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变法是什么变法?

作者&投稿:富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变法是什么时候?主要人物有谁?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

战国时期
主要人物:商鞅
原因:政治上由奴隶社会变为封建社会;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兴起;思想文化上表现为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事件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邹忌的改革、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清朝的戊戌变法等。

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是指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李悝在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
意义和影响:

李悝的改革不仅使魏国很快富强起来,而且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李悝开始,战国时代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的革新逐渐进入更深入、更广泛的层面,即整个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变动。由此,中国文明进入更广泛、更深刻的阶段。
评价:
李悝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变法,其内容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其成功也有深刻的原因。李俚变法不仅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而且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是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于公元前386年—前381年,任命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以失败宣告告终。但经过变法,楚国国力开始强盛,并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
影响及意义:

吴起变法,旨在富国强兵。任用贤能,打击了楚国大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遭到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是一次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
吴起的变法使楚国国力强盛,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楚军穿越梁门,驻军林中,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攻克黄城,楚、赵两国大败魏军。
吴起变法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也影响到秦国的商鞅变法。

邹忌变法:
齐威王和邹忌进行政治改革,接受臣下意见,注意选拔人才,除去不称职的奸吏,奖励得力的将领和官吏,其目的是在巩固统治秩序的同时,谋求国家的富强,这自然也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因而经过一番改革,齐国在政治、经济上都有了新气象。
影响:
由于齐威王进行了改革变法,实行君主集权和法治,齐国也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353年,首败魏国于桂陵,公元前343年,又大败魏国于马陵,“于是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申不害变法:
申不害变法是战国时期法家人物申不害在韩国境内的一个改革。申不害除了与其他法家人物一样讲法治外,主要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他认为君主委任官吏,要考察他们是否名副其实,工作是否称职,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是否忠诚,再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拔和清除。“术”的提出,对于当时建立官吏的任免考课制度,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变法使韩国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影响及意义: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他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他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这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他打击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并且“燔《诗》《书》而明法令”,使变法令得以贯彻执行。由于这一切,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奠定了此后秦统一全中国的基础。正如汉代王充所说的:“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篇》)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对此后秦国以及秦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云梦出土的《秦律》就是在这个变法的基础上修订、补充、累积而成。《秦律》也多处讲到连坐法,例如户籍登记有隐匿或不实,不但乡官要受罚,同“伍”的也要每户罚一盾,“皆迁之”(即罚戍边)。《秦律》也把镇压“盗贼”放在首要地位,并对轻罪用重刑。例如盗取一钱到二百二十钱的要“迁之”,盗取二百二十钱以上和六百六十钱以上要分别罚作刑徒,盗牛者要罚作刑徒,盗羊或猪的也有相当的惩处,甚至偷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的也要“赀徭三旬”(即罚处徭役三十天)。对五人以上的“群盗”则追捕处罚更严。同时《秦律》还有许多对各种逃亡者追捕处罚的规定。

