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什么?怎么教

作者&投稿:姬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为什么如何教怎样学 如何能尽快的~

语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
现代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形态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讲读课文。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是阅读课文,严格意义上说是听教师分析讲读课文。然而,讲读课文效率不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指责,因此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讲读课文的有效性。其实发达国家母语课程并不采用“讲读课文”的方式,许多国家的母语课程是以学语言为主。比如美国和法国等国家母语课程的主体是英语课、法语课,主要是学习语言知识的运用以及训练表达能力。当然,他们也开设阅读课、文学课,但是阅读课也不是讲课文,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据了解,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阅读课就是让学生到阅览室里读书。日本国语教材每学期只有3~4篇课文,国语课60%以上时间用于听说、写作和语言知识学习。观照发达国家的语文课程,我们发现“讲读课文”其实不是语文教育唯一的形态,更不是最佳形态。因此,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应该跳出讲读课文的思维定式,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探索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高投入、低产出”的被动局面。
语文课应该用课文学语文
现在,语文课程的一大问题是混淆了“课文内容”和“教学内容”两个不同的概念。什么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就是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语文教材中一篇篇课文给出的是“课文内容”,然而它们只是学习语文的例子。用这篇课文教学什么语文知识,学习哪些方法,训练何种语文技能,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自行选择并确定。这就给语文老师带来极大的困难,并且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内容选择的混乱。当下很多老师就是把课文内容误当成语文教学内容,因此语文课上完,学生留下的印象多是课文内容的痕迹,而不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痕迹。
其实,除了少量的古诗词等流传千古的经典篇目,语文课本中的绝大部分课文内容基本不属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指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些知识、方法和技能是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的。
为什么课文内容不等于语文教学内容?因为课文内容是可替代的。我们可以用这一篇课文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也可以换一篇课文来教。在课堂教学中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思想情感的感悟上,这样的语文往往就没有语文味。上《月光曲》就讨论月光曲是怎么谱成的;上《鸟的天堂》就讨论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称之为“鸟的天堂”;上《蝙蝠和雷达》就讨论科学家是怎么发现蝙蝠探路的秘密、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等等。这就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思品课、科学课,这样的课怎么会有语文味呢?
造成“课文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混淆的原因,从语文课程内部分析,一是由于这门学科综合性特点所致。语文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思想品德、情感审美和多元文化教育等诸多任务。因此,课文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等价值观教育内容也是语文教学内容,教师须处理好这两项任务的关系。二是语文教材没有明确给定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凭经验选择。这使得部分教师直接将课文内容当成教学内容。从课程外部分析,是因为受到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语文课程片面强调思想道德教育任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放到了极不恰当的位置。其直接后果是异化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干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语文课教什么
语文课教什么?这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像一个人走路如果没有目的地,无论走多长时间走多远都是盲无目的、毫无效果的;就像一个人干一件事情不知道为什么干一样,无论怎样干都是白费力气的。不过,明白了语文课的性质和地位,在了解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教什么的问题就明白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总目标”中关于总目标的阐述是明了的: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笔者抽取以上内容的关键词,对总目标有以下不太准确的归类:1、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类。有学会汉语拼音、会用语文工具书、能说普通话、能正确流畅地书写汉字、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较强的阅读能力、流利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等。2、综合实践类能力。有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主动探究学习、实践中运用语文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3、素养和方法类。包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等。4、情感态度价值观类。包括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等。如果把以上内容再进一步浓缩的话,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能力、学习及思维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把“学习及思维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归入到“思”里面去,那么,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能力。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也不是培养本学科解题能力的,它是以语文素养为立意的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为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一些基本能力。它是以培养和提升人的基本素养和品质的学科。如果我们的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不是以此为目的的教学,那我们的教学就可能有问题。据我的调查,我们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的讲读课还是这样的套路:浏览课文,在每一自然段前标出序号,和学生一起,一问一答地画出段落层次,总结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等等。我不是说不能这样教,而是说这样设计的目的何在,为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而设计。同样的教学设计、一样的教学行为可能会因为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而使效果大相径庭。如果是以疏通文章大意、讲解文章内容、分析语言特点等为目的,这就严重偏离语文学科的总目标,这样的语文课就可能不是语文课了。还是这样讲,如果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和能力的,那就是一节语文课。
不管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还是九年级的语文课堂,语文的教学无非是“听、说、读、写”等形式进行的。让任何一位老师离开“听、说、读、写”去教语文课,想教的像语文课肯定是比较困难的。“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应该是没有多大异议的。我今天提出的语文课教什么也包括这四个方面,但是我要提出一个更为重要的内容——“思”,语文教学不能没有“思”,而且还应该以“思”为核心,围绕着“思”进行语文教学。这里的“思”内涵很丰富,可以理解为“思想”、“思维”、“思考”,也可以理解为“思绪”、“情思”等。“思”可以通向自我澄明和自由,可以通向公共知识与法度,“思”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得以实现。语文教学要用“思”去创造一个既丰富多彩又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的语文生活。语文教学因为“思”的存在而灵动,语文教学因为“思”的凸显而柳暗花明。“听、说、读、写、思”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我们的语文教学因以培养“听、说、读、写、思”五大能力而成为真正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教什么?“听、说、读、写、思”。这就是我对语文课的理解。语文课就是教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会思的能力。具体的听、说、读、写、思所承载的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相比,可以说它的重要性已经微乎其微了。就像小鸡已经学会觅食的本领,食物对它还是问题吗?小猫学会了钓鱼,鱼对于它来说还是问题吗?然而,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这样做的吗?你现在的课堂是为分析课文而分析课文,还是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而分析课文。你的“听、说、读、写、思”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还是在以记住你所教的知识内容为主呢?
