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资料

作者&投稿:查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韩愈的详细资料~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扩展资料:
韩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愈。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
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
《南山》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全诗102韵,长达一千多字,连用七联叠字句和51个带“或”字的诗句,铺写终南山的高峻,四时景象的变幻。令人读来,虽觉十分详尽,却又颇为烦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3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韩文公庙碑》)。韩愈的议论文内容广博,体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大胆坦率,战斗性强。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把《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运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赠序,手法多样,使赠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实用性的文体。《答崔立之书》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他过于追求新奇,不免流于险怪,强调“以文为诗”,又不免使诗变成“押韵之文”。有门人李汉所编《昌黎先生集》传世。宋魏仲举所辑《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较完善。诗注以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较好。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生平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思想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文学主张与创作
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
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铭中,韩愈也有些谀墓之作,当时已受讥斥。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祭十二郎文》;一类写朋友交谊和患难生活,四言押韵,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
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韩愈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如蝇营狗苟(《送穷文》)、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进学解》)等新颖词语,韩文中较多。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但他也有一种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谓不可时施,只以自嬉(《送穷文》),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780)以来的平庸诗风。但也带来了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尤其是以议论为诗,甚至通篇议论,把诗歌写成押韵的理论,对宋代以后的诗歌产生了不良影响。
文集与参考资料
韩集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谱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最为详备。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中有关部分,是评论其诗文的代表著作。

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生平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思想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文学主张与创作
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
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铭中,韩愈也有些谀墓之作,当时已受讥斥。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祭十二郎文》;一类写朋友交谊和患难生活,四言押韵,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
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韩愈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如蝇营狗苟(《送穷文》)、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进学解》)等新颖词语,韩文中较多。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但他也有一种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谓不可时施,只以自嬉(《送穷文》),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780)以来的平庸诗风。但也带来了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尤其是以议论为诗,甚至通篇议论,把诗歌写成押韵的理论,对宋代以后的诗歌产生了不良影响。
文集与参考资料
韩集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谱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最为详备。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中有关部分,是评论其诗文的代表著作。
回答者:欧里庇得斯 - 经理 四级 10-27 17:11

韩愈生平简介:

韩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韩愈个人资料: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文学主张与创作

文创作理论上:

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铭中,韩愈也有些“谀墓”之作,当时已受讥斥。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祭十二郎文》;一类写朋友交谊和患难生活,四言押韵,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韩愈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

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如“蝇营狗苟”(《送穷文》)、“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进学解》)等新颖词语,韩文中较多。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但他也有一种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谓“不可时施,只以自嬉”(《送穷文》),对后世有一定影响。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780)以来的平庸诗风。但也带来了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尤其是以议论为诗,甚至通篇议论,把诗歌写成押韵的理论,对宋代以后的诗歌产生了不良影响。

韩集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谱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最为详备。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中有关部分,是评论其诗文的代表著作。
http://aoboo.com/baike.asp?bid=4446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 文具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 千古佳作,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生平思想

文学主张和创作本集与参考资料生平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思想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文学主张与创作

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

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铭中,韩愈也有些“谀墓”之作,当时已受讥斥。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祭十二郎文》;一类写朋友交谊和患难生活,四言押韵,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

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韩愈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如“蝇营狗苟”(《送穷文》)、“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进学解》)等新颖词语,韩文中较多。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但他也有一种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谓“不可时施,只以自嬉”(《送穷文》),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780)以来的平庸诗风。但也带来了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尤其是以议论为诗,甚至通篇议论,把诗歌写成押韵的理论,对宋代以后的诗歌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集与参考资料

韩集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谱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最为详备。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中有关部分,是评论其诗文的代表著作。(河南旅游局供稿)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生平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

韩愈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阳(在现在河南省)人,唐代文学家。他曾在地方政府和朝廷任职,多次被贬官。他提倡的“古文运动”,开创一代文风,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语言简洁,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被列在第一位。韩愈的诗也别具一格。

