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投稿:宁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联系实际论述当前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努力~

所做的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经济发展长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大背景出发,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所处历史新方位,形成了更加系统完善的政策框架,引领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迈进,
一是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发展动能转向创新驱动。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大逻辑。
二是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确立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三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把该“稳”的稳住了,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就业持续增加、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改善;推动该“进”的取得了明显成效,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实现新突破。

扩展资料
取得的改革突破
一是“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现。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去产能扎实推进,为优质产能和新动能的发展腾出了空间;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房地产去库存力度不断加大。
去杠杆步伐稳健,企业杠杆率稳步下降;加大减税降费等工作力度,下大力气为企业降成本;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社会事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推进补短板建设。
二是振兴实体经济迈出坚实步伐。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制造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2013—2016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3.8个和1.9个百分点;服务业已占国民经济半壁江山,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生产结构逐步优化,农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升,农业农村改革逐步深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逐步建立。2016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6.2%。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当前,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就业、通货膨胀、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等方面问题。

1.就业问题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就业问题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就业或者说充分就业,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因为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改革的前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多处论述了就业问题,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和方针。这表明我们党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

讲小康、讲和谐、讲安居乐业,都离不开就业。就业问题在我国显得特别重要,这个问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大批的知识青年从农村返回了城市,从生产建设兵团返回城市,失业非常严重,所以那时中央决定要解决失业问题。1980年,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当时的国家劳动总局开经济学家座谈会的时候,我在会上首先提出了股份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很好办法。因为增加就业就要增加投资,但那时国家又没有那么多钱。而采用股份制的办法扩大生产规模、扩大企业、兴建企业,就可以容纳很多人就业。中央采纳了我的这个建议,所以1980年夏天开了全国劳动就业会议,股份制问题就被提出来了。以后,我们一直把充分就业看作是政府应该实行的目标。今天,我们讲小康、讲和谐、讲安居乐业,都离不开就业。因此,就业问题是最重要的,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做到机会均等,进一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我国要解决就业问题,必须要做到机会的均等,让大家都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从就业问题就能联想到教育问题的重要性,教育的不平等引起了就业不平等,就业不平等引起了收入不平等,收入不平等就引起了生活不平等以及下一代的不平等。所以,就业问题实际上跟教育问题是结合在一起的。另外,还要进一步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效率是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其中就包含了应该把就业问题放在首要的位置。目前,我国大体上有两种失业:一种是“总量失业”(即经济中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一种是“结构性失业”(即人找事、事找人,两者并存。为什么这两种情况会并存呢?主要是结构上的问题,失业者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岗位的要求,岗位上又找不到合适的人,这就是结构性的失业)。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失业,我们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方针、不同的办法。解决“总量失业”要靠经济增长,因为新的工作岗位是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生活中假定岗位不够,社会失业问题就会存在。“结构性失业”解决的办法主要是靠职业培训、再就业训练,特别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学校,包括民办学校。

把农村的劳动力引到经济增长中。农村是我国多余劳动力的一个大蓄水池。我国农村中存在着“隐蔽性失业”,什么叫“隐蔽性失业”?就是表面上都是有工作的,但是实际上是人浮于事的。所以农村中的多余劳动力处于隐蔽失业状态,是一个蓄水池,只要是城里容易找工作,出来的人就多,城里工作不好找,相对出来的人就少一些。如果能够把农村的劳动力引到今后经济增长中,就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这也是在解决就业问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纠正“减员增效”这个观念。在谈到我国就业问题时,有一个观念要纠正——“减员增效”。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念,因为“减员增效”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应该由企业来提出这个问题。政府就是一个任务,即实现社会成员的充分就业,尽量解决就业问题。其实,“减员”从宏观上讲是不增效的。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减员之后人力资源的闲置,是宏观效率的损失,没有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所以宏观上讲它不增效。从微观上讲,减员能否增效,要依各企业的情况而定,企业认为条件成熟了,多余人员有安排了,有出路了,减员必然增效。假如多余人员没有出路,没有安排,减员就不一定增效,因为这会增加企业内部的矛盾,甚至是会引发一些不安定的事情。因而,“减员增效”应该是企业来考虑,宏观上政府应该把问题放在增加就业上,实现充分就业是第一目标。对于就业问题,我们国家已经提出了积极就业政策。所谓积极就业政策,就是我国政府把扩大就业放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并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为了实施这一战略,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和措施,比如要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培训;要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当前最重要的是消除“零就业家庭”。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什么叫“零就业家庭”?就是一个家庭中没有一个人就业,夫妇两个都下岗了,或者孩子又下岗了。这种情况就是“零就业家庭”。消除“零就业家庭”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政府要起到应有的作用。现在,有一些地方的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比如一个企业能帮助解决一个“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解决一个岗位,家中有一个人就业,就给这个企业免税多少,或者给这个企业额外的补贴多少。用这种办法来鼓励企业更多地从“零就业家庭”招收所需要的人。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还要加大就业培训工作。因为就业培训既包括新就业的人,也应包括已经下岗的人,要就业就得再培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将来能够大量吸收就业人员的是什么呢?是民营企业。根据2005年的调查,大概每年新增加就业人员当中,70%是由民营企业吸收的。最近我又看到一个材料,说已经达到了75%是民营企业吸收的。不管是70%也好,还是75%,反正可以说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

