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教的角度来讲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

作者&投稿:陈没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中的苦与乐是什么~

您好
佛陀在鹿野苑为五比丘宣说“四圣谛法”:苦、集、灭、道。集谛为因,苦谛是果。世尊为何先说苦谛?是先让众生对苦有足够的认识,产生厌离心,希求解脱。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虽然有乐,总是稀有短暂,乐少苦多。所以说,人生真理须从苦谛中领悟。

  佛经里把“苦”归纳为“三苦”。即苦苦、坏苦与行苦。

  苦苦:不适悦的苦受名为苦苦。如贫穷是痛苦,加上疾病缠身,或诸多灾难,真是苦上加苦。又人身本为苦,若再受到各种寒热、饥渴、劳役、刀杖的逼害时,岂不是苦上加苦吗?

  坏苦:又称乐苦。所说是世上感受到的乐也是苦。何以故?因为快乐过后,则觉得寂寞无聊,况且快乐的境界往往是暂短的,当缘尽而散或乐极生悲之时,终归是苦。

  行苦:行是迁流不息的意思。人生的一切都是在迁流变异中而不是常住的。当这不苦不乐的境界保持不住时,还复是苦的。苦谛若要详说实有无量诸苦。

  佛教讲人生之苦,莫过有身。这并非叫我们厌苦毁身,或去消极逃避。当须知苦,先要断集,忏悔过往恶业及积极广修善因。

  乐与苦本是互相对待而安立的。人们因苦而追求快乐,其实谁不希望离苦得乐?可是世人所追求的乐与佛法所说的,是有其根本的不同。世人所感受的,不碍是依于身心顺益之事。一般人所追求的快乐,大多是健康、财富、家庭和睦、五欲娱乐(财、色、名、食、睡)等。佛法认为这些快乐都是暂短的,况当迷于五欲快乐时,身口意三业往往不循正理,一举一动都是起惑造业,如是便种下了未来的苦果。所以,佛法所讲的真正快乐,如经中所说:“寂灭为乐”或“涅槃第一乐”。涅槃,是一切烦恼灭尽,不被系缚。是一种寂静、清凉、自在的快乐,此时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就是将苦痛的根本切底消除,证为涅槃之乐。

  既知涅槃是出世的快乐,要得到出世的善果,必先修习世间的善因;省悟世间无常,必须勤修戒定慧,使烦恼染污的身心变成自性清净圆满的法身,达到涅槃究竟之快乐。

你不知道人生是苦,人必须死,
所以当然不知道为什么要离苦得乐,
所谓离苦得乐,就是超越死亡,得到永恒的意思。
要怎样做到,只有不执着肉体这个垃圾假身,才能做到,
不然你们会为了贪执假身,轮回六道,取得了又烂掉,执迷不悟。

从佛教的角度讲:
一、苦
梵语duh!kha 之意译。音译作豆佉、诺佉、纳佉。泛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苦与乐乃相对性之存在,若心向着如意之对象,则感受到乐;若心向着不如意之对象,则感受到苦。清净论道谓,苦具有嫌恶(du)与空虚(kham!)二义,即嫌恶,及无‘常、乐、我、净’之空虚状态,称之为苦。在称‘苦、乐、舍(不苦不乐)’等三受之时,苦指身心所感之苦(广义),配列于五受、二十二根之苦,而可分为身感受之苦(狭义)与心感受之忧两类。‘一切行皆苦’乃佛教根本思想之一,亦为四法印之一。苦之分类有多种,其大别如下: (一)二苦,起自一己身心之苦,称为内苦;受外界逼迫所产生之苦(如恶贼、天灾等),称为外苦。 (二)三苦,对不如意之对象感受其苦,是为苦苦。对所爱者之毁坏感受其苦,是为坏苦。见世间一切无常而感受其苦,是为行苦。以上三者相当于苦、乐、舍(不苦不乐)之顺序。数论外道举三苦为:依内苦、依外苦(恶贼等)、依天苦(天灾等)。 (三)四苦,指生苦(以有生,故有苦)、老苦、病苦、死苦四者。 (四)八苦,生老病死等四苦,再加上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五)十八苦,即老苦、死苦、忧苦、悲苦、苦苦、恼苦、大苦聚等七苦,再加上无明苦、行苦、识苦、名色苦、六入苦、触苦、受苦、爱苦、取苦、有苦、生苦等十一苦,合为十八苦。 (六)老、病、死等三种身苦,与贪、嗔、痴等三种心苦,可为佛教所立‘身心之苦’的典型代表。其中,临命终时,其苦有如千百只刀割裂身子,称为风刀苦。 此外,诸经论所举苦的分类甚多,如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即有百十苦之说。