基于以上理解,我认为,语文课教什么?基于能力和情感目标的教学设计——“听、说、读、写、思”的能力训练。语文课就是教学生如何听、如何说、如何读、如何写、如何思。
二、语文课怎么教
既然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能力。那么,语文教学就是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及品质去教,围绕培养学习及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去教,围绕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去教。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是以“思”为核心,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能任意偏废。
(一)关于以“听”的能力为立意的语文教学
关于“听”。“听”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项重要语文能力,“听”与“读”尤其在获取信息方面发挥着同样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倾听训练的价值,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为师者必须让学生明确:具备一定的倾听能力,是广泛而准确地获得信息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需要;是积极从事交际活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在日常口语交际活动中,只有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才能在与他人交谈时作出积极准确的应对。
在语文教学中,“听”通常是指学生上课时注意听教师讲,是一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但笔者认为“听”的教学不仅仅是这些。语文教学上的“听”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学生“听”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听”的态度和习惯,三是培养学生“听”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听”的兴趣,要求语文教师上课要生动、有趣,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发挥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要广泛地听,不仅听老师的,也听同学的。听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例如回答问题、朗诵课文、开展辩论、讲故事等;听的手段有录音、影视、录像等。从而养成学生主动接受、敢于质疑的习惯。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的个性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在听的过程中,用点头、微笑、赞许、关注的眼神来注视对方;用表情及简短的语言来启发对方;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话;允许对方发表和保留不同的意见,不对别人进行讥笑或人身攻击。
第三,要培养学生掌握“听”的科学方法。要求学生集中精力,面对说话的人和所表述的话题,注重唤起相关的知识、资料、概念和想象,形成与有关这个话题相关的互动。围绕对方说些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对所听到的词句及重点都要有心理反应和认知上的反馈;在“听”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快速地总结和评价,对所听到的内容,能区分主次,自觉形成整体观念,从而在心中牢记需要记忆的内容。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育愿望的实现,都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的。学生倾听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倾听习惯的教育养成也不例外,教师应注重学生倾听乐趣的培养,把学练倾听转化为学生的内心需要,这样,倾听训练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生学会倾听,使学生善于倾听乃至乐于倾听,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摒弃应试教育心理,不要因为大型考试很难进行“听”的测试而遗忘“听”的教学,树立全面发展的大语文教学观,要满怀信心、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倾听训练,不可产生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想法。
(二)关于以“读”的能力为立意的语文教学
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还是比较中重视课文阅读的。设计朗读、精读、泛读、略读等教学环节,但很多老师进行这些环节时可能是随意的、目标是模糊的,可能仅仅是为完成读课文的内容而忽视“读”的能力的训练,或者是仅仅把“读”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或者是没有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以“读”的能力为立意的语文教学训练。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上的“读”,应该把重点放在朗读、精读、泛读、速读的能力训练上,而不是仅仅是读读课文,为讲解分析做铺垫。
朱熹在《读书三则》中说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见“读”是一种口、眼、耳、脑并用的语言训练形式,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重要的钥匙。
语文教材上的选文大部分都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读”的趣味点,对范文的谋篇布局、风格特点、题旨意境等进行生动的分析和点拨,使学生想读、爱读,最终达到理解文章、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和能力的提高。
注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训练学生泛读能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课外阅读量。在泛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速度,培养速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方法,就掌握了金钥匙。”因此,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是终生受益的事情。有步骤的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理解、领悟、应用四个阶段。首先是读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理解,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地掌握书本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其三是领悟,注重读后有所启发、有所领悟、有所感触、有所创新,能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其四是应用,将书本的知识和自己的体会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学习当中,提升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度,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关于以“说”的能力为立意的语文教学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过程就是“说”。教学上的“说”,不仅仅是教师的“说“和学生的“说”,更不是教师授课,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语文教学上的“说”,应该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训练。因此,这种“说”的能力的培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一定的时间、任务、环境、标准来进行。
在课堂内进行“说”的训练。首先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说”是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最根本途径。懂得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说”的重要性。课堂上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在课堂内进行叙述、说明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复述课文、介绍自己、口头描述周围的人和事等;如果进行各种朗读和表演活动,可以结合课本中散文、诗歌、剧本、小说等不同语言特色,使课堂教学适当地小品化、朗诵化、故事化。对学生“说”的内容、胆量、声音、感觉、姿态等方面进行有系统地训练。此外,还可以在课堂外进行“说”的实践。如在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下,经常举行小型主题班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以“说”为主的活动,培养学生快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也可以在取得家长支持的前提下,适当布置“说”的家庭作业,促进学生说得清楚、准确而富有表现力。