转变就业观念,要鼓励自行创业。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这表明中央对自主创业是非常鼓励的。解决就业问题,需要转变观念。今年上半年,我到辽宁阜新市考察,这是一个煤矿城市,可是开采这么多年,煤矿资源已经渐渐枯竭,所以那里的下岗,不是单独的一个人下岗,而是一个矿全部下岗。怎么办?一个矿可能是好几百人或者是上千人全部下岗,所以阜新市就采取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阜新的土地资源还比较丰富,所以盖了很多塑料大棚,每一个下岗工人一个塑料大棚,有养花、种菜或者种蘑菇的,这样就安置下来了。我到那儿看的时候,过去的矿工看到我来了,说:你是经济学家,我们想问一个问题。我说:什么问题呢?他们说:我们是工人吗?我说:过去你们是工人,但是现在你们不在矿上采煤了,也不在矿务局里拿工资了,所以你们现在不是工人。他们又问:是农民吗?我说:你们又不是农民。他们问:为什么呢?我说:因为你们没有宅基地,又不是农村户口,你们还没有土地承包权。他们又问:那是什么呢?我说:你们是新兴的农业经济中的从业人员,每一个塑料大棚实际上都是面对市场的一个个体农业种植户。在你们当中通过这种自行创业的方式,将来说不定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前途和发展,因为你们可以成为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他们就笑了。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说明就业观念要改变,就业观念的改变是我们当前让更多下岗的人能够找到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自行创业者。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重视对于自行创业的、对于下岗职工的培训,国家税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来鼓励人们自行创业。

2.防止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问题和就业问题一样,都属于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入今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某些投资领域出现了过热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月度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去年同期上涨6.5%。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目前发生了通货膨胀,但这种情况提醒我们要重视防止通货膨胀的问题。一个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因为物价的基本稳定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特别是对于低收入者,特别是靠低保维持生活的人,因为他们是经不起物价上涨冲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来设法防止通货膨胀问题,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最好的社会应处在稳定的社会预期当中,使物价保持基本稳定。按照经济学的理论,3%以下的物价上涨率是社会可以承受的。当然,如果再低一些,不是更好嘛。但通货膨胀,尤其是急剧通货膨胀是要避免的。物价基本稳定除了能够保证低收入者的生活有保障之外,对经济的发展也有好处,就是让社会保持在稳定的预期中。什么叫稳定的预期呢?就是对于前景基本上可以估计到,可以预料到。最好的社会就是处在稳定的社会预期当中,物价保持基本稳定,这就有利于社会的预期趋于基本稳定,这对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物价的稳定对于广大靠工资收入的家庭是有利的,因为工资的增长即使随物价同步增长,但毕竟也有一个滞后期,不是说现在物价在涨,你的工资也天天涨,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工资的调整是滞后的。既然是这样,物价的基本稳定对于广大工资收入者生活的稳定,就是保障。

