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读诸子百家的散文有感

作者&投稿:重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子百家散文 读后感 1K~

在写以下文字之前,我需要先来解释一下何谓“诸子百家”,虽然这样做显然有点多余,不过为了能更好的表达我的文意,我只好给它下个个论了。

诸子百家应该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士”阶层。所谓“士”,他们的身份尽管各有不同,但活动的基本目的大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可是“士”阶层中,大多是统治阶层中下层的知识分子,有的本身也出身贫贱,因此和人民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联系的。他们对历史的动向、社会的矛盾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多多少少看到了人民生活的痛苦和人民的力量的强大,因此在他们的言论和著述中,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要求。他们代表着不同统治阶级的利益,提出许多中心问题,例如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把社会引向何方的问题等等,开展了热烈的争辩。他们游说诸侯,提出各种政治主张;著书立说,总结社会斗争经验,相互辩论,形成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相互攻击中,由于不同学术思想的相辅相成、相生相长,共同促成了各种学说的发展。殷周古文再也不能完成记录这样复杂的学术思想的任务了。为了更好的表达这种复杂的学术思想,使她更具有说服力,文学语言在水到渠成下迅速发展……

正是在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社会条件下,学术思想勃兴,诸子的散文有了突飞猛进的蜕变。

由于时代久远,现今流传下来的著作似乎不多,远远没有百家之说。就我所知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其中又以《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具有代表性。(老子的学说《老子》以及以吕不韦为首的《吕氏春秋》我不是很熟悉,不敢妄论。就算以上六部著作,我也仅仅敢对前三部频频乱点,至于后三部只是窥猎而已。)

《论语》的作者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我们尊崇至今的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第一个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仁”。(对此,好象现今的知识份子是褒贬不一的)他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说:“仁者,人也。”樊迟问仁,他答以“爱人”。又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但他又把这“仁”具体化到体现君臣、人伦关系的“礼”上去,因而又有了极大的局限性。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记录孔子的言行片段。内容几乎无所不涉,包括哲学、政治、教育、时事等各个方面。《论语》当作理论文看,是一种萌芽;作为语录看,又是一种典范。《论语》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语言上。它的风格雍容和顺,简练含蓄,没有战国时代文章的锋芒。这是由于孔子的时候,还没有战国时代那样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著书辩论的风气。所以说,文化与时代背景是紧密相连的。

《论语》的语言特点是多方面的,成功的原因也较复杂。首先,由于孔子丰富的社会实践,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使他在《论语》中留下了不少形象而具体的格言。这些格言,含义丰富,概括了很多宝贵的生活经验。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仁不让于师。”“共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速则不达。”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确实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所以才使人觉得亲切具体,对生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次,《论语》语言口语化,有幽默风趣,富于启发性。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长者风范。对于同一个问题,因为问的人不同,时间场合不同,孔子往往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的回答,因人施教,实在是做的很出色的。(这点恐怕不会有很多人否定的)

孔子非常注重语言的修养,最善于运用语气词。《论语》中不少语句,富有诗意。常常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极为复杂丰富的内容,意味深长,能引起人对现实的联想。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子罕》),短短一句,正是对坚强性格的颂扬,给人以进取力量和美的感受。后来中国的诗画常取松柏作题材,寄托诗人不向现实妥协的感情,这是多少受了《论语》的影响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更具有诗的意境。读来不免扩大了眼界,开阔了胸襟,引起我们很多对古往今来人生世界的联想,也表达了孔子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另外,《论语》里还有一些极为简单的小故事,以生动的对话和行动,展示了人物的性格,鲜明精确,费笔不多,却耐人寻味。如《子路、会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不过二百多字,描写了五个人物,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和修养。(很难想象现在要我用不到两百的篇幅来如此生动的描写这样五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至于孔子在文化上的贡献,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因为与文章立意不符,我也不赘言。

接着谈谈《孟子》。孟子名柯,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孔子后的一个儒家大师。由于时代的不同,他的思想主张都比孔子积极鲜明,富于战斗性。《孟子》文章的风格,锋芒毕露,感情强烈,有战国时纵横家的气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仍处于理论文的发展阶段,基本上还是对话语录体。

孟子的时代,正是“秦用商君,富国疆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强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这么一个列国间混战最激烈的时代。当时贫富极为悬殊,所谓“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孟子:梁惠王》),就是当时两种生活的对比。统治阶级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为达到他们的所谓:“大欲”,进行着连年不断的战争。孟子此时就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了,自比周孔。他说:“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也”。锋芒盛极一时。他从政的热情很高,不苟同世俗,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但在政治上,他和孔子一样是失败的,其原因亦同司马迁所说的“迂阔而远于事情”,所谓“持方柄而欲内圆凿,岂能入乎?”(我个人对孟子其人不是很赞赏,他有很多思想的局限性和落后的成分很明显,如:“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都是。他强调性善,企图从爱出发来建立唯心哲学体系,模糊了阶级对立的实质,后来被统治阶级用来欺骗人民,起了反动作用。)

《孟子》七篇是他政治理想不得实现时,和学生一起写成的,所以文章充满感情,愤世疾俗,嬉笑怒骂,大有山摧河决不可阻挡的气势。《孟子》文章的特点约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感情激烈,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巨大的讽刺力量。对于所厌恶的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挖苦,毫不留情,如:“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梁惠王》)寥寥几句,梁襄王的愚蠢可憎、孟子的厌恶心理都表达的非常真切。

