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桥兵变

作者&投稿:调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柴荣在外时“点检做天子”到底是什么回事?~

赵匡胤 没有起义前在做官“点检”。后来为天子建立宋朝。
‘点检做天子”本来就是由赵匡胤本人和他的忠实 的部下策划的,呵呵。

公元960年

  余桥兵变又叫陈桥兵变
  卓河上的桥现在叫余桥,南北走向,是通往军事重镇正阳关的必经之路,距双集约500米处,遗址尚存。淠河上的桥现在叫高桥,...

  三方记载:

  雄才伟略的柴荣曾经感叹说:“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统一天下,十年休养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年仅三十九岁就告别人世,将天下拱手让给赵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上,沿途敌军已经望风而逃,许多契丹控制下的城池已经被收复,但柴荣却在此时病倒。

  据说病中的柴荣在翻看文件时,曾经莫名其妙地得到一个锦囊,里面装着块木条,上面

  写着“点检为天子”几字。柴荣顿时警惕起来,对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产生了怀疑。随着病情加重,柴荣准备防患于未然,他让跟着自己出生入死、深受自己信任的赵匡胤取代了张永德的位置。不久世宗柴荣去世,儿子柴宗训即位,即为后周恭帝。虽然柴荣在位只有五年半,但他的文治武功已经为结束割据局面的事业奠定了基础,确为五代时最杰出的统治者。

  即位的后周恭帝年仅七岁,不能当政,只能让太后辅佐,国家的政治前途因此笼罩在一片迷雾中。不久之后,北方传来消息,说是北汉与契丹联手前来进犯,恭帝急忙命令赵匡胤率大军前去抵御。其实这只是赵匡胤制造出来的假消息,他率军出发的目标不在北方而在皇城。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赵匡胤的计划悄悄泄漏了出去,京城里人心惶惶,许多人已经在收拾东西,打算逃离即将到来的政权交替。

  但后周皇室还被蒙在鼓里,也有一些大臣对赵匡胤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人打算在临行前把他除掉,但终因当权者们的麻痹大意而未能施行。赵匡胤安然无恙地率军出了京城,当行军到附近的陈桥驿时,他手下亲兵们就开始执行兵变计划,先是宣扬“点检为天子”这条谶语,随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又率领着众军士,在一个黎明逼近赵匡胤的寝所大声喧哗。当赵匡胤出帐时,赵光义宣布了将士们打算拥立新皇帝的计划,在兵士们一片“现在三军无主,我们愿意拥立您为我们的天子”的高喊声中,有军官将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众将士纷纷拜倒,山呼万岁。

  赵匡胤被人们架上了马,接受大家的朝贺。他见时机已到,就揽着缰绳对将士们说:“我有号令,大家都能听从吗?”大家齐声高喊:“惟命是从!”于是赵匡胤就宣布了几条稳定京城秩序的命令:不能惊扰昔日的主人——后周的太后和皇帝;不能怠慢与他同朝为官的后周大臣;进京之后不许擅自闯入朝廷府库和官民之家,更不能趁机抢掠。最后他提醒众人,尊令者将得到赏赐,而违令者格杀勿论。

  于是赵匡胤的军队纪律整肃地返回京城,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地铲除了反对派,随后赵匡胤命令将士们回营,他单人独骑进了后周皇宫正门明德门,向仍然对形势一无所知的孤儿寡母们正式摊牌。过了一会儿,将士们押着后周宰相范质等人赶来,赵匡胤一脸悲伤地告诉他们自己已经迫不得已做了皇帝,还没等范质等人回话,赵匡胤手下的将领就已经手按重剑,在一旁厉声大喝,为新皇帝大造声势。

  看到这种气焰嚣张的样子,范质明白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于是在短暂的僵持之后,他退到阶下,向赵行礼参拜,其他人也随之拜倒。文武百官们迅速被召集到场,列班站好之后,赵匡胤的谋士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周恭帝的退位诏书,当场宣布周恭帝禅位于赵匡胤。于是赵匡胤被人扶上宝座,接受众人的恭贺,正式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宋,年号建隆,这一年是公元960年。