(四)关于以“写”的能力为立意的语文教学
“写”可以理解为“写字”,也可以理解为“写作”。
首先说写字。电脑是现代文明的一大标志,但对汉字书法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认为有了电脑打字就无需写好字,这是十分错误的。首先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一部分,需要继承和发扬。其次,在社会中,在学校里,无论考试还是招生、招聘、就业等很多时候,电脑就无法代替手写,因此书写也是一个人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写一手好字可能会增强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但是,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社会,人们的书写能力严重下降,各阶段的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很不均衡,中小学生的写字水平也在不断下降。因此,当前语文教学应当加强写字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不同年级应该根据不同的学段因材施教,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陶冶学生追求美、热爱美的情操。当然,教师也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力求写规范的汉字,并持之以恒。
再说“写作”。如果说“写字”是追求外表美的话,那么“写作”就是追求心灵美。写作应该是一种心灵的倾诉,思想的外现。写作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正常生存能力,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一种反应出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性思维活动,真正的写作应该是一种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或生活过程。但是,当前青少年的写作能力不容乐观。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写作训练。据我的调查,当前中小学生的写作问题还是比较大的,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弱。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作文的内容越来越虚假,甚至胡编乱造,作文模式僵化,语言空话、套话连篇。相当一部分学生惧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编造作文,甚至抄袭作文。学生感受不到写作的快乐和幸福,语文教学的写作是为考试作准备,而不是为生活和工作做准备。因此,当前语文教学中“写”的教学问题是比较大的,因此,要大力改变当前的语文教学的“写”的现状,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学生喜欢写作,会创作。这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应该完成的任务。
我认为语文教学上的“写”,应该是一种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及情绪的宣泄过程,应该是学生正常的常态的思维活动,也是学生思想和意识的外显过程,更是学生进行审美和创造美的一个美好过程。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写”往往只是一种学生被动的应试训练。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平时就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思考其中的情与理;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教学就不能是一个教师出一个作文题,学生写一篇文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种师生共同探讨人生、抒发理想、各言其志的的过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一个“初写者”,教师要当好师傅,要把基本的写作技法教给他,让他入门;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的训练;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不能为讲课文而讲课文,而应该把“听与说”、“读与写”结合起来;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不要让我们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而应该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应该和学生一起读大师的作品,聆听大家的教诲;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抒发自己的心灵感悟,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热爱生活、懂得生活,拥抱生活,才能越来越睿智、聪慧、人文、快乐等等。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我想,我们的学生是会幸福地学习的。
(五)关于以“思”的能力为立意的语文教学
关于“思”,在语文教什么中,笔者已经说过,语文教学就是以“思”为核心的“听、说、读、写、思”的教学。怎样体现“思”的核心呢?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之师,更是思想道德之师。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因有思想而有尊严的人,要培养有思想和有尊严的人。语文教师不是知识之师,而是思想之师、道德之师,甚至应该是学生的幸福导师,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承之师。
2、语文教师不仅是思想之师,还应该是思维之师。拉马丁说:“人凭借思考而能变成神。”歌德说:“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我们自己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因此,思维能力决定一个人以后的工作水平和发展高度。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思维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方法,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才能应付自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忽视思维的训练,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辐合思维、辩证思维等。当然,思维的训练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其他学科也要进行,但是,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有其独特性,它是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训练,而非其他。比如,与其说作文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如说是考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维品质(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及能力。
3、语文教师不仅是经学之师,还应该是人文之师。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其文化品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和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人文之师的“传道”之路。《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针对三人的不同追求和目标,孔子并没有单纯地评判是非对错,而是通过点拨、开导、激发和认同的手段来指导学生修身立志。这不正是人性化教学和人文之师的典范吗?因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有强烈的人道、人生、人性、人格意向。学习语言,不只是学习语言知识,砺练语言能力,更是情感教育、文化熏陶,从而丰富心灵,培养品德,完善人格结构,从真正意义上育人。所以成功的语文教学需要师生共有一种根植于语言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来凝固化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造就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化情境。
4、语文的教与学的过程要有“思”贯穿其中。
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语言也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信息的载体。这种工具、外壳、载体,都是只有人类才拥有的符号。因此,思想和思维是语言的核心,如果离开了思想和思维,语言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文以载道”。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思”在其中,语文教学也可能就是无效的教学。当然,我们的任何一节语文课(即使再差的课)也有“思”的存在,我现在说的是要把“思”放在非常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要心中有“思”——备课想到“思”,教课想到“思”,课后要反“思”,有意思地想到“思”,而不是随意地“思”,是要强化“思”,教中有“思”,学中有“思”,练中有“思”,让学生学会“思”、善“思”、能“思”。
笔者认为:语文课就是教给学生“听、说、读、写、思”五大能力,紧扣兴趣、习惯、创新、人文八字要诀,遵循“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以提升人的能力和品质为主要目的。

