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

作者&投稿:贺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末为什么废除科举制~

情况:
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主导:光绪29年(1903年),直隶\两江总督袁世凯和张之洞上疏请渐行罢废科举.1906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

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晚清政府这一重大举措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使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被打破,促进了思想解放

科举考试以儒学为基本内容,废科举加速了儒学的解体,使儒学地位日益降低,最终使儒家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的思想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而获得了极大的解放,立宪主义、共和主义、无政府主义、民本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纷纷涌现,民主与科学大旗在神州大地上高扬。

二. 大大推进了20世纪初中国科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首先,科举的废除使四书五经失去独尊地位并导致经学衰微,这使以经学为主导的传统学术格局逐渐解体,各门学科的分化与独立从可能变为现实,于是分支学科相继独立,为科技文化在20世纪初的独立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其次,科举的废除改变了过去人们所习惯的思想活动路径,造就和壮大了现代科技知识分子队伍,吸引了大批有志人士登入科技文化殿堂,促进了科技文化的普及与推广。

三. 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教育制度

科举制度废除后,近代新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全国各地新学堂数量直线上升。随着新学堂的大规模兴办,从幼儿园到研究院,各级各类学堂配套成体系,这表明资产阶级性质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确立。它使教育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 促进了中国新型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和中国社会的变革

随着科举的废除和新学堂的创办,近代新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接受了西方文明,大大开拓了文化视野,逐渐放弃通过考试求功名的观念,就职开始走向多元化,并逐渐形成一个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接受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团体,把救国与向西方学习结果起来,推进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五. 促进了仕学分途,瓦解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

科举的废除使中国知识分子摆脱了对政治与王朝的人身依附,摆脱了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读书做官”思想的束缚,开始关注学术的独立品格,认识到“治学与做官是两途而不是一途”,主张“为学问而学问”。士人阶层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上的消亡,意味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不复存在。

总之,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不仅是中国政治变革的一个重大决策,也影响到20世纪初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

1.促进了新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废除科举制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发展近代教育,使新式学堂尽 快兴办起来以培养实用的新式人才。

2.科举制扩大了城乡差距。在科举制度下,士人趋于乡村—城市—乡村间的流动模式,遍布乡村的士人从乡村流入城市,最后又从城市回到他们心理与情感上真正认同的人生归宿——乡村,这种流动模式维持着城乡文化一体同步发展。

3.有利于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 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学的兴起,使得中国的学生能够接触到 近代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而不再是空洞无用的儒家经典, 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改变学生知识结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民 众的整体素质。

4.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间接地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在中国,中国社会观念的基础是儒家思想,它也是调节人际 关系、社会平衡、君臣关系的杠杆,儒家伦理思想通过儒家经典 传播方式实现了对国人思想的渗透,牢牢控制着人们思想。

5.考试与选官的脱离。科举制担负着为政府选拔人才作为官员的任务,科举制度在中国建立起了一个从政治录用到政治角色养成的行政录用机制,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上下沟通、沪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举制度废止后,在选官制度上出现了缺失。民国时期,按照孙中山的设想,南京政府设立考试院,但它已无法像中国古代一样组织全国规模的大型选官考试了。

6.废除科举制度,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捣毁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基础,极大地冲击儒家学说灌输在国民头脑中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社会与思想基础,极大地推进新文化的传播。

