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相互对立吗?

作者&投稿:淳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互相抵触的吗?~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不是抵触关系,可以从多方面区别开来:
一、文化主旨不同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二、做人标准不同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三、人生观不同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四、世界观不同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五、价值观不同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
六、哲学倾向不同
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七、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不同
儒家文化——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
道家文化——副食(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

扩展资料: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主旨:
1、道家思想主旨是忠孝,忠君孝亲。天人合一,无为而治。
不强求、不逆天自然和谐,大道至简,以忠孝思想治国,讲的是入世救世。乱世道家盛世佛。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六百多年。
2、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思想治国,治世安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的是治世。儒家指由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五百多年。儒家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文化

儒家与法家的对比 其他答案(1) 相同点: 一、从产生背景来看,儒、法家的思想都是在社会动荡且四分五裂的春秋和战国时期产生的; 二、从内容来看,这些思想无疑都是孔子以及孟子、荀子,墨子,和韩非子的对治理国家的各自的态度; 三、从产生的作用来看,都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不同点: 一、具体的思想不同: 儒家: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所提倡的社会规范思想是“礼”,其核心是“仁”;孟子是孔子之道的忠实捍卫者,他提出了“性善论”,包括“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而荀子则主张人性恶,认为人的恶性本身是无法根本改变的,但是可以用“伪”来抑制人的恶性而使之归于善;荀子和孟子的人性论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他们都是对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之人性论的发展 法家:法家的集大成者就是韩非,他支持性恶论,提出人际关系的本质是“自力自为”,与孔子的“克己复礼”相反,韩非提倡“不期修古”并且要“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以法用人、以法制定社会契约的法制社会。 二、结果影响不同: (1) 儒家思想在四分五裂的春秋战国时期,不适用于具体社会的情况,因而没有被各个 国家的君王所重用。但是到了社会安定、国家稳定发展的时期,如汉代等,儒家的思想就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且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使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国家繁荣昌盛。并且到了后期,董仲舒将儒家与道家相结合,产生出新的社会思想,更加促进社会的发展。 (2) 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受到的秦统治者的重用,秦始皇利用韩非的法家思想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这与韩非的法家的以法治国的思想有重要的关系,也充分体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的重要作用以及适应当时代的发展。 (3) 我们国家现在充分将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也是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墨家和道家,儒家与法家的对比
关于墨家和道家: 一,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道家则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二,墨家的影响主要限于先秦(至少表面上如此),道家的影响则一直延续到今天,是中国仅次于儒家的第二大学派; 三,墨家提倡生产劳动,道家则是脱离生产劳动的; 四,墨家的影响主要限于下层社会,而道家在知识分子中有较大影响; 五,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和"非攻”,但主要是通过和平方法和个人行动来阻止战争;而道家则主张清静无为,并不反对战争,且对军事思想有贡献; 六,在哲学上,墨家主要贡献是逻辑,而道家的长处则体现在直觉上; 七,两家都对科技有贡献,都主张节欲. 八,墨家是集体主义,道家则可以说是个人主义; 九,墨家主张”明鬼”,而道家则从鬼神的影响中跳了出来. 十,墨家为达到目的往往不惜牺牲自己,而道家则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十一,墨家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全部成员只服从于”巨子”一人,而道家则没有严密的组织. 十二,墨家主张用贤能治国,道家则反对”尚贤”,主张无为政治. 关于儒家和法家: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法术势”.儒家主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法家主张”导之以政,齐之以刑”;儒家主张人治,法家主张法治;儒家维护血缘关系,法家破坏血缘关系;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治; 二,早期儒家里,荀子吸取了法家的思想.秦朝,法家取得了统治地位,在秦以后的大多数时期里,是儒表法里,儒家占主导地位; 三,在哲学上,儒家的贡献主要在伦理学上,法家的贡献主要在逻辑学上; 四,儒家学说的出发点是人性本善,法家则认为人性本恶,当然基本上是这样,也不排除少数例外,如荀子也认为人性是恶的.但这是在他吸取了法家的思想之后. 五,法家的成就和目标主要在政治领域,而儒家的建树除政治外,还有艺术,历史,伦理,社会等领域. 六,先秦时期,儒家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后来两家都被用来为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 七,法家主张”农战”,奖励农业生产,儒家则鄙视生产生产劳动; 墨家和道家。 一,要是道家是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那在汉後就不会成为显学了,道家主张君王无为而民自治,显然是代表了人民利益,尤其是一般农民的利益。 二,道教是主张小国寡民的原始农业经济;墨家鼓励的是工业发展。 四,道家对全民都很有影响。 十一,道家主张自由。 儒家和法家。 一,法家和法治是两回事,儒家主张的礼治方是法治体系的以制度治国;法家的术权势治国体系就完全是人治思想。 三,法家毫无逻辑学可言。 六,儒家代表的是全民利益,不是甚麼地主利益,读过《孟子》的人就会知道。 七,法家主张把国家搞成战争机械,高效率的利用所有人力。儒家认为国以民为本,主张富民。说儒家鄙视生产劳动根本是胡说八道。