构成《孟子》散文气势的又一特征,是他灵活多样的辩论方法。他往往能根据行文中思想感情及逻辑的发展,揣摩对方情况,控制主动,把握辩论方向。或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或虚设实击,先擒后纵;或先来个小小的迂回,造成蓄势,然后展开攻击,紧迫不已,表现了孟子的机敏和智慧。(也可以理解为孟子其人心胸狭隘,得理不饶人)如“王顾左右而言他”就是被他生逼出来的。常说行文如用兵,孟子的文章,确实体现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

其次,善于运用比喻,巧妙、确切而有趣,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增强读者的印象,加深读者的理解。例如:“缘木求鱼”、“五十步笑百步”,都已经是我们今天经常使用的语句了。

《孟子》中,也有些寓言故事,善于刻画人物,可以看作是后来小说的萌芽。如齐人有一妻一妾、陈仲子哇鹅肉、宋人拨苗助长等,不论是说明一个道理,揭发批判一种现象,都很深刻,有认识价值,也有美学意义。其中,对人物行为,心理的描写很细致传神。

孟子文章对话体较多,但于对话当中,往往顺别写一下人物行动,使文章变的灵活起来,从而加深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而《孟子》的语言,不但有气势磅礴的一面,也有诙谐风趣的一面。

最后一点,是孟子语言的鼓动性,很容易煽动人们的情绪。可以说,孟子是个文人,更是个政治家,纵横家,哲人,但他是用“理”而非“利”去说明问题的。

孟子的社会地位不及孔子,但散文影响却比《论语》大的多,尤其是在气势和战斗性这一点上。唐以后的古文家就我看来,几乎无不喜爱学习《孟子》散文。

庄子名周,宋国人。(我个人最偏爱的古人之一)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内篇七篇大体上是庄子的亲笔,外篇,杂篇系庄子的门人或或学所作。整部《庄子》的思想和文章的风格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庄子出生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复杂的时代,他自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亲身经受了暴君宋康王的统治。庄子愤世疾俗,对现实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抨击。他说:“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备,奚可得邪?”(《山木》)“方今之世,仅免刑焉。”(《人间世》)他还尖锐的指出:“窃钩者诛,而窃国者为诸侯。”(《人间世》)真是一语道破了社会的实质。而他对于世俗之徒,追逐富贵权势之辈,也加以无情的嘲骂。对于趋势应世的学问,庄子也加以讽刺,特别是对于“俗儒”、“贱儒”的揭露,更比比皆是。这些都是我认为都该给予肯定。

但他的思想也有消极的一面。他一方面对现实极为不满,另一方面却又极力寻求内心的调和和自我麻醉。他以为以道观之,无所谓生死、存亡、荣辱、是非、善恶之分,幻想一种超原始的“混沌”,和最朴鄙的“同与禽兽居的生活。这些思想虽然为很多人以及世俗所批判,但我个人并不觉得有什么过激,毕竟他这些思想源出己身,回归己身,不会对他人造成什么伤害和影响。说白了,你可以就当他有点书呆子气,或是精神幻想症,但他绝对不值得人民大众对他批判。(呵呵,好象离题了)

《庄子》的论说文学真有“如长江大河,滚滚灌注“之威,其论辩罕以逻辑力量取胜,而是以高妙奇特、汪洋恣肆、变化多端的议论取胜。他的论说文字有巨大的力量,使人读了赞叹不已,就连对手也不得不自惭形秽,屈服在其天才之下。《逍遥游》、《齐物论》、《秋水》等就是最好的例子。庄子是有意用寓言故事来作文章的。他善于把各种事物人格化,使一切东西都成了代他立言的乌有先生。《庄子》寓言的特色是想象的奇幻和无比的丰满。而庄子的寓言故事,幽默、辛辣、有巨大的讽刺力量。

《庄子》中脍炙人口的寓言很多,如西施病心、庖丁解牛、井蛙海龟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庄子对事物观察的细致和想象力的丰富。

庄子之驾驭语言,逸笔妙致,姿态横生,可谓无往而不胜。

《庄子》比喻总是十分大胆而富于创造性,如:“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逍遥游》)《庄子》文章流畅、有节奏感、骈句很多,又用的很极好。

后世隐逸诗人,山水田园诗人都颇受他的影响。在我看来,《庄子》实在不亚于当时任何一部散文著作。

以下三人及其作品,因涉猎未深,只好匆匆带过。

墨子,鲁国人,生当孔子之后和孟子之前。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反对礼乐而信鬼神,是但是和儒家思想对立的一大学派。墨家重质,而否定了形式的作用,但他们的文章在理论文的发展中,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开辩论文之先河。

《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弟子、后学所作。其文章逻辑性及说服力都很强,善于运用具体的事例说理,如《公输》、《兼爱》、《非攻》等篇。他的文章是从实用的争论进而到概括性的辩难,代表了说理文的一个进展,不过墨家学说,汉以后好象就逐渐消失,其影响也不算大。

