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以”字有哪些解释

作者&投稿:庞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中“以”字有哪些解释“以”在古文中~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动词: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d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介词:
a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b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d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3、连词:
a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b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c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
f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4、副词:
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望采纳

文言文中“以”作为介词的用法是什么

  以,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前、二十岁以下。表示用、拿,如以少胜多、以毒攻毒。表示因如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表示目的,如以待时机。表示于、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也作连词,同“而”,如城高以厚。
  基本解释:
  1、〈介〉引入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材料等:~毒攻毒;~不变应万变。
  2、〈介〉引入动作行为依据的方式、标准等:~貎取人;~高标准要求自己。
  3、用作标准:《左传·宣公四年》:“ 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
  4、〈介〉引入相关的原因等:~盛产瓷器而著称;~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5、〈介〉因:何~知之?不~人废言。
  (袁可立)又以阅视殿工加太子少保。——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6、因由;缘故:《诗·邶风·旄丘》:“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7、〈介〉引入空间或时间的位置:长江~南;赏~春夏,刑~秋冬。
  8、〈介〉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9、〈介〉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前;~上;三日~后;县级~上;长江~南;五千~内;二十岁~下。
  10、〈动〉用;拿:~一当十;晓之~理,动之~情。赠~鲜花。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
  辅臣以上意为辞。公(袁可立)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1、【以……为……】相当于“把……作为 ……”或“认为……是……”:民以食为天;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
  既上稍厌诸激聒,政府动以卖直沽名抑正论。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2、以为;认为:《国策·齐策一》:“ 皆以美于徐公。”
  13、〈连〉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养精蓄锐,~利再战;增产节约,~支援前线。~广视听;~待时机。
  公(袁可立)至,即尽收讼牒委各邑理之,以杀其势。——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14、〈连〉表示并列(连接谓语),相当于“而”:城郭高~厚;众星粲~繁。《礼记·乐记》:“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15、〈介〉依;按照:~次;~音序排列。
  16、把直接宾语介绍给间接宾语:给敌人~致命的一击。
  17、〈名〉姓。
  18、为;行事:《论语·为政》:“ 视其所以。”
  19、此;这些:《礼记·射义》:“ 凡以庶士,大小莫处。”
  20、通“ 已 ”。太;甚:《公羊传·庄公元年》:“ 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
  21、通“ 已 ”。已经:《汉书·张敞传》:“ 今两侯以出。”
  22、与:《诗·召南·江有汜》:“ 子之归,不我以。”
  23、及;及于:《论语·尧曰》:“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24、作语助。如:可以、得以、能以、足以。

1、因为。因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2、根据。因势利导。
3、用。以牙还牙。
4、凭借。何以谓之文也?《论语》
我现在能想到的就这么多,我回去再问问老师。


文言文中“以”字的所有用法,每种意思加上例子
文言文中“以”字的所有用法,每种意思加上例子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use]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

文言文是以的用法
1.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是什么 在文言文里,“以”起初是个实词,多属动词;后来演化成虚词,多属介词。由此可见,文言文“以”既可充当实词,也可充当虚词,其主要用法如下: 一、当“以”是实词时 1、可以充当动词 1)本义:用。例如:《说文》:以,用也。又如:《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再...

以作连词的文言文
4. 文言文中“以”字作连词和作介词都有因为的意思,怎么区别 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你所提的问题学术界并无一个简易的区分方法。 介词“以”和连词“以”的辨别:“以”作介词,它后面总要跟名词(或短语)组成介宾结构,来修饰动词谓语。“以”作连词,它总要有被连接的两个部分,而这两部分中后一部分是谓词性...

高中课本的文言文里,哪个“以”字有“率领”的意思?哪个“以”和“于...
信陵君窃符救赵:欲以客往赴秦军(以:率领)登泰山记: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以:在)

文言文中 “以”字作动词、连词和介词的区别?
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

文言文虚词以字
1. 文言文中虚词以字有多少种意思 我们老师归纳给我们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之 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 例:欲报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先帝称之曰能 肉食者谋之 公与之乘 名之者谁 天下顺之 固以怪之矣 始指异之 故为之文以志 名之者谁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天下顺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愿陛下亲...

古代文言文中“以”字的意思及句中得用法分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3.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

以文言文作代词
《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2. 文言文中“之”字都有哪些用法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古文中以字的用法
古文字,即古代的文字,在中国则特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还有蝌蚪文。古文中以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古文中以的用法,欢迎阅读 古文中以字作为动词的用法 译为“认为、以为”。例句:1、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2、 虽...

文言文中“以”字的几个用法
1.因为 2.于是 3.用,拿 4.把 5.最后没“以”

弥勒县13843178461: '以'字在古文都有那几种意思 -
丰炭邦特:[答案] 以yǐ ㄧˇ◎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类聚.◎ 因为:人废言.善小而不为.物喜,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弥勒县13843178461: “以”字在古文中有几个意思 -
丰炭邦特: 以 yĭ yǐ ①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③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④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

弥勒县13843178461: 古文中的“以”有几种解释请尽快帮我回答谢谢! -
丰炭邦特:[答案] 1、认为、以为 2、用 3、原因 4、介词,因为 5、介词,用 6、介词,凭借……身份,按照 7、介词,在……时候 8、连词,用法相当于“而” 9、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10、通“已”,已经得意...

弥勒县13843178461: “以”字有什么解释古文中 -
丰炭邦特:[答案] 有“用来”的意思,”以御外患“ ,具体的意思还是要看你文中的情景.

弥勒县13843178461: 古文中“以”有几个意思? -
丰炭邦特: 以:用......来...... 1、因为.因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2、根据.因势利导. 3、用.以牙还牙. 4、凭借.何以谓之文也?《论语》 5认为,以为.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6原因(名词).宋人执而问其以.《列子》7在——的时候(介词).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史记》 8而(连词).慧以有谋.《国语》9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等的界限.如以东 10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史记》

弥勒县13843178461: 以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
丰炭邦特: 1、因为,由于: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2、而,来.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3、把,拿,用.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

弥勒县13843178461: 古文中 “以”分别有哪些意思?
丰炭邦特: 1.因为,由于 2.而 3.把,拿,用 4.以为,认为 5.凭,靠 6.按照,依照 7.根据 8.通“已”,已经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10.在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12.为 13.通“已”,止 14.任用 15.此,这

弥勒县13843178461: 大叔又收二以为己邑中以的意思 选自 郑伯克段于鄢以的意思,不是以为.或者请告诉我以字在古文中的几个意思,包括表什么 表什么的那个 -
丰炭邦特:[答案] 原句应该是: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译为:大叔收取两属的西鄙北鄙(完全)作为自己的领地. “以为”的意思是 作为,当作 可视为“以之为”,把.当做. 如果单单“以”的话,做动词 意思是 " “把.”

弥勒县13843178461: 古文中“以”字有哪些解释“以”在古文中有哪些解释,写出例句 -
丰炭邦特:[答案] 1、因为.因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2、根据.因势利导. 3、用.以牙还牙. 4、凭借.何以谓之文也?《论语》 我现在能想到的就这么多,我回去再问问老师.

弥勒县13843178461: 古文中的“以”字,最好请专业语文老师替我回答“以”字据说有那么2种意思:按照;“策之不以其道.”依据,根据.“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不知道如何... -
丰炭邦特:[答案] 这两个例句中的“以”均为介词无疑,根据王力《古代汉语》:“以”作介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工具或凭借,二是表示原因.这两个句子中的“以”都是表示凭借,查找《古代汉语词典》,可以发现义项“按照、依照”与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