童年

韩愈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都去世了。他就由在京城做官的哥哥韩会抚养。韩会对弟弟很好,教他认真读书,好好做人。

韩愈十岁的时候,韩会受到别人的牵连,被贬官到韶州(在现在广东省),他要带一家人去那里。从京城长安到韶州有几千里的路程。一路上,韩会虽然心情不好,还是不停地给弟弟讲沿途风光和名人故事。韩愈记忆力很好,把哥哥讲的话全记在心里。

到韶州不久,韩会就因心情苦闷,又加上水土不服,生病死了。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嫂嫂郑氏带着韩愈和儿子,护送着韩会的灵柩,回到了故乡河阳。

安葬了韩会以后,郑氏关心地对韩愈和儿子说:

“人生短暂,你们要抓紧时间读书做学问。虽不求显赫一时,也要不枉度一生。”

韩愈这时候已经很懂事了,他知道这是嫂嫂替哥哥说出的话。从此以后,每天早上公鸡一叫,他就起床做操,然后回到书房里读书。

韩家历代有人做官,藏书很多。韩愈就从《论语》、《孟子》读起。遇到问题,他就向嫂嫂请教。可当韩愈读到《书经》、《易经》的时候,嫂嫂就不能教他了,韩愈就去找当地有学问的人请教。就这样,韩愈还读了《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散文著作。

有一年春天,嫂嫂把韩愈叫到身边,对他说:

“兄弟,你长大了,去洛阳求学吧。那里有学问的人多,可以开阔你的眼界。”

第二天,韩愈带着书僮,走上了去洛阳的路。

读书像品酒

到了洛阳以后,韩愈拜访了一些韩家相识的亲朋故友。大家见他懂礼貌又有学问,都邀请他住在自己家里。韩愈谢绝了大家的好意,自己找了两间茅屋住下,开始过起清贫的读书生活。

韩愈身穿布衣,每天只吃两顿饭,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读书、访友。有时候,他读书入了迷,要到半夜三更的时候才睡觉。

有一次,韩愈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谈论文章。韩愈心直口快地说:

“这读书就像品酒一样。好文章读起来,让人觉得痛快。那差的文章,比如骈体文,死板得很,读了让人憋气难受。”

“依你之见,哪几位名家写得好呢?”朋友们问他。

“要说先秦,当然是孟轲、庄周。要说两汉,当数董仲舒第一,其次是贾谊、扬雄。他们的文章形式自由,语句动人,含义深刻。”

后来,韩愈成了大学问家,就积极倡导人们学习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反对束缚人的骈体文,成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

为百姓说话

韩愈在洛阳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去长安求师访友。后来,他参加考试,中了进士,做了一名监察御史。这个官虽然不大,却具有弹劾政府官吏的权力。

有一年,关中地区(在现在陕西省)发生了大旱灾,许多灾民被迫离开家乡,拥进了京城长安。他们衣不遮体,四处乞讨,不少人饿死在街头。为了了解灾情,韩愈就装扮成百姓模样下乡察访。

长安郊外到处是一片凄惨景象:田地出现裂缝,庄稼只剩了枯枝,四周连一块绿色也看不见。村里人烟稀少,十家有九家都外出逃荒去了,剩下的靠吃草根树皮为生。

韩愈还了解到,为了交纳税钱,有的人家被逼得拆屋砍树卖;还有的人家,看养活不了孩子,竟把他们丢在水沟里。

韩愈心想:“灾情这么严重,百姓生活这么悲惨,可长安地方长官李实居然欺骗皇上说天气虽旱,谷子却长得不坏。我要把灾情告诉皇上。”

于是,他立刻写了一个奏章,描述了关中地区天旱人饥、酷吏剥削的真实情况,请求皇上减免这一带百姓的租税。

韩愈的举动惹恼了那些权贵。特别是李实,很得皇帝信任。他偏说韩愈夸大了灾情,如果照韩愈说的办,其他地方也要求减免租税,朝廷就什么钱也收不上来了。唐德宗一听火了,马上下诏书,降了韩愈的官,叫他到连州阳山(在现在广东省)去做县令。

