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前夕的德军和苏军

作者&投稿:张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德战争中德军和苏军谁伤亡大?~

苏德战争:二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为何那么弱?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好像是当时法国驻苏联大使说的,苏联红军是一部功能强大,但是还没有装配完成的战争机器。这个话是苏德战争爆发前的时候说的。
苏德战争爆发前的苏军应该说是正在处于混乱状态中,德军选择对苏联打击的时间很好的选择了这个时机。二战正好是处于机械化战争变革的转折点,正是处于一战的火力战开始像机动作战转变的时间,本来苏德两国在这次军事变革中是齐头并进,但是德国抢先完成了这个变革,而苏联没有完成这个军事变革,所以苏联是吃了大亏。
苏联没有完成这个变革的最大因素的确是由于自身的大清洗,在大清洗中,有四万名军官被处决,大量的下级军官被突然提升到了高位,他们的能力不足以胜任他们的职务,这样对于突然到来的打击,一时间都是有一些不知所措。这样来说,军队的指挥系统不能准确的做出反应,军队自然是被打的晕头转向。
从人员上来说,大清洗几乎摧毁了当时的苏联军官团,不过在战前斯大林已经开始陆续把军官从监狱里边放出来,比如罗科索夫斯基这样的,但是后遗症还在。
从当时苏联的战备情况来看,苏联的武器装备情况也是很糟糕,苏联的坦克数量世界第一,但是这些坦克生产年代早了一点,但是当还是堪用的,BT7比三号也没有相差到不可一战的地步,但是这些老坦克的状态确实大部分只是能够在纸面上看到,由于苏联开始生产新的T34一类的新式坦克,老坦克的配件大都停产,堪用的老坦克大都趴了窝,而新式坦克由于产能的不足,数量很少,不能满足军队的需要,但是按朱可夫的计划一年需要生产32000辆坦克,这个数量太大了。所以战争一开始,面对德军的高速度大纵深突击,苏军没有什么手段能够阻止它。
自德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之后,苏军一直便无反手之力,直到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成功以及之后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功之后苏联才真正夺回战场上的主动权,再此之前一直处于被德军被动挨打的状态,战损比极其难看,同时士兵被大量俘虏,导致苏联有生力量大大减少,那么欧洲工业第一的苏联是什么被德国打成这样的呢?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苏联此前的大清洗,虽然苏联此前的大清洗避免了苏联内战的下场,但是却严重的影响了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大清洗总共波及到两百余万人,七十万人左右为之死去,而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领袖正在逐步拟补大清洗带来的下场,而41年就是苏联军队重整的时候,其次就是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政府犯下的一些错误,苏联在德国巴巴罗萨计划之前曾对德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间谍活动,甚至德军的枪油和擦枪布都到了苏联的实验室中化验,但是希特勒固执的认为德军能在夏天就征服苏联,所以苏联的此次间谍行动取到了反效果,使得苏联在巴巴罗萨开始前一天才得知德国的入侵计划,而这一切都已经迟了。
所以这就造成了我们所见到的战争初期苏军一溃千里的情况,而到了战争中后期,苏联红军经过了战争的洗礼,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来之不易的和平。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发生于1941年6月—1942年1月苏联及东欧地区,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
不只是坦克部队,包括其他技术兵种,包括通讯,工兵普遍缺乏足够的装备,而且也缺人,技术兵种的兵员训练时间更长,难度更大。苏联空军的情况和陆军差不多。本身当时苏军就是刚刚一下子扩大到了550万人,大量新兵只是受过一些军事训练还远远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
对于苏军的这种情况,斯大林是清楚的,所以他是极力推迟战争的爆发事件,对于德国可以说是极力的退让,但是这个事情只有他自己和少部分人清楚,大部分的苏军官兵并不清楚,进行战备活动还会被扣上惊慌失措的帽子,对于刚刚结束大清洗的苏军来说,被扣上这样一种大帽子就意味着掉脑袋,这样就限制了下级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
反观德军方面,他们的军事变革已经完成,在波兰,法国两次战役中已经充分的检验变革的成果,而且由于这两次战役伤亡不大,这时的德军保留有大量的高素质军官和军士,大量的士兵也是经历过战斗,经验丰富。虽然这时的德国武器和苏联武器的性能相比没有什么优势,甚至有一点劣势,但是德军的武器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不是纸面上的,而是实实在在可以投入战场的。包括德国空军也是一样。
这样的对比下来,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军打得苏军一溃千里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德军在战争开始前几年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用来稳住苏联,集中力量击败大陆西边的法国和英国远征军。所以在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已经秘密在苏波边境陈兵百万,战争准备非常充分,而苏联不管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还是全国的思想上都因为《条约》而松懈,并没有进行应有的战前准备,所以被德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这是战争准备上失利原因。德军擅长以装甲部队为先头的“闪电战”,而苏联西部是广阔的东欧平原,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快速突进,所以德军在达到突然袭击目的后,机械化师快速击破苏联阵地,后续步兵步步为营,对冲散的红军进行歼灭。这是战术上的失利原因。