刘裕变法:
刘裕对政治、经济的整顿,进一步打击了腐朽、黑暗的贵族、士族势力,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对劳动人民的痛苦亦有所减轻。 为“元嘉之治”奠定了雄厚的政治基础,也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雏形。
影响及意义:
刘裕本虽是行伍出行,识字不多,但非常重视教育。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下诏:“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尚于此;发蒙启滞,咸必由之。故爰自盛王,迄于近代,莫不敦崇学艺,修建庠序。自昔多故,戎马在郊,旌旗卷舒,日不暇给。遂令学校荒废,讲诵蔑闻,军旅日陈,俎豆藏器,训诱之风,将坠于地。后生大惧于墙面,故老窃叹于子衿。此《国风》所以永思, 《小雅》所以怀古。今王略远届,华域载清,仰风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主者考详旧典,以时施行”(《宋书?武帝本纪》)。从而巩固宋国的统治,同时也改善了社会风气。他是东晋南北朝,颇有作为,成就最大,最有建树的皇帝。他所做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历史的发展。此后南朝不乏有宋文帝,齐高帝,梁武帝,陈武帝等政治家,但不难发现他们的改革措施基本上是沿袭刘裕的改革。
刘裕对政治、经济的整顿,进一步打击了腐朽、黑暗的贵族、士族势力,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对劳动人民的痛苦亦有所减轻。 为“元嘉之治”奠定了雄厚的政治基础,也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雏形。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影响: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积贫局面的改变
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彻底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
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积弱局面的改善
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是王安石变法的总方针,富国强兵是变法的总目的。通过“强兵之法”的推行,积弱局面得以缓解,北宋国力有所增强。保甲法的推行,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并节省了大量训练费用;裁兵法提高了 军队士兵素质;裁兵法提高军队士兵素质,将兵法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保马法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大大提高,同时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军器监法增加了武器的生产量,质量也有所改善。
变法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洮、岷等五州,拓地两千余里,受抚羌族三十万帐,,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也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影响:
戊戌变法虽告失败,但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慈禧幽禁在三面环水的南海瀛台。康有为逃至香港,后转至加拿大,在1899年7月20日组织保皇会,又名中国维新会,颂扬光绪皇帝,鼓吹君主立宪,而梁启超则逃至日本,创刊《清议报》,丑诋慈禧太后。
在康梁两人出逃的时候,宫内传来康有为毒杀光绪皇帝的消息,后来又传光绪久病,由太后训政。民间议论纷纷,中外盛传光绪皇帝已不在人世。两江总督刘坤一警告道:“人情危惧,强邻环视,难免借起兵端。”时任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亦称假若光绪皇帝去世,将为各国所不谅。结果大内允许法国使馆医生入宫中诊治光绪,云无大碍。
守旧派大臣恐光绪怨于将来,纷纷怂恿慈禧太后废掉光绪,但议论未决。各国公使听闻消息后,于元旦入觐诘问理由。慈禧太后恐引起列强干涉,为测试列强态度,遂依荣禄建议,于1900年1月24日,以光绪帝名义颁诏,称其不能诞育子嗣,乃立端郡王载漪之子,15岁的溥俊为大阿哥,史称己亥建储。
不过该诏书一出,随即令天下哗然,1900年1月27日,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领衔通电要求光绪皇帝“力疾临御,勿存退位之思”。签名者有叶瀚、马裕藻、章炳麟、汪贻年、丁惠康、沈荩,唐才常、经亨颐、蔡元培、黄炎培等1231人。同时发表《布告各省公启》,要求各省共同力争,“如朝廷不理,则请我诸工商通行罢市集议”。各国公使认为立储事件影响中国形势稳定,随之提出警告,拒绝入贺。慈禧太后对列强怨恨甚深,在守旧派大臣怂恿下,对义和团采放任态度,终酿成八国联军入侵的大祸。
一开始维新党人在清朝体制内寻求政治革新的方法,戊戌政变后他们却成了被官府缉捕的罪犯。戊戌政变使得这批人与革命党人在日本相会,当时宫崎滔天、犬养毅、以及其他热心支那问题的日本浪人,皆努力撮合同在日本的“兴中会”(孙文)与“维新派”(康有为),希望两党能携手一同造反。 戊戌政变直接导致1900年夏维新派与革命党尝试合作,趁义和团事件及八国联军时发动自立军起义。此维新起义失败后,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推翻满清,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清朝亦画上句号。
评价: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一、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和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其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其中有些改策已经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
二、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
三、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1)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
(2)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维新派只敢讲“民权”,承认人民有参与管理政治的权利,但是不敢讲“民主”,不肯承认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戊戌维新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
(3)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戊戌维新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
四、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戊戌维新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戊戌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宗教革命”以至“史学革命”。

一、秦国商鞅变法。
1、变法时间:第一次,前359年;第二次,前350年。
2、执政国君: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
3、变法背景: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4、变法内容:(1)加强户口管理,编定户籍,实行连坐法。
(2)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3)废除旧有的世卿世禄制,重新确定爵位和等级。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5)在全国推行县制。
(6)废井田,开阡陌。
(7)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标准器。
(8)焚诗书,明法令。
5、变法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6、变法成败:成功。
7、变法人遭遇:商鞅被诛杀,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并灭其族。

二、北宋王安石变法。
1、变法时间:1068年。
2、执政国君:宋神宗(1068年-1085年)。
3、变法背景:阶级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减少。
4、变法内容:(1)青苗法。
(2)募役法。
(3)农田水利法。
(4)方田均税法。
(5)市易法。
(6)制将法。
(7)保甲法。
5、变法性质:王安石变法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6、变法成败:失败。
7、变法人遭遇:王安石被罢相,后病死。

