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医院的发展状况

作者&投稿:辟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京的临终关怀医院~

据悉,上海从20年前就开始做安宁疗护,目前本市至少有80家医疗机构在开展临终关怀疗护,包括一些三甲医院。2012年,上海把“开展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列入政府实事项目,此后,除了在医疗机构中提供安宁疗护,也发展了居家安宁服务。
  晚期病人居家照护,照顾者的压力是最大的。他们面对的是亲人即将离世的痛苦,但又往往十分缺乏专业的照护知识,此时就需要专业医护人员去告知居家照顾者发生了什么、应该如何去处置,这样才能达到我们常说的生死两无憾。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程明明,近年来一直在做临终关怀方面的课题研究。她说,在微观上,我们仍然缺乏本土化的临床社会工作者评估工具,也缺少开展个案与小组工作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在中观层面,社区教育缺乏,对社区居民的死亡教育、生命教育、预立医嘱的大力宣传,将有利于大家更多地了解临终关怀,提升临终关怀理念的认同感。此外,如何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辐射到社区并延伸到家庭,探索社会工作者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也是未来需要着手做的事情。在宏观层面上,临终关怀是一个具有文化性的概念,无论是宗教信仰、临终风俗,还是中国人所讲求的孝道,都会影响患者和家属在面对临终时的决定。因此,探索不同地域文化的临终关怀模式,也应当是当下社会必须考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可以说,上海的临终关怀工作有的已经做得非常有经验了。但也有专家表示,目前的舒缓疗护也存在很多问题与坎坷,比如,需求量与床位设置之间的差距问题;又比如,从事临终舒缓疗护的医护人员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大、人员流动多、专业人才紧缺、社工和志愿者获得政策资源支持的力度不够大等问题。
  程明明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扩大临终关怀受益面,从末期肿瘤患者,扩大到其他疾病的临终患者。此外,临终关怀团队自身的人文关怀素养,也会影响他们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服务的质量,因此有必要不断提升临终关怀团队的整体专业素养。“临终是每个生命都必将经历的过程,无论患者还是家属都不希望它只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更希望是一段有准备、有质量、充满爱的归程。”
  还有专家提出,在目前已经形成的医院、养老院和家庭“三床联动”模式的基础上,同时在不同等级医院之间增设一个“转介链”,并探索社工能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从而让那些真正需要临终关怀的患者能够通过这条链回归到社区、回归到家庭,带着尊严和爱离开这个世界

