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时候为什么很多山东人都去寒冷东北地区,而不是去北京天津或南方江浙沪或?

作者&投稿:广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末闯关东的山东人,为何不去富裕的南方,而去了严寒的东北呢?~

“闯关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声势浩大的一次移民运动,从清朝初年到民国初年,有上千万的华北地区贫苦百姓选择迁移到了东北地区创业谋生,这一场声势浩大的移民潮,让闯关东的先祖和他们的后代,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画下了一幅壮丽的史诗画卷,他们英勇无畏的冒险精神,坚强不屈的勇士精神,成为了引领当下青年才俊创业求生的精神引擎。
不过,众所周知,闯关东绝大多数人都是活不下去的,贫苦农民的无奈之举,既然是为了求生存,那么,自古以来东北就是一个严寒之地,这些闯关东的先祖,为何不选择经济繁荣富裕的南方,反而选择了这个苦寒之地呢?
闯关东剧照
第一,从清朝初年以来,山东连年战乱,天灾频繁,旱灾、蝗灾周而复始,让本就生活艰难的农民颗粒无收,兵匪作乱更是让百姓家破流离。这些天灾人祸,导致山东的农民只能辗转迁徙至相对最近的东北地区。当然,地理位置近并未唯一因素,南方之于山东,除了位置遥远之外,清末民初之际,南方的旱灾洪水一点也不亚于山东。反观东北地区,没有沉重的赋税兵役,还有大片等待种植垦荒的土地,确实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闯关东剧照
第二个原因:东北土壤肥沃,山东耕地与人口比例失调。清朝初年直至康乾盛世这一时期,山东由于农耕业发达,让整个地区的人口都成猛增趋势。极大的人口优势,在短时间内确实给山东带来了一片繁荣祥和的气息,然而当人口超出原来的十几倍之多时,弊端就日益显露。
根据文献可知,在将近100多年的时间里,山东的人口以几十倍递增时,整个地区的耕地数量却没有明显变化。这样一来,即使排除土地兼并的因素,农民实际耕地量也越来越少,因此,贫苦人家日益增多,甚至有些家庭无地可耕。面对这种耕地与人口极度失调的局面,为了生存,百姓自然会加速的更换居住地。
闯关东剧照
人烟同样稠密的南方,也是传统的农耕模式,可以种植的土地早已经被当地人利用完了,山东人即便移居到南方,也只能继续当贫农。认清这一现实以后,他们开始挑选人烟稀少,又具备肥沃土地的地区,有着黑土地的东北地区自然成了最佳选择。
早日闯入关东,就能够获得更大数量的土地,尤其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古代社会,耕地对于农民有着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其实山东人对于耕地的追求,才是他们“闯关东”的直接驱动力所在。
闯关东
第三点:山东人的传统性格,让他们选择了东北。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山东大地上流行的自然是齐鲁文化。自古以来,齐鲁粗犷仁义、谨慎简约的性格,让他们有胆量有勇气迈出第一步。江南的纸醉金迷,让他们觉得没有“闯”头;反而是东北的崇山峻岭,以及前途渺茫的希望,促使他们去到了这片土地上。
当他们经历了颠沛流离来到这个一切,从零开始的地方之时,他们骨子里的勤劳节俭和重情重义,很容易得到东北人的认可,这有利于他们的身份由移民向当地人转变。南方和北方性格差距较大,这也是山东人没有去南方闯的原因之一。

山东人在清朝末年,是闯关东的主力军,他们不选择去富庶的江浙沪,而是到东北闯荡,是因为山东和东北在地域上,生活习惯上相似。他们到了江浙沪,会缺乏认同感。


清代同治年间的山东黄县为例,当时山东黄县是典型的地寡人众,惜地如金,地主兼并土地的热情也没有了,因为根本无地可以兼并。
即使是丰收之年,全县出产的粮食仅能满足60%的人口需求,入不敷出怎么办?想要填补肚子,当地的农民只好选择背井离乡,寻找一方能够容身能填饱肚子的土地。当时的山东人,把目光投向了东北。

