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三首完整意思

作者&投稿:勇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六字令三首的意思~

释义:
其一:
山,高耸入云端。快马加鞭向前赶路,不做丝毫停留。蓦然回首,惊叹身后的山峰与远处的天边快接上了!
其二:
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势奔腾迅猛如奔马,好似万马厮杀正酣战。
其三:
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锋刃未残。山之利剑好似要刺塌青天,但青天不会垮下,因为高山之大柱正支撑中天。
原词:《十六字令三首》近现代:毛泽东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湘贵一带群山间。在实行战略大转移的长征途中,红军不仅大多数时候都在高山峻岭中行军,而且也常在万山丛中冲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既历尽艰辛,又充满胜利的喜悦。毛泽东这三首小令,就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在翻山越岭的长征行军途中写下的。
赏析:
这三首词都是写山,
第一首写的是山的崔嵬和险峻,“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长征其实就是大范围的转移,前有崇山峻岭,后有几路追兵,这就促使部队快速行进,所以当毛泽东上到一高点回望时已经很高了,好像离天已经很近了。
第二首写的是山雄浑的气势。“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这一句没有用典。山是静止不动的,最多是山上风大时,草木会随之摇摆,而由于毛泽东本身是行动的,他观察的角度也是动态的,或许他还是骑在那匹大白马上。
那么山在他的眼里就可以像是江海那样翻腾起波浪来,而他本身也在这种波涛当中。他觉得山势实在是太磅礴了,在奔腾,在怒吼,在旋转,甚至是在跳跃和倾倒。于是他可以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伟岸的群山就好像千军万马厮杀正狠。
第三首写的是山的宏大。“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个人感觉写到这里,气势更大,意象更加悲壮。如果说第一首里的山是“离天三尺三”,还有“三尺三”的距离的话,那么这首词里的山更是好像枪和戟一样直接刺破了青天,甚至成了天地间赖以存在的中介。
没有山支撑的话,天就会坠落下来。这是一幅难以描摹而又宛若眼前的画面,个人主观色彩浓厚,很好地说明了毛泽东极度雄奇和大胆的想象力。
总起来都是写长征的红军。虽是三首,如同一首。把山比喻为狂涛巨浪、奔腾的战马和刺破青天的利剑,极准确生动,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像余地,最有力地歌颂了伟大的红军战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六字令三首

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曾写下三首《十六字令》: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小令开门见“山”。这“山”字前后,虽然没有附加任何形容山之高大的语法成分,但是它的内蕴却完全可以与“高山入云天”、“山高上九霄”这类句子的表意等值,这是无疑的。所以,若是在“山”字后接上一句“登攀跨越实艰难”也是顺理成章的。然而下文写出的却是“快马加鞭未下鞍”——若写“登攀跨越实艰难”这在表意上便是顺承;而写“快马加鞭未下鞍”则在表意上转折了。这种转折有何意义,应该是毋庸赘述的。

“惊回首”的“惊”,作为一个概念,在这里的内涵与“心惊胆战”、“恐惧颤栗”等是绝无血缘关系的;其外延仅限于“惊叹”;何以“惊叹”?因为山之高度几接于天了。“离天三尺三”是夸张。夸张,不是浮夸,它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为依据,“夸而有节”,是一种修辞手段。关于夸张,鲁迅先生说得好:“‘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毕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使我们立刻就知道燕山原来就这么冷。”同理,因为红军长征在赣、闽、黔、滇、蜀等省越过的十八座大山,无一不是高入云霄的,所以毛主席在这里运用了夸张这一修辞格,使我们立刻就知道红军长征途中的山原来就这么高!小令惊叹山体之高大,实为表现红军之高大。试想:能从“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的山头上挨着天跨越而过的红军,难道不是比高大的山体更为高大吗?这个“试想”,是小令“规定”了的题中应有之义,或者说,就是小令的“最后一段”,只不过它是个潜台词而已。小令为刻划红军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光辉形象,运用了“借宾定主”的表观手法——这个“宾”便是山,“主”便是红军。