荀子名况,战国赵人,活了好象有百岁上下,一生从事政治教育活动和著书工作。荀子是战国末年最大的儒者。他也主张尊王道,举贤能,这和孟子相同;但他又兼称霸力,法后王,提倡性恶论,又和孟子相反。他的文章表现了高度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喻及辞藻丰富多彩,语言简练明确,如《劝学》便是很好的代表。不过从说理文来讲,不论语言、结构都没有什么创造性的发展。

韩非,荀子的学生(为荀子另一个学生秦国的李斯所杀),天生口吃,但善于著书。有爱国思想。曾屡劝韩王行法、术,不听,愤而著书十余万言,结果大受秦王赏识。他的思想集中地反映了统一的要求,摆脱了一切旧思想的束缚,把刑名、法、术、势四种思想结合起来,构成统一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思想体系。

他的文章风格,严崤峻刻,干脆犀利,体现了法家的特点。他是先秦诸子说理文的集大成者,理论文到韩非,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成熟了。

像《难一》、《难二》、《难三》、《难四》几篇,其辩论的方法,别家倒也有用过的,但是,绝对没有人能像韩非这样有气魄的,你能想象整篇都用这一种形式“或曰”“或曰”地讲下去是什么效果吗?他不但不让人觉得单调,而且说理性很强,这也是说理文的一种发展。

总之,春秋战国的诸子散文不仅本身有着巨大的成就,而且一直影响着后来的历史家、古文家、诗人等,其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渊海。

先秦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读《先秦诸子散文》有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议论、论说为主的散文作品。
从先秦说理文发展的过程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论语》和《墨子》(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 ,《论语》是纯语录体散文,《墨子》则是在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不再是三言两语的对话。所以,《墨子》尚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只是些语录, 但能围绕一个论题加以论述, 段与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就不再是语录的简单连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因此,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如其《尚贤》、《兼爱》、《非攻》等篇目,都有标题概括中心思想。《论语》记录的多是些片言只语,往往有观点而无论据;《墨子》是长篇大论,有论有据,称得上是论文。
第二阶段:《孟子》和《庄子》(战国中叶) 《孟子》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的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其对话基本上是围绕一个主题而设立,以论说为主体,初步具备论述性质。 《庄子》则已经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荀子》和《韩非子》(战国末期) 《荀子》和《韩非子》的文字上基本是论说文的语言,抽象说理的部分增加,逻辑周密,结构复杂而严谨,篇幅增大,反映了先秦说理文的最高成就。
先秦诸子散文的分述
一、《论语》的艺术成就:
1、文体的基本特征是语录体。《论语》无论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还是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篇章。其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富有启发性。刘勰说“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2、通过简短的对话,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如《侍坐章》
3、言近旨远,深刻平实、含蓄隽永。
二、《墨子》的艺术特色:
1、与《论语》纯语录体相比,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不再是三言两语的对话,已初具议论文规模;逻辑严密,善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 不过,《墨子》尚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只是这些语录, 是在围绕着一个论题加以论述, 段与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就不再是语录的简单连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有论有据的论文,所以,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如其《尚贤》、《兼爱》、《非攻》等篇目,都有标题概括中心思想。
2、语言质朴,不重文采
3、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
三、《老子》的文学成就
1、具有诗情:《老子》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的问题。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2、像散文诗:《老子》文章犹如一组辞意洗炼的哲理诗,采用了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等句式,行文参差错落,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是先秦说理文中的另一形态。它也常以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
3、注重情感和形象性, 但就说理文体来说,还缺乏充分展开的论述,不是结构完整的说文。
四、《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1、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比《论语》有了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要添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所以是通过对话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
2、长于比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孟子》中的比喻大多浅近简短而又贴切深刻。也有少数就近取譬,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赵歧《孟子题辞》:“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3、长于论辩。这是《孟子》散文的基本特征。在百家争鸣的时代,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的立场,批评其他学派,就不得不进行论辩。《孟子》中的论辩文,巧妙灵活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做到“辞不迫切,意已独至”。尤其是对二难推理的灵活运用,使其论辩更有左右逢源之妙。
4、气势浩然。《孟子》散文很有气势。这种风格,源自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具有“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视物质贪欲,刚正不阿,无私无畏,气概不凡。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苏辙说:“今观其文章,宽厚弘搏,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在形式上,《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若决堤江河,沛然而莫之能御。
5、塑造了孟子伟岸不屈的大丈夫形象。《孟子》中所表现的孟子形象在中国知识分子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他的傲岸不屈的大丈夫形象,关心民众的热诚心 理,藐视君主的傲岸气概,都表现出了“舍我其谁”的用世精神。这种精神,再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个性特点。
五、《庄子》的艺术特色
1、大量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是《庄子》论说的主要方式。《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既虚拟的寄寓他人他物的语言。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与人,必须“藉外论之”;重言即为使自己的道理被他人接受,托己之说于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卮言即处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去。《庄子》一书,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但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寓言”是《庄子》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寓言》篇中自称“寓言十九”。
2、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由于《庄子》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主干,从而使得《庄子》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结构线索模糊隐秘。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和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起来,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3、“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以诡奇的想象表达深邃的哲理,是《庄子》的主要特征。庄子富于形象思维,其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所谓“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所以,刘熙载又说“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语,骨里却尽有分数”。
4、《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庄子》的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清·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昭昧詹言》卷十二) 总之,《庄子》中的寓言和想象,不仅形象地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而且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同时也有其深沉情感迂回曲折的流露。《庄子》作者尽管主张忘情寡欲,心斋坐忘,但也有强烈的个性与情感。楚狂接舆歌中,表现出生于乱世的绝望和裴哀;匠石运斤成风,流露了诤友惠子去世后,高山流水无人再赏的孤独的寂寞。
六、《荀子》的文学成就
1、构思周密,论述充分详实 《荀子》文章不但的观点明确,中心突出,而且用概括性的标题点明主题;体式上已不再是零散缀合的片言只语,而大多是立意统一、浑然一体的完整篇章;标准着我国议论散文的成熟。
2、淳厚老练 谨严有度。 荀子散文,循循善诱,娓娓而谈,虽有辩说,但不失儒者之风,长者之度。艺术风格淳厚老到,圆熟练达。其严密的逻辑性加上广博的学识,处处显得发扬蹈厉,高屋建瓴,锐不可挡。
3、通才之文,博大精深。《荀子》书中的文章多为关于社会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长篇专题学术论文,论点明确,论断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深厚,不愧为集大成之思想家。
4、独具特色的比喻 荀子善于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如《劝学》,大量排比句的运用,或用韵语描写抒情,增强了气势,调协了音节,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七、《韩非子》散文特色
1、《韩非子》的说理文,文风冷峻,多针对现实而发,其文峻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议论条分缕析,鞭辟入理,缜密透彻,入木三分。是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2、《韩非子》说理文,最具文学意味的是寓言故事。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310多例)《韩非子》之前,寓言并非独立的文学体裁,只是论说文中的一部分。到了韩非,才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成各种形式的寓言专集。
3,《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的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韩非子》的许多寓言故事,以其丰富的内涵、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千百年流传不衰,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如“守株待兔”、“矛与盾”、“滥芋充数”、“郑人买履”等都是取材于现实社会和民间故事的寓言,更是韩非对社会现象深入仔细观察后提炼出的,其表现出的哲学智慧,是韩非思想深度的反映。
4,韩非寓言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周衰文弊,六艺道息,而诸子争鸣。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文体备。”(《文史通义·诗教上》)说战国时文章已变尽,未必符合实际,但后世的所有文体都能在战国散文中找到先例或萌芽则是无疑的。先秦说理散文不仅标志着说量议论文体的成熟,而且也包孕了寓言、小说等因素。先秦说理散文是中国散文创作的典范,它以成熟的说理文体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在写以下文字之前,我需要先来解释一下何谓“诸子百家”,虽然这样做显然有点多余,不过为了能更好的表达我的文意,我只好给它下个个论了。