因为东北地区田地广袤,土地肥沃,黑土地养分特别好。清末时期,禁止汉人垦殖的禁关令,已经无法维系,所以,宽松的政策,经山东人闯关东创造了条件。
而且,山东距离东北很近,如果处于半岛地区,人们可以走水路到辽宁,跨过渤海最窄处的海峡,就可到东北。现在海峡两个端点的大连市和烟台两市市民口音很接近,跟地域接近就有关。
如果是地处山东内陆,人们会选择陆路,经天津过唐山和秦皇岛至山海关,一路到达东北。
除此之外,比起富庶的江浙,去东北让山东人没有感觉太隔阂,容易融入当地生活。
而且山东人的淳朴厚实很普遍,他们一般都缺乏经商头脑,擅长耕种农活是他们的特点。江浙繁华富庶,商业环境发达,但对山东人诱惑力很低。因为他们不适应商业味道太浓的环境。

山东人到东北的情况如今早已得到改观,倒是不少东北人南下,到各大城市生存,成了当地的一大风景。

一、东北人口少
当时满清统治中国,而作为他们大本营的家乡东北,全都跑到北京城居住,导致地大物博的东北变得荒凉起来。
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为了应对沙俄对我国的蚕食,清廷撤销了在东北推行近两百年的封禁政策,鼓励关内百姓前往东北开垦荒地。
二、东北地大物博
东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只要能吃苦,那么绝对是饿不死的,而当时闯关东的人都是贫苦人,那一片肥沃的土地摆在他们面前,只要他们肯劳作,总能吃饱饭。
三、路程近
山东人往东北走,路程很近,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只有一海之隔,而且在那时候做船要比做车方便的多,并且那时候火车还没有普及,想要南下,只能通过走路的方式。从路程方面来看,东北是不二的选择之地。

当时这些地方只有东北有大量的肥沃的荒地可以开垦,虽然气候寒冷,但是发展潜力和机会比其他要好得多,当时的关东则地广人稀,沃野千里,史书说:“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矿,曰盐。”

因为东北地区有广阔的耕地面积,至少可以吃饱饭的。

东北人口少、地大物博
东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只要能吃苦,那么绝对是饿不死的,而当时闯关东的人都是贫苦人,那一片肥沃的土地摆在他们面前,只要他们肯劳作,总能吃饱饭。

因为他们都是在原籍生活不下去了才能有“闯关东”的想法!(中国人所谓的“故土难离”!)你说的那些地方,生活费用更高!尤其是北京城,生活费用高到了让老百姓都只想逃出去~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特点形成原因
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特点形成原因是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清末新政影响到了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特点形成。

清末民初国人为何扎堆留学日本
清末民初国人为何扎堆留学日本主要是因为留在日本不需要签证,所以相对来说也会比较方便。在中国近代中国军事还有外交史的研究上,全部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课题,在清朝末年时期也会早就已经接受预备军事教育,在学成归来之后,去除清末时间在军界的服务之外,也有很多的人会选择留在日本。中国学子为何扎堆留...

[反相理解]清末民初的觉醒年代,中华文明的文艺复兴
欢迎来到反相理解,让我们一起探索历史的深度,理解自我与民族的未来。今天,我们聚焦于清末民初的觉醒年代,探讨它是否可以被视作中华文明的文艺复兴。在历史的洪流中,为何是共产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引领了胜利,构建了新中国?觉醒年代的内涵,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19世纪末,清朝的统治在接连的危机中...

元末明初民族对立的背景
答案如下:1.元末农民战争,北方红巾军之所以功败垂成,主要是三路北伐缺乏统一指挥,各路大军互不协调,没有明确的战略思想。加之主力远离中原,后方空虚,汴梁为元军袭取,使形势急转直下进入低潮。2.刘福通所领导的北伐虽然未取得预想目的,但其横扫元统治的北部广大地区,沉重打击了元军主力,为南方...

知民初和民初什么区别?
1.民初、民终和民申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时期。2. 民初指的是明朝初年,即明朝建立后的最初几十年。这个时期,明朝政权刚刚建立,社会秩序尚未完全稳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民终指的是明朝末年,即明朝灭亡前的最后几十年。这个时期,明朝政权已经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政治...

清末民初为什么有3000万人拼死拼活闯到关东地区?
这部由张新建、孔笙执导,李幼斌、萨日娜、小宋佳、朱亚文等出演的电视剧,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清朝末年山东农民朱开山全家背井离乡闯关东的故事,于2008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先后获得过金鹰奖最佳长篇电视剧奖、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等重要级奖项。朱开山一家闯荡关东的故事,是清末民初闯关东浪潮的一个缩影。数...