假定已经有物价上升的趋势,我们该怎么来解决呢?物价的上涨总有一些原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这是投资拉动了物价上涨。对于这一点,今年两会期间很多代表都反映了这个问题,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够过快、过猛。这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紧缩政策。近来,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贷款利率,相应的存款利率也有提高,这表明货币要偏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防止或抑制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因素是信贷投放过多。信贷投放不完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也包括了其他方面的信贷。信贷要控制在一定的规模。此外,外汇储备过多,货币供应量上升,也是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

外汇储备额保持多少才合理?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中国的外汇储备额已经占世界第一位了,去年年底超过了一万亿美元,我们要保持这个地位,不要自动放弃这个地位。老百姓不懂什么一国外汇储备合理额等于三个月进口额,加上外债到期本息偿还额。他们觉得,我国本来是世界第一位,现在怎么又降到世界第二位,或者第三位。这怎么行呢?他们会以为中国经济出了问题。因此,既然已保持世界第一位就不要自动放弃。外汇储备再增加,怎么办?花掉,没有必要保留更多的外汇储备了。如进口设备以加快国内的技术创新,进口我们所短缺的原材料和能源,还有,走出去,鼓励企业对外进行投资。

从长期来说,怎么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物价稳定?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保持物价的稳定,主要有几项重要的措施,一定要把它们落实。

首先,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是优化信贷结构。优化信贷结构,让每一笔贷款能更加有效。优化信贷结构,该保的保、该压的压,有保有压。这样,我们就能够把货币供应量保持在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水平上。

其次,对于物价稳定的重要措施,就是要严格土地的审批制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最原始的那一环,土地是不是经过了审批程序?违法占地,既违背了国家的土地政策,而且也造成固定资产规模过大。另外,严格土地审批政策,也能保障了耕地的供给,防止耕地的减少。

第三,增产农产品,增加生活必需品(粮食、油、肉、菜等)的供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他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量在增加。比如说,人们生活好了,他们可能吃肉更多一些,吃蛋更多一些,喝牛奶更多一些。这些只有通过增加供给来解决,因为需求在增加,供给不相应增加怎么行?为此,国家应该对农业有更多的投入。例如,农田水利建设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条件,国家对水利的投入应该加大。

第四,要保持外汇储备的合理水平。前面已指出,多余的就花掉,这样既能够保证我们技术进步的需要,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同时也使得因外汇储备而投放的人民币数量有适当的控制。

最后,通过金融体制的改革,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比如说农村贷款难、中小企业贷款难,表明农村信用社要改组,要重建,应该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农村信用社,这正是现在需要进行的改革。

3.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可持续发展中又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而且越来越重要。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正确认识自主创新问题,需要先来看一下我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还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对此,有的外国人说了,2008年奥运会开完之后中国的经济就会滑坡了;还有人说,中国高速增长是昙花一现,顶多几年,中国经济就增长不下去了。说中国高速增长是昙花一现,是这样吗?对这个问题有必要认真加以分析。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按照经济学的解释,7%以上都是高速增长。那么7%以上的高速,我们还能维持多久?这要看中国目前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经济发展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前工业化时期,也就是传统经济时代。这种情况下,农业占的比重很大,工业占的比重很小,服务业占的比重也很小。所以在第一个阶段,经济不可能高速增长,因为农业是不可能连续高速增长的。第二个阶段是工业化前期。在这个阶段当中,三个产业的比重情况是: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下降,工业的比重上升。工业,只要有投资,有市场,这两个条件具备了,有投资,产品有市场,经济就可以高速增长。所以第二个阶段中,经济是可以高速增长的。但在这个阶段,第三产业占的比重仍然较低。第三个阶段是工业化后期。在这个阶段,农业的比重继续下降,工业的比重上升,但趋于稳定,而第三产业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长。因此,在第三阶段,即工业化后期,经济是可以高速发展的,因为依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共同带动,两个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然后转到第四个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后工业化阶段,就是工业化完成之后的阶段。这时农业的比重已经很小了,工业的比重占第二位,第三产业占第一位,但也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个阶段,经济是难以高速增长的,能维持中速增长都不容易,一般保持低速增长,能达到3%也不容易。现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也就是正在从第二阶段开始向第三阶段过渡。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至少还可以持续20-30年。工业化完成的标志是什么?工业化完成的标志是先进的成套装备制造业的建立。举一个例子,现在很多企业都要更换设备,新建的工厂要购买新设备。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设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的,当时对环保的要求不像现在这么严格。当时对资源消耗率也不像现在这么重视。如果不更换设备,在竞争中就不利了,甚至会被淘汰出局,所以要更换设备。而我们自己的成套设备制造业还适应不了需求。从发展的阶段上看,既然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还没有进入第三阶段,或者说,正在向它过渡,所以经济高速增长至少还可以保持二三十年。二三十年后,也就是我们进入第四阶段,经济增长率自然会降低,但是也不会像西方国家下降得那么多,因为我们有广大的国内市场。

