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秋水》(选段)中的比喻论证

作者&投稿:石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秋水》(节选)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是运用比喻说明道理,例如:

1、用井蛙、夏虫、曲士来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

2、用小石小木之在大山,四海之在天地,空之在大泽,这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3、用中国之在海内,稊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自己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节选)中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扩展资料:

《秋水》(节选)的论证方法

《秋水》(节选)一文的论证方法颇具特色:先由河与海比,从河水上涨,两岸不辨牛马,到海水不可为量数。这是由小到大,说明事物的相对性,河伯认识的局限性。

接下来就论述,尽管海水无比浩瀚,但海也不是绝对的大,海水在天地之间有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之间。

接下来从反面论述,由大到小,四海之于天地,中国之于海内,人之与万物,都是微不足道的,自然界大小是相对的,人类社会中的人的作用,依然是相对的。这样逐层论证,层层深入,论证透彻,充分地表达地文章的主旨。




秋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原文和译文赏析
1、《秋水》原文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

秋水原文及翻译
翻译:秋天的水按时到了,各条河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水径直涌流而浩大,从河的两岸到河中的小洲之间,连牛马这样的大动物都分辨不清。在这种情况下,河伯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的美好之处都在自己一边了。作品赏析:《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理解与意义建构 ——以《秋水(节选)》教学为例
到底该怎么办呢,下文以《秋水(节选)》教学为例谈三个意见。 一、紧扣语言,体味文本的生命本质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手段,也是必须遵循的一种教学法则。文本是语言的艺术,作者总是在一定的语言形式里编织生活,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世界。文本阅读归根结底是语言的阅读,是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赏析去寻找语文所...

秋水赏析
【原文上】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s i)渚(z hu)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间...

《秋水》原文及翻译注释
《秋水》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

秋水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注释:1、虚:流空。2、过:超过。3、自多:自夸。4、大:同太。5、方:正。6、存:察,看到。7、见:显得。8、奚:何,怎么。《秋水》赏析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

《秋水》从这段话中你可以看出庄子行文的哪些艺术特点?
庄子曾做过漆园(今安徽蒙城县)小吏,生活很穷。据《庄子·外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管理楚国政事。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龟而不为庙堂之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庄子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庄子独见》...

“今吾睹子之难穷也”的出处是哪里
秋​水​(节​选)赏析本文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前389?―前286?),战国时宋国人,思想家,庄子和老子同属道家学派,合称“老庄”。庄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是一个大动荡大变草的时代,应子对当时的兼并战争、剥削压迫乃至“人为物役”等现象极端不满,但又无可奈何。无可奈何中,他只希望在黑暗的社会中...

谁有关于秋水的资料
《庄子-秋水》赏析 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而成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而在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与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庄子的思想可称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脉,并且庄子之文亦以雄奇奔放、绚丽多姿的特色而被视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奇葩。庄...

樊城区15516446511: 举例说明《秋水》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
柯刚艾佳: 、运用比喻说理 庄字散文,长于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迭出.本文中为了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就连用了井蛙“拘于虚”、夏虫“笃于时”,曲士“束于教”三个比喻;在阐述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时,又连用了“犹小石小...

樊城区15516446511: 庄子 秋水 (节选)该文有什么独到之处 -
柯刚艾佳: 庄子 秋水 一篇汪洋恣肆而行云流水,也是我喜欢的一篇.一、用寓言形式设喻阐述深刻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和认识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是设喻而这些比喻又是通过奔放新奇的想象和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抒写出...

樊城区15516446511: 《秋水》是怎样把抽象的哲理转换为具体的形象 -
柯刚艾佳: 《秋水》由景人事,由事人理,层层深人的写作手法.开头一段景物描写苍劲雄浑,历来为人赞叹.寥寥几笔,就展现了一幅辽阔深远、迷蒙苍茫的水的图画.接下来写河伯开始“欣然”于自己的“径流之大”,继之见到大海,“望洋向若而叹...

樊城区15516446511: 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什么 -
柯刚艾佳: 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作喻来说明 "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樊城区15516446511: 庄子《秋水》中“井蛙”、“夏虫”、“曲士”三个比喻,北海若精辟地说明了什么道理; -
柯刚艾佳: 层次决定认识

樊城区15516446511: 《秋水》是怎样把抽象玄奥的哲理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的? -
柯刚艾佳: 首先,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一个河神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展开说理,阐明主旨. 其次,在文章展开说理之前,先描写河水与海景,以具体景物来陪衬河神与海神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文章的主旨. 再次,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

樊城区15516446511: 《秋水》选段的问题 要考试急急急急急........请看好问题在回答谢谢!!!! -
柯刚艾佳: (1) 作者虚构一个寓言故事,以此展开说理,深奥抽象的哲理得以准确生动的阐释.另外,作者在寓言故事中又用连类设喻和多重对比的方式,使其说理既形象生动,容易明白,同时又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寓言中几乎所有的事物均被逻辑说理...

樊城区15516446511: 庄子的《秋水》表达了什么主题?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
柯刚艾佳: 《秋水》的寓意赏析 在一般的文学鉴赏中,人们常常讲究窥一斑而知全豹,反对断章取义,因为断章取义只是截取文章其中的一段孤立地加以理解,这种理解往往会与原意不相符合,甚至是截然相反,容易造成错误.事实上,断章取义也不一定...

樊城区15516446511: 《秋水》一问的哲学意义和文学意义分别是什么? -
柯刚艾佳: 文章一开始,就以精练传神的笔墨,描绘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宏伟景象,由此自然引发出河伯的骄傲自满之情.接着又从东流入海的河伯的视角,见出大海的浩淼无际,由此自然引发出河伯的惭愧无地和望洋兴叹.在此简单明了的自然现象...

樊城区15516446511: 《秋水》揭示的道理以及现实意义 -
柯刚艾佳:[答案] 寓言的形式大大增加了《庄子》的文学性,可读性.写人叙事不是目的,故事和人物都是作为形象化的论据出现的.这就使深... 浩渺无际、惊心动魄的场面(如《秋水》中对河海景象的描绘、海神为了阐述相对认识论借比喻创造的景象).浪漫的想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