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 ,怎么过?

作者&投稿:嬴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家的除夕之夜是怎样过的小片段~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抱着礼物朝奶奶家走去,只见奶奶家焕然一新,大门的两两旁贴着红红的对联。奶奶正在厨房里做饭,为我做一桌丰盛的晚饭,有鸡、鸭、鱼、肉,还有我爱吃的炖排骨。大人们举杯斟酒,说天道地。吃过了晚饭,我们小孩子出去放花、放炮。我蹑手蹑脚把香点着了,然后慢慢地把炮点着了,我连忙往后退了几步。不一会儿,“噌”的一声,只看见五颜六色的花飞上了天空,好看极了!八点到了,我连忙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里面有相声、小品、歌舞、杂技……十二点的名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到了,在鞭炮声中我们送走了狗年,迎来了猪年。

我伴随着欢声笑语,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江西…放爆竹、放烟花、吃饺子、帖新联…

平常人过法:看春晚陪父母,守岁,吃年夜饭,放鞭炮(自愿)。对了,多替父母干点活。如果你有关系客户,就可以发祝福之类的,还有同学啊,朋友啊。总之,你要特别高兴感染你身边最爱的人,是你的本分!

全家团聚看春晚…·

大部分都呆在家,难道在除夕还想乱跑?

红红火火过春节
  除夕吃顿丰盛的晚餐,俗话叫做“年夜饭”,也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集体记忆,而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恐怕是这个记忆里最耀眼的章节。有人回忆上世纪60年代1角钱的年夜饭时不会觉得寒碜反而甜美;有人感慨还是幼时清贫的年夜饭最有滋味。那是因为,我们虽然清贫,却拥有最大的财富——家人的关爱。
  年夜饭故事
  “很多年没有和家里人一起过年了,于是年夜饭就成了脑海里一道挥不去的纠缠。记忆中年夜饭经常是在姑妈家吃的,老少三代,从大年夜的下午就开始聚集在一起。晚上6时以后,便开始收拾桌子,摆放菜肴。冷菜通常有12道,荤菜不多。大人们边吃边谈,说着些陈年的发生在家里的笑话,大多是父辈们在孩童时代的趣事,孩子们虽然有时候听不懂,却也不插嘴,埋头猛吃。各家总是在午夜前赶回自己的家守夜,嘴边还留着年夜饭的余香。吃的并不是山珍海味,却让所有人感到用餐的愉悦。那一夜,我们只在乎身边一起吃饭的人。”
  鞭炮
  依据民间传说,年是蛮荒时代的猛兽,常滋扰人类圈养的六畜。为了将年逐走,人们用火烧竹子,这就是最早的“爆竹”,后来逐渐演化为“鞭炮”。
  燃放鞭炮的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老百姓一年难得聚在一起欢乐一回,带有喜庆元素的鞭炮自是不能缺席春节这一辞旧迎新的仪式。很多城市曾经禁放鞭炮,但后来又解禁。传统习俗的力量可见一斑。
  鞭炮故事
  在我国南方一座山上,生活着一种能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名叫“山”。每当新年快要来的时候,都要到山下偷东西吃。一次几个村民到山腰砍竹时用丢弃的竹节煮食。这时,正逢几个山下山。村民们吓得不敢动弹。这时,燃烧的竹节正发出噼噼啪啪的巨响。山始终不敢靠近村民。有一个机灵的村民又往火堆里添加了不少竹节,毕毕剥剥的声音就更大了。那几个山吓得拼命往山上跑。后来,村民们就把竹节放在火盆里,用它爆裂的声音驱赶山。从此,每当农历正月初一的凌晨,人们就要烧竹节,用以恐吓山,以求得新的一年的安宁。
  春联
  春联也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起源于桃符,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虽然在当代,人们有着种种理由不贴春联:空间狭小、与现代装饰不搭配、没有个性的词句……然而,春联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可见春联承载着古老的年味儿,保持着强大的文化惯性。现代人更不妨来点创新,把春联这个传统好好保护传承下去。
  春联故事
  民间传说,有一年除夕皇帝朱元璋下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大年初一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当到一户人家,他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为什么。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当朱元璋巡视完又路过这里,见到这户还没有贴上春联,问是怎么回事?主人恭敬地说,春联是皇上亲自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非常高兴,赏给这家30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朱元璋真是功不可没啊。
  春晚
  1983年,电视机开始普及。于是如何在年三十晚上能给过年的中国观众带来快乐?春节晚会应运而生。
  如果把春晚只当作娱乐事件,那就好办多了。姑且不说年三十晚上,一家人总得找点乐子吧,就瞅瞅那93%的收视率,还有什么比它更能成为聊天的好话题?最近有所谓的学者呼吁抵制春晚,马上遭到异口同声的质疑,看来观众骂归骂,没有春晚的春节暂时还让人接受不了。
  春晚故事
  王景愚是喜剧、哑剧表演艺术家。1962年,王景愚在广东吃罐焖鸡时产生了灵感,创作了哑剧小品——《吃鸡》。1963年,在北京饭店举行的元旦晚会上,王景愚表演了这个哑剧小品,当时周恩来和陈毅也坐在观众席,看了笑得直流眼泪。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晚剧组让王景愚表演个节目,使得《吃鸡》再次轰动,他也被全国观众记住了。有一次,他在苏州向一个卖冰棍的老大爷问路,老大爷反问了半天王景愚有关春晚的事情,最后告诉王景愚,他不知道他要去的那个地方。
  拜年
  根据传说,“拜年”就是大年初一一大早,人们相互道喜,庆贺未被“年”这种猛兽吃掉。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拜年的“包装”日渐更新换代,且其革故鼎新的速度,一日千里。中国人过年的传统、拜年的习俗和在这传统与习俗中蕴含的对家人的祝福、对新年的期望,并未随着公元纪年数字的增加而减少、淡化。
  拜年故事
  古时,倘若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庙会
  庙会是广为流传的传统民俗活动,常在寺庙节日,或以农历规定的日期,于寺庙内或其附近举行。