战争前夕,苏联军队无论从兵力还是兵器来说,都是相当壮观的。1941年6月,苏军共有537万人,拥有2.5万辆坦克,1.9万架作战飞机。仅仅在西部边境各军区,苏联就部署了308万人,1.4万辆坦克,1.1万架作战飞机。而德军在战前共有520万人,拥有5639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万余架作战飞机。德国参加“巴巴罗萨”战役的军队,共有550万人(包括仆从国军队80万人),4300辆坦克,4980架作战飞机。可以看出,双方的总兵力相差不大,苏军在飞机坦克数量方面远占优势。
但飞机坦克数量占巨大优势的苏军,在战争初期却出现一溃千里的大败退,这使许多人对苏军产生不正确的看法,即认为苏军的官兵素质普遍比较低劣,在组织和指挥方面不如德军。还有人把苏军在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归咎于大清洗严重损害了苏军的战斗力。但这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就连公正的西方战史学家也承认:苏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陆军,尤其苏军在战争后期发动的一连串攻势,显示出高超的作战艺术和摧枯拉朽的气势,是整个二战中“最令人难忘的地面战役”。大清洗对苏军的影响也没有以往估计的那样严重,即使某些敌视苏联的西方历史学家也承认:红军在高级将领方面比德国人要强,即使在1941—1942年也是如此。有的学者认为,如果没有这场大清洗的话,由那些一战时期的老骑兵来领导苏军,其效果反而非常值得怀疑。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苏军的惨败呢?在战争的初始阶段,苏军不善于组织防御,是造成德军进展迅速的重要原因。面对德军坦克集群的突破,苏军没有用大纵深的防御来抗击,结果防线很快被敌人的装甲矛头穿透,造成大量部队被德军合围的严重后果。但到库尔斯克战役时期,苏军已能熟练组织大纵深的防御,德军就只能黔驴技穷了。
但武器装备的落后,也是造成苏军失利的重要原因,而这一因素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战争前夕,苏军的兵器数量虽然庞大惊人,但绝大多数都已过时落伍了。例如,苏军在30年代装备的大量老式坦克,其装甲非常薄弱,连德军最轻型的37毫米反坦克炮都抵御不住。战后,苏联的战史著作指出,苏军“直到战争开始时⋯⋯新型坦克的比重则仅占18.2%”,“50%的轻型坦克是1931年一1935年制造的。这些坦克已经严重损耗,要在战争开始前全部修复是办不到的。”当时德国军队所装备的坦克,就整体来说要先进得多。正如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所指出的,此时德军坦克师“2/3的装甲兵力,现在都是炮口口径较大、装甲加倍厚的中型坦克;而在西欧作战时,2/3的装甲兵力是轻型坦克。”在作战飞机方面的差距更大。苏军大量装备的歼击机和轰炸机,大部分是30年代生产出来的,性能与德国飞机根本无法比拟。在苏军的老旧歼击机中,性能最先进的要算“伊一16”。它曾经是苏联歼击航空兵的骄傲,其最大速度达到462千米/小时。在30年代中期,。伊一16”号称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飞机,其作战性能领先于各国歼击机。但到30年代后期,这种飞机已经大大落伍了。当时德国推出的。客克一88”轰炸机,最大飞行速度达到470千米/小时。而德军列装的主力歼击机——“梅塞施米特一109”,最大速度达到570千米/小时。法国历史学家亨•米歇尔说,在空军方面,“德国装备的质量比俄国的优越:大部分苏联战斗机的速度只有纳粹轰炸机那样快”,“6000架俄国飞机都是过时的型号:伊尔一16型战斗机时速290英里,携带炸弹224磅,而梅塞施米特一110型飞机携带1120磅炸弹,时速可达340英里(约547千米)。仍在试制阶段的新飞机原型还没有一种投入大批生产”。蒂佩尔斯基希也指出:“俄国空军显然不如德国空军。虽然它的飞机数量可能比德国空军多好几倍。”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苏军为对付西方可能的军事进攻,大量地用飞机坦克装备部队。这种状况的产生,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在客观方面,是当时的国际形势使然。20世纪30年代,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世界的大动荡岁月。