扩展资料

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参考资料:科举制度-百度百科



1、促进了新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废除科举制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发展近代教育,使新式学堂尽 快兴办起来以培养实用的新式人才。1903 年清政府颁布并实行了 《奏定学堂章程》,这部章程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教学、管理、 毕业、任用等各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形成了较完备的近代新 式教育体系,为发展新式西方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随 着近代教育的发展,学堂和在校学生的数量也迅速增加,极大促 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2、有利于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 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学的兴起,使得中国的学生能够接触到 近代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而不再是空洞无用的儒家经典, 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改变学生知识结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民 众的整体素质。在许多地方,基层社会中的开明绅士及新式学堂 毕业生先后组织和开办教育会、夜校、农会等自发的教育机构, 并且他们还进行了识字教育,人口普查,废除封建陋习等运动, 发展了各类公共事业,使得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3、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间接地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在中国,中国社会观念的基础是儒家思想,它也是调节人际 关系、社会平衡、君臣关系的杠杆,儒家伦理思想通过儒家经典 传播方式实现了对国人思想的渗透,牢牢控制着人们思想。科举 强化了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一体化,它构成了稳固的封建 思想体系,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灵。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士子, 无疑成为封建王朝统治的根基。科举制度的废除割裂了选官机制 与儒学之间的联系,政治权力结构因此而转型,这必然会动摇满 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导致中国政局、社会结构以及国人思想的巨 大变动,并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政府最后的覆亡。

1、 废除科举制度对近代教育制度建立的影响
废除科举促进了近代意义上新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废除科举后,近代新式教育获得空前发展,全国各地的新学堂数量大增,随着新学堂的大规模开办,现代教育体系开始逐渐建立,传统的“读书做官”教育模式开始解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经学为主导的传统学术格局逐渐解体,各门学科的分化和独立成为现实,通过新式学堂培养出的人才开始进入社会各行各业,它使教育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个方面人才结合起来,教育向着更加多样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2、废除科举制度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废除使读书人摆脱了对清王朝的人身依附,士人阶层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上的消亡,意味着清王朝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不复存在。科举制度起到了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稳定,解决读书人生计出路问题的作用,废除科举制度意味着读书人这一群体由自上而下进入上流社会的管道中走出来被迫开始游离在社会中的各个角落,梦想和希望的破灭使他们由清王朝的支持者变成了它最终的掘墓人。
3、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
1)传统学术格局的打破,儒家独尊地位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以经学为主体的学术传统被以分科教育为特色的近代学术规范系统取代。
2)传统的思维方式遭到挑战,并需要不断更新。


科举制被废除后,为什么很多人后悔了?科举制有什么好处
隋朝时,隋文帝创立了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这改变了之前靠出身来选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隋朝虽然历二世而亡,但唐朝建立后还继续使用科举制来选拔人才。之后历代王朝都使用这个制度来选拔人才。一直到1905年,清朝才正式下旨废除科举制。这在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制度正式结束,成为了历史。不过科举...

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制,这是否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此时西学出身的严复,也认识到中国不变法则亡国,而不废八股又不能变法。梁启超说得更明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实际上,清廷决定废除科举制度,并非缘于科举的积弊难返,其预设的基本前提是,"西方诸国"没有科举...

废除科举制有何影响
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这给清末和民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至少体现在以下方面:(传统的就不说了)第一,农村教育的停滞。最初,人们预测,“科举废矣,学堂其必勃然兴”,盖上可“以用于科举之费而用于学堂”,下则“以求于科举之人才而求于学堂”,学堂之经费和学生都会“顿增无数”。不过...

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废除科举制度,捣毁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基础 废除科举制度极大地冲击儒家学说灌输在国民头脑中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废除科举制度,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废除科举制度,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社会与思想基础,极大地推进新文化的传播 或者:1.使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被打破,促进了思想解放 2....

清末学堂制度的改革对科举制的影响
1.促进了新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废除科举制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发展近代教育,使新式学堂尽 快兴办起来以培养实用的新式人才。2.科举制扩大了城乡差距。在科举制度下,士人趋于乡村—城市—乡村间的流动模式,遍布乡村的士人从乡村流入城市,最后又从城市回到他们心理与情感上真正认同的人生归宿——乡村,...

科举制的创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为什么?
第二个方面,为什么说科举制的废除也是历史的进步?科举考试到了明清时期,考试形式越来越不能实行时代需要,无法选拔出优秀实用人才。这一时期兴盛八股文,考试范围极为有限,仅从四书五经中出题,题目老出来出去没有新意怎么办,那就出截搭题,比方说,《论语》说到,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古...