倡导古文

过了一年多,昏庸的唐德宗死了,新皇帝即位以后,韩愈又被召回长安,做了国子监博士(相当于现在大学教授的职务)。韩愈学识渊博,讲课生动,因此,受到太学生们的欢迎和尊敬。

有一天,韩愈家中聚集了不少朋友和学生。大家谈论历史,评说文章,十分热闹。一个学生问韩愈:

“先生,您主张写文章要以古圣贤人为师,反对骈体文。难道骈体文就无丝毫可取之处吗?乞求先生教导。”

韩愈微微一笑说:

“六朝以来的骈体文当然也有写得比较好的,像王勃的《滕王阁序》。但是作为一种文体,它过分追求形式的完美,忽视内容的生动。句子必定要四字、六字一句,要对偶押韵,还要用典故,这样太束缚思想了。而古文呢,形式就不这样严格,可以任意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所以我要大家学习古文。”

“那么,好文章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另一个学生问。

“第一要去掉陈词滥调,众人说滥的老话、生僻不用的死词不要用;第二要文字通顺流畅;第三文章要有气势。总之,要言之有物,文字要能有力地表达内容。”

韩愈一连举了不少例子讲解,太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很受启发。

韩愈还带头写了不少优秀的古文,如《师说》、《进学解》等等。其中不少名句为人们所传诵,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等等。

在韩愈和柳宗元等人倡导下,用古文写作的人一天天多起来了,改变了文坛风气。

推和敲

有一天,韩愈办完公事回府。当时有个规矩,朝廷官员外出,行人遇到必须回避。所以一见韩愈到来,街上行人都纷纷让路,可有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骑在驴子上摇头晃脑,右手还在空中作一推一敲的姿势,丝毫没有躲避的样子。随从人员立刻拥向前,把那人拿下,送到韩愈马前问罪。

“你为什么不回避呀?”韩愈生气地问。

那个年轻人仿佛才从梦中醒来,眨了眨眼睛,忙向韩愈行礼说:

“晚生刚才正在作诗,有两个字难以选定,因为心思都用在这两个字上,才忘了回避,因此冒犯大人。”

一听作诗,韩愈转怒为喜,忙问:

“你在作什么诗?哪两个字难定?”

年轻人兴致勃勃地把诗念了一遍说:

“就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我想改用‘敲’字,又觉不妥。反复思索,一时决断不下。”

韩愈听了点点头,一边有节奏地诵读着诗句,一边用手作“推门”和“敲门”的姿势,他用心琢磨了一会儿,大声说:

“我看还是‘敲’字好。”

“为什么呢?请大人赐教。”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僧人(和尚)月夜访友人的情景。僧人去时已经是夜晚,门自然是关闭的,怎能推门进去呢?‘推’不合情理。而且,敲字响亮,在静悄悄的月夜,突然响起敲门声,惊动了栖息在树上的鸟儿,静中有动,意境优美。”韩愈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见解。

“大人高见,大人高见。”年轻人佩服地伸出了大拇指。

韩愈见眼前的年轻人又好学又谦虚,不由地盘问起来,才知他叫贾岛,是来京参加考试的。他爱惜贾岛的人才,让他并马而行,一同回府去。这样,贾岛成了韩愈的学生和朋友,经常一起讨论文学上的问题。后来,贾岛也成为一个有名的诗人。

谏迎佛骨

长安附近有座法门寺,寺里藏有一节指骨,据说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遗骨,称为佛骨。

有一年正月,唐宪宗为了祈求长寿,派人把佛骨迎进了皇宫,供奉了三天,又下令长安各大寺庙轮流展出佛骨。这一来,上自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争先恐后地迎拜佛骨,向寺庙捐献财物。为了拜佛骨,不少人弄得倾家荡产。韩愈看到这些,十分生气。立刻给唐宪宗写了一份奏章:《论佛骨表》。他说:

“古代没有佛教的时候,许多帝王都长命百岁,自打汉明帝的时候佛教传入中国,信佛的皇帝就都早死,而且国家接连出现动乱。”

这话说得太厉害了。韩愈满心希望这篇奏章会使皇帝醒悟,不要再做劳民伤财的事。没想到唐宪宗看完奏章就勃然大怒,气呼呼地说:

“韩愈好大胆,我要把他斩首!”