清末民初是什么时候
清末民初指的就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时间,大概在1900年左右的时候

清末民初可以这样说吗
当然可以了,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很有条理的说法,可以这么说的。

清末民初时,美、英、德、法、日、 奥、比、荷、意的总统或者国王或女王...
清末民初约为1912年左右: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Jr.,人称老罗斯福,昵称泰迪(Teddy) 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美国军事家、政治家,第26任总统(1901-1909)。(1901-1909)。接着1912年美国举行大选,第27届总统是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

清末民初时局混乱,生活在晚清的穷人到底有多穷?
清末民初的政局虽然混乱,但是在我们看到的电视剧中,那个时代的人似乎还是生活在纸醉金迷的环境里,举手投足间皆是万种风情。不过那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张养浩曾经写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那今天我们就用一组老照片来看一看,生活在晚清时代的穷人,究竟穷到了什么地步。这是一张很多壮年...

资阳市15014443321: 当初山东人为什么要去闯关东?现在的东北人祖籍是不是山东人?拜托各位了 3Q -
英力走川: 没有几个愿意 背井离乡,基本都是 为生活所迫,为了吃饱饭,去 闯关东,东北土地多.现在东北 出来少数名族外,大部分是 山东、河北、河南人的 后裔,尤其是 北边的 黑龙江省,80%是 山东人后裔,辽宁 、吉林,的比例少一些.当年山东人闯关东 有两条路线,一条是 通过 龙口走海路,由大连 去东北,一条是走 山海关,走陆路出关,俺家的亲戚就是由 山海关 去东北的.

资阳市15014443321: 闯关东的为什么多是山东人 -
英力走川: 山东当时发生了大灾情,而且山东人是义和团的主力,义和团里很多人都是山东人,因为穷和闹灾. 一楼的关东不在山东 关东最起码是在山海关以东,才能叫关东 东北三省都算是关东

资阳市15014443321: 山东人为什么闯关东? -
英力走川: 是内地经过长期的人口增殖,使人口达到饱和,不可能人人有土地种.于是山东、河北一带的农民为了谋生计,便到地广人稀的满人的“龙兴之地”去淘金、种地.而闯关东的开始时间是在清朝的初、中期而非到后期才开始.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今天辽宁省的一部分,和吉林、黑龙江的全部,当有还有一部分土地后来被沙俄抢占了.由于清朝皇室禁止内地汉人进入关东,所以汉人要“闯”.

资阳市15014443321: 闯关东的为什么多是山东人
英力走川: 那个时候山海关城东门是关外和中原的界限,政府有禁关令,后来黄河下游(也就是山东人住的地方)受天灾,人都没有吃的东西了,所以都违令跑到东北生活. 我听我爸爸讲的呵呵~因为我家也是那个时候来到东北的!哈哈~

资阳市15014443321: 清朝时期为什么只有山东人闯关东,其他省份的人文什么没有 -
英力走川: 因为山东那个时候闹灾荒,所以为了生活,不得不离乡背井地开始闯关东.其他省份也有闯关东的,如:河北.只是当时闯关东的以山东人最多.

资阳市15014443321: 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是? -
英力走川: 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

资阳市15014443321: 闯关东的人以山东人和河北人居多
英力走川: “闯关东”是指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至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这个历史时期内,从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百姓赴关东谋生的历史,共299年. 民...

资阳市15014443321: 为什么山东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 -
英力走川: 元末明初山东本地人口大量流失,不能说不毛之地但是人口剧减算得上了.后来从云南等地经山西大量迁徙人口来到山东.我家家谱上写的我家祖上当年是浮山卫所的将军从云南迁往浮山所戍边,然后就在这边扎根了. 再就是上世纪三十到六十年代,因为战争山东人口流动性非常大.再后来出现大的灾荒,很多山东人逃荒到了东北,现在也有很多东北那边的回来了.

资阳市15014443321: 元末时中原地区处于战乱,山东属于地广人稀,为何有从山东迁来的移民? -
英力走川: 历史上移民是很困难的,一般只有战乱和灾荒才会出现移民,而且往哪里移都是有可能,当时可能是山东人为了逃避朱元璋屠鲁逃到那里去的(仅个人观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