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道士朱熹,和尚九渊”的说法,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

作者&投稿:袁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了解王阳明先生的著作?~

  [编辑本段]诗文作品
  诗歌
  十岁的王守仁开始读四书五经了,他领悟很快,能举一反三,其聪明程度让老先生们也倍感惊讶,可是不久之后,老师们就发现了不好的苗头。据老师们向王状元反映,王守仁不是个好学生,不在私塾里坐着,却喜欢舞枪弄棍,读兵书,还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写一些莫名奇妙的东西,有诗为证: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当见山高月更阔。
  这首诗的名字是《蔽月山房》,作者王守仁,时年十二岁。这也是他第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
  此诗看似言辞幼稚,很有打油诗的神韵,但其中却奥妙无穷。山和月到底哪个更大,十二岁的少年用他独特的思考观察方式,给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
  他的这种思维模式,后世有人称之为辩证法。
  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正月三十日,先生到开先寺(即今秀峰寺),刻石记功。记功碑上称颂武宗的“皇威神武”“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在短短的碑文中,先生也隐隐表达了自己难言的复杂心情。大概这次刻石记功时,开先寺一带的景色给先生很深的印象,他十分喜爱这个地方。这年3月,他又一次来到开先寺。徜徉林中,沉吟水畔,这清幽山水,这林涛泉石和众多的人文胜迹,使他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坎坷人生。感慨之余,他写下数首诗,以抒发自己内心的烦忧。
  《又重游开先寺题壁》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孥守俸钱,到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先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
  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醒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迹何有!
  《龙潭夜坐》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心学”精髓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诗中表达了先生多么孤独、郁愁、沉重的心情。李璟读书台下的记功碑数百年后依然清晰、醒目,读罢这篇百余字的碑文,再读读上面提到的两首诗,面对石壁,就像是面对一页深沉的历史,透过歌颂天子皇威的碑文,我们可以看到被掩盖的历史真实面目。
  文章
  先生一生中写过许多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其“作为一个思想家,散文创作自然是他的副业”,“所以,所以他在文字上很下工夫,语言自然清新,主题豁朗,特别是他并非一个冬烘的儒师,也不是一个古板的道德家,常常在文章中还有‘情’有‘趣’,(这也是先生“知行合一”的一个表现——词条编者按)因而很多以散文名家的人实际上还比不上他”。(《古文观止》中华书局07年版)
  《古文观止》中有两篇是在贵州所作。一篇是千古不磨的《瘗旅文》,激情所致,一气呵成,哀吏目客死他乡的悲凉,叹自己落魄龙场之不幸,抒发忧郁愤懑之情怀,如哭如诉,句句是泪,字字是血,读后莫不黯然垂泪。另一篇是《象祠记》(这个“象”就是舜的那个弟弟),这是受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安贵荣之托而写的,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
  《尊经阁记》山阴县令修正书院并在其后盖一座尊经阁,找先生写一篇记。其实系讽刺那些自以为精通六经而巧用言语吹嘘的人,真正的“尊经”并不是起一座“尊经阁”,尊经系用心而不是用表面化的行动。

南无阿弥陀佛!我认为朱熹对于中国的文化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的,这句话道士朱熹,和尚九渊其实本身就是对国学了解的不透彻,朱熹是大儒,和道士半毛钱关系没有,而九渊禅师法理高深,作为后人我们不该对禅师有评论, 只是我个人认为就九渊禅师的作为和贡献远远比不上六祖慧能禅师,一家之言甚为惭愧,还请诸位师祖师伯师兄勿见怪,朱熹在南宋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毋庸置疑,否则也谈不上后世朱子的称赞,但是我认为后世对于朱子过度的称赞也压制了宋元明清我们祖国文化的进步,从朱子与世长辞开始,祖国开始八股取士,而立典不外乎朱子注的四书五经,其他皆为歪门邪道,此不是朱子之过,是后世之过,但是说到底朱子肯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虽为释家弟子,仍认为程朱理学将礼记中的大学之道和《小戴礼记》中的中庸之道单独出来列为《大学》和《中庸》是不世之功,而朱子和程颐程颢虽然自觉不自觉的主动不主动的禁锢了后世800年的思想独立性和文化独立性,但是就其一生治学格物致知的严谨态度以及对于后世的贡献而言,我个人认为不失为一代理学大家,而九渊禅师的贡献不比这三位理学大家差多少,所以我的观点是卫道士朱熹,和尚九渊的说话虽然未免有失偏颇,但是也算有其道理,符合《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都是当代乃至后世八百年的大家,值得我们这些后人学习。我是绝对的赞同态度,南无阿弥陀佛!

百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简单的说
宋代的这些哲学流派不是凭空而有的,大多是继承和发扬了道家和佛家的一些说法。

朱熹是理学代表,认为宇宙的本源是“天理”,解释出来,天理就是太极,太极造化万物。这明显是道家的说法,所以说“道士朱熹”
陆九渊王阳明是心学代表,陆九渊说: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这和佛家所说,万法唯心,三界唯识,虽然说有一定差别,但也算是佛家思想了。所以称“和尚九渊”

陆九渊以“心即理”为核心,创立“心学”,强调“自作主宰”,宣扬精神的动性作用。陆九渊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与佛家万法唯心,三界唯识有异同同工之妙,所以称为和尚九渊。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所以被称为道士朱熹。


古时候有“道士朱熹,和尚九渊”的说法,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_百度知 ...
我认为朱熹对于中国的文化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的,这句话道士朱熹,和尚九渊其实本身就是对国学了解的不透彻,朱熹是大儒,和道士半毛钱关系没有,而九渊禅师法理高深,作为后人我们不该对禅师有评论, 只是我个人认为就九渊禅师的作为和贡献远远比不上六祖慧能禅师,一家之言甚为惭愧,还请诸位师祖师伯师...

