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的内涵?

作者&投稿:徭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话什么意思呀?谢谢~

意思: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出处: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扩展资料:
1、表达的道理:
指那些对人类社会有过大贡献或者品德高尚的人,认为他们虽然死了,但是活在人心中,被人怀念千秋万世,所以是长寿的。
2、《道德经》的创作背景:
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见,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人,是与道为伍的,既有美妙的精神世界,又有充实愉快的现实生活,自然感到满足。相反,那些失却了心灵的人,内心是空荡、迷茫的,只能把心思寄托于外在的个人名利上。然而,没有心灵作依托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有着坚强意志的人,并不是为了自我名利而拼搏的人,而是心存大道、甘守真朴、无执无失、豪情满怀的人。这样的人,人生必然是欢快、幸福的。正如基督所说:有圣灵和你相伴,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所,是心灵之所即大道。人生的目的,无不是为了幸福、健康、长寿。人们追求幸福、健康、长寿,却忽视了心灵的自由,反而导致生命早夭。那些真正懂得厚生的人,始终关怀的是内在的心灵,是以有形养“无巍保皇且杂行窝行危虼巳椿竦昧讼喽猿ぞ玫纳8心切┮簧巳嗣竦娜耍淙馓逅劳隽耍撬堑挠⒘橛来妫庋娜瞬攀钦嬲な俚娜耍蛭堑挠⒘槭鞘粲谌嗣竦模嗣裼来妫堑挠⒘橛来妗?
本章是老子对有道者的高度赞扬。指出人生当自知、自胜、自强。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天地之志,并与世长存。

这句话的内涵是:一个人不把精神的住所弄丢了才能长久,有信仰,精神才有依托,一直到死从来都没有把精神的家园弄丢了,那么这个人就能长寿。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原义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亡]丢失;丧失。 通“忘”。

[寿]本义:长寿。

[失]找不着。

[所]处所,地方。

谈论人居住的地方没有意义,因此在这里指的是精神居住的地方,如果从精神上谈居住的地方这个大家就熟悉了,比如说成语“神不守舍”就是指精神不想守在自己居住的地方身体上,而是飞到外面去了。

本句的原义:“一个人不把精神的住所弄丢了才能长久,有信仰,精神才有依托,一直到死从来都没有把精神的家园弄丢了,那么这个人就能长寿。”

许多人认为精神居住的地方就是身体,身体既是精神吸取营养的地方,又是精神居住休息的地方,是精神的家园。一个人如果把精神的家园给弄丢了,精神就没有吃与住的地方了。把精神的家园给弄丢了就是注意力习惯性地把身体忘了,把身体忘了就会找不到身体的感觉了。

与道家学说的联系

1.《黄帝内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又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还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使身体始终保持在心平气和的状态,并且使精神守在身体上,这样就把精神世界管理好了;精神和身体分离的话,精气就完了。”第二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精力,就像天空和太阳,如果把精力的住所弄丢了,那么就活不长并且萎靡不振。”第三句话的意思是“使精神向内守在身体上,那么疾病还会从哪里生出来呢?”道家的祖先黄帝反复强调不要把精神的家园弄丢了,这样才能长寿。

比如说由于崔某的心思长期飞到外面去了,这样就把精神的家园弄丢了,所以晚上找不到瞌睡的感觉了,因此晚上睡不着觉;又比如说很多人由于心思都飞到了工作上,致使的脖子长期保持在紧张的状态但是却从来感不到脖子和颈椎的疲劳,最终使颈椎变形从而导致颈椎病。以上都是比较严重的例子,最普遍的是由于心思飞到外面去了,因此就感不到身体的需要了,比如说我平时从来不会出现不由自主的深呼吸现象,但是我发现我哥的两个儿子,他们在做游戏时,时不时地会出现深呼吸现象,这说明儿童对感兴趣的事,注意力都比较集中,生理系统自我协调能力较好。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心思总是不由自主的飞到了其他的地方,不能身心合一。因此儿童能感到身体缺氧的细微感觉,所以会及时地进行深呼吸来解决身体的缺氧状态。

2.长生久视 死而不亡。

久视:不老,耳目不衰。形容长寿。长生久视:长生长寿 ;死而不亡:精神永。在道家哲学观中,肉体虽死而精神仍存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不朽。

与儒家学说的联系

张载说过:“知生无所得则死无所丧”、“知死而不亡”,是一种生死一体、生死无间的观点。

东方佛教的唯心主义“以死怖人”,教人恋生畏死地趣向永生不死的精神的“涅槃”;而近现代的唯物主义则告诉我们,死以呼吸的衰竭、脉搏的停止、脑的死亡,成为人生命不可逾越的生理的“大限”。故二者虽看似对立,却都不约而同地为我们指向了一种生死两判的生死观。