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摆脱国内危机,必然要走上对外武力扩张的道路,希特勒的上台就预示着战争阴云在欧洲天际的出现。东方的日本也咄咄逼人,对苏联远东地区形成严重威胁。面对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国际形势,苏联开始大力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在主观方面,当时红军首脑们高估了随时爆发战争的危险性。还在希特勒上台的第二年,负责军械生产的副国防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就向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上书,主张大量增加飞机坦克的生产,要求到明年使红军的作战飞机达到1.5万架。在随时应付全面战争的思想指导下,苏联生产了数量惊人的坦克和飞机,并用它们大规模地武装军队。到1939年,苏军的坦克装甲车辆高达2.3万辆,作战飞机也超过了1.5万架。苏军装备这样众多的飞机坦克,是为了对付列强的联合武装进攻。
但是,德国完成重整军备需要时问,不可能马上发动侵略战争;日本深陷在中国的泥潭之中,更无法立即拔足北进;英法因凡尔赛和约与德国结仇,防范德国尚且不暇,根本不可能进攻苏联。苏联出于对国际形势的误判,以浩大数量的飞机坦克装备军队,造成了严重浪费资源的后果。由于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短短几年后这些飞机坦克就成为过时的累赘,仅仅给世界造成红军实力强大的假象。相比之下,德军是在希特勒上台后大举扩充的,其武器装备都是最新研制的,虽然数量无法与苏军相比,但作战性能要先进得多。
当然,造成苏军装备落后于德军的主要原因,还是其武器研发工作出现偏差,以致拉大了与对手的差距。
这里先谈谈苏联的科技水平。虽然沙皇俄国是一个文盲半文盲的国家,但苏联政权建立后大力推进教育和科技,在短短20年内就改变了落后的面貌。到1937年,苏联在校大学生达到54万人,超过英、法、德、意、日的总和。苏联政府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给予杰出的科学家和设计师以崇高荣誉,“技术决定一切”成为响彻全国的口号。在苏联社会。尊重科学蔚成风气,年轻人都渴望成为学者专家。因此,苏联在科研方面拥有强大实力,同号称欧洲科技最发达的德国相比,也并没有很大的差距。例如,苏联能够研制出T一34坦克、“伊尔一2”强击机和“卡秋莎”火箭炮,这些都是连德国人也赞叹不已的优良武器。在30年代后期,苏军的装备全面落后于德军,主要是武器研制方向出现重大错误。
在航空领域,苏联本来具有相当优势。20世纪30年代苏联设计制造的飞机,号称在世界上。“飞得最快、最高、最远”,全体苏联人民都为之自豪。后来,苏联受到杜黑理论的影响,试图建立一支强大的战略空军,将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对重型轰炸机的研制,结果造成战斗机设计力量的相对薄弱。而德国由于本身资源的贫乏,不能进行持久作战,必须做到速战速决。因此重点研制歼击机和和俯冲轰炸机。德国力图建立一支强大的战术空军,在开战后迅速夺取制空权,并对地面部队作战提供直接支援。这样,在歼击机和轻型轰炸机的研制方面,德国很快就跑到了苏联的前面。
1936—1939年的西班牙战争显示出,德国新装备的歼击机“梅塞施密特-109”,比苏联在30年代列装的歼击机要先进得多,以致参加西班牙战争的苏联飞行员回到国内后,纷纷质问苏联航空工业部门:“怎么法西斯的飞机比我们的还要好呢?”经过西班牙战争,苏联认识到歼击机和俯冲轰炸机在战场上的作用,但是宝贵的时间已经丧失,苏联在这些机种方面同德军相比已经大大落后。
在坦克的研制领域,苏联同样出现误区。这主要表现在:在坦克的设计思想方面,过分地强调速度。而轻视火力和防护。在内战时期,红军骑兵的威力给苏军领导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苏联的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在内战中领导过传奇式的第l骑兵集团军。苏联的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一直大力倡导大纵深战役理论。也要求坦克必须具备高度机动性。但坦克要实现在战场上的高速度,就必须牺牲装甲厚度以减轻重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苏联在30年代研制出一系列快速坦克。它们能够在战场高速冲锋陷阵,有如风驰虎掣的红色铁骑;但无一例外装甲薄弱,防护能力很差。西班牙战争的实践证明,它们在战场上根本不堪一击。