  时代在变迁,往昔的庙会在时尚的今日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热闹依然是热闹,可是过后回味却总觉得缺点什么。记得张中行在《北平的庙会》中说,“市场是摩登,庙会是过日子,过日子与摩登大有分别”。然而,当前有多少办庙会、“吃”庙会、逛庙会的人能想到这其中的分别呢?
  庙会故事
  “儿时总盼着过大年,因为过大年可以扯着奶奶的衣角去赶庙会。那时最爱去的是隆福寺庙会。老远就看到游人信徒熙熙攘攘,天南海北百货云集。在隆福寺,我最爱看的要数那里上演的影戏人,每年都会上演‘猪八戒背媳妇’的影戏。影戏的摊子小得出奇,摊前围了一群像我一样淌着鼻涕,瞪着大眼,穿着开裆裤的孩子。记忆中的影戏人扁而薄,可以夹在纸册子里。耍影戏老人的大蓝包袱里,有十几本大纸册子,分门归类夹着‘身’、‘头’、‘车马’等等。每次表演结束时,我总是恋恋不舍地被奶奶拽着离开……”
  春运
  上世纪70年代,春运以知青探亲流为主;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后,学生流开始加入;上世纪80年代,大量民工外出,春运开始形成“三流叠加”的现象。
  春运,将每个中国人围得水泄不通,往前是回家的路,回首是买票的难。这些年,眼看这场“大运输”随着经济不断增长,也落下了缠身的痛。最好的法子是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城镇居民,让他们回家的路越来越近,脚步才不再匆忙。
  春运故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工作与家不在同一地点,对春运就有着难忘的回忆。90年代,终于结束了‘牛郎织女’的生活。然而,我与春运的缘分并未到此结束。一来,每隔三五年要回家看望双方父母;二来女儿16岁就出门求学,大学毕业后又在北京,每年春节往返都免不了在春运的大潮中翻滚。作为父母,我们也免不了操心,昨晚女儿打来电话说买到了回家的车票,可竟然是北京到石家庄的,离南阳还很遥远。不过,这就不错了,到了车上再补票,一定会在过节前赶回来的!”
  祭灶
  人们相信,在中国民间诸神中,灶神会在岁末的某夜上天揭发人间的罪状。为了祈福避凶,民间逐渐形成祭灶的习俗。
  尽管祭灶的习俗起源甚早,但是人们对灶神的敬畏程度却一直在降低。由于不喜欢被揭短,人们对会打小报告的灶神越来越疏远。“祭灶糖”、“祭灶汤”等祭拜礼物越来越少见,现代社会,祭灶之风更是逐渐淡化。
  祭灶故事
  古时候,一对夫妇老年得子,因家中贫困,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某日,老汉去煤矿看儿子,路遇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闲谈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收回100名矿工。老汉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事,儿子幸存下来。3年后的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这事,被灶君听到。第二天晚上灶君上天,将此事悉数报告玉帝。玉帝大怒,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搬弄人间是非。
  延伸阅读
  曹雪芹笔下的春节
  《红楼梦》第53回,贾府下面一个田庄的庄头,“乌进孝”出场了。这位代表全庄劳动人民来给贾府送年货的乌先生,乃是一个“刘姥姥”式的人物。所不同的是,刘姥姥提供了“眼睛”让人们看,而乌先生则提供“耳朵”让人们听。
  通过乌先生的耳朵,我们听到了什么呢?贾珍和贾蓉“大倒苦水”——就要过年了,贾府里财政赤字严重,你们送这点儿年货来,怎么够我家用?看来“年关”一词,富贵逼人如贾家,竟然也是适用的。
  尽管外头体面里头苦,可是春节毕竟还是要过的,不仅要过,而且要“大过”。
  于是,从腊月二十九开始,贾府前前后后,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接着,宁国府(长房)从大门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次日,便是贾母领着有诰封的子弟进宫朝贺、宁府祭宗祠,接着贾母回荣府,一众人等又到荣府给这位老祖宗行礼、“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献屠苏汤、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除夕夜怎么过呢?“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两溜高照,各处皆有路灯。上下人等,皆打扮得花团锦簇,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这段关于春节过年的叙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在中国的春节节俗叙述中,这恐怕也是一个绝响。
  别的且不必说,单是这名目繁多的“过节物质”,就够我们这些现代人想象的。都说现在年味儿不浓厚,和曹雪芹的笔下世界一比较,这说法也没错。
  倘若,有一位当代作家来写一番今人的过年,来说一个“现代春节故事”,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第一个不得不提的事情,自然是“春运”。“乌进孝”先生——如果依然使用一位视角人物来引出人们的过年的话——他的身份最好是一位列车的乘务员,他的忙碌,带出了从全国各地奔往全国各地的人们对故乡和团聚的向往。人们坐在列车车厢里,虽然拥挤,然而温馨,告别为了生计奔波劳碌的大城市,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园,一年中最大的享受莫过于此。
  下一个镜头也许就要跳转到腊月三十的团年饭,这也是工薪族们春节假期真正的开始,未必有屠苏汤、未必有吉祥果、如意糕,但只要是一家老小在一起,包上一顿饺子,喝上二两白干,那也是一种热气腾腾的幸福。
  和很多年前一样,人们还是会去乡间坟头祭祖,告慰先人;还是要换了门神、联对;年画如今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挂历所取代;至于挂牌和桃符,大概是少数人才可能知道和践行的事情了。从20多年前开始,观看一台“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了除夕夜里全国人民的集体行动,人们听歌星唱、看笑星闹、等主持人倒数十个数,听新年的钟声敲响。
  自然,除夕夜里的鞭炮、烟火还是沿袭已久的传统,久在城市的人们,重回我们的“乡土中国”,也许会有鲁迅当年的那种体验吧——“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这样的现代春节故事,比起贾府来,虽然没了排场、少了繁华,却也自有一番质朴和感人的温情。


