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海伦凯勒)一文受到了什么教育,简单谈谈你的感受

作者&投稿:桐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了《伟大的日子》海伦凯勒给你什么样的启发,说说感受~

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看了您的文章,让我获益匪浅。我有许许多多的话想要对您说。
您是一个盲聋残疾人,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如果您屈服于不幸的命运,那么,您将成为一个可怜而又无知的人。然而,您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自己光彩的人生道路,成为一个知识广博,受人尊重的人。 读罢您的文章,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平时,有些人总以“条件差呀,困难多呀”为不能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海伦相比,这些条件又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呀!一个人只要胸怀远大的目标,并且为这个目标去不懈地努力奋斗,就不会受不理想的客观条件束缚,就会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就能发挥自己的潜能,胸有成竹地去获得成功。
人应该如何对待人生,人生价值何在?我觉得您为我做了圆满的回答,您的人生道路就是我应走的路。那本书对我耳语:“无论何时都要坚强。”海伦凯勒的一生,就似那篱笆外的玫瑰,是不幸的。当她还是花骨朵儿时,病魔如风雨的猖狐般,夺走了她美好的童年。她不能玩耍于花园;不能聆听大自然;不能哼唱欢乐的童谣,因为她看不见!听不见!也不会说!这样悲惨的命运纠缠着她,但她却奇迹般坚强地生存下去,并且有很大的成就。这枝曾经饱受风雨摧残的花骨朵儿,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
我想,生活在篱笆里的花儿——健全,生活无忧的我们,还有什么资格,遇到一点挫折,就选择逃避?要知道逃避改变不了什么。若海伦凯勒也选择了逃避,那么她的未来什么也不能拥有,不是毕业于哈佛,不是伟大的作家,只是一个废人罢了!她选择了坚强,成就了许多。那么,我们也应该在面对困难时,选择坚强,即便在这一路上,会有许多绊脚石,但闯过后,就是一片蔚蓝的天!
那本书对我耳语:“生理上的残疾控制不了你的人生。”海伦凯勒的一生就似那篱笆外玫瑰花,是不幸的。她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还是拥有触觉的。她用灵敏的触觉,在莎丽文老师的陪同下感受到了自然的美,用触觉学会了读书。这是一种不同于别人的生活方式,但依旧使花骨儿感到阳光的温暖,生活的美好。篱笆外的花骨儿,扼住了命运的喉咙,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

海伦那坚强的意志力让我非常佩服,她虽然是一个失明亦失聪的人,但是却能成为一位作家和教育家。海伦的一生是一个传奇,即使她是一个重度残疾人,她都没有想过放弃自己的生命,也没有埋怨过。让我们想一想,当我们面对着这样的不幸,有人一定会整天在怨天尤人,愤世嫉俗。甚至有不少活得好端端的人,都有过寻死的念头。有多少人能像海伦一样,认真地活下去呢?
有海伦这样的对待生活态度,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称为不幸的呢?其实,幸运与不幸运,绝对不是命中注定不可以改变的。有时, 幸运可能会成为不幸,关键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生活就像一块冰,你对她冷淡,她汇报你的必然是冷冰的;但是如果你用火一般的热情去对待她,她就会化做温柔的春水来报偿你。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生平简介: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残障教育家。她幼年因意外疾病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凭借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接受教育。她毕业于哈佛大学.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她在19个月的时候被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Annie Sullivan)的努力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海伦认为视力和听力丧失的悲剧往往发生在那些因贫困而无法给予孩子及时治疗的家庭。为了消除社会不平等引发的罪恶现象,海伦加入了美国国家社会党(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和国际产业工人协会IWW(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成为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曾著有《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1]和《我为什么要加入 IWW》[2]两篇文章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但西方历史教科书往往褒扬海伦·凯勒早年与疾病抗争的故事,而其成年后作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事实被故意忽略了。在《老师告诉我的那些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犯下的错误》[3]一书中曾提到这一点。
海伦·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著作。《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作品一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由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编译而成,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许多文字还是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课,也是试用本六年级下册第九课。《我的老师》选入北师大版初一教材。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
莎利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利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字,海伦凯勒不知怎麼搞的,总是没法子记下来。老师知道海伦凯勒的困难处在哪儿,她带著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著,莎利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个喝的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
不过,莎利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利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一位专家,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当然,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功能障碍学会说话,更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凯勒这份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务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的过生活。
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1968年,海伦89岁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莎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希望。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海伦·凯勒生平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年3月安妮·莎莉文·梅西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莎莉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沙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都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她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沙莉文·麦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我黑暗中的光明》是关于人类精神升华的一本书。生来既聋又盲的海伦·凯勒早年生活在与常人隔离的孤寂境况中,而这对一个人精神的发展是如此重要。
在全人类的神的爱护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触。 精神上的发展带领她走上了写作生涯。
海伦.凯勒被视为本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海伦的不幸
1880年6月27日,一个女婴诞生在亚拉巴州北部的一个叫塔斯堪比亚的城镇,她就是海伦·凯勒。她听力很好,口齿灵敏,父母还指望她当一个音乐家呢!然而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红猩猩耳热病)夺去了她的听力、视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使她仿佛置身于黑牢里无法摆脱。在她五岁时,家里又添了一个妹妹:密尔特蕾特。海伦每次不能马上吃到饼干,把洋娃娃放进摇篮里时有一个软软的东西已经在里面了,每次想爬到妈妈的膝盖上时,那个软软的东西又在上面了。有一次,她推翻了妹妹的摇篮,如果不是妈妈及时赶来,也许她的妹妹就会摔死。但是对于这一切,看不到也听不到的小海伦却没有丝毫歉疚。她的脾气越来越暴躁。直到沙利文老师的到来。