1974年,美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建立。1982年,国会颁布法令在医疗保险计划(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计划)中加入临终关怀内容,这为病人提供了享受临终关怀服务的财政支持,同时也为美国临终关怀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政策的变化使得各地立即出现临终关怀浪潮。十多年来,美国的临终关怀服务在处理复合性疼痛和症状方面的能力逐步增加,服务机构从小的、自愿组织发展到各种正规的非赢利和赢利机构。
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因素促使临终关怀的需求量大大增长,如人口老龄化、人们对有尊严地死亡的关注以及各种机构在临终方面费用的增加。美国的临终关怀产业迅速发展,临终关怀计划数量每年以将近17%的速度递增。如今,美国国家临终关怀组织(NHO)在50个州正在运行和计划之中的临终关怀计划超过3100个。仅1998年,美国约有54万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接受了这种服务。 日本的临终关怀医院中比较有名的是淀川基督教医院(大阪)、圣兰三方原医院(浜松)、圣约翰会 @町医院(东京)等,临终关怀医院的数量在不断增多。
1987年,日本首先建立了国立疗养所松户医院,以后又建立了国立癌症中心东医院。 列入规划
按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在2000年进入了老龄化国家。据统计,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45亿,占总人口的11%,而且每年还在以3.3%的速度增加。到2050年,80岁以上的老人将超过1亿。  中国社科院劳动所所长蔡窻说,未来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会是世界第一,老年人口的比重也会是世界第一。养老无疑将是中国即将承受之重。其中,高龄重病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更是未来养老问题中的难点。
不久前,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透露,中国的全国失能老人940万,部分失能老人1894万。他表示,由于缺乏社会护理,一个失能老人最少影响两个家庭,所以有很多家庭被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所困扰。
事实上,在松堂起步发展的时候,中国政府和社会也在逐步地考虑养老问题。早在1992年,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就说过:卫生部准备将临终关怀作为我国医疗卫生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列入事业发展规划,促使其健康发展。2004年,国内有的地区医院评审标准中新增了临终关怀的内容,从政策导向上予以重视。
上述事实在朱林看来,意味着松堂的事业前景是无限的。工业化的车轮隆隆而过,即便是深受儒家慎终追远、衷心哀悼熏陶的中国及东亚国家,也抵制不住这个时代公式化的死亡处理程序。正如著名的精神医学与死亡学家伊莉莎白·罗斯在她的《死亡与临终》中说的:“一件最后重要的事是,今天的死亡过程在许多方面都是更为可怕和令人厌恶的,就是说,更加孤独,机械化及非人化……死亡的过程变成孤立而缺乏人情味,绝症患者被迫从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运出,匆匆忙忙送到医院。”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所能做的是让死亡变得有尊严一些。
发展方向
美国的临终关怀现状是中国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能从美国的临终关怀中获得许多启示。
(1)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在各国是相通的,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同样有对临终关怀的需求。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大量涌现,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美国的经验表明,临终关怀是一个节省费用的有效照料方法,是解决濒危病人家庭照料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鉴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社会在提倡优生优育的同时,也要注重临终关怀,使濒危老人尽量获得善终的条件,有尊严和安详地告别人生。
(2)美国的临终关怀医院尽管有不同的类型,但大多数属于非赢利机构,具有明显的福利性。这也是对中国发展临终关怀机构的一个启示:在发展临终关怀机构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多渠道,又要注意其福利性,更多需要由政府出面组织发展。
(3)濒危病人需要多方面的服务,临终关怀将家庭成员的工作转移到社会,使照料工作社会化,实质上是将家庭责任转由社会来承担。社会承担离不开经济条件,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必须从国情国力出发,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不能一哄而起,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当前的工作是:社会需要重新认识帮助面临生命终结的个人有尊严和舒适地死亡,强调家庭成员或照料者对濒死者提供富有爱心的帮助。
(4)美国的临终关怀已经走上制度化道路,临终关怀服务大部分纳入到医疗保险之中,从而扩大临终关怀服务的覆盖面,使得更多的病人享受这一福利。在具体操作中,美国又制定出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既通过全方位的服务保证该制度的享受者收益,又完全从现实的财力出发,将提供的服务仅限于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确保临终关怀服务健康、有序、持久地运转。
(5)尽管临终关怀需要社会支付较多的服务费用,但对于那些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来说,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可以减少大量的甚至是巨额的医疗费用。如果将少数人的高额无效的费用转移到其他多数人有结果的治疗上,医疗保险费用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由此认识到,适度发展临终关怀对于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美国的临终关怀发展过程还表明,仅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是不够的,临终关怀的推广需要人们在观念上进行一场革命。一是要改变死亡的传统观念。每一个文化对于死亡的态度有所不同。在忌讳谈论死亡的文化中,是无法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濒死病人、家属及医生都要坚持唯物主义,当死亡来临时,应该面对现实,承认死亡,承认进一步的治疗无效,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临终关怀才能具体实施。二是要改变使用卫生资源的传统观念。临终关怀一改过去对任何病人无例外一律实施医治的做法,承认医治对某些濒死病人来说是无效的客观现实,通过对他们提供舒适的照料来替代卫生资源的无谓消耗,它实质上体现了对病人及大多数人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临终关怀不仅是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发展成果
中国第一家“松堂”
中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已经成立23年了,但中国人对“临终”这两个敏感的字眼还很难平静接受。
下午2点,北京通州区,松堂关怀医院。庭院内正在进行每日例行的户外课:传球、聊天、晒太阳。“学员”是两排坐着轮椅穿着统一的果绿、果红色罩衣的白发老人,彼此扔着彩色气球,各自兴致盎然地聊着对方未必听得懂的话题。他们平均80岁了,是这里的“中班”成员(松堂的老人按照年龄分为大中小班)。“教员”则是陪在一旁身着护士服或员工服的护士和护工,他们陪着捡球,或随时因为一个眼神马上半蹲下,问话或者系鞋带。两小时后,老人们分别被推着进楼内。有的理发,有的唱歌,有的发脾气,有的找个对眼的病友聊天,有的和“御用护工”做游戏,有的追着护士长给自己儿女挂个电话。
“松堂”是中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23年前刚成立时,中国人对“临终”这两个敏感的字眼还很难平静接受,甚至有人戏称松堂医院是晦气的“八宝山的前一站”。医院从1987年的1位老人到2位、7位、20位、50位,逐年增长到稳定的近400位,23年来总共送走了3万多位老人。“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终结的,我们社会太注重优生,而忽略优死。临终关怀医院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让临终者带着遗憾离去。”副院长王国意说道。
为了医院把自己的名字都改为同名的创办人、院长黄子齐认为:其实人们的生命没有终结就要参与社会,人们不能过早地在水泥棺材里。除了为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全面的生活护理,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护理、关爱,不只是亲情提供的,还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比较和谐的美好的生活环境,这就是临终人的基本需求。“临终期大约会持续280天,这是个微妙的数字。”每个人在子宫里也是280多天,十月怀胎,经过一生的成长,最后成了“老小孩”,需要社会像松堂关怀医院这样的“社会子宫”提供最后的关怀,让老人真正带着尊严,甚至愉快地完成生命的最后成长,类似一种——缓安乐死。
有点意外的是,走进松堂医院的感受和站在医院外的想象完全不同。这里没有弥漫死亡的可怕,反而是一种坦然的接受。也许这些被三甲医院定性为生命不可逆转的老人,当拔下身上插满的各种管道,放弃掉各种跟病魔抗争的冒险措施后,只是在这个一切以“生理心理关怀”为主的医院,反而坦然了。这里的每位大夫、护士甚至护工都是最乐观的心理医生,他们不会小心翼翼地避死亡不谈,也不会诚惶诚恐地随着老人的病情被带进情绪低谷,他们是用人性关爱和心理术在为每位老人的“临终280天”取暖。84岁的脑梗老人被喊做“珍珍美女”,卧床50多年的近七旬老人被称为“张小姐”,还有近90岁的日语男歌星,80岁的大才子……近乎绝望的医患关系,在这里变成了类似老小孩乐园的气氛。病痛、恐惧、孤单、负气、烦躁、绝望被唤起的温情,暂时的希望,偶尔的兴奋取代。
由于“松堂”的临终关怀并未局限在老年人,也有很多病患弃婴被送来,生命两极的人群在松堂同时呈现。于是,最温馨的画面莫过于在病房门口,看到一个耄耋老人的轮椅边,还紧紧躺着一个在摇篮里咿呀作声的婴儿,过往的其他老人都会驻足来逗一下婴儿。虽然是无法对话、即将都走向人生另一端的生命,但绝望和希望交织的感觉,让这些老人临终的日子更踏实一些。
北京临终关怀医院地址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西红门北路红华大院
交通:地铁4号线到“新宫站”下地铁后,转乘474公交车到福利农场,下车.或者崇文门地铁站转乘610公交车,北京站转乘827公交车,都转到“福利农场”下车“福利农场”往西20米,十字路往北,400米,即到万明医院。
地铁公主坟站,转乘631公交车,地铁长椿街站,转676路公交车。地铁公益西桥站,转377公交车,均转到“九龙山庄”下车,下车后过天桥到路东来,见西红门一村牌坊向东100米,向南100米,向东100米,即到万明医院。
上海临终关怀医院地址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松花江路127号(近延吉东路)
交通:轨交:8号线延吉中路站或黄兴公园站。
公交:118、145、863、220、115、874、135、868、103、142、137路。




