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小故事,三字经,弟子规,中的故事

作者&投稿:邗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弟子规和三字经有什么区别~

1、《弟子规》是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2、《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3、《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4、《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5、《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6、《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 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 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扩展资料:
影响: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
《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弟子规》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弟子规》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凡是人,皆须爱”,通篇以“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类手法,扼杀学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
参考资料:三字经-百度百科弟子规-百度百科

典故篇
01 孟母三迁
02 孟母断机
03 五子登科
04 祖莹学诗
05 黄香温席
06 孔融让梨
07 孔子相师
08 赵普夜读
09 孙敬悬发
10 苏秦刺股
11 车胤囊萤
12 孙庸映雪
13 买巨负薪
14 李密挂角
15 苏洵发愤
16 梁灏夺魁
17 李泌赋棋
18 文姬辨琴
19 韦贤教子
20 道韫柳絮
21 刘宴正字
人物篇
22 尧的故事
23 舜的传说
24 大禹治水
25 千古一帝
26 刘邦反秦
27 唐太宗·李渊
28 宋太祖·赵匡胤
29 元太祖·成吉思汗
30 明太祖·朱元璋
31 清太祖·努尔哈赤

时间: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黄香温席(冬则温夏则清)

郯子鹿乳奉亲(亲所好力为具)

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解:家里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满足,更应该考虑到长辈。水果或菜肴也都要和长辈一起分享,不能吃“独食”。(推而广之: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我们自身而不好的习惯,都要把它去除掉。

卧冰求鲤[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晋朝人王祥,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朱氏不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连父亲也不喜欢他了。虽然失去了父母的慈爱,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有一年冬天,继母病了,想吃新鲜的鲤鱼。当时天寒冰冻,河面都结冰了,一般渔民都已经不出去捕鱼了。王祥为了捉到活鱼,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希望能用体温化开河面的冰以后再捕鱼。(神话色彩的情节是)这时候冰忽然自行融解裂开一条缝,从里面跃出两只鲤鱼,于是拿回去供母。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就格外关心起来了。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融洽和谐起来。

原文: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闵子骞谏父[亲有过谏使更 亲憎我孝方孝][挞无怨]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 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解: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的其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亲尝汤药(亲有疾……)

原文:汉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载侍疾,汤药亲尝

汉朝时的文帝,叫做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文帝的天性,生成是很孝顺的,他虽然做了皇帝,每天要处理的公务都很多,但是却从来没有忘记到母亲的房间进行问候;朝朝夜夜,奉养这位母亲,从来没有懒惰的意思。有一次母亲薄太后生病一直没有好转,汉文帝就不分曰夜尽心照顾母后,把侍奉母后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文帝服事他母后的病,总是殷殷勤勤,看护得精心周到。夜间睡的时候,眼睛也没有闭好,衣带并没有解开过,没有睡一个安稳的觉。对于母后的汤药,必定亲自尝尝,确定热度和甘苦(看看会不会太烫或太苦),才放心地端给母后服用。常言道:久病无孝子。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母亲足足病了三个年头,他也服侍了三年,母后的身体才好转过来。这件事感动了文武百官及天下的百姓,母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孔融让梨—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晏婴使楚(行高者……非貌高)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但长相很普通。一次,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婴来了,想羞辱他,于是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又低又小的门。晏婴知道这是楚国人故意羞辱他,就说:“我是前来访问的,这是狗洞,不是国门,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楚国人一听,马上打开城门让晏婴进去了。晏婴见到楚王,楚王故意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上等国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觉得晏婴很了不起,对他肃然起敬,并马上向他致歉。

负荆请罪[兄道友弟道恭][势服人心不然] 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

孟母择邻[亲仁的故事]