有一法脉,从印光大师,传到其弟子李炳南老居士,现在传到净空法师,正名为净宗学会,在我们这一脉教育里面,所持观点,就是儒、释、道,三家本为一体,就是本源、本质是一样的。

借用一篇上谕,这篇上谕,同时出现在佛家的基础学科《十善业道经》前面,代替了序文,在《道藏》总目录前面有雍正五篇上谕,这篇也在其中。

这一篇文章,同时出现在道家和佛家的经典汇集里面,就是两家祖师大德都共同承认的,相信是两家祖师大德,给我们两家后学弟子的一个提示吧。

雍正皇帝上谕 节选

上谕。朕惟三教之觉民於海内也。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人惟不能豁然贯通。於是人各异心。心各异见。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辟二氏以为异端。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朕以持三教之论。亦惟得其平而已矣。能得其平。则外略形迹之异内证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无异旨。

正如上面这个文章所说:三教之论。亦惟得其平而已矣。能得其平。则外略形迹之异内证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无异旨。

得其平,即平等法,我们佛弟子都知道,佛法就是平等法,无有分别执着。

佛法是平等法,那么道家是平等法吗?

我们慢慢一步步来分析。

道家的根本经典是《道德经》这个是道家最高级的课程。

那道家,《道德经》讲什么?道家讲一体,《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然后讲二用。二用是什麼?二用是产生变化。

就像中国道家所讲的太极,一体是太极,二用就有阴阳,就起变卦,太极生二仪,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这是中国道家讲的。

展开就是庄子在《齐物论》里面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个一,就是平等。这个境界就深了,度量就广了。

想想其实这个也是必然的道理,既然道家根本经典《道德经》已经说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万物都是因道所生,因道所化,何分别之有?分别只是形象,平等的一,才是本质。

看表面,有分别,看本质,没分别。庄子明白老子,真明白。

这个一,就是平等。

所以我听老师说儒释道是一家,我觉得有道理。

不过儒释道本为一家,这个观点,某程度上相当激进,未必会为全部人所接受,多有同修反对的。

佛法里面说,三个方面,六个字:事理、性相、因果。

性上、理上一样,事上,相上不同,我是这样理解儒释道三家的。

而看印光大师,他老人家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一代佛门祖师大德,他老人家终其一生,弘扬的最多的,不是佛经,而是儒家的《了凡四训》,和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

他老人家的示现,会不会是不如法的行为?还是因为圆人说法,无法不圆?

相信每个人,对此一定都会有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如何,相信都是值得我们深深去思考的。

六祖惠能云: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

我经常听净宗学会的老师讲经,说到这样一个观点,佛法是什么?觉法。

觉悟了,法法都是佛法,不觉,迷惑了,还有严重分别执着,《大方广佛华严经》都不是佛法。

我只是一介薄地凡夫,业障深重。何德何能,妄言评论佛法以及祖师大德的行持?