  虽然赵匡胤本人和宋代的史书里都再三声明他是糊里糊涂当上了皇帝,但实际上谁心里都明白,这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闹剧,本来就是由赵匡胤本人和他的忠实策划者们一手导演的。陈桥兵变基本上是一次和平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一般以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事实上,兵权、实力等等这些绝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能够将大事化于无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本身就充分地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手段。其中较为明显直观,且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点是:兵变之际,赵匡胤曾数次“严敕军士,勿令剽劫”,从而保证了兵变入城时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由此赢得了民心,“都城人心不摇,四方自然宁谧”。这与五代某些“纵兵大掠”的兵变相比,赵匡胤的“严敕军士”无疑表现出一种政治见识。事实上,严格军纪,争取民心,这是一般的政治常识,五代时的其他兵变者未必全都想不到这一点。问题的关键是,在兵骄将悍,“鼓噪哗变”的情形下,要有怎样的筹划和运作才能将这一点落到实处?从所谓的“点检为天子”传言,到莫名其妙地出现又消失的北汉和契丹军队,包括之后以赵光义为首的图谋叛乱者们何时何地行动,都应当是赵匡胤长期准备、预谋多时的严密而成功的政治行为。当然,这出戏的结局也是完美的,一方面赵匡胤的篡位显得名正言顺,一派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气势;另一方面给了后周朝廷一个措手不及,朝廷大臣和京城百姓们也没有受到太多惊扰和伤害。赵匡胤精心策划的一出好戏就这样表面上波澜不惊地结束了,这场政变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巨大的成功。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把一件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这就是"陈桥兵变"。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公元960年春,在赵匡胤等人的指使下,镇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县)长官派人谎报军情说,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打后周,声势很大,请求派兵援助。后周的宰相范质和王溥等人,不辨真伪,就急急忙忙地派赵匡胤带领全国的精锐军队前往抵抗。 赵匡胤率领大军走到陈桥驿,就停了下来。当晚在他的策划下,发动了"陈桥兵变"。由一个亲信提出立赵匡胤当帝,众将赞同。然后由赵光义和普率领众将部署好军队,又连夜派人回开封给赵匡胤的心腹、镇守京城的禁军将领石守信和王审琦送信,要他们在京城内部策应。

  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公元960年1月4日凌晨,陈桥驿四面突然喊声大起,声震原野。赵匡胤酒醉刚醒,急忙走出帅帐查看,只见外面早已站满了手执武器的将领。众将一见赵匡胤,齐声高喊:"诸将无主,愿推点检做天子。"然后,一拥而上,把赵匡胤拥进帅帐,有人把事先预备好的皇帝穿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众将一齐跪下,高呼"万岁"。不久,赵匡胤率军回到京城,废了柴宗训,坐上皇帝宝座。 经过十几年时间,北宋陆续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公元949年,赵匡胤应募投到后周太祖郭威的帐下,由于他有谋略,善骑射,因而作战时多立功勋,很受郭威重用。又由于积极支持郭威发动兵变,夺取政权,所以在后周朝廷也很受信任。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对赵匡胤更加重用,提拔他为殿前都指挥使。北汉主刘崇联合契丹进攻后周,周世宗率军亲征,高平之战,赵匡胤赤膊上阵,突入敌营,扭转战局。此后,后周势力也由弱变强,政权也由乱变治,赵匡胤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此,他也深受周世宗所器重,并被擢为殿前都虞侯,掌握禁军,成为禁军高级的将领。赵匡胤通过高平之战和整军,也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和增强了自己的势力,为日后依靠禁军夺取后周政权奠定了基础。

  周世宗柴荣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高平之战的胜利,鼓舞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他一面加紧进行内政改革,一面开始筹划统一天下的事业。而赵匡胤逐渐成了柴荣统一事业中不可缺少的心腹干将。955年,后周代后蜀,赵匡胤深入前沿观察,调查部署,一举占领后蜀大片土地。第二年春,赵匡胤随周世宗亲征南唐,夺取滁州,使南唐臣服,献出江北十四个州土地,而暂告休战。在这次战役中,赵匡胤战绩突出。周世宗擢赵匡胤为定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殿前司禁军统帅)。这次提升,使赵匡胤威望更高。

  赵匡胤是一个计谋很深的人。自任殿前都虞侯以来,掌管禁军大权已整整六年了。六年来,他在禁军中和藩镇中结拜了义社十兄弟:杨光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在自己的幕府内,又拢罗了赵普等一批人为其出谋划策。对部下,恩威并施,使士卒将领服服贴贴。由于他的赫赫战功,再加上他的政治手腕,使他的威望日益增高。