海伦的转变

由于海伦自幼失聪失明,家人不得不请一位老师来教育她,通过帕金斯学院的院长亚纳克乃斯先生的帮助,为海伦派遣了一位叫安妮·莎莉文的老师去辅导她。就是莎莉文改变了海伦的一生。经过长途火车旅行之后,安妮·莎莉文老师于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坐着马车平安到达了塔斯堪比亚,当莎莉文老师到达海伦家门口时,她看到的海伦像一只掉进水里的小猫:棕色的头发散乱着,上好的衣服弄得很脏。在海伦的记忆里,坐马车来的人,往往手提箱中都装有糖果和玩具等东西。于是,她把所有的东西都掏了出来,莎莉文大吃一惊,赶紧收回手提箱,可是海伦很生气的向她冲去,要不是海伦父亲的制止,两人就都滚在了地上了。第二天上午,又发生了一场早餐战争。之后的种种事情把海伦的桀骜不驯的性格软化了。最后海伦屈服了,她学会了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8088.htm?fr=ala0_1

是要读后感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书中完整系统地介绍了她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在她19个月时,因一场重病,从此成为了一名盲聋残疾人。但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创造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她不仅学会了多种语言,而且还考取了剑桥大学,并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海伦•凯勒希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看尽世界的一切景观。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梦。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然而人利用时间和享受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话,那这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
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中的短暂的一刻。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第一天,她想看人,人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她的生活值得一过。她想用视觉,抓住一个人面部的外表特征,来透视一个朋友或者熟人的内心;第二天,她想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她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最后一天。她将没有时间花费在遗憾和热望中, 她想从长岛的佛拉斯特小而安静的郊区出发,环绕着绿色草地观赏! 。如果她今后还有看得见的日子,她想用许多时光来眺望这河中令人欢快的景象。
到了午夜,她摆脱盲人苦境的短暂时刻就要结束了,永久的黑夜将再次向她迫近。在那短短的三天,她自然不能看到她想要看到的一切,然而,她的内心充满了甜蜜的回忆!此后,当她摸到每一件物品,她的记忆都将鲜明地反映出那件物品形象。
我相信,如果我们真的面临那种厄运,我们的目光将投向以前从未曾见过的事物,并将它们储存在记忆中,为今后漫长的黑夜所用。我们将比以往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眼睛。现在我们能看到一个美丽世界是多么来之不易呀!所以海伦•凯勒虽然双目失明,但她还能用自己的残疾的身躯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闻名于世的书。而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参考资料:自己写的