临终关怀的兴起与发展
不管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宗教背景、医院体制及对死亡的看法有何差异,都有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全人类都一致希望能够在平和的气氛下结束自己的生命。临终关怀是一个服务的观念,是一种为濒死的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顾,以发挥临终关怀的理想和目标为其最终目的。概括起来说,是同即将死亡的病人...

临终关怀医院的基本情况
这些患晚期疾病的患者已预感到死亡的临近。无论是由什么人来告诉他患有癌症,患者都遭受到着巨大的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对死亡的恐惧。当然不包括那些对癌症能泰然处之的人。临终关怀医院不仅要帮助那些遭受肉体痛苦和精神折磨,对死亡充满恐惧的患者,也包括那些备受折磨的患者家属。临终关怀医院...

上海的临终关怀发展得怎么样?
据悉,上海从20年前就开始做安宁疗护,目前本市至少有80家医疗机构在开展临终关怀疗护,包括一些三甲医院。2012年,上海把“开展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列入政府实事项目,此后,除了在医疗机构中提供安宁疗护,也发展了居家安宁服务。晚期病人居家照护,照顾者的压力是最大的。他们面对的是亲人即将离世的痛苦...

具体介绍一下我国台湾的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
台湾 原先医疗法规定救治危急病人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因此无论如何医院、诊所的人员都必须对病人施行心肺复甦等程序。此时最大问题是病人、病人家属与医师三者,其选择医疗方式的权利或责任都不清楚。根据调查,台大医院之中有50%左右医疗人员曾进行过「未予以急救」,但是30%左右认为这是非法或不清楚...