诸子百家应该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士”阶层。所谓“士”,他们的身份尽管各有不同,但活动的基本目的大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可是“士”阶层中,大多是统治阶层中下层的知识分子,有的本身也出身贫贱,因此和人民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联系的。他们对历史的动向、社会的矛盾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多多少少看到了人民生活的痛苦和人民的力量的强大,因此在他们的言论和著述中,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要求。他们代表着不同统治阶级的利益,提出许多中心问题,例如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把社会引向何方的问题等等,开展了热烈的争辩。他们游说诸侯,提出各种政治主张;著书立说,总结社会斗争经验,相互辩论,形成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相互攻击中,由于不同学术思想的相辅相成、相生相长,共同促成了各种学说的发展。殷周古文再也不能完成记录这样复杂的学术思想的任务了。为了更好的表达这种复杂的学术思想,使她更具有说服力,文学语言在水到渠成下迅速发展……

正是在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社会条件下,学术思想勃兴,诸子的散文有了突飞猛进的蜕变。

由于时代久远,现今流传下来的著作似乎不多,远远没有百家之说。就我所知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其中又以《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具有代表性。(老子的学说《老子》以及以吕不韦为首的《吕氏春秋》我不是很熟悉,不敢妄论。就算以上六部著作,我也仅仅敢对前三部频频乱点,至于后三部只是窥猎而已。)

《论语》的作者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我们尊崇至今的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第一个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仁”。(对此,好象现今的知识份子是褒贬不一的)他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说:“仁者,人也。”樊迟问仁,他答以“爱人”。又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但他又把这“仁”具体化到体现君臣、人伦关系的“礼”上去,因而又有了极大的局限性。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记录孔子的言行片段。内容几乎无所不涉,包括哲学、政治、教育、时事等各个方面。《论语》当作理论文看,是一种萌芽;作为语录看,又是一种典范。《论语》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语言上。它的风格雍容和顺,简练含蓄,没有战国时代文章的锋芒。这是由于孔子的时候,还没有战国时代那样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著书辩论的风气。所以说,文化与时代背景是紧密相连的。

《论语》的语言特点是多方面的,成功的原因也较复杂。首先,由于孔子丰富的社会实践,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使他在《论语》中留下了不少形象而具体的格言。这些格言,含义丰富,概括了很多宝贵的生活经验。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仁不让于师。”“共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速则不达。”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确实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所以才使人觉得亲切具体,对生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次,《论语》语言口语化,有幽默风趣,富于启发性。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长者风范。对于同一个问题,因为问的人不同,时间场合不同,孔子往往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的回答,因人施教,实在是做的很出色的。(这点恐怕不会有很多人否定的)

