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内储说上所有古文题目

作者&投稿:丙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概括《韩非子?内储说上》~

你所说的《韩非子·内储说上》的全称应为:《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其中:

“内”是用来区别篇名的,因“储说”的篇幅很大,所以韩非子将其分为:“内”、“外”、“上”、“下”、“左”、“右”等六篇;

“储说”,就是积聚传说。储,是积蓄汇聚的意思,表示对“说”的收集整理和分类汇编;

“说”,指用来说明韩非学说的那些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寓言。由于每篇文章都是先列出论纲(也称谓“经”),然后对每一条经文用若干事例来说明,这也叫做“说”。由此可见,“说”也是用来阐明“经”,是“经”的实证和具体说明;

“七术”,就是指七种手段,它是有关本篇特定内容的标题,七术分别为:“人端参观”、“一听责下”、“必罚明威”、“信赏尽能”、“疑诏诡使”、“挟智而问”和“倒言反事”。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集中论说了君主治理臣下时,必须要采取的七种政治手段。其中“人端参观”、“一听责下”等两术的主旨,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它要求君主对臣下的言行要作多方面的深入考察,以免被臣下蒙蔽。而“必罚明威”和“信赏尽能”等两术的主旨,则在于利用臣民的趋利避害之心:用严厉的刑罚来迫使臣民服从自己的法令;用奖赏的手段来诱导臣民为自己效劳卖命。至于“疑诏诡使”、“挟智而问”、“倒言反事”等三种手段,则完全是一种诡诈的权术,使用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奸、察奸,它是韩非子所倡导的治奸术中的重要内容。

总之,《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中所使用的手段,虽然常为历代执政奢所使用,但总结成为理论而加以公然宣扬的,在历史上韩非子不但是第一人,而且至今仍然极为罕见。

齐国百姓喜欢厚葬,布帛都用于做寿衣,木材都用于做棺木。桓公以这些为祸患,把这件事告诉管仲:“布帛用光了就没有什么可用来作为遮蔽身体的东西了,木材用光了就没有什么可用来作为防备工事的东西了,而人们喜好厚葬不停止,禁止它怎么样?”管仲回答说:“大凡人们的一些做法,不是认为它有名,就是认为它有利。”于是下令说:“棺材超过一定标准的人,治主掌丧事人的罪。”那死者无名,治罪主掌丧事人就无利,人们还有什么原因做这样的事呢?

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
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
者,主之所用也。
【经一】参观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其说在侏儒之梦见灶,哀公之称
“莫众而迷”。故齐人见河伯,与惠子之言“亡其半”也。其患在竖牛之饿叔孙,
而江乙之说荆俗也。嗣公欲治不知,故使有敌,是以明主推积铁之类,而察一市
之患。
【经二】必罚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其说在董
子之行石邑,与子产之教游吉也。故仲尼说陨霜,而殷法刑弃灰;将行去乐池,
而公孙鞅重轻罪。是以丽水之金不守,而积泽之火不救。成欢以太仁弱齐国,卜
皮以慈惠亡魏王。管仲知之,故断死人;嗣公知之,故买胥靡。
【经三】赏誉
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其说在文子称“若兽鹿”。故
越王焚宫室,而吴起倚车辕,李悝断讼以射,宋崇门以毁死。句践知之,故式怒
蛙;昭侯知之,故藏弊袴。厚赏之使人为贲、诸也,妇人之拾蚕,渔者之握鳣,
是以效之。
【经四】一听
一听愚智不分,责下则人臣不参。其说在“索郑”与“吹竽”。其患在申子
之以赵绍、韩沓为尝试。故公子汜议割河东,而应侯谋弛上党。
【经五】诡使
数见久待而不任,奸则鹿散。使人问他则不鬻私。是以庞敬还公大夫,而戴
欢诏视辒车,周主亡玉簪,商太宰论牛矢。
【经六】挟智
挟智而问,则不智者至;深智一物,众隐皆变。其说在昭侯之握一爪也。故
必南门而三乡得。周主索曲杖而群臣惧,卜皮使庶子,西门豹详遗辖。
【经七】倒言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则奸情得。故阳山谩樛竖,淖齿为秦使,齐人欲为乱,
子之以白马,子产离讼者,嗣公过关市。