小令将高低起伏、绵亘不断的群山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比拟、比喻等的修辞方式和适当的动词谓语从形象上进行摩状。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过“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等句子,由于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舞”、“驰”、“试比”等词语,而使本属静态的客体一下子都成了“活物”;同样,在这首小令中因为“倒”、“翻”、“卷”、“奔腾”、“战”等词语的运用,让沉睡着的群山“觉醒”了,也一下子都最大限度地动了起来——其动态显得气势之磅礴无比、力量之强大绝伦。

艺术的真实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这种摩状其实是在再现着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激烈战斗的场面。当侵华日军气焰之嚣张无以复加、炎黄子孙“生死已到最后关头”的时候,而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这一反动政策的蒋介石却不仅不抗日,反而殚精竭虑,妄图将正进行长征北上抗日的中国工农红军消灭在千山万壑之中。1934—1935年的“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红军当仁不让,英勇地给予了反击。那殊死的拼杀,恰似“倒海翻江卷巨澜”般地震人心魄;“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八个字,正是对那种白热化战斗不加渲染与烘托的白描。

“刺破青天锷未残”七字的蕴意可以说至少包容着这样几点:一是山峰如刀似剑;二是山峰坚韧锋利;三是山峰高峻无比。这山峰有如许之优势,则在“天欲堕”之时,当然是一定能够“赖以拄其间”的了。

小令的篇幅固然很小,但“有容乃大”。一首仅仅十六字的小令,却能以比拟、暗喻、夸张等几种修辞手段从多方面对山峰进行了颇为精彩的描绘,并且对其存在的重大意义作了高度肯定的评价,篇幅之短小与内容之丰富在此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小令以通感这种修辞手段深化了主题。“通感”,本系一心理学概念,作为修辞手段之一,钱钟书先生大抵这样解释:将对某些事物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互相沟通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感觉,以表现一种事物。这里,小令将对山的“刺破青天锷未残”的视觉印象实施“感觉移就”,以表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形象崇高,顶天立地;力量强大,战无不胜;积极乐观,永葆斗志。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只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才是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华民族的擎天巨柱。

三首小令的共同点是字面上都在写山,而实际上都“着笔于此,寓旨于彼”。通过写山,以其象征意义讴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

三首小令,韵味郁浓,咀而嚼之,齿罅生香;百读不厌,名副其实。若将三首小令喻之以工艺玉玩,实不愧为神工鬼斧雕琢而成之稀有精品,令人爱不释手。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说明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 毛泽东手书《十六字令三首》 原注 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注释 离天三尺三:与天空只有三尺三的距离。作者原注:“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太平御览》引汉代《三秦记》:“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尺。” 万马战犹酣:千军万马战斗得正激烈。以万马酣战比喻山势奔腾。金代王特起《绝句》:“山势奔腾如逸马。”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英姿飒爽犹酣战。” 刺破青天:将青天刺破。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连山刺天。” 锷未残:剑刃没有残缺。《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锷(è),剑刃。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 题解 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等。单调,十六字。四句,三平韵。毛泽东一生爱山,长征中登了大大小小不可胜数的名山、大山、高山、险山。《十六字令》中所写的山,不只是“我见青山多妩媚”的爱恋,也不再是自然界中的真实山川,而是经过作者的艺术想象而升华出的山的原型。《十六字令》之所作非一时一地,是在“马背上哼成的”,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修改和润色才定稿的,故词题下标名写作时间为“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完全符合创作实际。




十六字令.秋(三首)
              (二)秋,稻菽抽穗绿油油,喜眉梢,田间蛙鸣稠。                            (三)秋,金蝉振翅尚无忧,繁星闪,夜空笼清秋。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天欲坠,赖以拄其间。意思 谢了 急
你这个是什么词啊?我听说过“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和“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作者原注:“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第一个是根据民谣改编的,意思很简单,是说虽然山很高,但是革命战士有征服...