孔子非常注重语言的修养,最善于运用语气词。《论语》中不少语句,富有诗意。常常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极为复杂丰富的内容,意味深长,能引起人对现实的联想。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子罕》),短短一句,正是对坚强性格的颂扬,给人以进取力量和美的感受。后来中国的诗画常取松柏作题材,寄托诗人不向现实妥协的感情,这是多少受了《论语》的影响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更具有诗的意境。读来不免扩大了眼界,开阔了胸襟,引起我们很多对古往今来人生世界的联想,也表达了孔子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另外,《论语》里还有一些极为简单的小故事,以生动的对话和行动,展示了人物的性格,鲜明精确,费笔不多,却耐人寻味。如《子路、会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不过二百多字,描写了五个人物,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和修养。(很难想象现在要我用不到两百的篇幅来如此生动的描写这样五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至于孔子在文化上的贡献,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因为与文章立意不符,我也不赘言。

接着谈谈《孟子》。孟子名柯,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孔子后的一个儒家大师。由于时代的不同,他的思想主张都比孔子积极鲜明,富于战斗性。《孟子》文章的风格,锋芒毕露,感情强烈,有战国时纵横家的气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仍处于理论文的发展阶段,基本上还是对话语录体。

孟子的时代,正是“秦用商君,富国疆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强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这么一个列国间混战最激烈的时代。当时贫富极为悬殊,所谓“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孟子:梁惠王》),就是当时两种生活的对比。统治阶级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为达到他们的所谓:“大欲”,进行着连年不断的战争。孟子此时就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了,自比周孔。他说:“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也”。锋芒盛极一时。他从政的热情很高,不苟同世俗,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但在政治上,他和孔子一样是失败的,其原因亦同司马迁所说的“迂阔而远于事情”,所谓“持方柄而欲内圆凿,岂能入乎?”(我个人对孟子其人不是很赞赏,他有很多思想的局限性和落后的成分很明显,如:“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都是。他强调性善,企图从爱出发来建立唯心哲学体系,模糊了阶级对立的实质,后来被统治阶级用来欺骗人民,起了反动作用。)

《孟子》七篇是他政治理想不得实现时,和学生一起写成的,所以文章充满感情,愤世疾俗,嬉笑怒骂,大有山摧河决不可阻挡的气势。《孟子》文章的特点约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感情激烈,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巨大的讽刺力量。对于所厌恶的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挖苦,毫不留情,如:“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梁惠王》)寥寥几句,梁襄王的愚蠢可憎、孟子的厌恶心理都表达的非常真切。

构成《孟子》散文气势的又一特征,是他灵活多样的辩论方法。他往往能根据行文中思想感情及逻辑的发展,揣摩对方情况,控制主动,把握辩论方向。或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或虚设实击,先擒后纵;或先来个小小的迂回,造成蓄势,然后展开攻击,紧迫不已,表现了孟子的机敏和智慧。(也可以理解为孟子其人心胸狭隘,得理不饶人)如“王顾左右而言他”就是被他生逼出来的。常说行文如用兵,孟子的文章,确实体现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

其次,善于运用比喻,巧妙、确切而有趣,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增强读者的印象,加深读者的理解。例如:“缘木求鱼”、“五十步笑百步”,都已经是我们今天经常使用的语句了。

《孟子》中,也有些寓言故事,善于刻画人物,可以看作是后来小说的萌芽。如齐人有一妻一妾、陈仲子哇鹅肉、宋人拨苗助长等,不论是说明一个道理,揭发批判一种现象,都很深刻,有认识价值,也有美学意义。其中,对人物行为,心理的描写很细致传神。

孟子文章对话体较多,但于对话当中,往往顺别写一下人物行动,使文章变的灵活起来,从而加深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而《孟子》的语言,不但有气势磅礴的一面,也有诙谐风趣的一面。

最后一点,是孟子语言的鼓动性,很容易煽动人们的情绪。可以说,孟子是个文人,更是个政治家,纵横家,哲人,但他是用“理”而非“利”去说明问题的。

孟子的社会地位不及孔子,但散文影响却比《论语》大的多,尤其是在气势和战斗性这一点上。唐以后的古文家就我看来,几乎无不喜爱学习《孟子》散文。

庄子名周,宋国人。(我个人最偏爱的古人之一)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内篇七篇大体上是庄子的亲笔,外篇,杂篇系庄子的门人或或学所作。整部《庄子》的思想和文章的风格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庄子出生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复杂的时代,他自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亲身经受了暴君宋康王的统治。庄子愤世疾俗,对现实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抨击。他说:“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备,奚可得邪?”(《山木》)“方今之世,仅免刑焉。”(《人间世》)他还尖锐的指出:“窃钩者诛,而窃国者为诸侯。”(《人间世》)真是一语道破了社会的实质。而他对于世俗之徒,追逐富贵权势之辈,也加以无情的嘲骂。对于趋势应世的学问,庄子也加以讽刺,特别是对于“俗儒”、“贱儒”的揭露,更比比皆是。这些都是我认为都该给予肯定。

但他的思想也有消极的一面。他一方面对现实极为不满,另一方面却又极力寻求内心的调和和自我麻醉。他以为以道观之,无所谓生死、存亡、荣辱、是非、善恶之分,幻想一种超原始的“混沌”,和最朴鄙的“同与禽兽居的生活。这些思想虽然为很多人以及世俗所批判,但我个人并不觉得有什么过激,毕竟他这些思想源出己身,回归己身,不会对他人造成什么伤害和影响。说白了,你可以就当他有点书呆子气,或是精神幻想症,但他绝对不值得人民大众对他批判。(呵呵,好象离题了)