齐桓公的教训[不亲仁无限害]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但晚年开始生活腐化,宠信坏人。他宠信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人。易牙为了让齐桓公尝到人肉的味道,不惜把自己的儿子杀掉;而竖刁为了新近桓公,主动阉割自己成为宦官;开方为了讨好桓公,15年不回家看父母。管仲对他们很反感,多次对桓公说:“像他们这样杀死自己的儿子、自己阉割自己,背弃自己父母的人是靠不住的。”齐桓公却听不进去。后来,齐桓公病了,他们原形毕露,对病重的桓公不理不睬,最终桓公被饿死了。

纸上谈兵[但学文不力行]

赵括是战国时期大将赵奢的儿子,从小熟读兵法,讲起战术来十分在行,赵奢却不以为然。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大将军廉颇前去抵挡。廉颇很有经验,他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采取坚守不出,保存实力的策略,有效地阻止了秦国的进攻。秦国见廉颇难付,就采用了反间计,派人散布流言,挑拨赵王和廉颇的关系。赵王中计,派只会空谈兵法的赵括代替了廉颇。赵括没有分析敌情,轻率地改变了老将廉颇的战略,在泰军的引诱下出兵迎战,结果使40万大军全军覆没。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门深入][方读此勿慕彼]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房室清——笔砚正]

韦编三绝[有缺坏就补之]

啮指痛心

周朝的曾参夫子,表字叫子舆。他的奉养爷娘,和别人不同,最能够养他父亲母亲的志向。每逢吃饭的时候,必定有酒有肉。将要收去的时候,一定问过他父亲,这个余下来的酒肉,送给哪个。他的父亲生平喜欢吃那羊枣子,后来他的父亲死了,曾参就终身不吃羊枣子了。有一次,他在山里砍柴,不料家里忽然有客人来了。他的母亲因为曾参不在家里,又没有钱可以备办供客的东西,不知所措,就用牙齿咬破自己的指头。当时曾参在山里砍柴,忽然心头像小鹿撞的痛了一阵,就慌慌忙忙背了柴回到家里来。(母子同心,无时不刻将亲人的安危放在心里)。曾参在孔子门下受学,孔子传了他一部《孝经》,内容共总有十八章。

戏彩娱亲[亲所好力为具]

拾椹异器[亲所好力为具]蔡顺丧父,世乱岁荒。奉母,赤黑分筐

汉朝有个蔡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服事母亲非常孝顺。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年岁又荒。没有饭吃了,他就拾了桑树上结的果子,去供奉母亲。用一个器皿装着黑的桑子,又用另一个器皿装红的桑子。赤眉贼见了很奇怪,就问他这是什么缘故。蔡顺说,黑的奉养母亲,红的自己吃。赤眉贼听了,也很可怜他的孝顺,就送他牛蹄和白米。

陆绩怀橘六岁,作客归来。母性所爱,怀橘三枚。

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绩。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告辞回家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原因。陆绩回答说:"橘子是我母亲吃,并非自已贪心,还请太守原谅!"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可贵了,肯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同学们!陆绩时时想着母亲,希望母亲和他一起分享甜美的橘子,这般孝心,多令人感动!我们对父母亲不仅不私藏东西,更要能体贴亲心啊!

学文并且力行:


三字经经典儿童故事
三字经经典儿童故事一 《孟母三迁》《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

经典三字经小故事
5、《孟母三迁》《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

三字经有那些故事(至少5个)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

三字经用一段编故事
6、《孔融让梨》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

三字经小故事
1、“孟母三迁”的故事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是战国时期的邹国人,他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家里贫困,母亲对他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够成才。孟子小的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有样学样,孟子就跟着学了一些拜祭之类的事情。他的母亲认为,这个地方不...

三字经故事
【三字经故事】 【篇一:父子恩,夫妇顺,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有个关于夫妇之间顺从和睦的故事是这样的:汉朝时有个鲍宣,他娶了桓少君为妻,因为桓少君家里相当富有,所以他嫁过来时,带了许多的嫁妆和奴仆。鲍宣看了,心里很不高心,便要桓少君把这些嫁妆退回娘家...

