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日本时期!

作者&投稿:但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在日本的经历~

1902年,鲁迅来到了日本东京学习日语,后来进入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有一次,鲁迅参加医学解剖考试,取得了59分的成绩(当时并不是100分制),这个分数在班上是算比较优异的。没想到同班的日本同学们怀疑是解剖专业的老师藤野严九郎提前泄题给了鲁迅,鲁迅的高分是作弊而来的。鲁迅百口莫辩,万般无奈。因为在他们眼里,当时的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成绩怎么可能比他们高呢?鲁迅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弱国子民的无奈与心酸。
还有一次,正是下课后的休息时间。有人在投影仪上播放了一个短片,大家迅速起哄起来。鲁迅抬头一看,播放的正是中国人被日本人杀头示众的短片。只见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人抓住,他的旁边站着一群中国百姓正在看热闹。鲁迅的心里深深遭受到了打击,他看着麻木不仁的中国百姓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件事情之后,鲁迅仔细想了想,此时的他认为要改变中国人并不是通过医学,而是要首先改变中国人的精神。如何一个人体格强壮,但是思想麻木不仁,又有什么用呢?而能改变人思想的方式,就是文学和艺术。
想通了之后的鲁迅,放弃了在仙台的学业,并专门向老师藤野严九郎辞别。藤野严九郎表示尊重和支持鲁迅的选择,并鼓励他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鲁迅弃医从文,跑去东京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学活动。在东京的这些日子里,鲁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也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扩展资料:
鲁迅先生早前在日本学医,他之所以学医,是受其父亲的影响,他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救治像他父亲那样常年受病魔折磨的人。可当他意识到他学医的确可以救人,但却不能从思想上,从根本上救人,于是才弃医从文。他一直靠自己的笔杆子,写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批判社会腐败的作品。有人曾评价鲁迅先生,思维太过狭隘,文风太过单一。
回国之后,鲁迅写出了《孔乙己》、《狂人日记》等作品,对国人的思想有很大积极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一直珍藏着解剖老师藤野严九郎的相片,并多次在文章中提到恩师藤野严九郎,表达自己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成为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据其人体解剖学讲师藤野严九郎回忆,鲁迅由于听说日语的能力有限,成绩平平。而鲁迅则对藤野颇有好感。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便从学校退学。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电影片里,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情节的刺激,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1906年3月,尊母命回国与朱安结婚。数日后鲁迅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7年曾拟创办杂志《新生》,因经费问题未能如愿。1908年师从章太炎,加入光复会,并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了一些东欧和俄国的短篇小说,就是著名的《域外小说集》,不过销量只有数十册。鲁迅在仙台的学习生活和老师藤野先生 ,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藤野严九郎。

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在日本的经历。当年,鲁迅去日本东京求学,看见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厌烦至极,于是到另一个城市去。起初由于它是第一个到那个城市的留学生,所以备受优待。之后,他在一次学期考中受讽刺。接下来,他在一次课上看了一片影片,影片内容是日俄战争期间,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抓住,要枪毙,四周围了一群中国人看(当时正处于日俄战争)。课堂上一片欢呼(鲁迅四周的同学是日本人)。鲁迅受到很大震撼。他认为,要想中国富强,必须让国人觉醒,光凭救几个人是没用的。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你想要的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97297.html?fr=qrl

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在日本的经历。当年,鲁迅去日本东京求学,看见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厌烦至极,于是到另一个城市去。起初由于它是第一个到那个城市的留学生,所以备受优待。之后,他在一次学期考中受讽刺。接下来,他在一次课上看了一片影片,影片内容是日俄战争期间,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抓住,要枪毙,四周围了一群中国人看(当时正处于日俄战争)。课堂上一片欢呼(鲁迅四周的同学是日本人)。鲁迅受到很大震撼。他认为,要想中国富强,必须让国人觉醒,光凭救几个人是没用的。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75431809 实习生 一级 (22) | 0 | 我的知道 | 我的消息(0/0) | 我的应用 | 百度首页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文档分享
我的应用 礼物
投票
转贴
更多应用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设置

百度知道 >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分享到i贴吧 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鲁迅日本时期!
悬赏分:5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6 小时
鲁迅生平有什么特别的事迹吗?
还有鲁迅在日本时期的事,详细点的,关于那日俄战争影片,后来弃医从文的!