而张载的观点和本句话都极大地突破了生死之间的界限,而使二者得以内在的勾连,最终指向“死生无变于己”这一生命至极真理。

2引申

多引用本句的引申义,代指那些对人类社会有过大贡献或者品德高尚的人,认为他们虽然死了,但是活在人心中,被人怀念千秋万世,所以是长寿的:

理想没有丢弃,人就会有长久的追求;人的精神不倒,肉体死亡精神也不会消失。

不失其所者久。这句可以和“死得其所”联系起来,《魏书·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其中,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久”和下一句的“寿”互文,所以不失其所者久也可以理解为:处在合适的地方、没有丢弃自己的理想、信念等等的人,他的精神就会长久。

死而不亡者寿。肉体的活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活,真正有意义的活是即使自己死了,他的精神、行为也能够影响许多人。所以说,人的精神不倒,肉体死亡精神也不会消失,仍影响着世人,是长寿的。



不失其所,是精神有依托,才会久。
死而不亡,死是人死,不亡是活着。
人虽死但仍活在人们的心里,这是叫寿。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典故何来?
树腐则叶萎;枝茂者遮根,条凋者本孤。故百足之虫,虽死不僵,助之者多也。”力请魏帝纳众贤以固己也。原文大体意思是,魏大臣曹冏向魏帝曹丕建议,广泛招揽人才为我所用,扶植自己的势力,大力重用亲信,如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像百足之虫那样有众多的渠道支撑着它,使它能屹立不倒。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 ...

...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其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若水。[1]通俗一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出 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

张元传文言文翻译注释
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 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及元年...

韩非子喻老原文及翻译(韩非子全文翻译在线阅读)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选自《韩非子·喻老》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在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

抱薪救火文言文翻译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

《庄子秋水》原文翻译
原文: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翻译:世间万物数量有万种,人不过是其中之一种;人类虽遍布九州,但其所居之地也只占谷食所生、舟车所通之地中...

《宋史 周敦颐传》译文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冤泽物为己任,刑部不惮劳苦虽瘅...

...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
这句话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记。原文:“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

庄子 徐无鬼 翻译
黄帝说:“治理天下,固然不是你操心的事。虽然如此,我还是要向你请教怎样治理天下。”少年听了拒绝回答。黄帝又问。少年说:“治理天下,跟牧马哪里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去除过分、任其自然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称他为天师而离去。才智聪颖的人没有思虑上的变易与转换便不会感到快乐...

郧县17698297759: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搜狗百科
主邱拓僖:[答案]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

郧县17698297759: 什么叫:“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主邱拓僖:[答案]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亡”:丢失;丧失.通“忘”.“寿...

郧县17698297759: 老子的“不失其所者久”是什么意思? -
主邱拓僖:[答案] 原文;老 子:「道 德 经」 :第 三 十 三 章 知 人 者 智 ,自 知 者 明 . 胜 人 者 有 力 ,自 胜 者 强 . 知 足 者 富 . 强 行 者 有 ... 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

郧县17698297759: “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主邱拓僖: 这句话的内涵是:一个人不把精神的住所弄丢了才能长久,有信仰,精神才有依托,一直到死从来都没有把精神的家园弄丢了,那么这个人就能长寿."不失其所者久,死...

郧县17698297759: 老子的“不失其所者久”是什么意思? -
主邱拓僖: 原文;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三 章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 胜 人 者 有 力 , 自 胜 者 强 . 知 足 者 富 . 强 行 者 有 志 . 不 失 其 所 者 久 . 死 而 不 亡 者 寿 .释义;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 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

郧县17698297759: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的内涵 -
主邱拓僖: 灭掉8识(本无我,实无灭,是名灭)合道则永不生不死(随众生心而度化但自己没有意识,本无意识,是名意识,名灭).灭掉六识则7识现(六根互用),合于肉身精气则阳神现,神通具足,变化自在,可人见,无分段生死.

郧县17698297759: 如何解释老子哲理“知入者智,自知者明”? -
主邱拓僖:[答案] 出自老子《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意思是: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算作是明智,能够了解、认识自己的才算是真正的高明.

郧县17698297759: 什么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主邱拓僖:[答案] 老子 道德经 第三十三章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俗译】 能了解他人的人就可以叫做“智”;能了解自己的人就可以叫做“明”;能胜过他人的人就可以叫做“有...

郧县17698297759: “自知者明,胜己者强”什么意思 -
主邱拓僖: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的变形说法而已.其实就是“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译文: 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智,能认识自己的叫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