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三大障碍。要注意到,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有三大障碍。第一个障碍是环境承受能力。增长过程中不断有废水、废气、废渣,环境承受不了怎么办?环境是我们与子孙后代共享的,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增长就会遇到障碍。第二个障碍,资源供给问题。因为我们的资源供给是不足的,土地资源有限,耕地越来越紧张。除了土地资源,还有能源供应的问题。第三个障碍就是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是站不住脚的。现在我们的自主创新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例如,我国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不到10%,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4%,出口量中57%来自外资企业。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与世界水平相比是很落后的。现在我国很多生产都是贴牌生产,专利是外国的,钱他们赚了,污染留在了我们国内。所以,我国要想成为世界工业强国,靠贴牌生产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因此对我们来说,第三个障碍,也就自主创新问题更有迫切性。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这是关于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方针和要求,表明中央对自主创新问题的高度重视。

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已经总结出了一些模式。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自主创新情况如何?先来看一看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现在已经总结出一些模式,大体上有三种:第一种模式是以大带小。因为国有企业现在大部分是一些大的、特大型的企业,特大型国有企业可以以大带小,即以大型国有企业为核心,按照产业链分工带动中小企业共同技术创新。第二种模式以大型国有企业为骨干,建立某一个行业的产业联盟。这与第一种情况不同,第一种情况是产业链,而这个是行业联盟,有共同的产品标准,跟这个行业的企业共同开发技术。第三种模式是在大型国有企业下建立子公司,子公司吸引其他企业参加,包括民营企业,包括其他的国有企业参加,这样的话,子公司共同开发技术。国有企业大体上有这三种创新模式。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相对来说有优势。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这表现在:其一,它是自己承担投资风险,敢于决策、敢于承担实验失败的责任。这个机制是国有企业没有的。其二,民营企业的机制比较灵活、决策比较快,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能够抓住机遇,而且它还有激励机制。在这方面,国有企业是不如它的。其三,民营企业能以多种方式实现自主创新。它可以去购买别人已经有的科技成果,在别人的基础上再做实验,并且民营企业可以根据现在的技术发展情况,可以采取跟其他企业合作、合资等各种办法,它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民营企业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制衡机制。民营企业虽然在自主创新方面有相对优势,可是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民营企业不足之处是人才缺少。现在民营企业招人,虽采取了一些激励机制,但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在一些地方进行民营企业的调查时发现,当前民营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有人问:档案问题可以解决吗,不给我调档案,档案在哪里管?还有户口问题,福利问题,职称问题等等。另外,民营企业一般很少,或者比较少像国有企业一样搞产学研结合。国有企业有优势,可以跟高等学校实行产学结合,可以跟科学院、研究机构结合。但是,民营企业要走产学研的道路,困难比国有企业大得多。民营企业还有一个不足,就是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这表现在,民营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被别人偷窃了,打官司麻烦;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不重视别人的知识产权。 因此,民营企业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制衡机制。有的民营企业说了,我发展多快啊,决策马上就可以做,效率高。这当然是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表现,是好的,但是凭创业者的经验,行吗?经验可能是财富,也有可能是包袱,是误导,是陷阱。现在的决策过程是相当复杂的,需要民主决策。但是如果没有制衡,决策快、效率高,这是对的,但是如果没有制衡机制,损失就会很大。而制衡即使降低了效率,也是为了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而必须付出的代价,所以一定要有制衡。一个重大的投资决策要商量,大家来评这个决策对不对,因为如果错了,很多失败是因为重大决策的失误。所以,民营企业一定要建立决策制度,这样就可以走到一个正常的发展轨道,这对于企业自主创新是有利的。

