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2003年左右看到的文章 应该是叫“宿命”

作者&投稿:杜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想找的是一篇文章,大概是在2002-2003年左右一个网站上看到的,大致内...~

看文章的话,摘文网那个网站还不错啊,好像是刚建没多久还很小。不过里面的文章找的倒是都还不错,推荐楼主去看看呀~
纯手打求采纳

老文章啊。没印象。如果没人回答,建议发到科幻世界贴吧或者豆瓣科幻世界小组问问。

——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书面讲演

在一次座谈会上我说,中国文学正在寻找着自己的宗教。话说得乱,引得别人误会了。现在容我引一段既洋且古的名人的话,来说明我的意思吧。

罗素说:“现在,人们常常把那种深入探究人类命运问题,渴望减轻人类苦难,并且恳切希望将来会实现人类美好前景的人,说成具有宗教观点,尽管他也许并不接受传统的基督教。”

中国文学正做着这样的探究,越来越多了这样的渴望。

罗素说:“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就是哲学。”

科学确切吗?站在爱因斯坦的时代看,牛顿并不够确切。而现今又已有人发现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可超越”说也不够确切。哲学呢?先承认自己不在确切之列。这样看来,科学与哲学在任何具体的时候都不确切得像是神学了。差别在于这二者都不是教条。看来只有教条是坏宗教,不确切是宇宙的本质。所以罗素又说:“只要宗教存在于某种感觉的方式中,而不存在于一套信条中,那么科学就不能干预其事。”

宗教的生命力之强是一个事实。因为人类面对无穷的未知和对未来怀着美好希望与幻想,是永恒的事实。只要人不能尽知穷望,宗教就不会消灭。不如说宗教精神吧,以区别于死教条的坏的宗教。教条是坏东西。不图发展是教条。

什么是发展呢?让精神自由盛开吧。精神可以超越光速。也许,科学的再一次爱因斯坦式的飞跃,要从精神这儿找到生机。

智性与悟性的区别,恰似哲学与宗教精神的区别。哲学的末路通入宗教精神。哲学依靠着智力,运用着与科学相似的方法,像科学立志要为人间建造物质的天堂一样,哲学梦寐以求的是要把人的终极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以期根除灵魂的迷茫。但上帝设下的谜语,看来只是为了让人去猜,并不想让人猜破,猜破了大家都要收场,宇宙岂不寂寞凄凉?因而他给我们的智力与他给我们的谜语太不成比例,之间有着绝对的距离。这样,哲学越走固然猜到的东西越多,但每一个谜底都是十个谜面,又何以能够猜尽?期待着豁然开朗,哲学却步入云遮雾障,不免就有人悲观绝望,声称人大概是上帝的疏忽或者恶念的产物(这有点像九条绝路之上智性的大骂和懊丧)。在这三军无帅临危止步之际,宗教精神继之行道,化战旗为经幡,变长矛作仪仗,续智性以悟性,弃悲声而狂放(设若说哲学是在宗教之后发达起来的,不妨记起一位哲人说过的话:“粗知哲学而离弃的那个上帝,与精研哲学而皈依的那个上帝,不是同一个上帝。所以在这儿不说宗教,而是以宗教精神四个字与之区别,与那种步入歧途靠贩卖教条为生的宗教相区别)。如果宗教是人们在“不知”时对不相干事物的盲目崇拜,但其发自生命本原的固执的向往却锻造了宗教精神。宗教精神便是人们在“知不知”时依然葆有的坚定信念,是人类大军落入重围时宁愿赴死而求也不甘惧退而失的壮烈理想。这信念这理想不由智性推导出,更不由君王设计成,甚至连基本内容都不重要(譬如爱情,究竟为了什么呢?)毋宁说那是自然之神的佳作,是生命故有的趋向,是知生之困境而对生之价值最深刻的领悟。这样,它的坚忍不拔就不必靠晴空和坦途来维持,它在浩淼的海上,在雾罩的山中,在知识和学问捉襟见肘的领域和时刻,也依然不厌弃这个存在(并不是说逆来顺受),依然不失对自然之神的敬畏,对生命之灵的赞美,对创造的骄傲,对游戏的如醉如痴(假如这时他们聊聊天的话,记住吧,那很可能是最好的文学)。