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
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
者,主之所用也。
【经一】参观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其说在侏儒之梦见灶,哀公之称
“莫众而迷”。故齐人见河伯,与惠子之言“亡其半”也。其患在竖牛之饿叔孙,
而江乙之说荆俗也。嗣公欲治不知,故使有敌,是以明主推积铁之类,而察一市
之患。
【经二】必罚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其说在董
子之行石邑,与子产之教游吉也。故仲尼说陨霜,而殷法刑弃灰;将行去乐池,
而公孙鞅重轻罪。是以丽水之金不守,而积泽之火不救。成欢以太仁弱齐国,卜
皮以慈惠亡魏王。管仲知之,故断死人;嗣公知之,故买胥靡。
【经三】赏誉
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其说在文子称“若兽鹿”。故
越王焚宫室,而吴起倚车辕,李悝断讼以射,宋崇门以毁死。句践知之,故式怒
蛙;昭侯知之,故藏弊袴。厚赏之使人为贲、诸也,妇人之拾蚕,渔者之握鳣,
是以效之。
【经四】一听
一听愚智不分,责下则人臣不参。其说在“索郑”与“吹竽”。其患在申子
之以赵绍、韩沓为尝试。故公子汜议割河东,而应侯谋弛上党。
【经五】诡使
数见久待而不任,奸则鹿散。使人问他则不鬻私。是以庞敬还公大夫,而戴
欢诏视辒车,周主亡玉簪,商太宰论牛矢。
【经六】挟智
挟智而问,则不智者至;深智一物,众隐皆变。其说在昭侯之握一爪也。故
必南门而三乡得。周主索曲杖而群臣惧,卜皮使庶子,西门豹详遗辖。
【经七】倒言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则奸情得。故阳山谩樛竖,淖齿为秦使,齐人欲为乱,
子之以白马,子产离讼者,嗣公过关市。

韩非口吃(结巴),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他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才学的。
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申不害主张君主当执术无刑,因循以督责臣下,其责深刻,所以申不害的理论称为“术”。商鞅的理论称为“法”。这两种理论统称“刑名”,所以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指韩非的理论与黄老之法相似,都不尚繁华,清简无为,君臣自正),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国家,韩非身为韩国公子,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安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这使他非常悲愤和失望。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后来这些著作流传到秦国,秦王政读了《孤愤》、《五蠹》之后,大加赞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可谓推崇备至,仰慕已极。秦王政不知这两篇文章是谁所写,于是便问李斯,李斯告诉他是韩非的著作。秦始皇为了见到韩非,便马上下令攻打韩国。韩王安原本不重用韩非,但此时形势紧迫,于是便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政见到韩非,非常高兴,然而却未被信任和重用。韩非曾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缓伐韩,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谗害,他们诋毁地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下令将韩非入狱审讯。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秦王政在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便下令人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自汉而后,《韩非子》版本渐多,其中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尤为校注详赡,考订精确,取舍严谨;梁启雄的《韩子浅解》尤为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功力深厚。
[编辑本段]韩非子与《韩非子》

韩非子有两个解释,一指人物战国末期韩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家代表韩非;二指一本书,是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的。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佚”,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韩非子·心度》)。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韩非是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
对于君主,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
对于政治,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韩非子·八奸》 《韩非子·五蠹》)所谓五蠹,就是指:1、学者(指儒家);2、言谈者(指纵横家);3、带剑者(指游侠);4、患御者(指依附贵族并且逃避兵役的人);5、商工之民。他认为这些人会扰乱法制,是无益于耕战的“邦之虫”,必须铲除。 所谓“八奸”,就是指:1“同床”,指君主妻妾;2“在旁”,指俳优、侏儒等君主亲信侍从;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养殃”,指有意讨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发公财取悦民众的臣下;6“流行”,指搜寻说客辩士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臣下;7“威强”,指豢养亡命之徒,带剑门客炫耀自己威风的臣下;8“四方”,指用国库财力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的臣下。这些人都有良好的条件威胁国家安危,要像防贼一样防备他们。
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比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韩非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编辑本段]《韩非子》部分典故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2]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卖酒的)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缘故。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 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王),使大国的君王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使国君受到蒙蔽和挟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