总之,对于自主创新,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大力加强。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许多加强我国自主创新的方针和政策,比如提出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以及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等等。所有这些,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发展循环经济

十七大报告把“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大任务,并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抓住四个环节。增长中有障碍,比如说环保的障碍,就是环境承受能力有多大,资源方面有障碍,资源供给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包括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资源的高效利用。这是指什么呢?要节约资源;对共生的矿、伴生的矿,不能像过去一样,只采最主要的矿,其他的不要了,要综合利用,尽量利用资源;要延长产品的寿命;还有,尽可能不要使用一次性产品。第二个环节,减少废物的排放。生产消费过程中都会有废水、废气、废渣,要减少它的排放。第三个环节,把废物最大限度的转化为资源。比如说废水、废气、废渣中可以提炼、回收有用的东西,能利用的东西尽量利用。第四个环节,对实在不能再用、再回收的废水、废气、废渣,特别是废渣,应该做无害化的处理。我们现在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要在这四个方面努力。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为了发展循环经济,我们有一系列的制度建设。第一,要实行严格的技术标准,禁止环保不合格的项目开工,不能允许对人体有影响的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要限制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筷子,筷子是用木材制作的,一次性的筷子实际上是对资源的浪费。第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什么叫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呢?就是生产者你的责任,不是说你的产品出厂就行了,你的责任是会延伸的。比如说假定你出了不合格的产品,要负责回收回去。你的包装物的回收,所有这些,都是生产者的责任,不是产品出厂就了事了。第三,法律责任的追究。法律责任的追究就包含了生产者你出了什么问题要负法律责任,产品进口者你出了什么问题要负法律责任,你不能把国外有毒、有害的产品运到国内。第四,要实行严格的经济考核制度,包括资源的产出率,就是资源能够利用多少,废物的利用率,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指标,还有废物的无害化处置率,你把你所生产出来的废物利用完之后,最后是不是做了无害化的处理了。所有这些,都是制度建设。

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应该给予财政的支持。国家的财政支持主要包括专项的基金支持循环经济的技术开发,该免税的免税,该减税的减税,要制订合理的定价制度,特别是资源定价方面。比如说水资源,超量的应该多收费,用电超量的应该多收费,等等。这对于限制一些高耗能的企业是有用的。

发展循环经济,要大力发展新经济。包括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等。还有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里最要紧的是两个:一个是物资回收行业,物资回收行业越来越重要,包括大量的生活废弃物、生产废弃物的回收,这是一个庞大的行业,这个行业要发展起来。另外要发展租赁业,既然要节约资源,有些产品是不用买的,可以租来用。

小结

发展经济学,归结起来实际上有四个基本原理。第一个原理,就业是靠就业扩大的。一批人就业了,他就有收入,花掉,别人会就业,别人有收入,花掉,更多的人就业了,所以就业靠就业扩大。第二个原理,富裕是靠富裕带动的。同步富裕不现实,共同富裕是目标。但总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就起了示范作用,起了带动作用,富裕就带动了富裕。第三个原理,繁荣是靠繁荣支撑的。就是说,经济要走向繁荣,内需要扩大,人民购买力要提高,这样,下一次繁荣就有支撑了,因为投资资金有了,消费也扩大了,整个经济就带动起来了,所以繁荣靠繁荣支撑。第四个原理,和谐是靠和谐积累的。每一个人从身边做起,从家庭的和谐、社区的和谐、单位的和谐,城市的和谐,直到社会的和谐。和谐靠和谐积累。