《庄子》的论说文学真有“如长江大河,滚滚灌注“之威,其论辩罕以逻辑力量取胜,而是以高妙奇特、汪洋恣肆、变化多端的议论取胜。他的论说文字有巨大的力量,使人读了赞叹不已,就连对手也不得不自惭形秽,屈服在其天才之下。《逍遥游》、《齐物论》、《秋水》等就是最好的例子。庄子是有意用寓言故事来作文章的。他善于把各种事物人格化,使一切东西都成了代他立言的乌有先生。《庄子》寓言的特色是想象的奇幻和无比的丰满。而庄子的寓言故事,幽默、辛辣、有巨大的讽刺力量。

《庄子》中脍炙人口的寓言很多,如西施病心、庖丁解牛、井蛙海龟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庄子对事物观察的细致和想象力的丰富。

庄子之驾驭语言,逸笔妙致,姿态横生,可谓无往而不胜。

《庄子》比喻总是十分大胆而富于创造性,如:“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逍遥游》)《庄子》文章流畅、有节奏感、骈句很多,又用的很极好。

后世隐逸诗人,山水田园诗人都颇受他的影响。在我看来,《庄子》实在不亚于当时任何一部散文著作。

以下三人及其作品,因涉猎未深,只好匆匆带过。

墨子,鲁国人,生当孔子之后和孟子之前。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反对礼乐而信鬼神,是但是和儒家思想对立的一大学派。墨家重质,而否定了形式的作用,但他们的文章在理论文的发展中,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开辩论文之先河。

《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弟子、后学所作。其文章逻辑性及说服力都很强,善于运用具体的事例说理,如《公输》、《兼爱》、《非攻》等篇。他的文章是从实用的争论进而到概括性的辩难,代表了说理文的一个进展,不过墨家学说,汉以后好象就逐渐消失,其影响也不算大。

荀子名况,战国赵人,活了好象有百岁上下,一生从事政治教育活动和著书工作。荀子是战国末年最大的儒者。他也主张尊王道,举贤能,这和孟子相同;但他又兼称霸力,法后王,提倡性恶论,又和孟子相反。他的文章表现了高度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喻及辞藻丰富多彩,语言简练明确,如《劝学》便是很好的代表。不过从说理文来讲,不论语言、结构都没有什么创造性的发展。

韩非,荀子的学生(为荀子另一个学生秦国的李斯所杀),天生口吃,但善于著书。有爱国思想。曾屡劝韩王行法、术,不听,愤而著书十余万言,结果大受秦王赏识。他的思想集中地反映了统一的要求,摆脱了一切旧思想的束缚,把刑名、法、术、势四种思想结合起来,构成统一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思想体系。

他的文章风格,严崤峻刻,干脆犀利,体现了法家的特点。他是先秦诸子说理文的集大成者,理论文到韩非,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成熟了。

像《难一》、《难二》、《难三》、《难四》几篇,其辩论的方法,别家倒也有用过的,但是,绝对没有人能像韩非这样有气魄的,你能想象整篇都用这一种形式“或曰”“或曰”地讲下去是什么效果吗?他不但不让人觉得单调,而且说理性很强,这也是说理文的一种发展。

总之,春秋战国的诸子散文不仅本身有着巨大的成就,而且一直影响着后来的历史家、古文家、诗人等,其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渊海。

在写以下文字之前,我需要先来解释一下何谓“诸子百家”,虽然这样做显然有点多余,不过为了能更好的表达我的文意,我只好给它下个个论了。

诸子百家应该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士”阶层。所谓“士”,他们的身份尽管各有不同,但活动的基本目的大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可是“士”阶层中,大多是统治阶层中下层的知识分子,有的本身也出身贫贱,因此和人民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联系的。他们对历史的动向、社会的矛盾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多多少少看到了人民生活的痛苦和人民的力量的强大,因此在他们的言论和著述中,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要求。他们代表着不同统治阶级的利益,提出许多中心问题,例如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把社会引向何方的问题等等,开展了热烈的争辩。他们游说诸侯,提出各种政治主张;著书立说,总结社会斗争经验,相互辩论,形成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相互攻击中,由于不同学术思想的相辅相成、相生相长,共同促成了各种学说的发展。殷周古文再也不能完成记录这样复杂的学术思想的任务了。为了更好的表达这种复杂的学术思想,使她更具有说服力,文学语言在水到渠成下迅速发展……

正是在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社会条件下,学术思想勃兴,诸子的散文有了突飞猛进的蜕变。

由于时代久远,现今流传下来的著作似乎不多,远远没有百家之说。就我所知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其中又以《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具有代表性。(老子的学说《老子》以及以吕不韦为首的《吕氏春秋》我不是很熟悉,不敢妄论。就算以上六部著作,我也仅仅敢对前三部频频乱点,至于后三部只是窥猎而已。)