《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五课。李汉昭译。
本文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探究: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1)“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从文章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知道,莎莉文与作者的初次接触,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关爱。当“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之后,“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画。”这里,我们初步懂得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良苦用心,送给海伦的这个洋娃娃,真是巧妙极了,既是老师对小海伦的爱心表达,更是用来启迪小海伦智慧的“道具”。
(2):“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当莎莉文老师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时,“我”却把布娃娃摔到地上。对此,莎莉文老师既不是简单粗暴,更不是撒手放弃,而是换一种教育方式——或者在寻找让“我”乐意接受的、可能有效的方式:莎莉文小姐把洋娃娃碎片扫到炉子边后,便领着“我”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她俩“散步”来到井房——这时的“散步”恐怕是莎莉文小姐的精心安排吧。“散步”让小海伦从刚才的坏心情中解脱出来,从而赢得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获得最佳的教育契机。在井房,“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盲聋哑人只有通过触觉来感知事物,当“water”从海伦的手中流过的时候,莎莉文老师则在她的另一只手上写着“water”这个词,时机抓得多么准确,教学方法多么巧妙。果然,“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莎莉文的教育取得了神奇的效果,“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可以说,莎莉文用“水”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水”让海伦油然而生求知的欲望,用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妙的感受。
(4)关于“爱”的解释,对于一个视听健全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但是,莎莉文不仅极其艺术地解释了爱,而且让海伦体验了爱,懂得了爱,唤醒了爱。当“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莎莉文立即予以感情的回报;当我不愿意接受别人亲吻的表达时,莎莉文则用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并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由此进行着关于“爱”字的问答和探讨。当“我”问“爱是什么”,莎莉文并没有直接回答,我们试想一下,对于一个感官健全的人也难以回答吧,但莎莉文并没回避,而是“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莎莉文老师先要让海伦感受到“爱”,表明“爱”是发自心灵的情感。尽管这种解释并没有让海伦完全明白,但实际上已引导海伦对“爱”字有所感悟,所以,海伦才相继问道:“爱就是花的香味吗?”“爱是不是太阳?”一般看来,海伦能对“爱”有这样的感受已经很可贵了,但是莎莉文并没有给予认同。从下文我们才得知,这正是莎莉文的教育艺术。她要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她不希望对“爱”理解得太具体,她想通过对“爱”的探讨,进一步开发海伦的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所以,当海伦再一次问到“爱是不是太阳”,莎莉文老师在海伦的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给予升华:“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莎莉文对“爱”作了多么绝妙的解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又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莎莉文能做到循循善诱。在海伦略有所悟而又困惑不解时,给予解释和引导,不愧为杰出的教育家。作者最后写道:“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此时,作者已感受到了“穿梭在我和他人的心灵中间”的那种美好的情感——这便是海伦向往的“爱”。
她是世界的奇迹!!!!!!!!!!!!!!!!!!!!!!!!!!!!!!!!!!!!!!!!!!!!!!!!!!!!!!!!!!!!!!!!!!!!!!!!!!!!!!!!!!!!!!!!!!!!!!!!!!!!!!!!!!!!!!!!!!!!!!!!