经过西班牙战争,苏军认识到自己在装备方面的落后,但这时战争已经逼近了欧洲。
到1939年,德国已初步完成扩军备战的工作。摆出了同波兰大打一仗的架势。一时战云笼罩了欧洲。斯大林在此时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赢得时问加强战备,为苏军更换新式的武器装备。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便苏联能够暂避欧洲战火,获得了两年的和平岁月。对斯大林的这一战略决策,西方历史学家大都持反对态度,认为这给予了希特勒以各个击破的机会,使西方和苏联必须单枪匹马对德国作战。但从苏德战争的情况看,斯大林此举是正确的。很难设想:苏军能用30年代的落后武器去战胜德军。苏联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制胜武器——T一34坦克、“卡秋莎”火箭炮和“伊尔”式强击机等。都是在1940—1941年间研制出来的。如果说德军是利用武器研制的后发优势,使自己的装备超过英、法、苏等军,从而赢得战争初期胜利的话;那么苏联利用苏德条约带来的短暂和平,研制出自己的新一代武器,反过来压倒了德国。如果苏联没有赢得这两年的和平,就很难有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
在战前的两年岁月里,斯大林大力为红军更新武器装备。当时斯大林首要的当务之急,是为苏军更换新式的歼击机。斯大林亲自抓这项工作,许多飞机设计师都成了他办公室的常客。在二三十年代,苏联的首席歼击机设计师是波里.卡尔波夫,他曾研制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伊一16”等歼击机,但此后却一直未能再创佳绩。斯大林便大胆起用年轻的飞机设计师,让他们来担负赶超德国歼击机的任务。这些新一代设计师不负斯大林的厚望。1940年1月,雅科夫列夫率先推出他的“雅克一l”战斗机,这是战前苏联最先进的歼击机,作战性能与德国的“梅塞施密特一109”不相上下。接着,拉沃奇金和米高扬在1940年春也分别推出了“拉格一3”和“米格一3”歼击机。在坦克装甲车辆方面,苏联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研制出著名的T一34中型坦克。这在坦克设计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坦克的主要设计者,是哈尔科夫国际工厂的总工程师科什金。他采用防护力更强的倾斜装甲取代垂直装甲,从而避免了增加装甲厚度使坦克超重,这样坦克就保持行驶的高速度,并且配备更大口径的火炮。科什金这一独具匠心的设计,造就了名扬四海的T一34坦克。这种坦克集优秀的火力、防护和机动性于一身,直到今天仍被公认是设计最成功的坦克。战后,有的德军将领将红军拥有T一34坦克,视为苏联能够在二战中取胜的三大要素之一。
苏联工业开足马力生产新式的飞机和坦克。到1941年6月22日前,苏联共生产出新型飞机2740余架。新型坦克1861辆。同时,苏军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扩编和改组,从1939年的98个师扩充至战争爆发前的303个师,兵员总数从200万人急速增加到500万人。按照斯大林的估计。为红军这支庞大的军队实现全面换装,至少必须到1942年才能完成。届时,苏军将建立起庞大的机械化部队,坦克总数达到29899辆(包括15834辆T一34和KB坦克)。斯大林曾经说过:“如果战争在1942年爆发,红军将是无敌的。”斯大林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正如人们所知道的,由于苏联战时工业的高效率,到1942年秋苏军已基本完成新武器的换装。从这时候起,德国军队就丧失了战场的主动权。开始节节败退直到最后覆灭。
但是,苏德战争却出乎斯大林的预料,在希特勒尚未征服英国的1941年爆发了。德国军队抢在红军完成武器换装之前,以一场史无前例的突然袭击,成功地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战争爆发前夕,苏联集结在西部边境的军队,共有新式的作战飞机1540架,新式的T一34和KB坦克1475辆。从表面上看,苏军新型飞机坦克的数量似乎不能算低。但事实上。红军官兵还没有掌握新式器的使用,这些飞机和坦克绝大多数形同虚设。例如,1941年的“五一节”时,苏联的基辅特别军区举行照例阅兵。在这场盛大的阅兵式中,隆隆通过广场的多数是旧式坦克,包括外表气势慑入、实际外强中于的多炮塔坦克,而真正有威力的新型T一34坦克却寥寥无几;从阅兵广场上空掠过的战机中,只有一个小小编队的新型高速歼击机。据基辅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长巴格拉米扬(后来的苏联元帅)说,当时新型的飞机坦克刚剐分配到军区,飞行员和坦克兵还来不及学会驾驶它们。苏联最大的基辅军区尚且如此,其它军区就可想而知了。
