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氏祖先是谁,谁有详细介绍?以及祖籍和发源地??

作者&投稿:堵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威海乳山司马庄于氏资料整理
司马庄于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姓氏之一,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司马庄于氏的始祖是周武王的次子邘叔。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邘叔被封于邘国(今河南沁阳市北部西万镇邘邰村),后来邘国灭亡,邘叔的子孙以国为姓,有的姓邘,有的去邑旁姓于,这部分人就是河南于氏,被视为于姓正宗。另外,《路史》记载,东海郡(于氏的郡望)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拔珪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便改为鲜卑复姓万忸于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时,又恢复为汉族于氏。
司马庄于氏的迁徙历程如下:司马庄于氏的第一代至第十代在河南沁阳,代表人物第九代于劂岩笑棚、第十代于乾、于坤;第十一代至第二十六代仍在河南沁阳;公元前249年一支于姓迁至山东郯城,二十六代至三十五代在山东郯城;第三十六代到第七十代(于敬祖)在山东省荣城斥山搬到固山;第七十一代(于礼)在洪水澜(七十二代为于坚)搬到大水泊,而后人丁兴旺陆续迁到全国各地。
司马庄《于氏谱族》记载:广公世居文登之赤山,大宋南渡时,金兵乱华,公自赤山迁居宁海州之南乳山乡石山社赫家疃(先后更名为于家庵、司马庄),离城一百四十里,历宋元明清,乾隆元年奉宪裁登州四卫,而以大嵩卫为海阳县,割莱阳之行村林次嵩山三乡宁海之乳山亦柰丐盖,自文登上海阳迄今千余年。
山东荣成赤山于氏可能是在东汉甚至更晚的时候从山东临沂郯城迁到赤山的。后来又陆续迁出赤山,到达山东乳山司马庄、文登大水泊、聊城东阿、泰安东平等地。东汉时期有著名的于氏族人于定国,于定国是东海郡人(东海郡,于氏之郡望。郯城即属于东海郡),所以赤山于氏有可能为于定国后裔。
通常认为司马庄于氏和大水泊于氏的关系更密切一些。但是对于司马庄于氏和大水泊于氏的迁徙顺序至今为止仍有疑问,到底司马庄于氏和大水泊于氏之间是继承关系,还是平行发展的关系,这个问题一直都难以解决。后来,清朝末年,在大水泊曾经出土了一座墓碑,墓碑主人乃是大水泊于始祖于敬祖。于春喜先生提供给乳山信息港的那部分资料就是从那个墓碑上面记载的资料中整理出来的。但是于春喜先生本人对这些资料也是存在疑问的。据他介绍,大水泊于氏第三代于坚的墓应该是在乳山,建国前大水泊还有人到乳山扫墓,并且司马庄人一致认为司马庄于肯定是从赤山直接搬迁过来的,不会是大水泊于的后代。
今年暑假回家之后我曾骑自行车数十里地到司马庄于氏祖居之地——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寨镇司马庄村了解情况(该村现分为南司马庄、北司马庄、东司马庄三个行政村,三个村除了少数高姓等人家之外几乎都姓于;南司马庄为明朝天启年间于氏第十三代孙于象泽、于象渭兄弟所立)。司马庄于氏原有族谱,可惜该谱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值得庆幸的是,司马庄于氏族人保留了部分族谱手抄本。经过打听,我在南司马庄村见到了司马庄于氏第二十五代孙于开国老先生所藏的于氏族谱。从于开国老先生那里了解到,司马庄于氏始祖于广公,金时(此时间为推测的,大约是南宋前期)自荣成赤山迁于现在的司马庄。于广公六世孙于仲保,字元卿,元朝至正二年赐进士第,授兖州路军民总管,诏拜兵部司马督理戍务。于仲保每次回家探亲之时都会在棘子沟下马步行到村里,然后走的时候又步行升樱至棘子沟才上马,以此来表明自己不忘先祖。后来仲保省亲之事被传为佳话。为了纪念于仲保,于家庵和棘子沟分别更名为司马庄和驾马沟。
司马庄于氏族谱始修于明朝万历十四年。由广公十二世孙于贡甫(字子寿)兄弟主持编修。此后分别于清雍正年间由十六世于淳耀,乾隆年间由十七世于化鹏、于载栋,嘉庆年间由十八世于良嗣、于国玉,道光年间由十九世于钟彦,光绪年间由二十世于景义,民国十年由二十三世于雅亭,民国二十五年由二十一世于魁建进行了重修,这样司马庄于氏族谱共历八修。令人倍感痛心的是历经八修的族谱在文革时期却付之一炬。幸亏于开国老先生的父亲参与了最后一次修谱,他利用父亲所留下的手稿整理出了现在所存的司马庄于氏族谱。但这份族谱从第八世以后基本只有司马庄当地分支的记载。不过现在了解到在其他司马庄于氏后裔分布地保留了部分于氏家谱资料,像前面提到的乳山寨镇管村于春喜先生(年字辈),乳山口镇改造夼村以及辽宁部分宗亲。并且在很多司马庄于氏后人手里还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挂谱,因此如果司马庄于氏要重修族谱的话,在世系资料收集方面应该不难。像很多世家大族一样司马庄于氏亦有字辈传世,明朝万历年间第一次修谱的时候,定下二十字“思尔尚可载,嗣继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民国二十五年最后一次修谱又定下二十字:“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于氏族人皆依于氏先人所定字辈来取名字。至于现在司马庄于氏族人的辈分分布情况,虽未实地调查过,但是据了解在司马庄当地有于氏二十一世崇字辈,赤家口有二十二世心字辈,诸往镇流水头村有心字辈在世,另外于开国老先生说在司马庄村有于氏二十八世间字辈在,据说在夏村于家庄有六十多岁的二十七世性字辈在,那么于家庄应该有二十九世之字辈。
需要补充一下,网上看到对司马庄于氏字辈有很多误传,有传为“祠际维崇心”有传为“天年开福性”有传为“天年开复幸”又有传为“天世开复行”等等,这些都是错的,我所写的字辈是从司马庄于氏族谱中抄出来的,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对于这些字辈司马庄人已经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了,当年祖上修谱的时候为何选用这几个字可能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另外,已经迁出威海地区的于氏族人,有很多都说自己是出自司马庄或者大水泊,但是许多外地宗亲对司马庄和大水泊属于哪儿,经常有搞错的情况。在这里需要更正一下,司马庄原属于登州府宁海州,原名为赫家疃,因为于仲保官诏兵部司马而更名为司马庄,现在司马庄分为东、南、北三个行政村,后来曾一度归属于烟台海阳县,现在属于威海乳山市乳山寨镇;大水泊原属于登州府文登县,现在仍属于威海文登市大水泊镇。
根据于开国老先生手中的族谱记载于氏后人迁徙分布情况:
兴友公(十一世)长子贡甫公(十二世长支)后裔:北司马庄村、台上村、大管村、西岚村、平岚村、黄埠崖村等。
兴友公次子贡禄公后裔:赤家口村、沙沟子村、楼村、山前村、小管村、水道村、曲化庄、江村、官庄、南耿家、柳家、野子、北司马庄、乳山寨、西周格庄、凤台顶、腾河、崐嵛山、玉皇山后、于家庄、康家、河口、高家屯、胡仑、东耿家、西北岛以及迁外省等。
兴友公三子应祯公后裔:北司马庄、汪水西庄、宋家河、赤家口、丛麻院以及外迁辽东等。
兴友公四子应祥公(生六子:象泽、象洷、象渭、象渚、象澜、象*)后裔:南