语文课教什么
语文课教什么?这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像一个人走路如果没有目的地,无论走多长时间走多远都是盲无目的、毫无效果的;就像一个人干一件事情不知道为什么干一样,无论怎样干都是白费力气的。不过,明白了语文课的性质和地位,在了解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教什么的问题就明白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总目标”中关于总目标是分这样十条阐述的: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笔者抽取以上内容的关键词,对总目标有以下不太准确的归类:1、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类。有学会汉语拼音、会用语文工具书、能说普通话、能正确流畅地书写汉字、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较强的阅读能力、流利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等。2、综合实践类能力。有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主动探究学习、实践中运用语文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3、素养和方法类。包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等。4、情感态度价值观类。包括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等。如果把以上内容再进一步浓缩的话,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能力、学习及思维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把“学习及思维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归入到“思”里面去,那么,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能力。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也不是培养本学科解题能力的,它是以语文素养为立意的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为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一些基本能力。它是以培养和提升人的基本素养和品质的学科。如果我们的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不是以此为目的的教学,那我们的教学就可能有问题。据我的调查,我们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的讲读课还是这样的套路:浏览课文,在每一自然段前标出序号,和学生一起,一问一答地画出段落层次,总结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等等。我不是说不能这样教,而是说这样设计的目的何在,为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而设计。同样的教学设计、一样的教学行为可能会因为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而使效果大相径庭。如果是以疏通文章大意、讲解文章内容、分析语言特点等为目的,这就严重偏离语文学科的总目标,这样的语文课就可能不是语文课了。还是这样讲,如果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和能力的,那就是一节语文课。
不管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还是九年级的语文课堂,语文的教学无非是“听、说、读、写”等形式进行的。让任何一位老师离开“听、说、读、写”去教语文课,想教的像语文课肯定是比较困难的。“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应该是没有多大异议的。我今天提出的语文课教什么也包括这四个方面,但是我要提出一个更为重要的内容——“思”,语文教学不能没有“思”,而且还应该以“思”为核心,围绕着“思”进行语文教学。这里的“思”内涵很丰富,可以理解为“思想”、“思维”、“思考”,也可以理解为“思绪”、“情思”等。“思”可以通向自我澄明和自由,可以通向公共知识与法度,“思”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得以实现。语文教学要用“思”去创造一个既丰富多彩又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的语文生活。语文教学因为“思”的存在而灵动,语文教学因为“思”的凸显而柳暗花明。“听、说、读、写、思”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我们的语文教学因以培养“听、说、读、写、思”五大能力而成为真正的语文课堂。