宰相裴度是韩愈的朋友,连忙替他求情,请皇帝减轻对韩愈的处罚。

“不行!”唐宪宗怒气未消地说,“他说什么信佛的皇帝都早死,这不是在诅咒我吗?”

“皇上,韩愈出言不逊,应当责罚。不过他是出于一片忠心,如果为此将他处死,臣怕今后无人直言敢谏了。”

许多大臣都为韩愈说情。唐宪宗答应不杀韩愈,可还是要把他贬为潮州(在现在广东省)刺史,限期叫他上任。韩愈又一次到遥远的南方去了。

风雪路上

在去潮州的路上,韩愈心情沉重。想到自己对皇上一片忠心,却被贬官去远方,如今这一走,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眼看快到蓝关(在现在陕西省)了,天气忽然大变。先是飘下雪花,后来又刮起狂风,风卷着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睛。

韩愈急忙催马赶路,谁知马竟甩动四蹄,不肯前行。正在他焦急的时候,后面有人骑马跑来。那人来到韩愈面前,飞身下马,上前行礼叫道:

“叔公,侄孙来迟了。”

原来,来人是韩愈的侄孙韩湘,他是特来和韩愈做伴的。韩愈见到亲人感慨万分,不禁随口吟诗一首: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写的诗,和他的文章一样,很有名气。除了这首诗以外,他还写过不少平白如话耐人回味的诗。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些诗形象地描绘出山川景色的优美,至今为人们传诵。

冒险平叛

唐宪宗死后,唐穆宗即位,韩愈又被调回长安做官。

有一年春天,镇州(在现在河北省)发生了叛乱:节度使田弘正被部下杀了,叛将王庭凑自任节度使。唐穆宗派兵去征讨。谁知道一仗打下来,官军不仅没打下镇州,大将牛元翼的一路人马反而被叛军包围了。

唐穆宗赶紧同大臣们商量对策。由于朝廷没法增派更多的军队,只得同意让王庭凑当节度使,同时决定派一名大臣去劝王庭凑解除对官军的包围。

“众卿,谁愿负此重任?”唐穆宗问。

大殿里一片沉默。谁都清楚,同这些叛军打交道可不是闹着玩的。

“难道无人替朕分忧吗?”

话音刚落,韩愈站了起来:

“臣愿去镇州。”

“你去后见机行事,不一定要进王庭凑的军营。”唐穆宗说。

“臣既然要去,岂能只顾个人得失而观望不前呢?”韩愈斩钉截铁地回答。

韩愈来到叛军军营,只见到处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一个个刀出鞘,箭上弦,杀气腾腾。韩愈从容地进入军帐坐定,一边品茶,一边威严地盯着王庭凑,好半天一言不发。王庭凑倒沉不住气了,说:

“韩大人,镇州之乱,都是下边将士所为,并非我的本意。”

“朝廷已经同意你做节度使,为何还包围牛元翼将军不放呢?”韩愈郑重地说。

话没说完,一群叛将围住了韩愈,气势汹汹地质问道:

“我们为朝廷卖过命,立过功,哪点对不住朝廷?为什么把我们当做叛贼?”

“田弘正待部下太刻薄了,所以我们全军不满。”一个叛将申辩说。

韩愈严肃地说:

“可你们已经把他杀了,连他全家都给杀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我要说的是,归顺还是反叛朝廷,你们今后的结局是不一样的!好好想想吧!”

众人果然哑口无言了。半晌,王庭凑才问:

“现在我们怎么办?”