(一) 可持续发展意识。
发展不仅限于增长,持续更不是停顿。持续有赖于发展,发展才能持续。可持续发展环境意识认为要采取新的途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环境意识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以人类为尺度,而是更深的以"人类---自然"系统的层次;不仅以人类的利益为目标,而是以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因而在这里,不仅承认自然界对人类的外在价值,而且承认自然界自身的价值,即它对地球生命或生命维持系统具有的持续生存的价值。这是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人类的可持续性和地球生命系统的可持续性必须实现有相互联系的三个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人的活动不能超越生态系统的涵容能力,不能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本身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 人均与国情意识。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经济落后是基本国情。中国环境资源种类繁多,总量丰富,属资源大国。但中国人均环境资源占有量相当低,不但低于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资源"小"国。 在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上,要牢固地树立起人均与国情意识。要在全民中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把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道德风尚扎根于广大中小学学生的心中。
(三) 全球意识。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构成的复合系统,全人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世界各国人民在开发利用其本国自然资源的同时,要负有不使其自身活动危害其他地区人类和环境的义务。因此,环境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小范围的环境污染,如一定地区和国家的城市、河流、湖泊、近海、农田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和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问题,如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消失和危险废物在全球范围转移等;不仅关注日常生活中"小我"和近期影响层次上的环境问题,而且要关注"大我"和远期影响层次上的问题,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
(四) 环境资源意识。
传统社会生活不认为环境是资源,因为那时认为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无价值的、可以无偿使用;是无主的,谁采谁有,因而认为对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是大自然的恩赐,没有枯竭之虑。环境意识的产生,要求改变对环境资源的这种态度。它强调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加以保护和珍惜使用;它是有价值的,必须有偿使用;它是有主的,属于国家财产。为此就要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社会物质生产中通过资源的分层利用、循环利用使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减少排放;在社会生活中摒弃过度消费和奢侈浪费,追求过简朴的生活,过"绿色消费"的生活达到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五) 环境科技与经济意识。
人类要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和文明消费,建立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要强调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化",强调整体性思维,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认识和对待。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使整个科学技术沿着符合生态保护的方向发展。通过采用绿色技术进行清洁生产,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达到提高经济效率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这样的经济同传统浪费型经济有区别,是一种节约型经济。
(六) 环境法制意识。
要使学生懂得每个公民、法人和组织都享有利用环境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是违法的,应承担法律责任;公民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有检举、控告的权利,遭受损失的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七) 人口意识。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因而,环境意识在人口政策上要求计划生育的同时,把人口增长与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来提高人口素质。既控制人口的数量,又提高人口的质量。这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
(八) 环境公德意识。
环境道德作为人类可持续生活的道德,是一种新的世界道德。它认为不仅要对人类讲道德,而且要对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它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扩展到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从对自然界的价值和自然界权利的确认,制订和实施新的道德原则。这种道德原则不仅以人类的利益为目标,而且以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地球自然有其内在价值。地球不是人类的财产,而是一个有机共同体,是生命的单元。地球不属于我们人类,相反,我们人类属于地球。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都在一个家园中。所以说,环境道德问题既涉及前人、当代人、后人,也涉及其他生物和自然界。这是人类环境价值观的深刻变化。
(九) 环保参与意识。
环境教育是"学中做"的教育,非常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发展其对环境的意识、理解力和各种技能。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全民的事业,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学生自觉参与,是搞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小学学生在环境意识提高的基础上,必然产生保护、改善和建设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因此,需要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针对我国现在资源的匮乏和紧缺而制定的
我们现在要找出可重复和可替代不再生的新资源来维持我国高速发展的需要
这样才是可持续发展 能保证我国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现在我国不就提倡培养科学的 相对的 可持续发展观的新世纪人才吗??

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前言
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

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
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妥善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使今后的种种努力显得更为艰巨,也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与土地与粮食
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 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法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使土地的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下降、板结贫脊。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中国的粮食生产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惊人的提高。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 2264亿斤,人均产量416斤;1997年总产量增长到9883亿斤,人均产量约为800斤。在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但是由于同期人口总数从 5.4亿增长到12.36亿,使人均产量增长不到1倍。目前,农业生产是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问题。政府年年强调粮食播种面积,但我们仍然感到粮食供给处于紧张状态。中国的粮食亩产现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已远不如过去,因此,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二)人口与森林和草原
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人们对森林的大量坎伐。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曲格平,李金昌,1991年)。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与此同时崐,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耕地的需求,加剧了开荒毁林的过程。随着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草原出现了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象,其后果是草原的沙漠化。中国的沙漠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将有8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由于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多达50多亿吨,涉及11个省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丘陵地区。黄河每立方米水含沙量在37公斤以上,为世界第一。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也达到了1公斤以上,为世界第四。长江上游多为红色土壤,土层最薄的地区只有4厘米,土层下则是坚硬的岩石。森林的开采、草原的沙化和水土的流失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牧业和林业人口,实现人口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缓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危机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