要看你是教哪个年级的学生了。
如果是小学生,最重要是教 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注意书写笔画的顺序,字音和字义的理解等。其次是词汇的增加,学会组词,近义词,反义词,学会词语的运用,就是造句。
最后才是写作能力,要能运用已经学会的字词写一段简单的文字,描述一个事物,能有条理。
至于怎么教,那也是看面对的是几年级的学生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

教好语文就靠这“三把钥匙”




文治和文教的区别
概念、作用不同。1、"文治"是指通过文化和教育来治理国家,强调文化的重要性,认为文化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在历史上,文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种,强调以文化和教育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以武力和暴力来维持秩序。2、"文教"则是指文化和教育的事业,包括教育、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活动。文教是社会...

文教是什么意思
文教的意思:文化和教育文教工作文教事业;指礼乐法度;文章教化文教之宏敷。引证解释 1.指礼乐法度;文章教化。《书·禹贡》:“三百里揆文教。”孔颖达疏:“此服诸侯揆度王者政教而行之。”《晋书·刘颂传》:“魏武帝以经略之才,拨烦理乱,兼肃文教,积数十年,至於延康之初,然后吏清下顺,法...

文治和文教的区别
文治和文教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关注点和实施方式。文治,主要强调的是通过文化、教育、道德等手段来治理国家和社会,它更侧重于软实力的运用。文治的理念认为,通过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水平,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风气,进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国家发展的目的。例如,在古代中国,儒家...

教字有两个读音?
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传授戏曲技艺或武术的人。2、教父[ jiào fù ]在婴儿或幼儿受洗礼时,赐以教名,并保证承担其宗教教育的人。3、教练[ jiào liàn ]从事教练工作的人。4、教室 [ jiào shì ]教师向学生传授课业的场所。读作【jiāo】时组词:1、教书[ jiāo shū ]教学生学习功课。2、文...