  959年,后周世宗亲征契丹(即辽国),在进军途中,得到一块题有“点检作天子”的木牌,当时任殿前都点检的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张永德。周世宗便产生了对张永德的戒心。不久周世宗病重,为此匆匆回师。周世宗为保住周氏王室代代相传,撤掉了张永德都点检一职,提拔他认为可靠的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那块木牌,显然是赵匡胤为除掉张永德而耍的阴谋,目的是为掌握禁军最高指挥权。959年,柴荣病死,其子柴宗训即位,年仅七岁,难以控制政权。“主少国疑”,成为赵匡胤取后周而代之的绝好良机。

  960年正月,正当欢庆新春佳节之际,后周朝廷接到边报,说契丹、北汉联合大举南侵,镇(今河北正定)、定(今河北定州)二州请求朝廷急速派兵抵御。宰相范质、王溥通过小皇帝柴宗训未经核实就仓促派赵匡胤统率禁军北上抵御。与此同时,京城开封盛传:“将以出军之日,册点检为天子。”城市居民人心浮动,大为恐慌,纷纷作逃难的打算,唯独朝廷不知道情况。赵匡胤率军出发,当大军行至离都城开封四十里的陈桥驿时,天色已晚,便命军队驻扎下来。这时军中也议论纷纷起来。有人说:“主上年幼,我们冒死为国抵御外敌,又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也有人说:“军队出发时,京师不少人在谈论点检要作天子了,这是天命。”在那个武将拥立主帅为帝成风的五代,将士思变。赵匡胤以及他的亲信和赵普、赵匡义等人在幕后一操纵,果然就群情激愤起来。为了顺利地夺取政权,赵匡胤首先秘密派军使郭延斌连夜赶回京城,串通赵匡胤的把兄弟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侯王审琦,让他们在京城策应。然后自己假装醉酒,睡在军帐中。把兵变的事交给赵普和赵匡义去办理。经过一夜的密谋策划,将领们与赵普和赵匡义商议,要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第二天清晨,一切准备就绪,参与拥立的将领们率部在赵匡胤的帐外,大家齐声说:“诸将无主,愿奉太尉(对高级军事长官的尊称)为天子!”赵匡胤未及回答,一个将领早已把准备好的象征皇权的绣黄龙袍披在他的身上,众将士一起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此时心里明白,到了自己该说话的时候了,于是他果断地问:“你们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我有命令,你们能遵行吗?”诸将齐声高呼:“唯命是从!”赵匡胤接着说:“太后和幼主,是我所臣奉过的,朝中大臣,都是我的同僚。你们不得惊犯宫室,欺凌朝贵。近世帝王起兵举事,都放纵军卒大掠京师,今不许你们劫掠都市和劫掠朝廷府库财物。听命者,有重,违者立斩!”诸将士表示遵命。于是,率军返回京师,石守信、王审琦开门迎侯,除了副都指挥使韩通想组织反抗被杀外,其余秋毫不犯,市容不惊。这时,正准备上朝的宰相范质、王溥闻变失色,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只好跪拜新天子,这样,赵匡胤登基的障碍已扫平。稍后,翰林学士陶榖将一篇准备好的禅位诏书拿出,当着文武百官读一遍。这样,赵匡胤正式升崇元殿,登上皇帝宝座,奉后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尊太后为周太后,大赦天下。赵匡胤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取名为“宋”,改元“建隆”,历史上称为“北宋”。这就是历史上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事件。它是一次改朝换代不流血的事变,是用和平手段,达到政权和平过渡的目的,赵匡胤终于以谋略夺取帝位,建立新王朝。


赵匡胤陈桥兵变主要讲的什么?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赵匡胤当帝王时的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说起宋太祖赵匡胤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然而就在赵匡胤这一生中让我们记忆犹新的就是当时的陈桥事变,毕竟这件事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当时在后周的时候,赵匡胤是其中的一名军事大官,等到周世祖去世之后,有谣言说赵匡胤想要造反,当时的皇帝仅仅只有七岁,还无法自理朝政,只能依靠大臣们辅佐...

陈桥兵变发生在哪一年?
陈桥兵变发生在哪一年?陈桥兵变是世界上著名的事件。因为这个事件,走上了历史舞台,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出现了世界上最发达的朝代之一。那么陈桥兵变是哪一年呢?比如赵匡胤陈桥兵变,又称黄袍,发生在公元960年,地点在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赵匡胤开创了不流血的王朝更替的先例。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朝廷...