淦氏祖先是谁?
一:以水为氏,江西永修多此姓;淦水,源出清江县东南离山,北流经紫淦山入赣江 二:宋高宗时东北有一金姓高官犯了官司,为让他躲避官司,有人暗中向宋高宗说情,宋高宗便指了一条变通之道,让他南下隐姓埋名躲避朝廷惩处。后来金姓高官来到了江西省永修县定居,并在自己的金姓前面加上三点水,由金...

中国百家姓中哪些姓氏是大姓,这里面有哪些传说故事?
传说后稷的母亲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见一个巨大的人的脚印,她感到很好奇,因为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巨大的脚印。她走过去,踩在那个巨大的脚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脚大多少。谁知这一踩就怀了孕,后来居然生下一个男孩。姜原以为这个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让过往的牛马把他...

姓武的祖先是谁?
6、第六支武姓起源是出自其他源流。唐代有冒姓或被赐姓为武姓的,如唐贺兰敏武士之嗣,冒姓武。唐代傅、左、李诸姓被武则天赐姓武。7、第七支武姓起源是出自少数民族有武姓或有复姓改汉姓武的,如满族武聂氏、武佳氏、武库登吉氏,京、彝、蒙等族有武姓。武姓的得姓始祖是商王武丁。武丁继位时...

为什么我们称为龙的传人
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皆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又被称为“龙祖”。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竹书记年》),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

...我是武字辈 我想知道我家这一脉是什么 祖先是谁
湖南湘潭锦石唐家湖唐氏字谱:梓宗堂仕喜,福禄大嘉昌,应培增祖泽,先哲谁金训,承之再达仁 湖南衡阳市唐代琴提供:万.代.振.家.兴 湖南邵阳县唐明璐提供:添德道胜文,思才必朝廷,仕友应宗祖,世代永光明,正大昌宏业...祥启晋阳升 湖南湘西唐成:忠诚手仕任,子文思召光.正中家笔大,永世定宏昌 ...