文教事业指什么
文化和教育领域的事业。文教事业是指文化和教育领域的事业,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学校、大学、研究机构、文化艺术团体等,其主要目的是推广和传承文化知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

文言文教什么
小学文言文教学,既是文言的启蒙,更是文化的启蒙,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必须进我们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下面就文言文教学我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文言文语言简练、节奏鲜明、易于诵读,新课标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

文教娱乐包括什么
文教娱乐包括什么 文教娱乐是指通过文化,教育和娱乐活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娱乐需要。它涵盖了各种形式和活动,从博物馆,历史遗址到图书馆,音乐节,电影等。以下是文教娱乐的几种形式:博物馆 博物馆是保存和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它们包括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等。博物馆由许多展览...

什么是文教
文教 读音:wénjiào (1) [culture and education]∶文化和教育 文教工作 文教事业 (2) ;指礼乐法度 (3) [article and education]∶文章教化 文教之宏敷

文体与文教的区别
文体是指文化体育,文教是指文化教育,区别就是运动类教育的区别。

文教政策是什么意思
文教政策的意思是指国家统治阶级制定、颁行的关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总政策或总方针。名词解释:文教政策是指国家统治阶级制定、颁行的关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总政策或总方针。它体现了一定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及基本目的,因不同国家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三大文教: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濉溪县15634158513: 小学语文“教什么”与“怎样教” -
米仁惠滋: 教读书,写字,做文章.如果一个孩子不会做文章,他的语文成绩不会高.如果能把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字写得行云流水,那也是本事.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是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

濉溪县15634158513: 小学语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 -
米仁惠滋: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濉溪县15634158513: 语文教学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 -
米仁惠滋: 语文教学应该教语文知识:字、词、句、段、文相关知识点;语文素养: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教师的潜移默化,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以自身的智慧影响学生.亲其师,信其教.

濉溪县15634158513: 小学语文怎么教?主要教些什么?五年级语文 -
米仁惠滋:[答案] 小学语文是个基础.我觉得在教学中分阶段:第一阶段:一二年级,主要是识字教学 第二阶段,三四年级主要是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比如教学叙事课文,教给它们什么是六要素;教学游记,教给他们写游记的顺序;教学写人的课文...

濉溪县15634158513: 语文教学:“教什么”决定“怎么教” -
米仁惠滋: 教师不是先知先觉者,也不是知识的源抄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不能仅仅把教bai师定位在“知识的占有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上,教du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专业知识,也包括教学艺术和手zhi段.“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dao天的现实.

濉溪县15634158513: 初中语文怎么教 -
米仁惠滋: 一、创新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时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描绘的情节、场景、画面,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描写的意境中去,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1.把握课题,引...

濉溪县15634158513: 小学语文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 -
米仁惠滋:[答案] 提起这个话题,心情不免有些沉重.看看当下的小学语文,各门各派可谓五花八门,王崧舟提出“诗意语文”,孙双金倡导“情智语文”、薛法根提出“智慧语文”、窦桂梅高举“主题教学”、盛新凤提出“和美语文”······...

濉溪县15634158513: 薛法根老师谈语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 -
米仁惠滋: 既然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能力.那么,语文教学就是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及品质去教,围绕培养学习及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去教,围绕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去教.

濉溪县15634158513: 语文课究竟要教什么呢,该怎么上 -
米仁惠滋: 语文教学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三是“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针对一篇课文好“教什么”,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几乎每堂课都有明确、具体、独立的知识和能力定位,如数学科的“二元一次方程”,物理科的“万有引力”,学科的“氧化还原反应”,甚至历史科,每一章节都有具体的内容.这种独立、具体、明确的知识都有序地呈现在教材中,与相对独立的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相吻合.

濉溪县15634158513: 怎样教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吗 -
米仁惠滋: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正属于一种似懂非懂的时期,对于知识很难做到正确的理解,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其引导,才能使孩子学好语文知识.下面就给大家带来小学三年级辅导学好语文的好方法,给大家作为参考. (写作墨水) 1.认真学习课本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