提问者: 编号1991 - 六级
我来回答:
第1步:输入你的答案
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您还可以输入字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

插入地图 插入图片
参考资料: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第2步:点击提交回答

回答 共 3 条
回答1: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答2:鲁讯在日本留学7年。902年2月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2年后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在是东北大学医学部)学医,并与讲师藤野严九郎结下深刻友谊。他也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鲁迅的医学成绩平均分为65.5,作为一个初到的外国留学生已经是不错的了,在医校求学时,无意间观赏一部日本拍摄日俄战争纪录片,影片里有日军杀害中国人,让他义愤填膺感慨:「日俄战争,为何在中国土地上作战?」「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余意以为:救思想以作家贡献为多、先!」遂弃医从文。于1906年3月从学校退学,尊母命回国与朱安结婚。抱着用文学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想法,鲁迅重赴日本,研究文艺。1907年曾拟创办杂志新生,因经费问题未能如愿。1908年师从章太炎,加入光复会,并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外国小说。1909年从日本回到中国。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

回答者: 418824707 - 二级 2010-4-24 20:38

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在日本的经历。当年,鲁迅去日本东京求学,看见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厌烦至极,于是到另一个城市去。起初由于它是第一个到那个城市的留学生,所以备受优待。之后,他在一次学期考中受讽刺。接下来,他在一次课上看了一片影片,影片内容是日俄战争期间,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抓住,要枪毙,四周围了一群中国人看(当时正处于日俄战争)。课堂上一片欢呼(鲁迅四周的同学是日本人)。鲁迅受到很大震撼。他认为,要想中国富强,必须让国人觉醒,光凭救几个人是没用的。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你想要的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97297.html?fr=qrl

回答者: 俏皮小菠萝 - 三级 2010-4-24 20:50

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在日本的经历。当年,鲁迅去日本东京求学,看见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厌烦至极,于是到另一个城市去。起初由于它是第一个到那个城市的留学生,所以备受优待。之后,他在一次学期考中受讽刺。接下来,他在一次课上看了一片影片,影片内容是日俄战争期间,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抓住,要枪毙,四周围了一群中国人看(当时正处于日俄战争)。课堂上一片欢呼(鲁迅四周的同学是日本人)。鲁迅受到很大震撼。他认为,要想中国富强,必须让国人觉醒,光凭救几个人是没用的。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回答1: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答2:鲁讯在日本留学7年。902年2月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2年后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在是东北大学医学部)学医,并与讲师藤野严九郎结下深刻友谊。他也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鲁迅的医学成绩平均分为65.5,作为一个初到的外国留学生已经是不错的了,在医校求学时,无意间观赏一部日本拍摄日俄战争纪录片,影片里有日军杀害中国人,让他义愤填膺感慨:「日俄战争,为何在中国土地上作战?」「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余意以为:救思想以作家贡献为多、先!」遂弃医从文。于1906年3月从学校退学,尊母命回国与朱安结婚。抱着用文学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想法,鲁迅重赴日本,研究文艺。1907年曾拟创办杂志新生,因经费问题未能如愿。1908年师从章太炎,加入光复会,并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外国小说。1909年从日本回到中国。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


二战时候日本朝鲜的报纸很多汉字怎么现在不用了
1. 在二战时期,日本和朝鲜的报纸广泛使用汉字。2. 战后,日本使用的汉字比例大幅下降,这与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有关。3. 日本迅速开放并接纳了大量外来词汇,没有足够时间找到对应的汉字,因此采用了日语拼音文字。4. 例如,日本人用日语拼音表示“比尔·盖茨”,而非汉字,这促进了外来文化的快速...

日本战国是怎么回事?
攻灭丰臣秀赖统一日本为止共148年的历史.战国前期的大战多集中与中国地区与京畿地区.一般是传统意义上控制京畿的战争.参与者多为近畿地区而且在京都有相当势力的大名. 从十六世纪初北条家争夺关东霸权开始战争中心东移至东海关东,北陆 地区.而这一时期也是日本战国人材辈出的时代. 其中以关东的北条氏康,越...

日本幕末维新时代历史
19世纪中叶日本能够成功地进行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日本的封建制度异常僵化,缺乏自我调节的机制,统治等级的内部矛盾重重,从中分化出一支主张变革的力量——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代替资产阶级充当了革命的领导者。 在德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幕藩领主土地所有制。幕府禁止土地买卖,新兴地主的土地所...

二战时期日本的国防妇人会是个什么组织?是干什么的?
是一个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妇女组织,其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和帮凶。一、主要活动内容:1、在战争期间,以国防妇人会为代表的军国主义妇女团体直接充当了政府战时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当战争给日本带来人口锐减、伤残士兵结婚难等大量社会问题之际,后方支援工作范围也迅速扩大。政府希望依靠妇女组织把后方支援...

日本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经济景气;但战后随着经济大衰退后,社会不安加剧。为了消除这种不安,日本开展了满州的殖民地化。可是,引起中国,美国的反响,抗日战争,进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展开了。 昭和时代中期 亦称日本经济复活期(公元1945年至公元1972年) 日本投降诏书发出的同时,昭和天皇所信任的铃木贯太郎内阁总辞,授意与...

