机构。其中中枢机构包括尚书、侍郎、额外侍郎等,尚书、侍郎可参与清王朝军国大事,掌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少数民族的行政、立法、军事政令。直属机构包括旗籍司,王会司、典属司,柔远司、徕远司、理刑司以及司务厅、银库等。旗籍司承办内札萨克及内属部的疆理、封爵、谱系、会盟、赈济。王会司承办内札萨克六盟王公、台青、公主,额附等年班、进贡、给奉、燕赉等事,柔远司承办外札萨克蒙古汗、王、台吉、呼图克图喇嘛的年班、进贡、给奉、燕赉等事。典属司承办外札萨克各游牧疆界、封爵、会盟、驿递,边贸、屯戍并稽游牧内属者。徕远司承办回部札萨克、伯克岁贡,年班等事。理刑司承办外藩蒙古及回部的刑罚,制定蒙古律条,审决重大案件。 理藩院的附属机构包括稽察内馆、外馆、木兰围场、喇嘛印务处、则例馆等。各地均有理藩院的派出机构与司员。乌兰哈达、三座塔、神木、宁夏等处派驻司员各1人,分驻塔子沟笔贴式1人,主管蒙古人诉讼之事。察哈尔游牧处理事员外郎16入主管察哈尔民众诉讼之事。张家口、喜峰口、独石口、余虎口、古北口等处,驻扎司官和笔帖式各1人,主管蒙古邮驿政令。围场总管1人(康熙四十五年置。乾隆十四年始隶理藩院,嘉庆七年改热河都统),左、右翼长各1人,章京、骁骑校各8人,主守木兰围场,专司巡察。同时,清政府在各地特设的将军、都统、大臣协助理藩院派出官员管理蒙古地区的贸易、征税、台站、卡伦、屯田和边防等请项事务。 光绪三十二年(1906),理藩院改为理藩部,但内部组织并无变更。在巩固清朝对全国少数民族的统治上,理藩院起了重要作用。辛亥革命后,改名为“蒙藏事务局”。 清后期主要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就是一般称得总理衙门,是清朝为了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于1861年1月20日(清咸丰十年十二月十日)在北京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任命恭亲王奕讥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首席大臣,它的职责是:办理外交事务,派出驻各国的公使,兼管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主办同文馆和派遣留学生等项事务,并管辖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改为北洋通商大臣)和五口通商大商(1866年改为南洋通商大臣)。 又任命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为总理衙门大臣,命崇厚为牛庄、登州、天津三口通商大臣,命钦差大臣江苏巡抚薛焕兼办上海等处通商事务。总理衙门成为凌驾于六部之上的重要决策机构。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咸丰十年(一八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外国公使驻京,外国事务头绪纷繁,主持抚夷局事务的恭亲王奕䜣担心:“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所以上奏“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咸丰在批准之谕上,同意设“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多了“通商”二字,为此奕䜣又上奏说:“该夷虽唯利是图,而外貌总以官体自居,不再自认为通商,防我轻视”,因此他们若见我们的衙门有“通商”二字,“饶舌必多”,故“拟节去‘通商’二字”,“免致该夷有所借口。”咸丰加“通商”二字,自有节制奕䜣之意,但此外也可见,总理衙门的设置,虽为当时情况下应付帝国主义的一种外交护身自救手段,然其中所蕴含的主要内容,却是为他们从重虚轻实立场出发所鄙视的“通商”。而又恰恰正是这一内容,在当时反映和预示着,资本主义通过帝国主义侵略,对当时中国和当时未来中国的影响。因此,总理衙门的设置,既是帝国主义对中国控制和侵略的结果,又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最初影响在政治机构设置上的最初表现,并同时成为洋务运动产生和发展的结果和原因之一。

  所以,在其后不久,又设置了南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北洋大臣的主要职掌已扩展为:北洋洋务、北洋海军、招商、各路电线等四项。同时,起先是为了外交自救需要,随后更是为了产生洋务运动(同时又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需要,同文馆又在总理衙门之后于一八六二年正式开办,先后设置英、法、俄、德、东文(日文)馆,以供学习各国语言文字。另外,又于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起,添设各种科学馆,先设算术馆(包括天文馆),继设化学、格致(力学、水学、声学、光学、火学、气学、电学即物理学)、医学三馆,以供学习各种科学技术。

  所以,连奕䜣自己也原以为,设立总理衙门,原不过权宜之计,一“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希望恢复“旧制”,以“虚”为上;而事实上总理衙门一旦设立,就越来越对旧制取得明显的优势,非但未被很快“撤裁”,而且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深入,其职掌范围,也不断扩展深入,以至在实际上处于和军机处对等的地位。