文山县13257383359: 除夕夜是怎样过的作文470字 -
党闹卡波: 太阳下山了,月亮就要升起来了,晚霞仿佛比以前更红了.今天是除夕,是人们合家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烧香拜佛.大街小巷,爆竹声声. 傍晚的时候,我们全家人为们围在餐桌旁,谈笑风生,准备就餐.外婆在位大厨师可忙得不...

文山县13257383359: 大年三十晚怎么过?
党闹卡波: 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 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友团聚.入夜家家户户明 灯高照(有的还在院子、田地坟头燃起运火),燃放爆竹,达旦不眠, 谓之守夜(岁).

文山县13257383359: 除夕怎样过?
党闹卡波: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图案的新衣.

文山县13257383359: 学习 你们家是如何度过除夕夜的? -
党闹卡波: 除夕夜,孩子们都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大人们都围坐在桌子旁边一边包饺子,一边话家常,谈谈一年的收入谈谈孩子们的学习,其乐融融!每个人都在盼望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盼望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文山县13257383359: 大家除夕夜准备怎么过?
党闹卡波: 回家,与父母和妹妹共度除夕,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吃着热喷喷的饺子,与家人共叙在外的所见所闻,幸福得不得了!

文山县13257383359: 除夕夜怎么过?谁有好的计划?
党闹卡波: 上网聊天!出去和同学聚会!和家人打麻将!自己住饺子吃!如果有能力的话点“旺火”、放烟花!

文山县13257383359: 除夕之夜如何过最有意义呢?
党闹卡波: 捧着杯咖啡站在阳台上,思念相爱的人~后面则是一幅温暖而又热闹的团圆景象.够浪漫了吧~其实是我喜欢晚上拿杯喝的坐在窗台上想事情~很安静很舒逸,感觉很好

文山县13257383359: 日记写出除夕夜怎么过 -
党闹卡波: 除夕那天就更忙碌了.早上,叔叔和爷爷架起了大锅,准备“下油锅”.他们把火烧得旺旺的,把油烧得热热的,然后把事先腌好的鱼和莲菜一一放进大油锅里.油锅里顿时“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奶奶、妈妈和婶婶...

文山县13257383359: 大年三十怎么过啊,纠结啊 -
党闹卡波: 1、打扫房间.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这时,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让今年最后一天过得充实完整,给自己一个舒适的环境. 2、陪爸妈上街购物.一般年夜饭都是很丰盛的,爸妈会准备很多她吃的食物,当然,我们也要帮助选购了. 3、贴对朕...

文山县13257383359: 除夕之夜怎么过?
党闹卡波: 洗个澡~烤着火~嗑着瓜子~舒舒服服看春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