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浑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翻译解~

意思:
一个人非常的诚信
必然能够得到福报
看人的面相就能看出来
而祸患即将到来
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不善良的行为发现

发心改过
【原文】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译文】春秋时代,有许多大夫,仅凭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推测其人的吉凶祸福,并且非常准确,这种事在《左传》、《国语》诸书里,都有许多记载。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吉凶征兆,发源于人的内心,而表现于人之外表。凡是相貌仁慈忠厚,行事稳重之人,大都能获福。相呈刻薄,行为轻佻者,大都近祸。绝对没有所谓吉凶未定,渺不可测的道理。
一个人心性的善恶,必与天心相感应。福之将至,可从其人宁静的心境、安祥的态度判断出来。祸之将临,也能从其人乘戾的行为发现。人若想得福而避祸,先不谈如何行善,只要力行改过,自然就能向善。
改过第一要素——“羞耻心”
【原文】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译文】谈到改过,“羞耻心”是第一要素。试想,古之圣贤跟我们同样是人,何以他们能流芳千古,而我们却默默无闻,甚至于身败名裂呢?人若只贪恋声色名利,纵情恣意,背着别人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自以为他人见不到,而自鸣得意,毫无惭愧,则将渐渐变成衣冠禽兽而不自知!世界上再没有比这种行为更可耻,更惭愧的了!孟子也说过,知耻给人的影响太大了。能做到知耻就是圣贤;不知羞耻为何物,必是禽兽无疑。改过的关键就在此一念之间,人所以异于禽兽,也仅在那一点羞耻之心而己。
改过的第二要素——“敬畏心”
【原文】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不惟此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译文】改过的第二要素,是要有“敬畏心”。
天地鬼神是欺骗不了的,人就是只犯了一点点过失,天地鬼神也知道得很清楚,犯的若是重大的过错,天必降下种种的灾难;犯的若是小过错,则会损及现世的福报。人不可不怕天地鬼神,一个人就是生活在隐蔽的暗室里,天地鬼神也同样一目了然;就是掩盖得周密,做得很巧妙,也无法掩饰自己的良心;万一被人看出破绽,那就丢脸得很,所以人必须要有敬畏心。
人只要一息尚存,滔天的大罪大恶,都有悔改的机会。古人有一生作恶,临终前懊悔觉悟,发一善愿而得善终者,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以洗百年罪恶。就像千仞幽谷涵洞,一灯来照,则尽去千年黑暗一般。因此说:“过失不拘大小,以能改为要。”
但人生无常,肉体易坏,若等到呼吸停止了,想改过也来不及了。明的报应,在阳间遗臭万年,使得孝子贤孙想洗也洗不掉;暗的报应,在阴间沉沦地狱永受折磨,就是圣贤仙佛菩萨也救不了,怎可不畏?改过第三要素——“勇气与决心”
【原文】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译文】改过的第三要素,是要有“勇气与决心”。人所以不能改过,只因为循苟且误了大事,若能发愤图强,当机立断,碰到小过像竹刺伤肉一般,赶快拔除;犯上了大过如毒蛇咬指一般,赶快断指,不犹豫不等待。就如《易经》所言:“风雷益”,风起雷动干脆利落,则改过迁善必可成功。
改过方法
【原文】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人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痛心,不能下咽者矣。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又闻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镇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相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译文】人若能具备上述“三种心”,知过能改,就像春冰遇日,必会消融。一般人改过,有从事上改,有从理上改,有从心上改三种方法。工夫不同.所得功效也不同。譬如前日杀生.今日戒杀。前日暴怒.今日静心反省。这是从事上改的法,这种只在行动上勉强压制,但病根不除,不是根本办法。