诚然,苏联对部队换装工作是抓得很紧的,但也存在某些决策上的失误,造成了部队装备新武器的延迟。例如,后来在战争期间发挥过重大作用的“伊尔一2”强击机,旱在1940年1月就通过了国家试验,但直到12月还原封不动地停放在试验场。军方对这种飞机估计过低,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该机设计师伊柳辛只好上书斯大林,请求他注意这种反坦克飞机。斯大林亲自召见伊柳辛,听取了他对这种飞机性能的介绍,当场拍板决定将它投入批生产。1941年3月10日,首架量产型的“伊尔一2”强击机出厂。到战争爆发时,苏联仅生产了249架“伊尔一2”。直到1941年6月,苏军的第一个强击机团才开始进行训练。6月26日即战争爆发的第4天,苏军的“伊尔一2”强击机首次出现在西部战区上空,但为时巴晚。这时候,德军坦克的钳形攻势已快在明斯克合拢,苏军的60万部队即将陷入重围。如果在战争初期,苏军的“伊尔一2”能够大批参战,德军的装甲部队就不可能横行战场。这种飞机对坦克具有强大的摧毁力,而且它身披厚重的铠甲,并不惧怕来自地面的炮火攻击。
战争初期苏军新型装备损失严重
1941年6月22日,德军在几千公里长的战线上对苏联发起了进攻,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此时苏军由于武器装备陈旧,整体实力无法与德军匹敌,但如果战略战术的运用得宜,凭借武器数量优势大量消耗德军,扼阻其进攻势头还是可能的。但苏军的战前部署不当,开战后又举措失误,造成人员和武器的大量损失,更难以阻挡住德军的兵锋。
苏军战前部署的重大失误,是将军队连同武器装备,包括新型飞机过分集中在第一线。尤其错误的是,苏军未对德军突袭机场作好防范措施。1939年的波兰之战和1940年的西欧之战,德军都是首先突袭敌方机场。将敌人的大量飞机摧毁在地面,从而牢牢掌握了制空权。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德军的这一手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当时,苏军总参军事学院教研室主任伊斯谢尔松,在战前出版的《新的斗争形式》一书中指出:特别要提防敌空军把我方飞机摧毁在机场上,这样我们就有丧失飞机的危险;而没有飞机支援的地面部队,很容易被敌机或敌机掩护的坦克消灭掉。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尽管有伊斯谢尔松等人发出的警告,但苏联空军却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941年5—6月,斯大林曾收到飞行员的来信,反映边境机场和部队毫无伪装。为此,斯大林将空军领导人召到克里姆林宫,责成他们在最短期限内伪装好所有的飞机。6月19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还命令各军区,必须对机场及其他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伪装。但不知是什么原因,空军的领导人直至战争爆发,都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来伪装飞机,也没有将其疏散到其他战机场。在德军突然发动的全面袭击中,苏联边境各军区的飞机遭到重大损失,其中新式飞机的损失尤其严重。当时,苏军部署在西部第一线的作战飞机中,有900多架最新式的。雅克”、“米格”和“拉格”歼击机,它们绝大多数在德军突如其来的轰炸中化为灰烬。位于德军主要进攻方向的西部特别军区,在开战当天就损失了738架飞机,其中有528架是在地面被击毁的。该军区的233架“米格一3”战斗机,在战争第一天就被德军全部摧毁。到这天的夜幕降临时,西部特别军区的全部新型歼击机和强击机,只剩下了20架“雅克一1”和8架“伊尔一2”。值得一提的是,该军区飞机的损失并非全部来自敌人的空袭和空战,还由于有的机场距离国境线过近,结果遭到了德军远射程重炮的轰击。