吕氏祖先是谁
伯夷。源于姜姓,出自帝舜晚年赐伯夷吕氏。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以之为姓,称姜姓。帝舜时,姜姓后裔伯夷为掌管礼仪的秩宗,帮助舜治理部落联盟。禹代行天子时,伯夷尽心辅弼,成为禹之心腹,组成了一个彊域七十里地的侯爵国,伯夷是吕国第一代吕侯,为吕氏始祖。商末,伯夷后三...

刘氏最早的祖先是谁
刘累。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累,尧之裔孙。早年,刘累曾向豢龙氏董父学豢龙、御龙于豢龙氏。约公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时,天降龙于今河南省临颖县豢龙城东南角龙荡沟处。孔甲派刘累到此养龙,长达7年之久。因刘累养龙御龙有功,孔甲封他为御龙氏,代...

百家姓杨姓的来历
1、源自姬姓,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2、源自扬姓,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3、源于改姓而来: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杨伯侨为得姓始祖,周襄王念其...

何氏家族的祖先是???
何氏家族的祖先是姬虞。姓氏源流有以下几种说法:1、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另一种说法是韩武子是晋同族曲沃桓叔后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后)仕晋,封于韩原,以地为氏。后来与赵、魏三家分晋,成为诸侯。秦始皇灭六国,韩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间,因改姓何。2、赐姓。北魏...

历史胡家祖先是谁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姚后裔。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后人妫满,封妫满为诸侯,封国于—陈,称为胡公,胡姓始祖,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后代胡公满。胡公满是虞舜姚姓的第三十三代孙,周...

魏都区13917568915: 于氏祖先是谁,谁有详细介绍?以及祖籍和发源地?? -
梁友正清: 于氏最早的祖先是北魏的将军于瑾.宋朝时金兵南下,北方的汉族人大批迁徙到南方.于氏家族共有一两千人从山东、河南一带避难到仪征八字桥于家营.这样大规模的迁徙表明,当时于氏也是个名门望族.后来因为家族衰败,分出各个分支.

魏都区13917568915: “于”这个姓氏的来历以及祖先是谁? -
梁友正清: 姓氏源流于(Yú)姓源出有四: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据《广韵》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二子(有说第三子...

魏都区13917568915: 于家祖先是谁 -
梁友正清: 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其次子邘叔被封在邘国(今河南沁阳于邘邰镇),称于邘叔.后来于邘叔子孙以国名为氏,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古有淳于氏,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出自鲜卑的万忸于氏:北魏时鲜卑人有万忸于氏,孝文帝推行汉化时,改姓于.

魏都区13917568915: 人的第一个姓是什么??
梁友正清: 注明.为了给您更正确的答案,本人给你到百度找了详细的,希望对您有帮助 第一个姓于的人是:于叔.为周武王姬发之次子(说是第三子),武王灭商后,大举分封诸侯,他把于阝国分封给于叔,起初于叔为于阝叔,其名得于封地.后来于阝...

魏都区13917568915: 寒亭的于家大院(来历或者典故等相关介绍) 急急急 -
梁友正清: 于氏十三世祖“现龙”由西于家庄子村(今朱里镇河滩社区)迁至寒亭,去世后仍殡回原驻地.此后,现龙之侄十四世祖“际昌”继迁寒亭定居,此为于氏家族来寒亭定居的一世祖.此后子孙延绵,历代相传,至十九世于学濂任“翰林院待诏,...

魏都区13917568915: 于姓的祖先是不是山西大槐树下的. 谁能给说一下.. -
梁友正清: 可能吧,因为后来人们搬迁就遍布全国了.

魏都区13917568915: 魏主改姓的依据是什么?改姓前后他的姓名有何变化?急~希望是简单具体的 -
梁友正清: 取自:http://iask.sina.com.cn/b/3302084.html原文: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译文:魏主颁下诏书,认为:“北方人把土叫做...

魏都区13917568915: 余的来历和故事 -
梁友正清: 余姓,主要起源于姬姓,东周春秋时期秦国上卿由余之后.中国百家姓氏之一,据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余姓人口约640余万(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另2016年公安部统计数据约有近700万),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

魏都区13917568915: 满族 于姓 祖居辽宁复州城老姓是什么 -
梁友正清: 辽宁复州的满族于姓 有 :依尔根觉罗氏;尼莽哈氏;索尔季氏...等等

魏都区13917568915: 河北省迁西县喜峰口于姓满族人的老姓是什么?求详细解答,谢谢!!! -
梁友正清: 喜峰口满族,是清康熙年间由北京或沈阳的八旗当中调到当地驻防的. 当地满族于姓1、可能是(俞呼勒氏),另可能是(尼莽哈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