(三)人口与矿产和能源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有不少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各种预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中国农民滥采矿藏的问题十分严重,这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冲击。为保证矿产能源的长期和有效供给,提高开采效率和减少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
(四)人口与水资源
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人口的增长使水资源短缺现象更为突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减少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生活、生产用水量急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大片的缺水现象。以北京市为例,1962年前,北京市的水资源是供过于求,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急剧上升,1970年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此后,水资源危机开始出现,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
2、 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二是人口增长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由于超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发生了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还出现了海水侵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
3、 人口经济活动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40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废水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地下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的硬度逐年上升。

四.总结
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我国供给体系的质量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充分的有效途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其次,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下的均衡协调发展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系,市场经济充分体现...

...并结合实际说明我国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中国的答案,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伙伴关系、安全格局、发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态体系五个方面,前后相辅相成,形成完整思路。这一理念不仅代表了时代发展趋势,也是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第二,在新形势之下国家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中国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

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

联系我国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强化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德育课程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存在。课程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同时,德育课程的实施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加强...

请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谈谈我国应如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科技进步。③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保障。④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资源配置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⑤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

结合实际谈谈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总体来看,历经40年的渐进式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以下四个伟大转变,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是从经济发展看,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弱国向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依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我们渐进式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乡镇企业发展、城市国有企业、外商...

我国人口众多你能结合实际谈谈人多的利与弊吗?想一想,写下来。_百度知 ...
人口增多的利处 1、劳动力增加,消费拉动,经济水平高。  这是一个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人多力量大,经济一定会更加快速的增长,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也一定会快速。并且人多了以后就有更多的消费能力,从而刺激生产经济运转速度更加稳定与快速。当人口增加时需求增多,促进生产,在反过来刺激...

结合实际谈谈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全面依法治国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是维护国家稳定、保障人民权益、推动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详细解释:一、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国家稳定 全面依法治国意味着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依据法律进行,这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在法治的框架下,政府的行为受到法律的制约,可以减少政府的随意性行为...

请论述我国面临怎样的安全形势。在当前形势下应当如何运用军事力量维 ...
一、我国面临怎样的安全形势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是我国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我国不仅依然面临着政治、军事、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存在,东海、南海等周边又存在着一些复杂而...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强调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一定要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增值服务,...

壶关县17232041482: 论述我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山贝脑血: --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

壶关县17232041482: 现代世界有哪些环境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山贝脑血:[答案]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而让人类更长远地生存.目前我国的资源消耗太高了,如火电,降低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是关键.

壶关县17232041482: 结合实例阐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
山贝脑血: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条件,在不同时期或区域始终都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政府的决策和运行、政策法规制定以及社会某些制度的形成,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它甚至还起决定性作用.因为不同的生态环...

壶关县17232041482: 如何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
山贝脑血: 一、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不仅要调整需求结构,要把国民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代的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

壶关县17232041482: 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试述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
山贝脑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整体优化,不断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前应抓好以下几点: 青春不留白, 16:...

壶关县17232041482: 中国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 -
山贝脑血: 坚持实事求是和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异化为所谓以人为本). 以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基础,确定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 坚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国策和资源节约优先的战略. 目前的政策,禁绝土地、资源等领域的投机行为,制定合理的以综合国力提升和最广大人民得到最大实惠的发展方针.

壶关县17232041482: 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 -
山贝脑血: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由粗放型 向集约型转变,把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与环保、降耗、增效结合起来,发展 农业和国企改革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提高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实现经济效 ...

壶关县17232041482: 中国如何实行可持续发展 -
山贝脑血: 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即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②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③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壶关县17232041482: 如何推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
山贝脑血: 施用以德治国的新战略思路.中国和人和西方人的区别就在于明显的自觉性. 西方人不犯法因为他们怕受到处罚.因此他们提倡自由的重要性. 中国人不去是因为知道那个是不对的! 如今国人发展的力量来自于人们为了满足自己不断升级的欲望 而教...

壶关县17232041482: 怎样才能实施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站略 -
山贝脑血: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实现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