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作者&投稿:巫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抗战结束到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问题的文件有哪些~

只有两个文件分别是《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
1、《五四指示》
《五四指示》是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 该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五四指示》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著名的“五四指示”。
2、《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
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又颁布了补充条例。
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挖掉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根据地;农民分到了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果实,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并积极参加人民解放军;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扩展资料
条款内容:
《中国土地法大纲》第七条土地分配,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但区或县农会得在各乡或等于乡的各行政村之间,作某些必要的调剂。在地广人稀地区,为便于耕种起见,得以乡以下的较小单位分配土地。
第八条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分给各人的财产归本人所有,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适当的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
第九条若干特殊的土地及财产之处理办法,规定如下:
(甲)山林、水利、芦苇地、果园、池塘、荒地及其他可分土地,按普通土地的标准分配之。
(乙)大森林、大水利工程、大矿山、大牧场、大荒地及湖沼等,归政府管理。
(丙)名胜古迹,应妥为保护。被接收的有历史价值或学术价值的特殊的图书、古物、美术品等,应开具清单,呈交各地高级政府处理。
(丁)军火武器及满足农民需要后余下的大宗货币、资财、粮食等物,应开具清单,呈交各地高级政府处理。
第十条土地分配中的若干特殊问题之处理办法,规定如下:
(甲)只有一口或两口人的贫苦农民,得由乡村农民大会酌量分给等于两口或三口人的土地。
(乙)一般的乡村工人、自由职业者及其家庭,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但其职业足以经常维持生活费用之全部或大部者,不分土地,或分给部分土地,由乡村农民大会及其委员会酌量处理。
(丙)家居乡村的一切人民解放军、民主政府及人民团体的人员,其本人及其家庭,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
(丁)地主及其家庭,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土地法大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四指示》

《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通常称为“五四指示”。很多论著认为,这个指示决定改变土地政策,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其不彻底性即表现在对于中小地主、富农等照顾过多。但有些同志却认为“五四”指示提出了没收地主阶级土地的政策,主要根据是:一、“五四指示”强调发动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普遍地变更土地关系,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二、“五四指示”颁布后,很多地方实际上没收了地主阶级的土地,中央领导还批准了这种行动。 但是,认真研究一下‘五四指示’,便发现上述论据是不充分的,传统的看法应该加以改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土地政策主要是减租减息。

抗战前夕,边区土地大部分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广大农民处于地主的重租高利盘剥之下。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首次将减租减息政策作为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政策之一。

它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同时,实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合理负担政策,提高了贫苦农民的斗志,开始打破了农村基层政权由地主富农霸占的局面。

扩展资料:

农民问题是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中国农民问题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翻身解放和共同富裕。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问题。

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毛泽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土地改革从解放战争时期开始进行,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冬,除台湾省和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使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的约七百亿斤粮食的繁重地租,彻底消灭了在我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土地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邓小平在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减租减息。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提出“在全国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主张,并在陕甘宁苏区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运动。1937年8月 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1939年冬和1940年春,华北各根据地兴起了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在晋察冀边区普遍实行了二五减租,最高地租额不得超过土地正产物的37.5%,农民战前所欠的旧债,按年利一分,一本一利清理,利息超过原本停利还本,超过2倍本利停付;同时广泛开展了回赎抵押地和典地的运动。

二五减租

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四届三次扩大会议对广东的农民运动决议中,提出减租25%(即“二五减租”),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二分。

同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联席会议作出了“减轻佃农田租25%”,“禁止重利盘剥,最高利率年利不得超过20%”的规定,减租减息遂成为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党的一致主张。当时对发动农民反对土豪劣绅,打倒军阀,推动北伐战争,起过重要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减租减息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减租减息。

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国内客观和主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客观条件就是中国面临民族危机,民族矛盾成为国内最主要的矛盾。

主观条件就是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能够团结地主和农民都参与到抗战中来,虽然之前实行的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的土地政策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但是却使很多地主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很难生存;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则能够同时满足地主和农民的要求,自然能够得到了地主和农民的拥护并参与到抗战中去。



减租减息的主要内容

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就是“在土地关系上,我们一方面实行减租减息,使农民有饭吃;另一方面又实行部分的交租交息,使地主也能过活。”

具体内容在各个地方各有不同,其中比较普遍的是实行“二五减租,一分减息”,即在原租额基础上减去25%,废禁各种超经济剥削,利息率不得超过年息10%;之后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进一步发展到四六分或者三七分,但是不能超过这些限度。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不同地区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修改,但大部分地区都遵循这些原则,循序渐进的展开,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主政权规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如债务人付息已超过原本一倍者,停利还本,如付息已超过原本两倍者,本利停付,原借贷关系视为消灭。中国共产党曾实行的减轻农民所受地租和高利贷剥削而不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土地政策。

减租减息
减租减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减组,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超过10%,


抗日战争期间 国共两党的关系
合作关系。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破裂的标志各是什么?分别进入了什么时期
1、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党右翼势力彻底背叛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中国进入十年内战时期。2、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

1939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1、1939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南方局正式成立,周恩来任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适应抗战相持阶段的新形势而建立的,其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大局,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战民主,争取抗战胜利。在恶劣艰险的环境中,南方局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

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持久战
1、持久战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战斗或战役,是相对于速决战而言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战略方针,即采取战略上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战役和战斗上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逐步削弱敌人,壮大自己,转劣势为优势,最后战胜敌人。2、持久战是毛泽东最早提出的,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

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在不同时期各叫什么名字?
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在不同时期的名字:1、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始主要称工农革命军,后相继改称红军、中国工农红军。2、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主要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习惯上称华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它们分别战斗在华北、华中、华南和...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矛盾。战争胜利以后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战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出了许多英雄。要写出3个英雄人物的名字以及...
佟麟阁(1892-1937),汉族 ,原名佟凌阁(因牺牲后报纸误写为“麟阁”,此后就沿用了下来),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先后隶属北京政府、国民军、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哪几次重大历史转折?
1、1927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严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县(市),参加起义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有数百万人。这些起义,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给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来源。2、1937至1945...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不同时期的名称是什麼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南方八省游击队。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来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一一五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一二〇师、国民革命军第...

()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主要任务,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指明了方向。C项错误,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毛主席在会议上...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