比较理想的改过方法,应该从理上改。譬如想改杀生之过,就想:“天有好生之德,物物都珍惜生命,杀他养己怎能心安?而且杀他,不但宰割,又放进锅里去烧,受种种痛苦必痛彻骨髓。健康之道,首在本身元气之运化,而不在物品之希罕珍贵,就算山珍海味,吃过了也不一定能供养身体,蔬菜素品尽可充饥果腹,何必把自己的肚子当成化尸场,折损自己的福分?”再想:“血肉之类必有灵性,与人同体,纵不能修养德,使他亲我敬我,怎可再残害生灵,使之仇我恨我呢?”若能想到此理,那就对吃肉感到伤心,下不了口,而不敢杀生了。
想改掉暴躁的坏脾气也一样,就想:“人不可能一模一样,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没有十全十美的,因此应该互相体谅迁就,就算不合我意,而互相干扰,对我们也没啥损伤,有何可怒可气的?”再说天下也没有自以为是的豪杰,也没有怨天尤人的修养法,怎么可以只要求别人,而不要求自己呢?日常生活有不能称心如意,是自己德行未修,涵养不够,必须再自我反省。如再有人毁谤,那是要磨练我,玉成我的,欢迎都来不及,为何要发怒呢?如闻谤不怒,毁谤也会如举火烧空,必将自消自灭。若听到毁谤就动怒,想尽办法加以辩论维护,正是作茧自缚,自取其辱的作法。况且发怒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其它尚有种种过失,都可依此类推,细细思考,道理若能明白,过错就不会发生了。
何谓从心而改,一般说来,人的过失虽然有好几百种,但归根究底,都是从心所起;若能心不动念,无私无欲,就不会有过失了。也不必逐样检讨好名、好利、好色、好货、好怒诸过失,只要一心向善,正气所钟,邪念自然消失,一尘不染,就像太阳高空,鬼魅尽消一般,这就是精一的真传。因为过从心生,也当从心上修改,如斩毒树先断其根,则必枝叶尽落,就不必枝枝去剪,叶叶来摘。
最好的改过方法是修心,使心里马上清净。妄念一动即察觉,并加以克制,则过不生。若做不到这种高深的境界,则只好明理以改过。再办不到,就只好随事而禁了。
能修心并明理兼禁过,是再好不过的事。若只懂禁过,不明道理,不知修心,是笨拙的改过方法。
因此发愿改过行善,最好能有亲朋提醒督促,或请神鬼为鉴,一心忏悔,昼夜不得松弛,经过一段时日必有效验。到此境界,自然感到心旷神怡,智慧顿开,或处杂乱环境而不动心乱性,或见仇人而不怒反喜,或梦见吐出黑色的东西,心情舒畅,或梦见圣贤提拔引接,或梦见飞上天空,或梦见各种佛旗宝伞,以及种种罕见之胜迹妙景,这就表示过消罪灭,行而有征之象。但不可就此心满意足,自鸣得意,不再求进步。像古代贤人遽伯玉在二十岁时,就已经觉得以前的不是,而马上完全改过了。到了二十一岁又觉得以前所想改的过失,还没完全改掉。到二十二岁,又回头看看二十一岁的时候,还像在梦中一样糊里糊涂的。这样一年又一年的,逐渐改去过失。直到五十岁那年,还觉得以前四十九年的不是。古人改过的方法竟像这样,吾辈凡夫俗子,过失像刺猬身上之刺一般多,若冷静思考,还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必是粗心大意,迷糊之人。
凡是罪孽深重之人,大都心志昏庸,失神进健忘,无事烦恼。见到正人君子,则显出惭愧沮丧之状;听到了真理大道则不高与。有时施恩反招憎怨,或做一些颠颠倒倒的恶梦,甚至于神经兮兮的自言自语。上列种种都是自作孽之相。若有了上述情况,应该即刻发愤图强,改过向善,以免自误。
【点评】在作者看来,一个人心性的善恶,必与天心相感应:福之将至,可从其人宁静的心境,安祥的态度判断出来;祸之将临,也能从其人乘戾的行为发现得到。姑且不论作者“至诚合天”说法的科学性,我们可以用一般的道理来分析这个观点。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心情好时,办事也会顺畅,而心情欠佳时,工作、学习甚至人际关系也往往被搞得一塌糊涂。其实道理很明显,心情畅快时,我们做起事来精力会比较集中,工作效率就高,和人交往也不会过于斤斤计较。而心情灰暗时我们则往往做事会不专心或迁咎于人,而这样做往往会把事情办砸。这就是所谓福祸皆由心起,命由心生的道理。
作者又说“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在他看来“改过”是一个人远离灾难的第一要义。诚然,一个人只有不断克服缺点,他的才能、整体水平才会一步步提高,而才识又是一个人创造价值、获得幸福的根本。由此看来,作者将“改过”看得如此之重也并不过分。
“耻心”、“畏心”、“勇心”,在作者看来是克服自己缺点的三要素。这三要素也大抵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自尊心和决心。最后,作者认为“明理”和“治心”是使一个人彻底克服缺点的最有效方法。“明理”简而言之,就是想通事情的道理。“治心”即为“修心”,作者看来只要一心向善、正气所钟,邪念自然消失,做事自然也一身正气。尽管作者的这些道理大多是从佛学的角度来阐释的,但其中道理分析得却很为透彻,是作者饱经风霜、洞透世事后的厚重之言。