《论语》的作者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我们尊崇至今的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第一个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仁”。(对此,好象现今的知识份子是褒贬不一的)他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说:“仁者,人也。”樊迟问仁,他答以“爱人”。又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但他又把这“仁”具体化到体现君臣、人伦关系的“礼”上去,因而又有了极大的局限性。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记录孔子的言行片段。内容几乎无所不涉,包括哲学、政治、教育、时事等各个方面。《论语》当作理论文看,是一种萌芽;作为语录看,又是一种典范。《论语》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语言上。它的风格雍容和顺,简练含蓄,没有战国时代文章的锋芒。这是由于孔子的时候,还没有战国时代那样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著书辩论的风气。所以说,文化与时代背景是紧密相连的。

《论语》的语言特点是多方面的,成功的原因也较复杂。首先,由于孔子丰富的社会实践,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使他在《论语》中留下了不少形象而具体的格言。这些格言,含义丰富,概括了很多宝贵的生活经验。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仁不让于师。”“共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速则不达。”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确实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所以才使人觉得亲切具体,对生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次,《论语》语言口语化,有幽默风趣,富于启发性。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长者风范。对于同一个问题,因为问的人不同,时间场合不同,孔子往往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的回答,因人施教,实在是做的很出色的。(这点恐怕不会有很多人否定的)

孔子非常注重语言的修养,最善于运用语气词。《论语》中不少语句,富有诗意。常常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极为复杂丰富的内容,意味深长,能引起人对现实的联想。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子罕》),短短一句,正是对坚强性格的颂扬,给人以进取力量和美的感受。后来中国的诗画常取松柏作题材,寄托诗人不向现实妥协的感情,这是多少受了《论语》的影响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更具有诗的意境。读来不免扩大了眼界,开阔了胸襟,引起我们很多对古往今来人生世界的联想,也表达了孔子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另外,《论语》里还有一些极为简单的小故事,以生动的对话和行动,展示了人物的性格,鲜明精确,费笔不多,却耐人寻味。如《子路、会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不过二百多字,描写了五个人物,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和修养。(很难想象现在要我用不到两百的篇幅来如此生动的描写这样五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至于孔子在文化上的贡献,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因为与文章立意不符,我也不赘言。

接着谈谈《孟子》。孟子名柯,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孔子后的一个儒家大师。由于时代的不同,他的思想主张都比孔子积极鲜明,富于战斗性。《孟子》文章的风格,锋芒毕露,感情强烈,有战国时纵横家的气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仍处于理论文的发展阶段,基本上还是对话语录体。

孟子的时代,正是“秦用商君,富国疆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强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这么一个列国间混战最激烈的时代。当时贫富极为悬殊,所谓“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孟子:梁惠王》),就是当时两种生活的对比。统治阶级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为达到他们的所谓:“大欲”,进行着连年不断的战争。孟子此时就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了,自比周孔。他说:“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也”。锋芒盛极一时。他从政的热情很高,不苟同世俗,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但在政治上,他和孔子一样是失败的,其原因亦同司马迁所说的“迂阔而远于事情”,所谓“持方柄而欲内圆凿,岂能入乎?”(我个人对孟子其人不是很赞赏,他有很多思想的局限性和落后的成分很明显,如:“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都是。他强调性善,企图从爱出发来建立唯心哲学体系,模糊了阶级对立的实质,后来被统治阶级用来欺骗人民,起了反动作用。)

《孟子》七篇是他政治理想不得实现时,和学生一起写成的,所以文章充满感情,愤世疾俗,嬉笑怒骂,大有山摧河决不可阻挡的气势。《孟子》文章的特点约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感情激烈,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巨大的讽刺力量。对于所厌恶的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挖苦,毫不留情,如:“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梁惠王》)寥寥几句,梁襄王的愚蠢可憎、孟子的厌恶心理都表达的非常真切。

构成《孟子》散文气势的又一特征,是他灵活多样的辩论方法。他往往能根据行文中思想感情及逻辑的发展,揣摩对方情况,控制主动,把握辩论方向。或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或虚设实击,先擒后纵;或先来个小小的迂回,造成蓄势,然后展开攻击,紧迫不已,表现了孟子的机敏和智慧。(也可以理解为孟子其人心胸狭隘,得理不饶人)如“王顾左右而言他”就是被他生逼出来的。常说行文如用兵,孟子的文章,确实体现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

其次,善于运用比喻,巧妙、确切而有趣,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增强读者的印象,加深读者的理解。例如:“缘木求鱼”、“五十步笑百步”,都已经是我们今天经常使用的语句了。

《孟子》中,也有些寓言故事,善于刻画人物,可以看作是后来小说的萌芽。如齐人有一妻一妾、陈仲子哇鹅肉、宋人拨苗助长等,不论是说明一个道理,揭发批判一种现象,都很深刻,有认识价值,也有美学意义。其中,对人物行为,心理的描写很细致传神。

孟子文章对话体较多,但于对话当中,往往顺别写一下人物行动,使文章变的灵活起来,从而加深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而《孟子》的语言,不但有气势磅礴的一面,也有诙谐风趣的一面。

最后一点,是孟子语言的鼓动性,很容易煽动人们的情绪。可以说,孟子是个文人,更是个政治家,纵横家,哲人,但他是用“理”而非“利”去说明问题的。


诸子百家作文200字
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从人类文明演化历史看,曾邦哲《结构论》提出诸子百家及三教九流是早期的学科分类体系,儒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偏向政治军事与伦理领域,墨家、道家、...