陈桥兵变是怎么一回事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策划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病死,子柴宗训即位,年方7岁,主少国疑。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撤与石守信、王审价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队实权。960年2月3日(宋建隆元年正月初四日)赵匡胤借口抵御北汉和辽军的南犯,李军北上。从大梁(今河南...

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说的是赵匡胤通过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朝的故事。那么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说陈桥兵变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变? 陈桥兵变发生在后周。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

陈桥兵变的主要内容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公元960年,即显德七年春,后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梁王柴宗训继位,这就是后周恭帝。由于后周恭帝年幼,因此由符太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人为顾命大臣。然而,此时的政局并不稳定,赵匡胤开始密谋夺取政权。显德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

陈桥兵变的背景及具体内容是什么?
”不久,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爆发了兵变,于是一位大臣便将他拥立为皇帝。但赵匡胤却表现出强迫的样子说:“你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以,否则我不能为若主。”支持者们齐声说“惟命是倾听”。赵匡胤当众宣布返回开封后,对于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

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关于陈桥兵变,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赵匡胤是被部下逼着黄袍加身,虽再三揖让,却难辞做皇帝的责任。《中国通史》就持此一说:“匡胤奉命出兵时,汴京已有传说,将士将拥立都点检(赵匡胤的军官之职)为天子。”“乃于夜深强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逼令作天子,并逼回京,先即皇帝位。”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

潘集区13696649527: 为什么说陈桥兵变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兵变 -
典知盐酸: 为什么说陈桥兵变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变?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凭借这次赫赫有名的“陈桥兵变”,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并且,一举奠定了赵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第二:虽然,赵匡胤是通过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但是,并没有留下篡周的骂名.而是显得被迫无奈,被将士们把黄袍强加在身上.

潘集区13696649527: 陈桥兵变的内容简介30字 -
典知盐酸: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潘集区13696649527: 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 -
典知盐酸: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兵 变,这次近乎和平的兵 变,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加强政治上的中 央集权,推行重文轻武等一系列举措.但是陈桥兵 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完成了五代十国向宋朝的转化.陈桥兵 变与宋朝的建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潘集区13696649527: 陈桥兵变的历史意义 -
典知盐酸: 陈桥兵变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之初,陈桥这个小小的驿站里,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国、长远影响后世的大事件,三军拥戴殿前部点检赵匡胤为天子.回戈东京,建立北宋,史称“陈桥兵变”.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唐宋之间有...

潘集区13696649527: 陈桥兵变是什么样的事件啊? -
典知盐酸:[答案]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一...

潘集区13696649527: 陈桥驿兵变是怎么一回事 -
典知盐酸:[答案]建隆元年(960年)春天,后周大将赵匡胤奉命出征,抵御契丹和北汉的侵犯,但是军到汴梁(开封)东北的陈桥驿,部众发动兵变,给他披上黄袍.第二天,赵匡胤回到汴梁,登上了皇帝宝座,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宋太祖.从此,结束了自...

潘集区13696649527: 宋朝建立赵匡胤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
典知盐酸: 当时后周皇室是孤独寡母,手上有兵权的赵匡胤上奏说有外敌入侵,然后带兵到陈桥,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想当皇帝的愿望.手下人也跟着演了一出戏,对外只说众将拥戴,还黄袍加身.赵匡胤于是跟众将说好,对后周皇室要礼遇,然后打回都城,路上基本没遇上什么抵抗

潘集区13696649527: 公元960年,宋太祖_______发动陈桥兵变了建立了北宋;宋真宗时,辽与北宋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_______. -
典知盐酸:[答案]赵匡胤 澶渊之盟

潘集区13696649527: 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迫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他发动了什么兵变? -
典知盐酸:[答案] 陈桥兵变 简介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公元959年, 陈桥兵变周世宗柴荣死,八岁的恭帝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

潘集区13696649527: 历史上的陈桥兵变发生在什么时候? -
典知盐酸:[答案] 陈桥兵变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之初,陈桥这个小小的驿站里,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国、长远影响后世的大事件,三军拥戴殿前部点检赵匡胤为天子.回戈东京,建立北宋,史称“陈桥兵变”.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唐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