一个人非常的诚信,必然能够得到福报,看人的面相就能看出来。而祸患即将到来,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不善良的行为发现。

出自《了凡四训》,原文: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於厚者常获福,过於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赏析:一切事故都是命里注定的,一丁点儿也不由人自己操纵。

这是信命、认命者的人生观。认为人的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都是上天提前安排好的,是人本身的力量不可改变的。

从哲学的角度说,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在昊昊天空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人类命运的主宰。这种人生观全面否定人的力量,主张遇事随波逐流,不作努力。

这种观点是一些人生失败者的托辞和麻醉药,使得自己更加消极地对待世界和万物。




中国的“福”字的由来?
故从「示」。又以甲文「畐」,象两手尊奉于「示」前,表尊奉上天垂相,无所不顺之意。其义为:1. 吉祥曰福。率指富、贵、寿、考、子孙繁盛、身体健康等而言。如《礼记�6�1祭器》「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也。」2. 福禄曰福。如《诗经�6�1...

福字的每个笔画怎样解释?
故从「示」。又以甲文「畐」,象两手尊奉于「示」前,表尊奉上天垂相,无所不顺之意。其义为:1. 吉祥曰福。率指富、贵、寿、考、子孙繁盛、身体健康等而言。如《礼记�6�1祭器》「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也。」2. 福禄曰福。如《诗经�6�1...

有关于“福”字的传说?
有个家丁目不识丁,竟将“福”字头朝下贴上。恭亲王福晋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可这大管家是个能言善辩之人,慌忙跪倒陈述:“奴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喜庆之兆。”恭亲王一听觉得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

经典人生哲理句子
经典句子见下面:太拿自己当根葱的人,往往特别擅于“装蒜”。我不喜欢戴手表,因为时间是个沉甸甸的东西。流言是写在水上的字,注定不持久,但是又传得飞快。在伤口上落泪和在伤口上撒盐,效果是一样的。人生就是一个充满遗憾的过程。有些事,挺一挺,就过去了。有些人,就是去狠一狠,也就...

了凡四训有哪些经典名句
3、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4、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5、和气能育万物;6、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7、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8、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9、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10、至诚合天,福之将至,...

改过之法是什么?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译文】春秋时代,有许多大夫,仅凭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推测其人的吉凶祸福,并且非常...

了凡四训最核心的30句话
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19.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也。20.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为什么我从不做坏事,还常做善事还这么倒霉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於厚者常获福,过於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

《左》、《国》诸记指什么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我该叫什么最好呢?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於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

绥德县18714416898: ...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②,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 -
桂童屏风:[答案] (1)B 过于刻薄的人往往遭遇灾祸.薄:刻薄.(2)B “我”为“何以一身瓦裂”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AD;“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矣”为句末语气词,排除C;故选B.译文为:应该思考从前的圣贤们,我们和他...

绥德县18714416898: 谁能白话这句话的意思?福之将至,观其善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必先知之矣. -
桂童屏风:[答案] 看他美好的样子就知道福气的事情快来了,看他不好的样子就知道灾祸就要来了

绥德县18714416898: 请大师帮我取个名字,在此多谢我儿子在2005年10月18日28分
桂童屏风: 蔡秋实

绥德县18714416898: 爱为生身之母忍为不育之根 是了凡四训里的吗 -
桂童屏风: 1. 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2. 2.命由我作,福自己求.3. 3.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4. 4.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5. 5.和气能育万物.6. 6.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7. 7.从前种种,譬如昨日...

绥德县18714416898: 《左》、《国》诸记指什么 -
桂童屏风: 《左传》2113《国语》《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5261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4102、《春秋谷梁传》 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国语》是中国最早的1653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内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容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绥德县18714416898: 福字怎么介绍 -
桂童屏风: 亘古至今,无人莫不希求有福.而「福」何以流传久远,广为大家所喜爱?从甲文「福」之字形可窥见,古人为我们揭示了「福」就像是两手尊奉、承顺于「示」之前,一切当道法自然,遵从天理;「福」就是尊重顺应自然的原理原则,不相违...

绥德县18714416898: 什么叫至诚之道 -
桂童屏风:[答案]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中庸》中有段话:“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这段话实际上讲明了蓍龟之类可以预测的理论...

绥德县18714416898: 据《中庸》举例写一篇“问天下'诚'为何物”的文章 -
桂童屏风: “诚”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经典都对其有所论述.中庸也不例外.在中庸里从第二十章后半部分开始一直到第二十六章集中的堆成这个概念进行了论述. 其内容如下:“第二十章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

绥德县18714416898: 何为“至诚之道”有这种说法吗? -
桂童屏风: 《中庸》中有段话:“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这段话实际上讲明了蓍龟之类可以预测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依据是什...

绥德县18714416898: 了凡四训中的至诚合天是什么意思 -
桂童屏风: 我们一个人处世、待人、接物要用真心,不欺骗自己,不欺骗任何一个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