日本战国时期各国兵员素质
上杉:鼎盛时期领有越后、越中(部分)、能登(部分)、加贺(部分)、上野(部分)、出羽(部分)、北信浓(部分)约计160万石,对应动员兵力约为5万。丰臣:没什么好说的,坐领天下后臣服天下大名,能够动员全日本的兵力。德川:坐领天下前 鼎盛时期领有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共计104万4000石,对应兵力为3万多。

日本的战国时期(德川家康时代)有些强人 告诉一些吧 就像战国无双里的人...
伊达政宗 占据奥州梦想称霸天下的年轻武将。说话的语言混杂着异国语言。此外,因为从弦月头盔下只有一只锐利的单眼,所以被称为“独眼龙”。是一个贯彻自己信念的男子,在战场上邂逅侍奉武田家的年轻勇士“真田幸村”后 ,与其成为终生的宿敌。武艺和智谋都非常了得,非常照顾手下和人民,有强烈的责任感...

日本战国时期都有那些有名的女人?
对于淀君,不论评价好与坏,她都是为战国那个动荡年代的最后时期增添光彩的一大朵名花……… 二女儿阿初,本名为浅井初,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一位贵妇人。她父亲是战国大名浅井长政,母亲是织田信长之妹织田市。其姊为丰臣秀吉侧室淀殿(茶茶),其妹为德川秀忠正室崇源院(阿江)。 她出生於近江国小谷城,父亲长政与...

日本明治年间是指多少年?是中国的什么时期???
指公元1868年--1912年,当时中国处于清朝时期。明治作为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在公元1868年--1912年日本使用此年号,共计四十五年。明治天皇在位期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维新的主要成果是日本近代工业迅速崛起。日本从此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并使日本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清朝(1616年—1912年)是...

日本忍者是怎么来的?忍者的全盛时期是什么时候?
啪的一声,首领倒在了地上.这就是传说中的日本忍者,很早就出现了。第一,忍者可以追溯到明日香时期。据《圆月贾充《忍术应义传》记载,日本明日香时期,日本第一位皇后、退贵仁的助手圣德太子亲王身边有一个叫“大四敬仁”的人,是圣德太子的间谍。明日香时期的皇室政治家圣德太子是朝鲜古代改革的推动者。他最大...

赤城县13518861089: 鲁迅东渡日本留学时期当时的时代背景 -
佼学爽尔: 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成为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为父亲的病...

赤城县13518861089: 鲁迅在日本有什么作品?他在家乡时的思想是什么? 急急急!!!快点回答! -
佼学爽尔: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不但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

赤城县13518861089: 鲁迅东渡日本留学时期当时的时代背景 -
佼学爽尔: 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日本侵略者与沙皇俄国在中国领土之上争夺土地,而中国国民却如行尸走肉一般麻木,对于外国侵略不抱有任何的反抗思想.

赤城县13518861089: 鲁迅在少年时期曾经留学在哪 -
佼学爽尔: 鲁迅在少年时期曾经留学在日本.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赤城县13518861089: 鲁迅当时在日本哪所学校留学? -
佼学爽尔: 目前是仙台东北大学,前身是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赤城县13518861089: 鲁迅在日本求学时,变换了几个地点? -
佼学爽尔: 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后来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

赤城县13518861089: 鲁迅在留学日本期间中日两国关系 -
佼学爽尔: 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当时中日虽没有发生战争,但当时的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中国人在日本也受到歧视

赤城县13518861089: 鲁迅在日本和范爱农发生的最大冲突是什么
佼学爽尔: 1907年日本留学生们接到安徽巡抚恩铭被刺杀、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的消息,举办同乡会时他反对鲁迅等人主张发电回国的想法,专门跟鲁迅作对,并从此一直与鲁迅...

赤城县13518861089: 鲁迅在日本与藤野分别时是什么时候 -
佼学爽尔: 鲁迅正式从日本归国是1909年6月,因此与藤野分别应该是1909年6月. 鲁迅留学日本时间为1902年2月—1909年6月,期间曾短暂回国. 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 鲁迅和藤野先生自仙台分别后,再未见面,也未通信,但彼此都相记未忘.

赤城县13518861089: 鲁迅当年留学日本时国际环境如何 -
佼学爽尔: 鲁迅留学的时间1902——1909年,1902年英日缔结同盟,英国的光辉孤立政策宣告结束,之后,英法俄在矛盾尖锐的殖民地问题达成一致,分别于1904年与1907年签署《英法协定》和《英俄协定》.1904年,日本因在东三省的利益问题与俄国开战,俄国战败.总的来说,世界局势动荡,各国都在寻求盟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