苏联空军领导人为他们的玩忽职守受到了严厉惩罚:空军司令员雷恰戈夫和若干军区空军司令员被逮捕处决。西部特别军区的飞机损失最为惨重,军区空军司令员科佩茨自知罪责重大,未等上军事法庭就开枪自杀了。但也有空军将领由于保全了飞机而受到表彰,如敖德萨军区空军司令员米丘林。战争前夜,该军区参谋长扎哈罗夫判断德军进攻在即,果断下令军区航空兵疏散。米丘林坚决地执行了命令,将全部飞机转场到野战机场,从而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并在开战后给予敌空军以沉重打击。米丘林园其出色表现,被提升为西方方面军空军司令员。
由于新型作战飞机损失殆尽,苏联飞行员只能主要依靠老旧飞机。苏联飞行员作战无比勇猛,可歌可泣的事迹比比皆是。在战争第一天,许多飞行员发现自己飞机不如德机,就驾驶飞机撞向对方,与之同归于尽。仅在战争的第一天,红军飞行员就进行了17次空中撞击。但是,飞行员们的勇敢并不能弥补飞机性能的落后。战争初期的两军空战,变成了德国秃鹫对苏联战鹰的大屠杀。据德国空军元帅米尔希的记录,战争初期德国空军消灭敌机的战绩是:6月22日消灭1800架,6月23日消灭800架,6月24日消灭557架,6月25日消灭351架。6月26日消灭300架。由于苏联空军的英勇抗击,德国空军也损失惨重。据德国方面的资料披露,德军在战争头十四天里损失的飞机,比以后任何一个十四天损失的都多。从1941年6月22日至7月5日,德国空军损失了807架飞机,7月6日到19日又损失477架飞机。苏军飞行员使用性能落后的老式飞机,都能取得这样巨大的战果。如果苏军新型飞机没有被大量炸毁,德国空军无疑要遭受更大的损失,能否夺取制空权尚是未知之数。
战争初期,苏军的坦克装甲车辆也遭到严重损失。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和军方领导人过高地估计了红军的力量,贸然下令对德军实施全面反击。这是一个重大的错误决定。在德国空军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向前出动的坦克、炮兵和步兵部队,无疑会遭到敌空军的猛烈打击。但是统帅部令出如山,各边境军区的部队只能执行。除损失特别严重的西部特别军区外,其余各军区都不同程度地对德军展开反击。苏军实力最强的西南方面军(原基辅特别军区)。出动4个机械化军共4525辆坦克,对德军第1坦克集群实施反冲击。苏联坦克兵表现了高度的英雄主义。西方根据自己经验认为:坦克部队对敌实施冲击时,损失接近25名就会失败,剩余的坦克只能退回。但是,苏联坦克兵打到最后一辆坦克仍然勇往直前,其勇敢精神连敌军也为之惊叹。然而,由于德军拥有强大的陆空联合火力,苏军坦克部队遭受极其重大的损失。从6月22日到7月6日,西南方面军被击毁和遗弃的坦克多达4381辆。在战争的头两三个星期内,西部边境各军区损失了超过9000俩坦克,新型坦克更几乎损失殆尽。
由于新型兵器在战争初期的严重损失,苏军依托老旧武器更难旺阻挡敌人。德军凭借其装备优势长驱直入,包围歼灭了红军众多的集团军,摧毁了苏军大量作战兵器。到12月初,德军宣称俘获了380万苏军官兵,摧毁1.1万架飞机和2.2万辆坦克。此时,德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能够望见克里姆林宫的尖顶,苏联国家命运到了千钩一发的关头。
幸而,战前苏联已经建立了雄厚的工业基础,为红军的武器装备提供了强劲后继。战争爆发后,后方工厂的劳动者不分昼夜地工作,为前线源源提供新型的坦克和飞机。到莫斯科战役时,苏军已经能够大量使用新式的飞机坦克,从而使战局发生了扭转。战后,“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认为,苏军丁一34坦克的首次大量参战,是德军在莫斯科城下败北的重要原因。在莫斯科保卫战后期,云集首都的红军新型战机达到1 700架,超过德军“中央”集团军的1000架作战飞机。这使苏军能够首次在局部战场夺取制空权,造成了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惨败。
但是,战争初期苏联的大量工厂紧急东迁,导致军工生产开工不足。无法供给红军足够的武器装备。苏军统帅部只能权衡轻重,将新型作战兵器集中在莫斯科方向,以保障首都保卫战的胜利。到1942夏秋,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已经全面恢复,为红军提供了大量的现代化武器。这时,苏军的新型飞机、坦克和大炮,已经在数量上压倒了德军。因此,苏军能够在斯大林格勒转守为攻,围歼了德军最精锐的第6集团军,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从此,苏军开始向西节节反攻,从伏尔加河一直长驱到易北河。最终攻克了法西斯的巢穴柏林。