我的选择,只是老老实实按老师的教导去修正自己的行为,仅此而已。

只有少部分会有冲突,且多为在封建制度下必须遵守的,在其相应的历史年代稳定社会所用的。其根本义两者相差不多,儒家随世俗,佛家偏重出世,虽也讲世法,但其修行并不止于世法。

佛与儒家的中心思想,您清楚了吗?若不清楚讨论是否对立并没意义。

儒家的中心思想是:孔子云:「吾道一以贯之,惟恕而已」。

佛法的中心思想是:「众生颠倒,於无生中妄执生灭」。

基本上,此二是不相对立。若有对立,是人的问题。如刀,善人用之为善
刀,恶人用之称为恶刀。而刀本身又何曾自称是善或恶?佛法与儒家亦如
此,本无善恶,学习者自生善恶见解。

儒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相互对立,但是佛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不相互对立。

不存在对立。只是在有些方面出发点不同。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对立的!


佛道儒的三大思想精髓区别是什么?
佛道儒的三大思想精髓区别是追求不同。1、佛家的思想精髓:无缘大慈,通体大悲。既出世,也入世。入世,为了挽救众生;出世则是教一切众生,认识生命宇宙的真谛,脱离苦海,到达彼岸。佛家讲的是人与心的关系。2、道家的思想精髓:天人合一,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强求、不逆天。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的...

法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的本质区别是?
佛家注重自我的约束,用今生的苦修来换取来世的超脱,其本质是唤醒人自我的的约束能力 发家则对人性本善表示极大的怀疑 所以决定了其本质一定是通过外界的刑法来约束人们的行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依法治国 所以简单说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对人性的信任或怀疑 ...

儒家,道家,佛家的主要思想分别是什么?
道家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佛家思想: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它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

佛道两家到底合不合,还是说不属于一个阵营的
佛教在开始进入中原的时候也遇到了阻力,便开始吸取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比如“尽孝”、“敬祖”、“静心”、“法天地”。道教则在创造自己的神仙体系的时候,发现了“万物寂灭归于道”没有佛家的轮回受欢迎,便在中国神话里添加了轮回地狱,还增设了各种相对应的地府官职来进行管理,从这些设置都可以看出...

“释”家思想作何解释啊?
大乘"。郑板桥:“和尚,释家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说的是佛(释迦摩尼)是智慧的人觉悟的人,“释家后人”把佛“神话”成宗教就是现在称的佛教。“释”家思想与佛家思想是有一定区别的,佛家毕竟拥有宗教的意味。但了解“释”家思想也只能从佛教入手了,但要超越佛。

道家和佛家思想分别是啥子
在对世界进行了充分的思考之后,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人生采取了两种态度。佛家走向了出世的方向,道家则主张顺其自然。从某种角度上,它们是不冲突的。但是它们的出发点不同。如果说世界是一个复杂的操作系统,那么学习这样一个系统知识,就有了学习和认识方法之不同,同时也有了取舍之不同。各种思想流派就是这些学习方法...

儒家道家佛家三者核心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他相信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道产生的。对于道,老子曾经说过,道可道,非常道。道家认为,人应该追随道,放下一切迷惑,寻找真正的自我。与儒家不同,道家主张的是返璞归真和超越。道家认为,通过发现我们自己真正的本性来达到真正的自由。佛家思想 佛...

儒家与佛家的养生思想分别有何特点?
佛家养生思想特点:佛家养生保健与道家在祛病健身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佛家养生主要讲究一种超脱,认为只要处于这种超脱状态,人身百病皆不会发生。如何达到这种超脱状态呢?那就是禅定。禅定,即参禅,是一种综合气功、心理等多种因素在内的修持方法。通过禅定,使人进入超脱无病状态。佛家养生也讲意守,...

儒家 道家 佛家 相同点与不同点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道家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治理国家,一切顺乎自然,对百姓采取不干涉和少干涉的政策,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地。其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的社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同孔子的儒家思想一样,老子的道家...

儒家,道家,佛家的主要思想分别是什么?
儒释道三家以各自的方式追求真善美,都重视个人的人生修养,重视理想人格的实现,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对人的价值关切。又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互相补充,共同培育了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国人的主体价值观

泰和县18779886671: 儒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相互对立吗? -
沃齿君可: 儒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相互对立,但是佛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不相互对立.

泰和县18779886671: 儒家与佛家的关系是怎样的 -
沃齿君可: 佛、儒二教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儒教的要旨“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佛教的要旨是一致的. 一、佛教引进我国,在佛经汉译时,已经译进去不少儒家的处世思想、伦理观、价值观,例如它们都强调“自己解救自己”、强调“...