初中学过的课文里出自诸子百家的有哪些?属于散文吗
这样一个名词你听过没?“先秦散文”,指的就是诸子百家的散文。你所说的都是散文,还有些例如:《曹刿论战》《逍遥游》等

先秦诸子散文中,哪些是儒家著作,哪些是道家著作,哪个是墨家著作,哪个是...
儒: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乐》,《易》,《春秋》道:道德经(老子),庄子(南华经),列子 墨:墨子 法:韩非子

为什么说先秦诸子散文是诗化的哲理
1、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 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 2、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

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汉书·艺文志》作者根据刘歆的《七略》一书,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在〈诸子略〉中,又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伏老桐家。同时,还著录各...

中国文学知识之先秦说理文学:先秦诸子万马齐喑,先秦文学百花齐放_百度...
正在我国文学长河中,先秦文学具有开宗立派的职位,此中,先秦说理散文以其深挚的思惟内在和文明意蕴,成为现代文学的范式之一。 先秦说理散文指的是我国年龄战国期间各个学派的著做,反应着分歧学派的思惟、主张和哲理。而先秦说理散文又是先秦诸子百花齐放,万马齐喑的配合成果。以是说,他们配合铸就了先秦说理散文的成长和...

百家争鸣指得是什么?简述一下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

不重文采的先秦诸子散文是什么
左转。在古代的文章里只有《左转》是不重文采的先秦诸子散文。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

《先秦散文·庄子·齐物论(节选)》原文鉴赏
所谓“齐同物论”指齐同当时诸子百家对万物是非、差异的争论;而所谓“齐物之论”,则是对万事万物归根结底都是齐一的、不存在根本区别的论述。但作者并没有将“齐同物论”与“齐物”之论分开来谈,而是通过齐物之论阐发齐同物论的观点,两者相辅相成,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本节以子綦为子游解释“三籁”,说明“...

适合国学朗诵的散文
适合国学朗诵的散文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下面是适合国学朗诵的散文,请参考!【篇一:适合国学朗诵的散文】 我们知道,...

盘锦市13683934436: 先秦诸子百家散文读后感!我们这要交一篇先秦诸子百家散文的读后感,请有研究有感想的朋友多多帮忙, -
赧巧萝巴:[答案] 你可以分3步 1.直接写感想:政治、文化方面 2.将相关的感想与诸子联系起来 3.修改

盘锦市13683934436: 诸子百家随感 作文 -
赧巧萝巴:[答案] 让我们记住他们,孔孟,老庄,墨子,韩非……让我们记住那些学说,儒家的礼乐兴国,道家的清净无为,墨家的兼爱天下,法家的法制严明.让我们记住那个时代,那是思想碰撞后擦出的绚丽火花,那里有永远流光溢彩的诸子百家!

盘锦市13683934436: 读诸子百家500字有感
赧巧萝巴: 西游记

盘锦市13683934436: 阅读散文百家有感300字 -
赧巧萝巴: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盘锦市13683934436: 诸子百家文集读后感 -
赧巧萝巴: 以个人的见解,读孙子,鬼谷,韩非之后,再都老庄,那是相当矛盾;要是再读儒家,那是非常矛盾.然后会去读易经,居然觉得中和了.再读尚书诗经,融合了.所以读诸子,最重要的好处是可以很好的理解"《诗经》《尚书》和《易》",这三本书无疑是一切“子”的根源.

盘锦市13683934436: 对诸子百家的感想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写??? -
赧巧萝巴: 比如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 礼乐崩坏 封建制度萌芽 导致百家争鸣啊 然后举例各家的思想理念 分析一下哪家对当时的诸侯改变社会制度最有利 可以说说你对各家最有代表性的人看法 最后可以说说当时的思想对现代中国社会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盘锦市13683934436: 读书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
赧巧萝巴: 读书是一种享受,当你遨游在书的海洋里时,你才能知道读书的快乐和轻松!是啊!书籍无时不刻的陪伴我们,带领我们遨游这“知识的海洋”! 儿时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漫不经心的端起书,看着那...

盘锦市13683934436: 读完诸子百家的想法 -
赧巧萝巴: 诸子百家主要讲了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和老子、庄子、荀子.前四个是一组,后三个是一组.孔子,“仁”.仁就是爱人,亲亲,爱别人,发展到爱动物,有恻隐之心.讲到了南京的虐狗事件,还解释了“君子远庖厨”的理解....

盘锦市13683934436: 介绍《先秦诸子散文》说明文作文 -
赧巧萝巴: 庄子的读后感:不是《庄子》里所有的文章都一定是庄子本人所做,大家要正确看 读《庄子——中华经典藏书》有感:“古来谈哲学以老、庄并称,谈文学以庄屈并称.”同时,闻一多认为,庄子具备了一个杰出文学家和诗人的基本素质:“他...

盘锦市13683934436: 作文:我与__(孔子,孟子,庄子)对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你肯定对诸子百家有所了解吧?相信你在课余还会有更深地探究先秦诸子的散文,孔子,孟子离... -
赧巧萝巴:[答案] 我和孔子对话 昨晚,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回到了春秋时代,看见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数不清的地摊、小贩…… 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孔子学堂”走一趟,亲自侦察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不是真像书上写的一样.我从小贩那儿借了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