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断织教子 翻译

作者&投稿:松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母断织教子 文言文翻译(初一)急急...~

一、译文: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用来警告孟子,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
二、原文:公元前150年左右 韩婴 选自《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扩展资料
一、启示
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将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二、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之一,被尊称为“亚圣”。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下来的还有“孟母三迁” 。在孟母的身上集中展现了中国妇女的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高尚情操,以及在教育孩子中注重“言教”和“身教”的智慧。 同时也告诉我们学习不应当因环境嘈杂而分散注意力。

翻译: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吗,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拓展资料:
孟母三迁: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寓意: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环境很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母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起重要作用。孟母三迁,说的足孟子母亲为了教育孟子和为了孟子的成长而三次选择居住环境的故事。这则故事又叫“孟母择邻”、“慈母择邻”。孔子认为:“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这和“孟母三迁”故事一样,都强调了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孟母断织教子
  原文及注释
  孟子之少也,既1.学而归,孟母方绩2.,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3.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4.。孟母曰:“子5.之废学,若我断斯6.织也。夫君子学以立7名,问则广知,是以8.居则9.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10.夕11.勤学不息,师事子思12.,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13.矣。
  1.既:已经。
  2.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是指织布。
  3.以刀:用刀。
  4.故:原因。
  5.子:古代指你。
  6.斯:这。
  7.立:树立。
  8.是以:因此。
  9.则:就。
  10.旦:早晨。
  11.夕:泛指晚上。(夜晚)
  12.事子思:事:侍奉。子思:人名
  13.道:法则、方法。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法则。
  导读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与《伤仲永》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仲永的父亲不使学,让仲永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变成平凡的人。
  出处:《韩诗外传》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⑧夕⑨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
[注释]
①既:已经。
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③以刀:用刀。
④子:古代指你。
⑤斯:这。
⑥是以:因此。
⑦则:就。
⑧旦:早晨。
⑨夕:泛指晚上。
⑩道:法则、方法。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导读]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与《伤仲永》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仲永的父亲不使学,让仲永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变成平凡的人。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⑧夕⑨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
[注释]
①既:已经。
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③以刀:用刀。
④子:古代指你。
⑤斯:这。
⑥是以:因此。
⑦则:就。
⑧旦:早晨。
⑨夕:泛指晚上。
⑩道:法则、方法。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导读]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与《伤仲永》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仲永的父亲不使学,让仲永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变成平凡的人。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法则。

推荐答案2010-3-4 20:59孟母断织教子
原文及注释
孟子之少也,既1.学而归,孟母方绩2.,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3.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4.。孟母曰:“子5.之废学,若我断斯6.织也。夫君子学以立7名,问则广知,是以8.居则9.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10.夕11.勤学不息,师事子思12.,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13.矣。
1.既:已经。
2.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是指织布。
3.以刀:用刀。
4.故:原因。
5.子:古代指你。
6.斯:这。
7.立:树立。
8.是以:因此。
9.则:就。
10.旦:早晨。
11.夕:泛指晚上。(夜晚)
12.事子思:事:侍奉。子思:人名
13.道:法则、方法。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法则。
导读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与《伤仲永》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仲永的父亲不使学,让仲永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变成平凡的人。
出处:《韩诗外传》


姜堰市19513442429: 《孟母断织》译文 -
汗娅乳块:[答案] “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

姜堰市19513442429: 孟母断织教子 翻译 -
汗娅乳块: 子,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是以.故,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用刀、方法. 6,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居则9.”孟子惧.: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事子思.仲永的父亲不使学;问,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

姜堰市19513442429: 文言文翻译《孟母断织教子》 -
汗娅乳块: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姜堰市19513442429: 孟母断织教子 文言文翻译(初一)急...全文: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渲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 -
汗娅乳块:[答案]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

姜堰市19513442429: 孟母教子译文 -
汗娅乳块:[答案] 孟母教子有三个故事: 1、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

姜堰市19513442429: 《孟母断织教子》“既学而归”“既”若我断斯织也”"斯"子之废学”“子”夫君子学以立名”“立”翻译(急 -
汗娅乳块:[答案] 既,已经 斯,这 子,你 立,树立

姜堰市19513442429: 断机教子译文 -
汗娅乳块:[答案] 准确的说应该是孟母断织.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

姜堰市19513442429: 文言文<<孟母断织教子>>解释 -
汗娅乳块: "既学而归"中的"既" 既然 "若我断斯织也"中的"斯" 这 "子之废学"中的"废" 荒废,放弃 "夫君子学以立名"中的"立" 创立 启示 教导我们万不可荒废学业,也不可以轻言放弃,因为破镜无法重圆,只有失去了机会才会去懂得珍惜.

姜堰市19513442429: 孟母教子翻译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 -
汗娅乳块:[答案]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①,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1)其织③,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 ①辍(chuò)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

姜堰市19513442429: 孟母断织翻译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促然中止.有顷,复诵.其母知其谖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 -
汗娅乳块:[答案]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 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矢,复得.”其母引刀裂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 矣.译文:孟子小时侯,倍数的时候.她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