三字经的小故事: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
惰:偷懒怠惰,没有尽到责任。子:这里指为人子女。不学:不肯读书学习。非所宜:是说不应该如此。为:作为、成就。【语译】做父亲的生了子女后,只顾着去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他们,是父母的过错;做老师的教育学生不够严格,不能使学生有所成就,这就是老师的怠惰。做人子女者如果不肯好好学习,是...

三字经小故事
三字经小故事精选10篇 小故事蕴含着大哲理,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10篇三字经小故事精选,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1、《黄帝制历》中国的历法是全世界最早的,既科学又实用,是在黄帝时期发明的。黄帝手下有两个大臣,叫羲和及常仪,他俩对天象都感兴趣,黄帝叫羲和研究太阳运行规律,叫常仪研究月亮和...

三字经50个小故事都有哪些
三字经50个小故事都有哪些如下:《三字经》故事(一)孟母三迁:孟轲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很早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十分贫穷,但母亲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他们最初住在坟地旁,孟轲就模仿做丧事。孟母很担心,就搬到集市上,与一家屠夫为邻,孟轲又模仿起杀牛羊来了。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一座学校附近,...

三字经里的故事10个小故事
三字经:夕孟母,则伶楚。子不学,断机楚。斗宴山,有义方。教五子,名惧扬。 这是一个小故事。里面说了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到知识,每天都在很努力的编织东西来挣钱让孩子读书。但是,有一天,孩子说不再读书,母亲听了,马上把编织机拿剪刀把绳子都剪断了,说孩子不学习,自己那么辛苦也没用。孩子没有办法...

阜新市15733138431: 弟子规中的历史典故 -
善空黄芪: 典故篇 01 孟母三迁02 孟母断机 03 五子登科 04 祖莹学诗 05 黄香温席 06 孔融让梨 07 孔子相师 08 赵普夜读 09 孙敬悬发 10 苏秦刺股 11 车胤囊萤 12 孙庸映雪 13 买巨负薪 14 李密挂角 15 苏洵...

阜新市15733138431: 弟子规中的故事读后感要弟子规中的故事,要五篇,, -
善空黄芪:[答案] 读《弟子规》有感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

阜新市15733138431: 谁有关于弟子规的励志的小故事啊 急急急!!! -
善空黄芪: 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 则学文)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

阜新市15733138431: 三字经弟子规中孝篇小文章急用快谢谢 -
善空黄芪:[答案] 香九龄,能温席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

阜新市15733138431: 孟母三迁是弟子规里的故事吗 -
善空黄芪: 应该不是的.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故事原文: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阜新市15733138431: 关于“父母教,须敬听”的故事 -
善空黄芪: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阜新市15733138431: 请问《三字经》《弟子规》《蒙学》《家训》等经典名篇中的德育故事 -
善空黄芪: “幻世涤尘”吧中有《三字经》《弟子规》原文,其他的传统经典古籍,希望大家不断添加!

阜新市15733138431: 弟子规中孝顺篇中引用了一个小故事《韩伯愈泣杖》和三字经中的《伟伯愈忧母》其中的主人公是同一个人吗?如果不是,为什么故事内容是一样的?如果是为什么名字不一样? -
善空黄芪: 应该是同一个人,《三字经》的作者到现在都还没确定是王应麟、区适、黎贞中的哪位写的,这三个人都是宋、明时代的人.《弟子规》则是出自清代李毓秀之手,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所以应该是同一个人

阜新市15733138431: 三字经课 小短文 -
善空黄芪: 三字经中的小故事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是一个小故事.孟子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只有几亩薄田,父亲激公宜在孟子三岁时就外出谋生,以后就凌晨讯皆无了,家里全靠母亲仉氏纺线织布生活.孟子家信今天山东省邹县乡下的...

阜新市15733138431: 弟子规讲故事特短文 -
善空黄芪: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易解】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故事】“融四岁,能让梨.”说的是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