韩愈缓和了口气说:

“只要撤除对牛元翼军队的包围,就没事了。”

“好,好,我马上照办。”王庭凑说。

韩愈圆满地完成了使命。


痊愈的解释
痊愈的解释是病情好转,恢复健康。

“愈来愈多”是什么意思
意思:数量上的不断累积,越来越多。愈:叠用,跟“越…越…”相同。读音: yù lái yù duō 引证:高尔基《童年》:当你仰面躺卧着,注视星星一颗一颗地燃起,天空在永无止境地向深邃发展,愈来愈高,天上的星星愈来愈多。一切都变得更加昏暗、更加宁静,到处都绷紧了敏锐的无形琴弦,每一点...

愈伤组织详细资料大全
在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离体培养时,条件适宜也可以长出愈伤组织。其发生过程是:外植体中的活细胞经诱导,恢复其潜在的全能性,转变为分生细胞,继而其衍生的细胞分化为薄壁组织而形成愈伤组织。从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离体培养所产生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进一步诱导器官再生或胚状体而形成植株。在单倍体育种中,也可由...

韩愈的背景资料是什么
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示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

“痊愈”是什么意思?
在妈妈的悉心照料下,奶奶的病很快就痊愈了。他的伤还没有痊愈,就再三要求出院上前线。在大娘的精心护理下,这位战士的伤口痊愈了。经过张医生的精心医治,奶奶的病基本上痊愈了。(近义词):病愈、康复 (相近词):愈演愈烈、愈来愈多、愈来愈少、愈来愈、病愈、愈益、愈加、愈合 ...

愈发是什么意思
【词语】:愈发 【拼音】:yù fā 一、愈发基本释义:表示程度进一步加深。二、愈发引证解释:越发,更加。沙汀 《炮手》:“这场会面加重了 彭玉书 的失悔,他是愈发不自安了。”三、愈发用法示例:1、幸福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2、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

此数者愈善的“愈”是什么意思?
此数者愈善的“愈”是越发,越来的意思。全句意思是这几个条件越好。出自东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四》,原文如下:“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

伤口愈合详细资料大全
创伤愈合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组织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伤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急性炎症期→细胞增生期→瘢痕形成期→表皮及其它组织再生。根据损伤程度及有无感染,创伤愈合可分为一期愈合、二期愈合、三期愈合3种类...

愈飞鸿个人资料?
姓名:俞飞鸿 星座:魔羯座 身高:165cm 体重:50KG 语言:国语、英语、粤语 祖籍:浙江诸暨市璜山镇 常去地:杭州 圈中好友:窦文涛、吴京、赵赵、李东田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1989级(1993年毕业留校)深造于美国加州大学分校(1994年赴美读书,后定居洛杉矶;1997年回北京)最喜欢的运动:...

朝愈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464318532: 韩愈(唐朝文学家,政治家) - 搜狗百科
凌琰金花: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464318532: 韩愈简介 -
凌琰金花: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464318532: 韩愈的具体信息 -
凌琰金花: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464318532: 韩愈的故事 -
凌琰金花:[答案] 韩愈(768~824) 字退之,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464318532: 韩愈简介200字,急! -
凌琰金花: 韩愈 (768年-824年,唐代宗大历三年至穆宗长庆四年,年五十七),字退之,中国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祖籍郡望昌黎(今属河北徐水县西,一说辽宁义县),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464318532: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个人生平是什么?
凌琰金花: 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从小父母双亡,由长兄抚养长大.13岁时,兄长又病死,只好随嫂子郑氏回了老家.虽然家世艰难,但韩愈却奋发好学,颇有志向.他7岁开始...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464318532: 请介绍你所了解的韩愈
凌琰金花: 韩 愈(768~82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464318532: 韩愈的一生有什么重要事迹?
凌琰金花: (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 (今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 昌黎.唐代伟... 因谏迎佛 骨,被贬潮州刺史,回朝后历任兵部 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韩愈 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