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这首古诗百居易在几岁写的这首诗

作者&投稿:姚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居易写草这首诗的时候几岁?~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1]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

《草》
《草》这首古诗百居易在16岁写的这首诗
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唐朝 白居易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原上草的作者是谁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为: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诗人用一个“乱”字和“浅”字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早春的迷人景象。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百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全诗如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什么意思?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为: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诗人用一个“乱”字和“浅”字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早春的迷人景象。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百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全诗如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古诗中表现"家"的诗句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曰忆山东兄弟》)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意思是什么?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为: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诗人用一个“乱”字和“浅”字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早春的迷人景象。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百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全诗如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请问“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是什么?全诗是什么?作者...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创作背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时期)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三月又出任了...

谁有诗歌20首吧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

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诗的深层含义是...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琵琶行诗句理解性默写
4.【谁知道百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里的诗句】 琵琶行 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赏析】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

青海省17743939349: 《草》这首古诗百居易在几岁写的这首诗 -
相仁小儿: 《草》这首古诗百居易在16岁写的这首诗 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唐朝 白居易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青海省17743939349: 白居易写草这首诗的时候几岁? -
相仁小儿: 这首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唐张固《幽闲鼓吹》载白居易到长安应试,携诗作往谒顾况,顾以他的名字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看白的诗作第一首《草》,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白居易以原上草喻别情,想象别致,情味隽永.“野火”两句传诵千古,不仅突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也表现了对于新生事物的赞颂.

青海省17743939349: 白居易写草时几岁 -
相仁小儿: 白居易十六岁才写古诗草——《赋古原草送别》《赋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唐德宗贞元三)作者实龄十六岁诗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二字作与咏物诗相似

青海省17743939349: 白居易写《草》时是多大年纪? -
相仁小儿: 你搞错了,写《草》的是白居易,白居易(772一846).这首诗作于贞元三年(787年),诗人当时年仅16岁,原题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赞扬了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青海省17743939349: 白居易什么时侯写的草 -
相仁小儿: 相传白居易写草的时候是十六岁,这首诗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应考的习作.赞扬了草坚强,顽强的精神.希望帮到你 全诗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青海省17743939349: 白居易在几岁才写古诗草的 -
相仁小儿: 白居易在十六岁才写古诗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青海省17743939349: 白居易的诗《草》是他多少岁写的 -
相仁小儿: 16岁.《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唐朝 白居易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

青海省17743939349: 白居易写草的时候几岁 -
相仁小儿: 16岁.传说白居易十六岁时自江南赴长安(今西安)应试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看了他的姓名,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开白居易的诗作,读到这首《古原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声大振.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青海省17743939349: 白居易写草的时侯是几岁 -
相仁小儿: 《草》是选入五、六年制小语第三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772一846).这首诗作于贞元三年(787年),诗人当时年仅16岁.据说,诗人这年进入京都长安,拜见了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顾况望着年嫩的白居易,并没在意,还用他的名字取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当读了此诗之后,便很吃惊,忙改口说:“有才如此,居易不难.,由于顾况到处赞扬,这首诗也就成了白居易的成名之作. 这首诗原本是一首五言律诗,课本所选取的是前半部分,很像一首五言绝句.原题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青海省17743939349: 诗人白居易是几岁写古诗〈〈草〉〉的? -
相仁小儿: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题材:五言律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只是练习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初进京城,携诗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其为名作,实因意胜——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