总之,宗教精神并不敌视智性、科学和哲学,而只是在此三者力竭神疲之际,代之以前行。譬如哲学,倘其见到自身的迷途,而仍不悔初衷,这勇气显然就不是出自哲学本身,而是来自直觉的宗教精神的鼓舞,或者说此刻它本身已不再是哲学而是宗教精神了。既然我们无法指望全知全能,我们就不能指责没有科学根据的信心是迷信。科学自己又怎样?当它告诉我们这个星球乃至这个宇宙迟早都要毁灭,又告诉我们“不必惊慌,为时尚早,在这个灾难到来之前,人类的科学早已发达到足以为人类找到另一个可以居住的地方了”,这时候它有什么科学根据呢?如果它知道那是一个无可阻止的悲剧,而它又不放弃探索并兢兢业业乐此不疲,这种精神难道根据的是科学吗?不,那只是一个信心而已,或者说宁愿要这样一个信心罢了。这不是迷信吗?这若是迷信,我们也乐于要这个迷信。否则怎么办?死?还是当傻瓜?哀叹荒诞,抱怨别无选择,已经不时髦了,我们压根儿就是在自然之神的限定下去选择最为欢乐的游戏。坏的迷信是不顾事实、敌视理智、扼杀众人而为自己谋利的骗局(所以有些宗教实际已丧失了宗教精神,譬如文革中的疯狂、中东的战火)。而全体人类在黑暗中幻想的光明出路,在困惑中假设的完美归宿,在屈辱下臆造的最后审判,均非迷信。所以宗教精神天生不属于哪个阶级、哪个政治派别,那些被神化了的个人,它必属于全人类,必关怀全人类,必赞美全人类的团结,必因明了物之目的的局限而崇尚美之精神历程。它为此所创造的众神与天界也不是迷信,它只是借众神来体现人的意志,借天界来俯察人的平等权利(没有天赋人权的信念,就难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觉醒。而天赋人权和君权神授,很可以看作宗教精神与迷信的分界)。

这样的宗教精神,拿来与艺术精神作一下比照。想必能得到某种深刻的印象。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话似乎有毛病:四十已经不惑,怎么五十又知天命?既然五十方知天命,四十又谈何不惑呢?尚有不知(何况是天命),就可以自命不惑吗?

斗胆替古人做一点解释:很可能,四十之不惑并不涉及天命(或命运),只不过处世的技巧已经烂熟,识人辨物的目光已经老练,或谦恭或潇洒或气宇轩昂或颐指气使,各类作派都已能放对了位置,天命么,则是另外一码事,再需十年方可明了。再过十年终于明了:天命是不可明了的。不惑截止在日常事务之域,一旦问天命,惑又从中来,而且五十、六十、七老八十亦不可免惑,由是而知天命原来是只可知其不可知的。古人所以把不惑判给四十,而不留到最终,想必是有此暗示。

惑即距离,空间的拓开,时间的迁延,肉身的奔走,心魂的寻觅,写作因此绵绵无绝期。人是一种很傻的动物:知其不可知而知欲不泯。人是很聪明的一种动物:在不绝的知途中享用生年。人是一种认真又倔犟的动物:朝闻道,夕死可也。人是豁达且狡猾的一种动物:游戏人生。人还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动物:不仅相互折磨,还折磨他们的地球母亲。因而人合该又是一种服重刑或服长役的动物:苦难永远在四周看管着他们。等等等等于是最后:人是天地间难得的一种会梦想的动物。

这就是写作的原因吧。浪漫(不主义)永不过时,因为有现实以“惑”的方式不间断地给它输入激素和多种维他命。

我自己呢,为什么写作?先是为谋生,其次为价值实现(倒不一定求表扬,但求不被忽略和删除,当然受表扬的味道总是诱人的),然后才有了更多的为什么。现在我想,一是为了不要僵死在现实里,因此二要维护和壮大人的梦想,尤其是梦想的能力。