德军装备整体水平较苏军较好
陆军 德军坦克以三号四号坦克为主,装备短身管75毫米炮或50毫米长身管炮

苏军以BT—7,BT—4,T—26为主,还有少量T—34,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装备质量差不多,但是苏军坦克普遍缺枪少弹,就是没有炮弹,还有就是车况较差,40%需要修理,很多坦克都是仓促之间推上前线的,根本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加之苏军高层对战争的到来认识不充分,而且苏军单兵素质较差,所以一开战就输得特别惨。

对了,苏军当时没有装备任何半履带输送车,主要是由于苏军高层的短视。

空军
德军以me-109,me-110,ju-87,ju-88,He-111为主,远优于苏军飞机,德军飞行员素质也远优于苏军,加之苏军大量飞机在开战当天即被摧毁,这也是因为苏军高层对战争的到来认识不充分,把飞机密密麻麻得停在机场而不是躲入地堡
海军
海军在苏德战争中发挥作用不大,不谈
总结一下,就是
德军装备水平优于苏军,后勤体系也优于苏军,所以、、、

当然是德国的,老希(希特勒)为了这一战囤积了相当的力量。战斗开始时,德军甚至一次性投入200个师攻打苏联。

居然还有人说双方差不多,居然还成了推荐答案,搞笑。
苏军光坦克就有2万辆,德军是亏大了的4千,实际应该没那多。
德军最先进的4号坦克此时也只有500个,苏军T34此时却有1000个。4号打不穿T34。这就是所谓数量不多的T34。

差不多,只不过当时希特勒认为刚经过斯大林大清洗的苏军群龙无首所以对苏开战。


二战苏德战争中德军使用的轻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有哪些?
至苏德战争开始时,IV号坦克装备数量不过数百。战争开始后,面对苏联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国性能最好的III、IV号坦克也大为逊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严重不足,相当部分反坦克任务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国坦克的装甲薄弱,难以抵挡苏联步兵反坦克武器攻击。但德国坦克战术运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协同,所以...

苏德战争中,德军第一次大规模败退在哪里?
德国元首终因自己的狂妄付出了代价,在明知不具备攻击条件,仍顽固地下令进攻。也就是从这时起,其“瞎指挥”的毛病愈演愈烈,难怪旁观的古德里安也评述到:“我们的灾难,是从罗斯托夫开始的”。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初,究竟有多少德军参战
德军的兵力大概在300万上下,加上德国盟友的部队至少超过400万(一说是430万,一说是500万)。初期苏军的边境兵力也在300万上下,但是从部队编制到指挥效率再到战术思想和武器装备,全都落后德军,而且战争开始之前根本没有进入战斗状态(机场里的飞机还是密集阵列,战争中应该是稀疏以避免遭到轰炸,战争...

二战中德军的所有军力大约有多少?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在1944年红军发动十次斯大林突击。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战争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国城市遭到盟军大规模地轰炸,面临着严重地资源短缺...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又名苏联卫国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6月,德军悍然入侵苏联,苏联人民奋起抵抗,经过浴血奋 战,粉碎了德军所向无敌的神话,直至苏军攻破柏林。苏联与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一起,最终迫使德国在1945年5月8日无条件投降。 为了区分1812年~1813年俄国抵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有多少军队
2战中最为波澜壮阔的当然是苏德战争,和这场规模宏大的战争相比,其他的地方那只能算做战役。在苏联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两军的士兵成百万的倒下。男人的尊严和荣誉就在那热血澎湃的一刻到达最高的境界。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关于2战的文章,必然有欠缺之处,大家请指教。 我是一个较为哈德的。个人认为德国如果没有...