《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五课。李汉昭译。
本文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探究: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1)“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从文章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知道,莎莉文与作者的初次接触,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关爱。当“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之后,“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画。”这里,我们初步懂得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良苦用心,送给海伦的这个洋娃娃,真是巧妙极了,既是老师对小海伦的爱心表达,更是用来启迪小海伦智慧的“道具”。
(2):“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当莎莉文老师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时,“我”却把布娃娃摔到地上。对此,莎莉文老师既不是简单粗暴,更不是撒手放弃,而是换一种教育方式——或者在寻找让“我”乐意接受的、可能有效的方式:莎莉文小姐把洋娃娃碎片扫到炉子边后,便领着“我”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她俩“散步”来到井房——这时的“散步”恐怕是莎莉文小姐的精心安排吧。“散步”让小海伦从刚才的坏心情中解脱出来,从而赢得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获得最佳的教育契机。在井房,“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盲聋哑人只有通过触觉来感知事物,当“water”从海伦的手中流过的时候,莎莉文老师则在她的另一只手上写着“water”这个词,时机抓得多么准确,教学方法多么巧妙。果然,“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莎莉文的教育取得了神奇的效果,“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可以说,莎莉文用“水”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水”让海伦油然而生求知的欲望,用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妙的感受。
(3)莎莉文老师还善于引导海伦在大自然中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对这一段经历的回忆,作者是用诗一样的语言把它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阅读这一段,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去体会莎莉文小姐的教育艺术:“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莎莉文小姐牵着我的手漫步在田纳西河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人们正在田间地头翻土播种。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莎莉文小姐先教会我从那粗壮的树木,那细嫩的草叶,还有我妹妹的那双小手贪图美的享受,然后才教我画地球的形状。她把对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使我同花同鸟结成愉快的伙伴。”甚至,莎莉文小姐帮助海伦坐到树上,甚至两人在野外就餐。虽然,那次海伦体验到大自然严厉、暴躁的一面,受到一次惊吓,很难说是莎莉文的巧妙安排,但让海伦获得对大自然全面、深刻的体验,无疑符合莎莉文老师的初衷。
(4)关于“爱”的解释,对于一个视听健全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但是,莎莉文不仅极其艺术地解释了爱,而且让海伦体验了爱,懂得了爱,唤醒了爱。当“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莎莉文立即予以感情的回报;当我不愿意接受别人亲吻的表达时,莎莉文则用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并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由此进行着关于“爱”字的问答和探讨。当“我”问“爱是什么”,莎莉文并没有直接回答,我们试想一下,对于一个感官健全的人也难以回答吧,但莎莉文并没回避,而是“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莎莉文老师先要让海伦感受到“爱”,表明“爱”是发自心灵的情感。尽管这种解释并没有让海伦完全明白,但实际上已引导海伦对“爱”字有所感悟,所以,海伦才相继问道:“爱就是花的香味吗?”“爱是不是太阳?”一般看来,海伦能对“爱”有这样的感受已经很可贵了,但是莎莉文并没有给予认同。从下文我们才得知,这正是莎莉文的教育艺术。她要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她不希望对“爱”理解得太具体,她想通过对“爱”的探讨,进一步开发海伦的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所以,当海伦再一次问到“爱是不是太阳”,莎莉文老师在海伦的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给予升华:“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莎莉文对“爱”作了多么绝妙的解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又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莎莉文能做到循循善诱。在海伦略有所悟而又困惑不解时,给予解释和引导,不愧为杰出的教育家。作者最后写道:“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此时,作者已感受到了“穿梭在我和他人的心灵中间”的那种美好的情感——这便是海伦向往的“爱”。


海伦凯勒七彩课堂的近反义词查看
《海伦凯勒》一文中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近义词】:隔绝—隔离 沉寂—寂静 奇妙—巧妙 倾诉—倾吐 暴躁—急躁 充满—弥漫 艰难—艰苦 如饥似渴—迫不及待 【反义词 】:隔绝—沟通 沉寂—喧闹 暴躁—温和 醒悟—迷惑 干燥—潮湿

关于海伦·凯勒的资料
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莉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不知怎么搞的,总是没法子记下来。老师知道海伦凯勒的困难处在哪儿,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

关于“压力”的名人事例四个
1、海伦·凯勒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

求作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难怪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话:“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 ,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在这本书中海伦给我们展示了她的“最有兴趣和最有价值”的一些故事,展示了她从刚开始的迷惑,彷徨,无助到后来勇敢坚强的心理路程。在《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她的一句话令我感动。当她终于...

假如给我三天的是怎样聋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冲破逆境》一文,它讲述了海伦读中学二年级和她在考哈佛大学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与她如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过程。那时,由于书籍未能及时送到,盲文版本的不同等诸多困难,使海伦...

有关保护生命的故事
於是,在海伦凯勒七岁那年,他们从外地请来一位受过专门训练的莎利文老师。 莎利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利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水」这个字,海伦凯勒不知怎麼搞的,总是没法子记下来。老师知道海伦凯勒的困难处在哪儿,她带著海伦...