至于写作是什么,我先以为那是一种职业,又以为它是一种光荣,再以为是一种信仰,现在则更相信写作是一种命运。并不是说命运不要我砌砖,要我码字,而是说无论人干什么,人终于逃不开那个“惑”字,于是写作行为便发生。还有,我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这样说过:“写什么和怎么写都更像是宿命,与主义和流派无关。一旦早已存在于心中的那些没边没沿、混沌不清的声音要你写下它们,你就几乎没法去想‘应该怎么写和不应该怎么写’这样的问题了……一切都已是定局,你没写它时它已不可改变地都在那儿了,你所能做的只是聆听和跟随。你要是本事大,你就能听到的多一些,跟随的近一些,但不管你有多大本事,你与它们之间都是一个无限的距离。因此,所谓灵感、技巧、聪明和才智,毋宁都归于祈祷,像祈祷上帝给你一次机会(一条道路)那样。”

借助电脑,我刚刚写完一个长篇(谢谢电脑,没它帮忙真是要把人累死的),其中有这样一段:“你的诗是从哪儿来的呢?你的大脑是根据什么写出了一行行诗文的呢?你必于写作之先就看见了一团浑沌,你必于写作之中追寻那一团浑沌,你必于写作之后发现你离那一团浑沌还是非常遥远。那一团激动着你去写作的浑沌,就是你的灵魂所在,有可能那就是世界全部消息错综无序的编织。你试图看清它、表达它——这时是大脑在工作,而在此前,那一片浑沌早已存在,灵魂在你的智力之先早已存在,诗魂在你的诗句之前早已成定局。你怎样设法去接近它,那是大脑的任务;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接近它,那就是你诗作的品位;你永远不可能等同于它,那就注定了写作无尽无休的路途,那就证明了大脑永远也追不上灵魂,因而大脑和灵魂肯定是两码事。”卖文为生已经十几年了,惟一的经验是,不要让大脑控制灵魂,而是让灵魂操作大脑,以及按动电脑的键盘。

写《务虚笔记》的时候,我忽然明白:凡我笔下人物的行为或心理,都是我自己也有的,某些已经露面,某些正蛰伏于可能性中待机而动。所以,那长篇中的人物越来越互相混淆——因我的心路而混淆,又混淆成我的心路:善恶俱在。这不是从技巧出发。我在哪儿?一个人确切地存在于何处?除去你的所作所为,还存在于你的所思所欲之中。于是可以相信:凡你描写他人描写得(或指责他人指责得)准确——所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惟妙惟肖——之处,你都可以沿着自己的理解或想象,在自己的心底找到类似的埋藏。真正的理解都难免是设身处地,善如此,恶亦如此,否则就不明白你何以能把别人看得那么透彻。作家绝不要相信自己是天命的教导员,作家应该贡献自己的迷途。读者也一样,在迷途面前都不要把自己洗得太干净,你以什么与之共鸣呢?可有谁一点儿都不体会丑恶所走过的路径吗?

这便是人人都需要忏悔的理由。发现他人之丑恶,等于发现了自己之丑恶的可能,因而是已经需要忏悔的时刻。这似乎有点过分,但其实又适合国情。

因此我向往着这样的写作——史铁生曾称之为“写作之夜”。当白昼的明智与迷障都消散了以后,黑夜要用另一种眼睛看这世界。很可能是第五只眼睛,第三他不是外来者,第四他也没有特异功能,他是对生命意义不肯放松的累人的眼睛。如果还有什么别的眼睛,尽可都排在他前面,总之这是最后的眼睛,是对白昼表示怀疑而对黑夜秉有期盼的眼睛。这样的写作或这样的眼睛,不看重成品,看重的是受造之中的那缕游魂,看重那游魂之种种可能的去向,看重那徘徊所携带的消息。因为,在这样的消息里,比如说,才能看见“我是谁”,才能看清一个人,一个犹豫、困惑的人,执拗的寻觅者而非潇洒的制作者;比如说我才有可能看看史铁生到底是什么,并由此对他的未来保持住兴趣和信心。

幸亏写作可以这样,否则他轮椅下的路早也就走完了。有很多人问过我:史铁生从二十岁上就困在屋子里,他哪儿来那么多可写的?借此机会我也算作出回答:白昼的清晰是有限的,黑夜却漫长,尤其是那心流所遭遇的黑暗更是辽阔无边。