二战期间苏德战争时期,斯大林格勒反攻作战过程中苏军消灭多少德军和装备...
在斯大林格勒反攻作战过程中,苏军共消灭德军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德军一方共损失32个师和3个旅,另有16个师遭重创,损失人员80余万、坦克和强击火炮近2000辆、火炮和迫击炮1万余门、作战和运输飞机约3000多架,以及汽车7万多辆。苏军把德军从伏尔加河...

二战苏德战争中,屡战屡胜的德军因何失败呢?
看到这,你可能会说,法国算小国吗?为何他仅坚持了40多天,便被德国攻占?当时世界较强的7个国家:美、苏、德、英、法、意、日中,法国不管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产量,在这7个国家中都排在后端。而且当时英法等国还实行绥靖政策,他们还未在一战中缓过来,不希望战争,便一味姑息纵容德国。再加上...

二战期间,德国与苏联的主要战役有哪些,经过是什么?
中国的抗日战争消耗和钳制了日本陆军主力,减轻了苏联的后顾之忧。在这种形势下,苏军于11月19日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大规模反攻,至1943年2月2日合围并歼灭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主力,从而根本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使苏德战争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尔后苏军继续向顿河上游、库尔斯克方向和...

德军为什么能打赢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
德军为什么能打赢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 苏德战争初期,由于战争形势开始明朗,又由于德军在击败苏军后迅速开始向斯摩棱斯克推进,一场声势浩大的钳形攻势已经成型。以斯摩棱斯克为中心,北方的“钳子”由第三装甲集群组成。当发现德军在苏军完成部署前就已经攻占斯摩棱斯克时,苏联的西方军司令铁木辛哥元帅...

梨树县15952258993: 谁知道苏德战争开始以前,苏联和德国的总人口和总兵力的数量是多少?
邴软乐健: 在1933~1939年9月的德国政府收入中,国内税收、海关关税等占了818亿马克,“... 用一位英国历史学家的话说:战争前夜的苏军是一台功能强大,但还未组装完成的机器...

梨树县15952258993: 二战时美军 德军和苏军实力对比
邴软乐健: 陆军方面,德国_质量第一,兵员素质第一,战斗力第一,武器先进性第一,战术战... 德国海军在苏德战争开始时还不如苏联海军,当时的苏联海军和德国海军都是属于地...

梨树县15952258993: 在苏德战争中,大部分的战役伤亡与损失总是苏军多于德军,即便到了战?
邴软乐健: 士兵素质的原因.苏军由于经历了大清洗,几万名忠于苏共的政委和军官被枪杀,大部分新军官虽然对斯大林忠诚,但实际上...他们完全没能力担当现在的位置.其次,战术问题,苏德战场苏军的大部分伤亡来自于1941~1943年.这几年内苏军阵亡了600万,而到了44年与45年,苏军的阵亡率大大降低,44年苏军与德军的损失比变为了1:1.5.到了1945年更是1:3.前期苏军玩人海,后期苏军玩战术.十次斯大林突击就是最好的证明.

梨树县15952258993: 二次世界大战如果希特勒不瞎指挥,能打赢苏联吗?
邴软乐健: 假使苏德战争中希特勒不犯致命错误,也只能说德国有七成胜算的把握,至于苏联举不举白旗则另当别论.1941年6月1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不宣...

梨树县15952258993: 如果你是希特乐,你怎么打败苏联? -
邴软乐健: 你好,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不宣而战,以190个师,1830架飞机,大举进攻苏联.德军就象在进行军事演习一样,十分顺利地实施着“巴巴罗萨计划”,而前苏联方面毫无防备.德军航空兵对苏联西部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陆海空军基...

梨树县15952258993: 二战中德军为何败于苏军?请从多方面分析
邴软乐健: 1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希特勒的野心极大,权利的欲望近乎疯狂,为征服世界不折手段的做法,已经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

梨树县15952258993: 苏德战争前夕的德国步兵师 -
邴软乐健: 其实德国一直缺坦克,没法像美国,苏联那样给步兵师配一个营,团的坦克.一般是集团军直属的独立坦克营会根据战时临时加强给步兵师.德军1942年步兵师编制 师部: 1x师部指挥连 1x摩托化制图排 3x步兵团: 团部: 1x团部警卫连 1x通信...

梨树县15952258993: 谁有苏联卫国战争的故事?
邴软乐健: 苏联卫国战争是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苏联人民众志成城,浴血奋战,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世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