  光绪九年(一八八三年)前,其下属机构主要为英、法、俄、美四股,光绪九年起,又增设海防股,凡长江水师、北洋海军、沿海炮台船厂购制轮船、枪炮、药弹、创造机器、电线、铁路及各省矿务,都归海防股掌办。同时,各地还分设海防支应局、军械局、机器局、机器厂、制造局、火药局,以及武备、水师等多种学堂。各股之中,唯该股下设具体办事机构。这样,加上英、法、俄、美四股所掌,总理衙门不仅办理与洋人交涉、通商等事务,凡有关洋务的开厂设局、机器制造、矿务、铁路、电报、关税、学校等初步“取代”含义上的洋务运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成为它的管理范围,使它成为一个微而具体的近代中央国家机关的“胚胎”,这个“胚胎”既是“取代”意义上的洋务运动的结果,又是“取代”意义上的洋务运动的原因。

清代的话一开始主要是理藩院,掌管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皇太极天聪五年(1631),漠南东部蒙古诸部先后归顺清朝,同年七月,皇太极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均设蒙古承政一员,负责处理有关蒙古事务。崇德元年(1636),漠南蒙古诸部均归顺清朝。皇太极设立蒙古承政,俗称蒙古衙门,负责处理蒙古事务。三年改为理藩院。

蒙古衙门初设时,官只二等,有承政三、四员,其余皆为参政。崇德三年(1638)七月改为承政一员,左右参政各一员,副理事官八员,启心郎一员。顺治元年(1644)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井扩充机构,增加人员,顺治十八年(1661)八月,复将理藩院升格,使之与中央六部同等,内设录勋司、宾客司、柔远司、理刑司。康熙四十年 (1701)划柔远为二,曰前司和后司。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录勋司为典属司,宾客司为王会司,柔远后司为旗籍司,柔远前司仍为柔远司.乾隆二十六年(1761)又增设徕远司,专司四部事务。理藩院长官只有蒙、满缺,大事则上奏,小事则自行。

理藩院的组织机构大体分为中枢机构、直属机构、附属机构、派出机构。其中中枢机构包括尚书、侍郎、额外侍郎等,尚书、侍郎可参与清王朝军国大事,掌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少数民族的行政、立法、军事政令。直属机构包括旗籍司,王会司、典属司,柔远司、徕远司、理刑司以及司务厅、银库等。旗籍司承办内札萨克及内属部的疆理、封爵、谱系、会盟、赈济。王会司承办内札萨克六盟王公、台青、公主,额附等年班、进贡、给奉、燕赉等事,柔远司承办外札萨克蒙古汗、王、台吉、呼图克图喇嘛的年班、进贡、给奉、燕赉等事。典属司承办外札萨克各游牧疆界、封爵、会盟、驿递,边贸、屯戍并稽游牧内属者。徕远司承办回部札萨克、伯克岁贡,年班等事。理刑司承办外藩蒙古及回部的刑罚,制定蒙古律条,审决重大案件。

理藩院的附属机构包括稽察内馆、外馆、木兰围场、喇嘛印务处、则例馆等。各地均有理藩院的派出机构与司员。乌兰哈达、三座塔、神木、宁夏等处派驻司员各1人,分驻塔子沟笔贴式1人,主管蒙古人诉讼之事。察哈尔游牧处理事员外郎16入主管察哈尔民众诉讼之事。张家口、喜峰口、独石口、余虎口、古北口等处,驻扎司官和笔帖式各1人,主管蒙古邮驿政令。围场总管1人(康熙四十五年置。乾隆十四年始隶理藩院,嘉庆七年改热河都统),左、右翼长各1人,章京、骁骑校各8人,主守木兰围场,专司巡察。同时,清政府在各地特设的将军、都统、大臣协助理藩院派出官员管理蒙古地区的贸易、征税、台站、卡伦、屯田和边防等请项事务。
光绪三十二年(1906),理藩院改为理藩部,但内部组织并无变更。在巩固清朝对全国少数民族的统治上,理藩院起了重要作用。辛亥革命后,改名为“蒙藏事务局”。

清后期主要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就是一般称得总理衙门,是清朝为了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于1861年1月20日(清咸丰十年十二月十日)在北京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任命恭亲王奕讥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首席大臣,它的职责是:办理外交事务,派出驻各国的公使,兼管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主办同文馆和派遣留学生等项事务,并管辖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改为北洋通商大臣)和五口通商大商(1866年改为南洋通商大臣)。

  又任命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为总理衙门大臣,命崇厚为牛庄、登州、天津三口通商大臣,命钦差大臣江苏巡抚薛焕兼办上海等处通商事务。总理衙门成为凌驾于六部之上的重要决策机构。

从1861年1月20日(清咸丰十年十二月十日)任命恭亲王奕讥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首席大臣,并管辖五口通商大商(1866年改为南洋通商大臣)和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改为北洋通商大臣).

公元1861年也就是咸丰十一年,设立了南北洋通商大臣。


南北朝是什么意思?
之后的齐朝、梁朝两代南朝时期虽然下降了,但是总的来说实力是比北朝强大的。不过最后一朝陈朝的时候,南朝实力就不行了。基本上是全部退到长江流域以南了。实力远远不如北朝。北朝开始时期比南朝早一点。北朝最早是北魏开始的。是鲜卑族人建立的,之后北魏统一了整个北方,定都洛阳。比较有名的就是北魏...