历史可能顾不得那么多,但写作应该不这样。历史可由后人在未来的白昼中去考证,写作却是鲜活的生命在眼前的黑夜中问路。你可以不问,跟着感觉走,但你要问就必不能去问尸骸,而要去问心流。这大约就是克尔凯戈尔所说的“主观性真理”。他的意思是:“在这些真理中,是不存在供人们建立其合法性以及使其合法的任何客观准则的,这些真理必须通过个体吸收、消化并反映在个体的决定和行动上。主观性真理不是几条知识,而是用来整理并催化知识的方法。这些真理不仅仅是关于外部世界的某些事实,而且也是发扬生命的难以捉摸、微妙莫测和不肯定性的依据。”

难以捉摸、微妙莫测和不肯定性,这便是黑夜。但不是外部世界的黑夜,而是内在心流的黑夜。写作一向都在这样的黑夜中。从我们的知识(“客观性真理”)永远不可能穷尽外部世界的奥秘来看,我们其实永远都在主观世界中徘徊。而一切知识都只是在不断地证明着自身的残缺,它们越是广博高妙越是证明这残缺的永恒与深重,它们一再地超越便是一再地证明着自身的无效。一切迷团都在等待未来去解开,一切未来又都是在迷团面前等待(是呵,等待戈多)。所以我们的问路,既不可去问尸骸,又无法去问“戈多”。

但这并不证明人生的无望,那内在的徘徊终于会被逼迫出一种智慧——正如俄罗斯思想家弗兰克在其《生命的意义》中所说:生命的意义不是被给予的,而是被提出的。

我无法全面转述弗氏伟大精妙的思想。我只有向读者推荐他,并感谢刘小枫先生和徐凤林先生让这个只懂中文的史铁生读到了他。我的简陋理解是: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内在的建立。那意义本非与生俱来,生理的人无缘与之相遇。那意义由精神所提出,也由精神去实现,那便是神性对人性的要求。这要求之下,曾消散于宇宙之无边的生命意义重又聚拢起来,迷失于命运之无常的生命意义重又聪慧起来,受困于人之残缺的生命意义终于看见了路。

我正在读刘小枫的一篇文章,谈卡夫卡的,《一片秋天枯叶上的湿润经脉》。其中有这样一段:“这种受苦是私人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不是现世社会意义上的,所以根本不干正义的事。为这私人的受苦寻求社会或人类的正义,不仅荒唐,而且会制造出更多的恶。”我想,这就是写作永远可以生存的根据。人的苦难,很多或者根本,是与生俱来的,并没有现实的敌人。比如残、病,甚至无冤可鸣,这类不幸无法导致恨,无法找到报复或声讨的对象。早年这让我感到荒唐透顶,后来慢慢明白,这正是上帝的启示:无缘无故的受苦,才是人的根本处境。这处境不是依靠革命、科学以及任何办法可以改变的,而是必然逼迫着你向神秘去寻求解释,向墙壁寻求回答,向无穷的过程寻求救助。这并不是说可以不关心社会正义,而是说,人的处境远远大于社会,正如存在主义所说: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人的由来,注定了人生是一场“赎罪游戏”。

我经常觉得,我与文学并不相干,我只是写作(有时甚至不能写,只是想)。我不知道写作可以归到怎样的“学”里去。写作就像自语,就像冥思、梦想、祈祷、忏悔……是人的现实之外的一份自由和期盼,是面对根本性苦难的必要练习。写作不是能学来的(不像文学),并无任何学理可循。数学二字顺理成章,文学二字常让我莫名其妙,除非它仅仅指理论。还是昆德拉说得对:任何生活都比你想象得复杂(大意)。理论是要走向简单,写作是走进复杂。

大概是我总坐在四壁之间的缘故,惟一的窗口执意把我推向“形而上”。想,或者说思考,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时间。我不想纠正,因为并没有什么纠正的标准。总去想应该怎样,倒不如干脆去由它怎样。惟望您能忍受。

所以语言重要。语言的重要并不仅在于能够说明什么,更在于可以寻找什么,描画理想,触摸虚幻,步入可能。甚至,世界的无限性即系于语言的无限可能。

写作所以和爱情相近,其主要的关心点都不在空间中发生的事,而在“深夜的戏剧”里,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我想,关键是要解除白昼的魔法(即确定所造成的束缚),给语言或思悟以深夜的自由(即对可能的探问)。要是看一出戏,其实在大街上或商店里也能看到,又何必去剧场?要是一种思绪独辟蹊径,拓开了生命的可能之地,没有舞台它也已经是艺术(艺术精神)。有,或者没有这样的思绪在飘动,会造就两种绝然不同的现实。