海伦凯勒简介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杯”和“水”混为一谈。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师给她的新洋娃娃摔坏了。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对海伦放弃,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国际 ( Helen keller Internationai. Inc 简称HKI ) 海伦凯勒国际由海伦·凯勒与其他美国人于1915年创建,宗旨是协助政府开展防盲,着重于融入社会主流的盲童教育以及使成年盲人得以独立生活的康复等工作。HKI大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各国的能力以求制定其各自的规划。它还从事对营养不良及由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

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冲破逆境》一文,它讲述了海伦读中学二年级和她在考哈佛大学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与她如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过程。那时,由于书籍未能及时送到,盲文版本的不同等诸多困难,使海伦心...

海伦·凯勒简介
当时,母亲虽然已经注意到海伦·凯勒的眼神,但是看在母亲的眼里,树影不过是平常又自然的现象,没什麼好大惊小怪的。所以,她万万没有想到海伦凯勒会使出这麼原劲儿往前倾,结果不小心一溜手,竟让海伦·凯勒滑倒在地,哇哇大哭个不停。母亲知道女儿受了惊吓,飞快地将海伦·凯勒搂进怀里,连哄带骗了好一阵子,海伦·...

芒康县13978586917: 学了(海伦凯勒)一文受到了什么教育,简单谈谈你的感受 -
藏枫骨筋: 《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五课.李汉昭译. 本文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探究:在这些事件中...

芒康县13978586917: 读了海伦·凯勒这篇课文有什么启发 -
藏枫骨筋: 上个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不屈的精神震撼了世界,她就是书的主人公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声、无光、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

芒康县13978586917: 海伦凯勒读后感 -
藏枫骨筋:[答案] 《海伦·凯勒》读后感 司徒街小学 徐嘉欣 今天我们学习了《海伦·凯勒》这篇课文,我很感动.海伦·凯勒是个命运对她不公平的人,在她一岁半的时候,由于生了一场重病,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学到这里,我的心都揪起来了,厄运怎会降临到...

芒康县13978586917: 读了坚强的海伦凯勒你懂得什么道理 -
藏枫骨筋: 让我知道遇到困难,要勇敢坚强的去面对,退缩是没有用的.我们是一个健全的人,有手有脚,耳不聋眼不瞎,而海伦凯勒还是一个既聋又瞎还哑的人.她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芒康县13978586917: 海伦凯勒课文对我的感触100字 -
藏枫骨筋: 天,我看完了《生命的奇迹—海伦•凯勒的故事》.她那顽强并且不屈的学习精神,她那无私奉献的风尚,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海伦生来之后,非常调皮.她喜欢在草地上做游戏,喜欢听妈妈讲各种童话故事.可美好的生活对她是那样短暂....

芒康县13978586917: 海伦凯勒课文读后感400字 -
藏枫骨筋: ——读课文《海伦凯勒》有感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海伦凯勒》这篇文章,深深的打动了我,使我受益匪浅.海伦是一个盲、聋、哑人,但她是怎样学会说话、阅读和算数的?读了下面的内容,我深深地被震惊了——她努力的练习、练习、...

芒康县13978586917: 海伦凯勒给我的启示400~450字左右 -
藏枫骨筋: 海伦凯勒给我的启示 海伦.凯勒是一个伟大的名字,一个触及心灵的名字.可能许多人都忘记她了,我也一样.但是一篇课文让我重新了解了她,我感觉她是那样的伟大,那样的坚强! 她在一岁半的时候因一场重病而导致她成了一个盲聋哑的人...

芒康县13978586917: 1.在塑生命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从海伦凯勒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
藏枫骨筋:[答案] (1)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这是再塑生命的含义 你要的答案: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

芒康县13978586917: 读完(海伦凯勒)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想(600) -
藏枫骨筋: 《海伦凯勒》这篇文章真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我读完这篇文章后,受益匪浅.这个故事讲述了凯勒的一声坎坷.在海伦一岁半时,一场飞来横祸使她丧失了人的本能,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但她没有向命运而屈服.在老师...

芒康县13978586917: 读《海伦'凯勒》有感400以下 -
藏枫骨筋: 《海伦'凯勒》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感人肺腑的故事.我认真细品了这本书.从中受到了许多教育. 这本书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一岁半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不可忍受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