“如何看待废除科举制”
1905年9月2日废除 利:抗外敌,救中国,必须建立新式教育,教授实用知识。科举障阻新式教育,也障阻中国图存。弊:贸然废止科举而无精妙制度顶替上来,儒家思想渐被搁置,朝廷抡才力弱,精英阶层远离中央控制,也会危及政权和国家。无论力保者还是力废者,其最终目的都是:保安政府,救国图存。所以受废...

19世纪末以来,科举制面临的冲击和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
思想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出现,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放眼世界,探求新知,洋务运动中产生了不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的新式学堂,兴起留学教育,这些在客观上冲击了封建的教育体制和科举制,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 废除科举制度,捣毁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基础。科举制度是经历漫长历史阶段形成的,它的形成是历代统治...

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近代文明所起的推动作用
1905年9月2日,随着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下谕旨,向全天下宣布:“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这一上谕的发布,宣告了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最终画上了句号。 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近代文明所起的推动作用表现在:1、美国社会学家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

为什么清朝要废除科举制
1、经济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政治上,清朝末期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科举制以失去了为封建王朝服务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得统治。3、文化上,西方文化的传入,使得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呼唤改革。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

巴南区13482439636: 初二历史 废除科举制有什么意义? -
勾垄舒必:[答案] 废除科举制度,捣毁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基础 废除科举制度极大地冲击儒家学说灌输在国民头脑中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废除科举制度,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废除科举制度,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社会与思想基础,极大地推进新...

巴南区13482439636: 科举制于清朝末年废除 -
勾垄舒必:[答案] 废除科举制度是清末新政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在消解旧权威,催生新制度,培植新力量,变革旧风俗等方面对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进步影响,同时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秩序、用人制度、社会道德等方面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巴南区13482439636: 废除科举制的意义 -
勾垄舒必: 废除科举制度,捣毁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基础废除科举制度极大地冲击儒家学说灌输在国民头脑中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废除科举制度,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废除科举制度,为新文化运动奠...

巴南区13482439636: 搜索答案>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科举制的废除有何意义 匿名 -
勾垄舒必: 积极影响:.科举制是门阀衰落和庶族兴起的产物,是封建荐才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打破了门第的限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有利于人才辈出,是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消极影响:1.科举考试引导人们严重地脱离现实,也助长了封建文化教育畸形发展.2.科举考试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考试形式也日益走向僵化,因循守旧,漏洞百出,特别是明清以后实行的八股文制度,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士子们的实际能力,束缚了人们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最终败坏了学风,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

巴南区13482439636: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的知识,分析科举废除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
勾垄舒必: 弊在于: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巴南区13482439636: 简述科举制的历史作用简述科举制之设的历史作用 -
勾垄舒必:[答案]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

巴南区13482439636: 清末新政改革的意义 -
勾垄舒必: (1)清末新政促进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变迁前期的改革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六部分工的制度模式.后期预备立宪使中国的政治体制在形式上具备了三权分立,而且从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到宣布《十九信条》,中国政治制度在形式上也由二元制...

巴南区13482439636: “如何看待废除科举制” -
勾垄舒必: 废除科举制度启动了现代教育,自1905年后,全国各地新学堂纷纷设立,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有6万多新学堂.新学堂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吸收西方教育的优点,增设了许多富国强民的学科.新学堂的知...

巴南区13482439636: 为什么在清末时期会出现"废科举,兴学校 -
勾垄舒必: 情况: 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要废除掉科举,兴建学校!主导:光绪29年(1903年),直隶\两江总督袁世凯和张之洞上疏请渐行罢废科举.1906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

巴南区13482439636: 有人说科举制的创立是历史的进步科举制的废除也是历史的进步里如何理解 -
勾垄舒必: 历史在进步,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科举制还没有创立时,朝廷就需要科举制度来招贤纳士.而在历史的进程中,科举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历史的发展要求,必须要有其他的制度来代替它.所以科举制被废除,也是历史的进步.(我是这么理解的)亲,满意请采纳~如有问题欢迎追问~谢谢支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