您说“也许爱的最大敌人就是恐惧了”,我非常同意。我所说的理想,恰恰是源于这“最大的敌人”。恐惧当然不是由性产生,人类之初,一切性活动都是自然而然。只当有了精神寻求,有了善恶之分、价值标准,因而有了物质原因之外的敌视、歧视和隔离,才有了这份恐惧,或使这恐惧日益深刻。人们于是“不敢打开窗户”。倘其不必打开倒也省事,但“不敢打开”恰说明“渴望打开”,这便是理想或梦想的源头。这源头永远不会枯竭,因为亚当夏娃永远地被罚出了伊甸园,要永远地面对他者带来的恐惧,所以必然会永远怀着超越隔离的期盼。


2003年有什么好看的日本动漫
《圆盘皇女2 十二月的夜想曲》《变形金刚:2003雷霆战队》《机魂末世录》《潜艇代号707R》《宇宙的星路》《神魂合体》《新北斗神拳 OVA》《快刀乱麻 OVA》《翼神剧场版?多元变奏曲》《寄生魔偶》《拜托了☆双子星》《兽兵卫忍风贴?龙宝玉篇》《梦想成真》《成惠的世界》《6\/17秀逗美眉》《克罗诺斯...

大奥系列观看顺序
2003年——《大奥-明治篇》13代(将军)家定及14代家茂(菅野美穂、、安达佑实、北村一辉等主演)2004年——《大奥明治篇SP幕末的女人们》特别篇1集(演员同上)2004年——《大奥-第一章》3代将军家光(西岛秀俊、濑户朝香等主演)2005年——《大奥第一章SP樱花落》特别篇1集(演员同上)2005...

读高中时(大概2003年-2005年),在《语文报》上读到过一篇散文叫《远山...
而当我登上日观峰一览众山的时候,我也只能感觉到它在千古冥冥之中的那种至高。我曾到过庐山。我曾欣赏过牯岭的亦山亦市。我曾流连过花径的亦画亦诗。我曾在它的仙人洞纵览云飞,倾听那来自锦绣谷的悠悠天籁之音。我也曾登上含鄱亭,看鄱阳湖光苍茫秋水。我曾到过峨眉。我曾在清音阁的月光下凭栏静...

求2003年读者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母爱》全文!!!
母亲看看枕头,摸摸褥子,又不安了,说:“你脸朝外睡就是左边身子挨床,不行不行,这对心脏不好。你听妈的话,仰着睡,仰着睡觉。”“好,我仰着睡。”我说。我的眼泪一下子又涌了上来。我从没想过漫漫长夜母亲是怎么入睡的。我的母亲老了,常常站在院子门口朝外张望,手扶着墙,我每次去了...

曾经在萌芽杂志上看到一篇小说(2003年左右出版的),名字好像叫《毁...
曾经在萌芽杂志上看到一篇小说(2003年左右出版的),名字好像叫《毁》,谁有全文。 内容大概讲的是偶然邂逅的两个人,互相留了电话号码,写在钱上面,但是男生后来好像死了。... 内容大概讲的是偶然邂逅的两个人,互相留了电话号码,写在钱上面,但是男生后来好像死了。 展开  我来答 ...

2003年左右 CCtv6电影频道放过的一个欧美的恐怖电影!
《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没错,绝对是这个片子。2003年11月底的时候CCTV-6播出的,我当时看过。

名家推荐2003年最具阅读价值短篇小说目录
在2003年,众多文学名家纷纷挑选出他们认为最具阅读价值的短篇小说,为读者们呈现出一份精选目录。以下是部分作品及其推荐者:王安忆的《发廊情话》被张炜赞誉,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吸引着读者;张楚的《曲别针》在李敬泽的推荐下,以其深刻的主题引人深思;贾平凹的《小说二题》是贾平凹本人的力作,展现了他...