朱文公受骗全文翻译
《朱文公受骗》全文翻译:朱熹患有脚病,曾经有个道士给他用针灸热敷的方法,一会儿便觉得轻松安适。朱熹非常高兴,重重地感谢了他,并且送他一首诗说:几年来我凭借着细竹棒扶着我行走,一针下去还觉得有奇特的功效。出门时放下拐杖笑得像个儿童,现在我已不再是以前那个蹒跚而行的老头了。道士拿到诗...

朱文公受骗全文翻译
朱文公受骗的译文朱熹患有脚病,曾经有个道士给他用针热敷的方法,顿时觉得轻松安适朱熹非常高兴,大大地感谢了他,并且送他一首诗说“几年来我凭借着细竹棒扶着我走路,一针下去还觉得有奇特的功效,出门时柱。出门时放下拐杖笑得像个儿童,现在我已不再是以前那个蹒跚而行的老头了”道士拿到诗后就...

济南道人的文言文答案
去;离开 编辑本段 译文 朱熹患有脚病,曾经有个道士给他用针热敷的方法,顿时觉得轻松安适。朱熹非常高兴,大大地感谢了他,并且送他一首诗说:“几年来我凭借着细竹棒扶着我走路,一针下去还觉得有奇特的功效,出门时柱着拐杖儿童见了会嘲笑我,现在我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匍匐而行的老头了。” 道士拿到诗后就离开了,...

“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为何娶了两名尼姑做宠妾?
所以有句话说纳尼是个小妾,和媳妇乱伦。有一段时间,那些不知道真相的人感到震惊。因为朱熹是儒学大师。他总是对自己评价很高,总是显得很有尊严。不料,他身后竟是一头野兽。于是,一个接一个,十个接一个,大家都说朱熹是个假道士,他的学生都是假学反党。由于舆论很高,韩愈周等朝臣未受邀出演,...

宋人轶事汇编选文原文
宋代的朱熹先生患有足疾,有一次,一位道士为他施以针灸和热敷疗法,他立刻感到轻松许多。朱熹先生非常高兴,对道士表示了深深的谢意,并且赠送给他一首诗:“多年以来倚杖瘦筇行,一针之下显神功。出门行走儿童笑,不再是昔日蹒跚翁。”道士收到诗后,径自离开了。然而,没过几天,朱熹先生的足疾...

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翻译
这句话的翻译是:我不想惩处他,只想追回那首诗。出处:《朱文公受骗》选段: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译文:没有几天,脚病发作得非常厉害,比没有针灸时更严重。朱熹急忙让人寻找道士,...

【爱心小岛·文海晨光】‖碎碎念朱熹:同安之行——儒释之间的思想翻转...
朱熹有资格得意,他18岁时就考中了进士。虽然过了五年之后,才迎来仕途生涯的第一站,任同安县主簿,但他依然年轻。年轻就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就有资格睥睨天下。中进士后五年的赋闲时间,也没有消磨去他的意志,自小受到的教育使他骨子里具有强烈的儒家情怀,他满怀信心想施展自己的抱负。谁能想到...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做广告:做完宣传 病就复发了
当时没有电视,如果有的话,说不定朱熹还会做个代言:“骨质增生好疼痛,动一动,痛更痛。X道长针灸法,止痛更治痛!”或者给美丽的大脚来个特写:“X道长针灸术,扎了就见效,谁扎谁知道!”可是代言还没做呢,朱熹的“足疾”就又犯了,而且来势凶猛,比没针灸时还厉害。朱熹这才明白那道士只...

朱熹疗足译文
朱熹久患足疾,这天他请了一个道人为他扎针,一针下去,不一会儿他就感觉到好了许多,以为已治愈。朱熹十分高兴,给了那个道人很多钱物以表谢意,道人临走时他还在一张大宣纸上挥毫赠诗一首,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和称赞道人的医术高明。诗是这样写的: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

太平区17291269998: 朱子家训的第一节原文 -
汗欧肠胃: 1.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 注释:庭除:庭院. 3.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4.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6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太平区17291269998: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出自哪里 -
汗欧肠胃: 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便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古文《尚书·大禹谟》中有所记载, 《荀子·解蔽篇》中也有类似的引注,称:“《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傲.'危微之几,惟明...

太平区17291269998: 读书名人 -
汗欧肠胃: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

太平区17291269998: 有个人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咽不嚼.是什么成语故事是什么 -
汗欧肠胃: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出处:宋代的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初无二致,正是鹘仑(囫囵)吞枣.” 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

太平区17291269998: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何而生 -
汗欧肠胃: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④,冲气以为和⑤.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⑥,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

太平区17291269998: 我来解释什么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汗欧肠胃: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道德经》素有玄学之称,这句话尤其玄乎,引人遐思,让人费解.以往学者对这句话的解释大多比附《易经-系辞》中的说法,认为老子所谓的一是指太极(混沌始...

太平区17291269998: 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
汗欧肠胃: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出自《孝经.天子章》 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意思是:不向老...

太平区17291269998: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
汗欧肠胃: 古时候有德行的人拥有漂亮的宝玉却用来收藏而不把它拿去卖掉,现在的人却把石头当作宝玉拿来到处炫耀.

太平区17291269998: 为什么是“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万物”? -
汗欧肠胃: 这是道教的理论,是说自然之道生一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三为多义),由四象生八卦,万物亦由此而生成.这是说明道与世间万物的关系.也就是说,世间离不开道,道也离不开世间.这与佛教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有相通之处.

太平区17291269998: 励志,劝学和品行修养的名言警句 -
汗欧肠胃: 名言警句——励志篇 Persistence 励志 ·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g. · 天生我才必有用. ·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serve as a textbook of life for peo...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