二、乐
(一)梵语sukha,巴利语同。为‘苦’之对称。即身心适悦之感觉。三受之一,又作乐受;亦为五受根之一,二十二根之一,故又作乐根。若由身、心上区分之,于身之适悦感受称为乐受;于心则称喜受。乐总为一切善业所引生之果报,故其业亦称顺乐受业。乐有多种分类,即:(一)三乐:(1)天乐,修十善,生于天界所受之乐。(2)禅乐,入禅定境界之乐。(3)涅盘乐,又作寂灭乐,得涅盘之乐。三乐另有:(1)外乐,指眼等前五识所生之乐。(2)内乐,指初禅、第二禅、第三禅意识所生之乐。(3)法乐乐,由无漏之智慧所生之乐。 (二)四乐:(1)出离乐,又作出家乐,即出家求道而得解脱之乐。(2)远离乐,指初禅之乐,即远离欲与恶不善法之乐。(3)寂静乐,为第二禅以上之乐,即止息寻、伺等精神作用之乐。(4)菩提乐,远离烦恼而获真实智之乐,即得菩提之乐。此四种乐又称四味、四无罪乐,乃超越世间之寂静世界所具有之四种乐味。四种乐加上涅盘乐,则为五种乐。〔大毗婆沙论卷十四、卷七十八、俱舍论卷三、卷十五、成唯识论卷五、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三、卷十五、华严经探玄记卷七、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二十六〕 (二)以乐器奏出音曲。有声乐、器乐、舞乐三类。经中之言‘乐’,多为器乐之意。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大九·九上):‘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即是其例。据梵文楞伽经(Lan%ka^vata^ra su^tra)第一章所记,印度有七全音,即具六(sah=ars!ya)、神仙曲(r!s!abha)、持地调(ga^ndha^ra)、明意(dhaivata)、近闻(nis!a^da)、中令(madhyama)、鸡尸迦(kais/ika)。亦有以等五(梵pan~cama )替代鸡尸迦,称为七全音者。在南印度阿摩罗婆提(梵Am=ara^vati^ )塔之栏楯雕刻中,刻有琵琶及横笛类之乐器。又无量寿经钞卷五解释无量寿经所说之五音,以为即宫、商等五声。 在中国,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征、羽。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磐、钟、柷等。其后印度、西域等地之乐传来,五声乃加变宫、变征而成七声,乐器种类亦有增加。盖佛教禁止以娱乐为目的之歌舞音曲,长阿含卷十一善生经中,列举伎乐之六失;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八以禁止作倡伎乐为八关斋法之一;五分律卷二十六禁止比丘自以歌舞供养于塔。然据法华经玄赞卷四末(大三四·七二七中):‘发菩提心经云,音乐、女色,不以施人,乱众生故。此供养佛,故不相违,如金藏中音乐供养事。’即准许以音乐、歌舞等供养于佛。


海沧区19458177601: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 -
商看佐匹: 从佛教的角度讲: 一、苦 梵语duh!kha 之意译.音译作豆佉、诺佉、纳佉.泛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苦与乐乃相对性之存在,若心向着如意之对象,则感受到乐;若心向着不如意之对象,则感受到苦.清净论道谓,苦具有嫌恶(du)与空虚(...

海沧区19458177601: 佛学里是怎么解释苦和乐的呢? -
商看佐匹: 应该是这样的!苦乐只是相对而言.世人觉得苦,可佛家来讲不一定就是苦.从吃斋这一项,世人也许是每天无肉不欢.可是没有肉食,就觉得生活苦,没有口欲.如果拿到修行人那里,这吃素却是一项伟大而圆满的事情,没有杀生,没有贪图口欲,反而得到了一种解脱,是一件乐事.

海沧区19458177601: 佛曰:众生无我,苦乐随缘...苦和乐分别指的是什么 ... -
商看佐匹: 众生无我---性空,苦乐随缘---缘起.佛教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缘生法.因缘聚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宙,小至一茎小草一粒微尘一个原子,无一不是...

海沧区19458177601: 佛学里是怎么解释苦和乐的呢?
商看佐匹: 苦乐缘境无非过往业力化现,受尽归空,无有可生心处.

海沧区19458177601: 佛教离苦得乐是离的什么苦得的什么乐要吃什么苦 -
商看佐匹: 苦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吃苦,苦有很多种,首先你得认识佛法里面的苦的概念和意义,最重要的是从生活中去看,去认识,比如说,苦可以分成生老病死苦,五阴炽盛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还有分三种的苦苦,乐苦和变苦,分...

海沧区19458177601: 佛祖所认为苦因和乐因到底是什么?以及他是如何知晓的? -
商看佐匹: 从三世角度来说,苦报之因是恶业,乐报之因是善业,不过究竟来说,一切皆苦,不明白真如实法,终究是流转迁变的

海沧区19458177601: 佛教的“八苦”是什么? -
商看佐匹: 八苦,佛教用语.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

海沧区19458177601: 简述佛陀思想的中心内容, -
商看佐匹: 佛陀的思想 对于「苦」的看法,佛不以「无快乐」为苦,也不以肉体或物质为苦因,佛认为「苦」的缘由,在于我们精神的客观,并不在客观的事物上.「苦」是由于某些条件构成的景象,并非真实的东西.” 印度一切外道的思想归纳成三...

海沧区19458177601: 佛教讲的福乐何意,何为福何为乐? -
商看佐匹: 福气和乐

海沧区19458177601: 佛教说世间的乐是苦那要不要经历不经历怎么了知道是苦 -
商看佐匹: 世间的乐不是真乐,因为世间之乐包涵更多的苦.只有佛法出世间的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以下举例两个世间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洞房花烛夜——结婚是喜事,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快乐却很短暂.因为结婚之后生儿育女非常辛苦.将来儿女不孝也是很痛苦,琐事烦恼,夫妻矛盾,乃至家庭破裂更加苦不堪言,等等等等.这个短暂的快乐里面包含着许许多多苦.金榜题名时——在古代许许多多人金榜题名时确实有短暂的快乐,但随后的官场争斗,尔虞我诈,甚至被罢官、坐牢、杀头,也是苦不堪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