找一篇文章,原来登载于2003(不确切)年左右的《中学时代》杂志,题目是...
找一篇文章,原来登载于2003(不确切)年左右的《中学时代》杂志,题目是《守门员》(不确切) 60 内容梗概:一个校队的守门员暗恋一个女孩,后来给女孩送了一个精品店的水晶礼物,女孩送给男生一个本子,上面写的是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不,我看得到你的... 内容梗概:一个校队的...

求一个2003年所有日本动画的列表
《变形金刚:2003雷霆战队》《机魂末世录》《潜艇代号707R》《宇宙的星路》《神魂合体》《新北斗神拳 OVA》《快刀乱麻 OVA》《翼神剧场版•多元变奏曲》《寄生魔偶》《拜托了☆双子星》《兽兵卫忍风贴•龙宝玉篇》《梦想成真》《成惠的世界》《6\/17秀逗美眉》《克罗诺斯的大逆袭》《天下...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日本电影?
1、《青之炎》《青之炎》是2003年3月15日在日本上映的电影,该片改编自贵志佑介的同名小说。是由蜷川幸雄执导,二宫和也主演的有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电影。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是为了写学年论文,刚看到电影封面的时候就已经觉得有些压抑,看完之后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整部作品讲述十七岁的...

钟山县17898497272: 一篇课文,大概是初三的(人教版2003年左右),讲的是一个故事,一个人和他爸爸坐船出到野外,一起养鸭子,一次暴风雨把鸭子吹散了,然后他们就在... -
柯穆盐酸:[答案] 孤独之旅,我念过

钟山县17898497272: 求2003年读者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母爱》全文!!!
柯穆盐酸: 原载《读者》2003年第16期 作者:王祥夫 母亲一天比一天老了,走路已经显出老态.她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匆匆回去看一下她,又匆匆离去....

钟山县17898497272: 2003年女报的一篇文章叫城市的温度的全部内容 -
柯穆盐酸: 城市的温度 今天是小年夜.今年的除夕是农历的12月29,没有30.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感觉中国人过年的累,前前后后人来人往,真的很花时间在表面的热闹之中.过年,最大的好处是自己可以有些时间静下来,在人来人往的热闹中挤出...

钟山县17898497272: 《读者上的一篇文章请帮忙上传在2003年的读者》上有一篇题目
柯穆盐酸: 是这个吗? 如果相爱 就结婚吧(ZZ) 从民政局出来,手还是相互握着的,可两个人... 我一下了班就直奔家里,奔向我的快乐之地.远远地看到亮着的灯,我的心里一阵温...

钟山县17898497272: 读高中时(大概2003年 - 2005年),在《语文报》上读到过一篇散文叫《远山》,很喜欢.可是现在找不到了. -
柯穆盐酸: 远山 -严阵 在我的窗口的远方,有一片远山.晴朗的日子,当我在晨光澄明间第一次打开窗子,我会发现,它是在一片无边的浅蓝中的一缕静悄无声的黛青,而在黄昏,当我最后一次把窗子关上以前,映入我眼帘的它,却是一道朦胧的神秘的...

钟山县17898497272: 如何查阅《读者》十年前的某篇文章? -
柯穆盐酸: 可以到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或者公共图书馆),过刊阅览室预约2002、2003年全年《读者》期刊,然后自己翻,因为您提供的可供检索的信息过少,所以得您亲自去查.

钟山县17898497272: 曾经在青年文摘上卷首看到一篇关于宽容的文章 -
柯穆盐酸: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人的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庙里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谁知他在一夜间动了凡心,偷偷下山,从此花街柳巷放浪形骸.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水撒在他的掌心,令他陡然惊醒,快马加鞭赶...

钟山县17898497272: 怎样使作文有较高的立意? -
柯穆盐酸: 审题立意是相并而行的 一、推敲材料 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料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

钟山县17898497272: 一篇一千五百字左右的文章,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我们 -
柯穆盐酸: 祖国六十年的变化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

钟山县17898497272: 以《我想唱首歌》为题的作文 -
柯穆盐酸: 生命之歌 我想唱首歌,这是一首生命之歌. 2003年7月7日,4时30分.我从信箱里匆匆取出《新民晚报》,如同往日一样,虽然临近考试,可看报仍是我多年的习惯.视线划过一版、二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