关于红军长征的诗歌
五、《十六字令·三首》近现代: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白话文释义:我快马加鞭飞越过山头的时候没有下马,但是当我回头一看,这才惊奇的发现:这座山是如此之高,山顶离天只有三...

红军长征的诗句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二、《十六字令三首》作者:近代毛泽东 1、原文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

十六字令三首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十六字令和捣练子渔歌子是什么意思?
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韵)。变:平(韵),中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韵)。例1:蔡伸:苍梧谣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例2:僧缘:燕衔杯菲,桃花一绽引春雷。樱桃落,细雨燕衔杯。例3: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上海六年级语文文言文
六年级(上) 望驿台(白居易) 秋思(张籍) 陈太丘与友期 *九 两小儿辩日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4) 村晚(雷震) 十六字令三首 一一 古诗三首 观沧海 望岳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二 菩萨蛮(韦庄) 卜算子(王观) 一三 暮江吟(白居易) 夜泉(袁中道) 嫦娥(李商隐)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 牧...

毛主席的诗词里,哪首中有 加油 的字样?
1)十六字令三首(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没有含“油”的,同音字行吗?(犹,游)2)十六字令三首(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3)菩萨蛮 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什么是十六字令???
<<十六字令>>是只有16个字的小令,篇幅短窄,很难装进许多内容,尤其是豪放之作,更不容易利用这一形式.此调古代作品流传至今者殊少,佳作更罕见.这道理简单,字数过少,没有回旋余地,虽有长才,也无所施展其技,写不好,无疑是当然的.然而,毛泽东这三首例外.它以雄伟简劲的笔触,描绘了莽莽群山的奇特...

高一语文上毛泽东词2首的全部书下注释 急!!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坠, 赖以拄其间。 ---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滨江区13821644213: 十六字令三首的解释简练一点,字少一点! -
夹琳青禾:[答案] 十六字令三首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说明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毛泽东手书《十六字...

滨江区13821644213: 十六字令三首(现代毛泽东创作的词) - 搜狗百科
夹琳青禾: 十六字令三首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注释] (1)离天三尺三:引自民谣,形容山的高险; (2)战犹酣:酣畅鏖战; (3)锷:剑锋. (4)拄:支撑.第一首写山高、险;第二首写革命的艰苦卓绝;最后一首写革命的斗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滨江区13821644213: 十六字令诗人写这三首小令不仅是为了写山 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
夹琳青禾:[答案] 一 反衬出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二 塑造了勇敢善战的红军战士形象 三 表现出红军战士有革命和自信的豪情

滨江区13821644213: 十六字令其三首的意思? -
夹琳青禾: 你的题目意思是“十六字令其三首”的字面意思吗? 如果是的话,我想应该是“许多十六字令的诗其中的三首”这个意思吧!! 十六字令是一种诗歌的文体来的!!! 如果是不是解释这个字面意思的话,那我就不知道你这道题要我们解决的是什么了,能补充一下就好了!! 希望能够帮到你!!!

滨江区13821644213: 十六字令三首 诗人写这三首小令不仅是为了写山,还表达了什么情怀 -
夹琳青禾:[答案] 山,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字典里,是艰难险阻的象征.征服高山就意味着战胜困难. 《十六字令三首》中,诗人写这三首不仅写山,还表达了红军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情怀. 而这也正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滨江区13821644213: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译文 -
夹琳青禾:[答案] 毛泽东《十六字令》 1934年到1935年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原注】.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原注】∶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

滨江区13821644213: 十六字令三首译文其中要描写山的特点和红军精神,别再把别人的复制过来了,拜拜拜拜拜拜拜拜托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
夹琳青禾:[答案]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天欲堕,赖以拄期间 翻译:这几句都是在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山很高 惊回首,离天... 天欲堕,赖以拄期间:天快要塌了,都是靠这座山撑住才得以稳定 这只是字面意思,要深究的话就要联系到毛泽东作这3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