三、清末戊戌变法。
1、变法时间:1898年。
2、执政国君:清德宗(1871年-1908年)。
3、变法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士绅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
4、变法内容:(1)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
(2)提倡商办各种实业,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发展。
(3)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4)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5)废除科举考试中作为主要项目的八股文。
(6)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7)改革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8)采用西方兵制。
(9)筹办兵工厂,添练海军。
(10)设立京师大学堂。
(11)设立翻译局,翻译外国书籍。
(12)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13)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14)派人出国游历、游学,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5、变法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
6、变法成败:失败。
7、变法人遭遇:康有为、梁启超逃亡,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

这些人瞎说,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变法是李悝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我国近代史中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哪国发起的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鸦片...

下面哪一个历史阶段是中国第一次转型中被称为“过渡期”的?()a戊戌...
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是中国第一次转型中被称为“过渡期”的历史阶段。详细解释如下: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是中国第一次转型中被称为“过渡期”的历史阶段。这个时期的转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

中国共产党在( )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_百度知 ...
1922年7月,党的二大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对于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1922 年6 月15 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就曾指出党的奋斗目标以“改正协定关税制,取消列强在华各种治外特权,清偿...

中国近代史第一次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最后,中国社会的落后还与国际环境的变化有关。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西方列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并试图将中国纳入他们的殖民体系中。这种扩张和竞争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因素。因此,可以说中国近代史第一次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所导致的。

鲁迅身处的年代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中法战争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是什么?
第一次飞跃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彻底结束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西方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中国不仅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而且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第一次飞跃用了28年时间,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此流血牺牲,过程之复杂、环境之艰苦...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

新中国成立前那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和弥偿而告终。中英双方签署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掠夺土地,补偿和谈判外国关税,严重危害中国的主权,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去独立地位,推动自然经济解体。2、火烧圆明园 咸丰十八年(1860年)后,英法两军占领了北京,占领了圆明园咸丰...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次民族大融合?
之后,历三国和西晋的短暂统一,又出现了东晋十六国并立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这政权分裂、战乱频仍的三百多年中,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动荡的旋涡之中。与此同时,由于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这一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

我国第一次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在1954年9月20日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的产生过程以及内容都展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也是一直以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社会...

安徽省19660553249: 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上首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史第一次才是戊戌变法吧? -
韦袁立文:[答案]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之后近现代的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之初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世界史上的应该是文艺复兴与法国启蒙运动

安徽省19660553249: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变法是什么时候?主要人物有谁?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 -
韦袁立文: 战国时期 主要人物或旅:商鞅 原因:政治上由奴隶社会变为封建社会;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兴起;思想文化上表现为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坦卜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衫信凳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安徽省19660553249: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
韦袁立文: 戊戌变法(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2)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安徽省19660553249: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变法 -
韦袁立文:[答案] 1商鞅变法,中国封建化的一大步 2,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大事 3,戊戌变法,中国资产阶级寻求救亡图存的尝试. 4,改革开放,正在进行中的社会主义改革,正促进中国的飞速发展.

安徽省19660553249: 商鞅是如何变法的?
韦袁立文: 商鞅(约前390—前338),本姓公孙,因后来在秦为政有功被封于商,世称商 鞅,... 公元前359年实施 “变法”,创立中国历史上较有成就的第一次政策“改革”.后来...

安徽省19660553249: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时间、人物、内容、性质、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或启示... -
韦袁立文:[答案] 洋务运动(1861—1894)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影响: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对中国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1898 戊戌年)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

安徽省19660553249: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指什么 -
韦袁立文: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 开始于商鞅变法! 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指的是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注意题眼--''政治''转型,与经济,文化无关.)【我的解释】 1、名词解释: ''大转型''主要指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 从哲学的角度讲,可以理解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我的历史上的''大转型''主要指我国的经济模式,政治制度,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3、商鞅变法是战国以来最成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1)政治上:废分封,推行县制. (2)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 (3)军事上:军功爵制度

安徽省19660553249: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著名的变法请说出该变法的主要负责人及时间表 -
韦袁立文:[答案]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对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莽变法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变法,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

安徽省19660553249: 简述下商鞅变法,李俚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然后商鞅变法比其他的变法哪里优越 -
韦袁立文: 商鞅变法基本确立了封建制度

安徽省19660553249: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的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
韦袁立文: 洋务运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