南北朝时期是什么时候?
从420年到589年,历史上称为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南方经过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北方则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政权。南北朝分裂的格局,以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作结。

南北朝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是宋朝之前,五代十国之后

什么是南北朝?包括哪些朝代?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方的南朝与北方的北朝相互对峙.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依次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依次是宋、齐、梁、陈四朝.581年,隋灭北朝.589年,隋灭南朝,中国再度统一.

...先后在我国南方建立政权叫南朝,中的陈是什么意思?
六朝古都中的“六朝”分别指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由于这六个朝代均在南京建都,所以后人将南京称为六朝古都。东晋之后南部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的南朝政权,南朝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称,陈朝是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589年,隋灭南陈,南朝结束。

朝鲜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历史原因分裂南北朝的?
该议院是不久前由美国占领军当局在南朝鲜网罗大地主、大买办和朝奸建立起来的,李承晚即是其首领。美国代表还主张授予协议委员会以确定临时政府的成员名单和制定临时宪法的大权。这一提案显然违背了莫斯科外长会议的决议,因而遭到了苏联的反对。经过长时间的激烈争论后,4 月18日,联合委员会通过了必须以拥护莫斯科外...

中国古代九大禁卫军分别指的是什么?详解古代九大禁卫军
禁军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周朝时期便设有常备军由周天子直接管辖,号称【天子六师】、【宗周六师】,后世【六军】一词也代指禁军 秦朝时期便设立专门的部队负责保卫皇宫跟京师,汉朝初期设立南、北二军。南军负责守卫皇宫,北军负责守卫都城。汉武帝时期在南军的基础上另外新设立两支部队,一个是...

南北朝前面是什么朝代?
南北朝的前一个朝代是东晋。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于建康称帝,东晋建立,据有中国南方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平民陆续南迁,形成中国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导等人采取镇之以静策略,稳定局势。皇权衰落,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镇心怀野心,...

南北朝是什么样的朝代
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流世族拥护,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由于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到南朝梁时为梁武帝改善,和北魏六镇之乱,使南朝...

魏晋南北朝是指什么时候?由哪些人创立?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样的选官制
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其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北宁市15063219852: 清政府设立的管理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是 -
袁政西诺: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咸丰十年(一八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外国公使驻京,外国事务头绪纷繁,主持抚夷局事务的恭亲王奕䜣担心:“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所以上奏“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筹办夷务始...

北宁市15063219852: 简述清末中国近代外交机构的形成过程. -
袁政西诺:[答案]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主管外交的机构是礼部,主要是分管藩属国进贡事务. 鸦片战争后,由于中英签订了不平等《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口通商,中外交涉遽增.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

北宁市15063219852: 清朝是哪个皇帝下令“闭关锁国”的? -
袁政西诺: 闭关锁国政策: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这一命令,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的政策. 所以清朝乾隆年间就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北宁市15063219852: 清朝闭关锁国的形成过程 -
袁政西诺: 清初,为了削弱、消灭郑成功等抗清力量一度实行海禁.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平定台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正式开海,准许百姓对外贸易,并在“粤东之澳门(一说广州)、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分别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机构.江浙闽粤四大海关总领各自所在省的所有海关口岸,通常下辖十几至几十个海关口岸.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以海防重地规范外商活动为理由,谕令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东通商,是谓“一口通商”.直至鸦片战争后的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向英国“五口通商”.

北宁市15063219852: 1862年,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通商等事务,衙门匾额上书写“中外裎福”四字.(注:“裾,安也.”)这表明晚清政府() -
袁政西诺:[选项] A. 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近代外交 B. 由闭关锁国到融入世界潮流 C. 对外交往注重和平共处原则 D. 社会变迁中的外交政策调整

北宁市15063219852: 揭秘:清朝“北洋系”是怎样兴起的
袁政西诺:民国的诞生,不得不盘点一下北洋军阀,如果不讲清楚北洋军阀,等到袁世凯撒手人寰,你就会发现,怎么突然冒出那么多个派系,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就详细扒一扒北洋军阀的家底,以便我们讲到后面可以一目了然,原来这些大佬是从这么来...

北宁市15063219852: 近代外交体制的建立 -
袁政西诺: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列强入侵,中国开始在制度层面与国际接轨,而以外交领域为最.从清朝末年的总理衙门、外务部,再到民国初年的外交部,近代中国的外交制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外交体制日益...

北宁市15063219852: 面对西方对圆明园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反侵略斗争 -
袁政西诺:公元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以后,英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动军舰企图进攻广州,史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此时清王朝正值道光帝...

北宁市15063219852: 清朝是从乾隆开始闭关锁国的吗
袁政西诺: 是的.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一切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这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政策.

北宁市15063219852: 清朝不平等条约有哪些 -
袁政西诺: 清朝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1. 中英 广州和约 余保纯 六百七十万两 27-5-1841; 2. 中英 南京条约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万两 29-8-1842; 3. 中英 南京条约补充条款 耆英 22-7-1843; 4. 中英 虎门条约 耆英 8-10-1843; 5. 中美 望厦条约 耆英 3-7-1844; 6.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