泰和县18779886671: 佛教和儒家思想有些相通? -
沃齿君可: 《灵峰宗论》说:“上古儒宗,皆佛菩萨示现,为师为导,接引迷流,所立世教,无非佛法.后儒拘虚,不能引伸触长,遂有门庭之隔.克实思之,'圣人先得我心同然',宁非三无差别之旨?'乐尧舜之道,若己推而纳诸沟中',宁非上求下化之怀?但犬牛人性皆同,告子自不敢承当耳.孟子又谓人禽几希,岂非习虽远、性仍近之证邪?” 《虚云老和尚文集·劫外余音序》说:“世界无论何教,总是导人为善,为治心之法.如佛则济度众生,使众生脱苦;儒则重伦常,使人各尽份,本无异致.所不同者,儒则著重世间法,佛则世间法外,更有出世间法,深浅不同耳.今滇南郑永熙居士,集佛儒两教之精义,融冶一炉,编成名曰《劫外余音》.简而显,精而微,真救世之宝筏,可谓阿伽陀药矣!乐为之序.”

泰和县18779886671: 儒家思想与佛教教义有相通之处吗? -
沃齿君可: 有.儒家的思想可以说相当于佛教中的人乘(佛教是五乘教法,人、天、声闻、缘觉、菩萨).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对应于佛家的五戒.不杀生就是仁(慈心不杀嘛),不偷盗就是义(赃物就叫不义之财),不邪淫是礼(邪淫一定不合乎礼),不妄语是信(胡说八道肯定是没有信用),不饮酒是智(酒能乱性,也就是失去理智,没有理性).这仅仅是在一个点上说说而已,真正的相通性还很多很广很深.南无阿弥陀佛

泰和县18779886671: 佛学和儒家思想有相通的地方吗 -
沃齿君可: 佛家: 皈依佛正而不邪,皈依法觉而不迷,皈依僧净而无染. 修行开悟度众生. 行五戒十善. 儒家:正身、中庸、和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行仁义理智信.

泰和县18779886671: 儒学和佛教是格格不入的,两者疯牛马不相及,何来儒释合一?
沃齿君可: 正统的儒家思想不能被平民百姓接受(其“礼”是等级制度),所以某些人就揉入了“众生平等”思想. 而单纯的佛教在我国的发展又是不顺利的,必须“圆融”,这就促成了“三教合一”. 三教合一的本质是对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破坏...

泰和县18779886671: 儒家是如何看待佛教的? -
沃齿君可: 阿弥陀佛传统儒家对佛教的态度,从一开始就以攻击与排斥为主.这也可以看作是上千年两者关系中,正统儒家对佛教的基本态度.哪怕是到宋明理学,正统的儒家对佛教的思想大加吸收,但在其表面上,居儒学中主导地位的,仍是对佛教的拒...

泰和县18779886671: 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区别点和共同点 -
沃齿君可: 儒家讲求:仁义礼智信. 佛家讲戒律:杀盗淫妄酒. 仁和戒杀近似.君子远包厨,就是不自己杀,不见杀,孔子说,不射回家的动物.不射怀孕的动物.当然只是近似,有程度的浅深. 义和戒戒盗近似,义是不予取,就是不被允许不拿.不该拿的不拿. 礼和淫近似,非礼勿动,勿言,勿视,勿听.淫还有过分的意思,不讲求过分的享受. 智和戒妄近似.妄语就是花言巧语,胡言乱语,无事生非,谣言止于智者. 戒酒主要是怕酒后失德,失信.过量饮酒影响正常思维,酒桌上胡言乱语. 二者根本相同,儒家讲“孝悌,为人之根本”,佛家讲大孝于众生.普渡众生,因为佛于众生是一体.生佛不二.

泰和县18779886671: 儒家,道家,佛家的主要思想分别是什么? -
沃齿君可: 儒家着重讲伦理,即人与人之间天然的关系; 释家着重讲道德,即符合自然法则的理论与方法; 道家着重讲因果,即因(原因)、缘(机会/条件)、果(结果)的理论与事实. 但三者皆兼具其他二教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