临终关怀医院是什么?
2019年中国安宁疗护试点市(区)增至71个,标志着中国对临终关怀服务的探索进入新阶段.临终关怀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认可,提倡尊严离开,为人们如何离开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临终关怀不是治愈疗法,而是近代医学领域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是怎样的服务?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临终关怀,或称为安宁疗护,已经成为一项迫切需要关注和发展的服务。2019年,中国将安宁疗护试点扩展至71个地区,标志着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探索迈出了新的步伐,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关怀和尊严的告别方式。临终关怀医院的核心理念是尊重生命,关注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_百度...
最早对临终病人的照料是在1967年,在英国伦敦由桑德斯首创的圣克里斯多费临终关怀医院。迄今为止,临终关怀机构一在不少国家得到发展和推广。2,美国临终关怀的发展1974年,美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建立。1982年,国会颁布法令在医疗保险计划(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计划)中加入临终关怀内容,这为病人提供了享受临终关怀服务的财政支持...

我国应该怎么发展临终关怀 论文
其次,发展这一事业有利于彰显我国医疗机构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临终关怀不仅改变了无法救治的患者被拒之医院大门之外,或只在医院延长痛苦的生命而得不到真正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医务人员忽视患者家属痛苦的现象,而且使临终患者在关爱、舒适的环境中尊严地、安详地离开人间,也使患者的家属得到了心灵的...

探访临终关怀病房:生命在这里有尊严地“谢幕”
↑北京老年医院的关怀病房 张尼 摄 离死亡最近的病房 暖色调的墙壁、温馨的照片墙……如果不被提前告知,很难将北京老年医院的关怀病房与“死亡”二字联系起来。但和普通病房不同,这里接收的都是没有治疗希望、生命可预期的病患。很多是癌症晚期、心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相比于其他科室病房里...

癌症晚期邻居要去临终关怀医院,临终关怀医院怎么样啊?
你好,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一段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医院正是本着这种理念通过各种服务措施达到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存时间的目的。所以你说的老人的这个情况可以考虑一下。

城东区19564878935: 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广仇舒止: 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在西方发展较快.在美国临终关怀机构中,独立的临 终关怀医院占41%,英国略少一些,占 23%.我国目前设立的独立临终关怀医院 比较困难,多数是附设的临终关怀机构. 附设的临终关怀机构,是指在医院中划出 一个病区、一个病房或一间病室专门用来 接收临终病人.这种形式的临终关怀机构 利用医院原有的设施、人员,只需较少的 设置投资,就可以开展工作.

城东区19564878935: 临终关怀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广仇舒止: 1974年,美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建 立.1982年,国会颁布法令在医疗保险 计划(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计划)中加入 临终关怀内容.政策的变化使得各地立 即出现临终关怀浪潮.数十年来,美国 的临终关怀服务在处理复合性疼痛和症 状方面的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机构从小 的、自愿组织发展到各种正规的非营利 和营利机构.

城东区19564878935: 万明临终关怀医院怎么样 -
广仇舒止: 很不错的一个老年人类型的医院,适合身体行动不便,加重无人照料的老人过来,医院里边的环境也是很不错的,有小树林有人工水池,还可钓鱼,价钱也很公道!

城东区19564878935: 有哪位知道全国有多少家临终关怀医院,比较有名的有哪些. -
广仇舒止: 全国范围内临终关怀医院不是很多,有名的就是北京万寿康临终关怀医院,那是专门做临终关怀的,

城东区19564878935: 老年护理院的老年护理院现状 -
广仇舒止: 据了解,北京各养老机构拥有的床位总量为3.8万张,距离市民的养老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市养老床位总数可达到5万张,每百名老人平均拥有2.3张床位.对此市民政局局长吴世民透露,今后3年北京计划每年建...

城东区19564878935: 临终关怀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
广仇舒止: 临终关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系统工程.临终关怀事业的开展体现出人们卫生服务观念和健康观的进步,是精神文明建设前进的表现,也是优化医疗卫生服务结构,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完善医疗卫生保健系统的...

城东区19564878935: 什么是临终关怀?
广仇舒止: 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的数星期甚至数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患者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患者的症状.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全面支持与照护的医疗保健服务.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城东区19564878935: 怎样看待临终关怀 -
广仇舒止: 临终关怀(hospitalpice)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