韩非子的人口理论
韩非用人口增长速度愧于生活资料增长速度的人口理论来说明“当今争于力气”,认为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即五子二十五孙论(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韩非子·五蠹》)
这比西方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提前了约两千年,韩非是人口几何级数增长
论的先驱。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宋国有个富翁,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它告诫人们:在给人提正确的意见时,要考虑自己与听者的关系,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听意见只应听取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主旨: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说不定害了自己。 从邻居家的老人这方面,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同样的事但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
[编辑本段]《韩非子》章节
初见秦第一
存韩第二
难言第三
爱臣第四
主道第五
有度第六
二柄第七
扬权第八
八奸第九
十过第十
孤愤第十一
说难第十二
和氏第十三
奸劫弑臣第十四
亡征第十五
三守第十六
备内第十七
南面第十八
饰邪第十九
解老第二十
喻老第二十一
说林上第二十二
说林下第二十三
观行第二十四
安危第二十五
守道第二十六
用人第二十七
功名第二十八
大体第二十九
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
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
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
难一第三十六
难二第三十七
难三第三十八
难四第三十九
难势第四十
问辩第四十一
问田第四十二
定法第四十三
说疑第四十四
诡使第四十五
六反第四十六
八说第四十七
八经第四十八
五蠹第四十九
显学第五十
忠孝第五十一
人主第五十二
饬令第五十三
心度第五十四
制分第五十五
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言无二贵,法不两适。(除了国君的命令,没有第二尊贵的言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韩非子的名句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商君书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韩非子》是收录战国时期哲学家韩非及其弟子的作品集。


鄂托克旗15273296582: [韩非子 内储说上]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翻译.. - 给 南郭... -
植武雷米:[答案]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演奏,宣王很喜欢他,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位.他喜欢一个一个地听独奏,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南郭先生:爱钻空子,以假充好,不学无术. 齐宣王:做...

鄂托克旗15273296582: “冬十二月陨霜不杀菽”何意?冬十二月陨霜不杀菽.——《韩非子·内储说上》——鲁哀公问于仲尼曰:“《春秋》之记曰:'冬,十二月,陨霜不杀菽.... -
植武雷米:[答案] 冬天,十二月(阴历),陨:落下的意思 就是说十二月下霜的时候 不拔草 菽:现做草讲.

鄂托克旗15273296582: .(2013·福建三明月考)《韩非子·内储说上》载:“殷(商朝)之法,刑弃灰(倒生活垃圾)于街者.”西周时期颁布了《伐崇令》,规定:“毋坏屋,... -
植武雷米:[选项]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鄂托克旗15273296582: 三人成虎《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
植武雷米:[答案] 译文 战国时代,魏国的太子被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做人质,跟随着一起去的人员中包括了魏国的著名大臣庞恭. 在临行前,... ”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 “会怀疑,但一般不会相信...

鄂托克旗15273296582: 滥竽充数古文翻译
植武雷米: 韩非子《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②为王吹竽,宣王悦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⑤一一听之,处士逃."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

鄂托克旗15273296582: 《韩非子》第十五章节的题目
植武雷米: 初见秦第一 存韩第二 难言第三 爱臣第四 主道第五 有度第六 二柄第七 扬榷第八 八奸第九 十过第十 孤愤第十一 说难第十二 和氏第十三 奸劫弑臣第十四 亡徵第十五 三守第十六 备内第十七 南面第十八 饰邪第十九 解老第二十 喻老第二十一 说林上第二十二 说林下第二十三 观行第二十四 安危第二十五 守道第二十六 用人第二十七 功名第二十八 大体第二十九 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 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 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

鄂托克旗15273296582: 求《韩非子》的寓言(原文、翻译),越多越好! -
植武雷米: 韩非子寓言选其一 滥竽充数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使人吹竽【1】,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2】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语译 齐宣王喜欢听竽,尤其是三百人大乐队的...

鄂托克旗15273296582: 韩非子·内储说的翻译 -
植武雷米: 《韩非子·内储说上》翻译 齐国百姓喜欢厚葬,布帛都用于做寿衣,木材都用于做棺木.桓公以这些为祸患,把这件事告诉管仲:“布帛用光了就没有什么可用来作为遮蔽身体的东西了,木材用光了就没有什么可用来作为防备工事的东西了,而人们喜好厚葬不停止,禁止它怎么样?”管仲回答说:“大凡人们的一些做法,不是认为它有名,就是认为它有利.”于是下令说:“棺材超过一定标准的人,治主掌丧事人的罪.”那死者无名,治罪主掌丧事人就无利,人们还有什么原因做这样的事呢?《韩非子·内储说下》的翻译

鄂托克旗15273296582: 董阏于为赵上地守 什么意思 -
植武雷米: 董阏(yān烟)于:一作董安于,春秋末晋人,赵简子家臣.上地:上党地区的别名,地在今山西境内.当时韩、赵、魏三家各有上地的一部分.守:郡长官.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董阏于做赵国的上党郡长官.董阏于为赵上地守....

鄂托克旗15273296582: 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买(木+卖)还珠是不是都出自《韩非子》啊 -
植武雷米: 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的确都是出自《韩非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