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分段

作者&投稿:守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如何分层及段意~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分层及段意如下:
第一段(第1—4节):写在风雨交加的大年夜中,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第5—11节):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幻想中享受到了温暖、美食、圣诞树关怀等。第三段(第12、13节):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这个故事描述了当时冷酷的现实与女孩美妙的幻想交织的画页。
文章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之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明亮与黑暗的反差、温暖与残酷的对比,将整部作品引入一种令人心碎的凄惨境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845年10月,安徒生再次访问意大利。在圣诞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格洛斯顿城的朋友们再三邀请安徒生去那里过圣诞节。安徒生兴冲冲地坐上了去格洛斯顿的马车。在格洛斯顿城,他看到马路旁挂着“欢迎安徒生先生到来”的条幅,书店里摆满了他创作的童话。
安徒生的马车在格洛斯顿的街道上缓缓前进,他要体会一下城市里的圣诞节气氛。然而,就在热闹的街道尽头,他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手臂上挂着一个篮子,背着个瘦弱的婴儿,有气无力地乞讨着。
不远处,一个只有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卖火柴,她的手都冻僵了。可是,路过的人已经不多了,金发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没有卖掉。安徒生回去以后就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4节):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第5-11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2-13节):讲小女孩死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全文赏析:
在文章结构上,作者匠心独运,这主要表现在新年的美好快乐与小女孩冻死街头的对比。在一般人民里,新年是一片欢乐祥和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可有谁会想到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冻死街头呢?这一强烈的反差,谁都会打一个冷颤。
其次是温暖的阳光与小女孩冰冷的尸体对比,温暖的阳光为什么照不到小女孩的身上?这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真实写照。小女孩的悲惨结局是当时千千万万穷苦孩子的缩影。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三是通过课文,使学生走近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这是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年夜。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故事接下来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②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关于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几句,如,“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可为什么她还是擦着了一根,并且一根接一根地擦燃,直至擦燃一大把呢?如果说第一次她斗胆“终于”抽出一根,是她实在太冷了的缘故,那么后面的几次,就跟寒冷没有任何关系了。

第一次擦燃火柴带来的幻象,带给她片刻的幸福和欢愉,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跟“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的踌躇和后者的毫不犹豫,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奶,所以她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留住幻象中的奶奶。

③“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这段话不光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还暗示了小女孩的死,也预示了在下一次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将是奶奶,作者这样写是颇有用心的。

④“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如果说,整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幻象能了解小女孩的内心渴望,那么这几句小女孩的内心独白加深了我们的感受。见到亲爱的奶奶,她急迫地叫起来,她知道奶奶也会在火柴熄灭时很快不见,所以恳求奶奶把她带走,她向奶奶表达自己此时痛苦的心情。小女孩的话中四次出现了感叹号,表达了小女孩的渴盼。在教学中,这里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

⑤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联系前文的内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我们要注意到句子里的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前一个“幸福”,联系前文可知其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2)对词语的理解。

圣诞树:基督教徒12月25日纪念耶稣诞生,把这一天叫“圣诞节”。过圣诞节的时候,把砍下来的枞树或松树陈设在屋内,用蜡烛、糖果、纸花、玩具、画片等装饰起来,叫作圣诞树。

闪烁:发出光亮。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体上的东西,认为死亡就是灵魂离开躯体。

二、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三、教学建议

1.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这不仅是教材选用过安徒生的《丑小鸭》,还因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来(1913年周作人先生最早把安徒生的作品介绍到中国)在中国广泛的影响。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安徒生童话他们可能会觉得浅近,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是每个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

2.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可以结合课后思考2引导学生读悟结合。在朗读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读悟,重点读好擦火柴的部分,可以通过幻象和现实对比朗读的方式,读出小女孩内心渴望的美好和现实的严酷,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作者深深的同情,从而体会作者表达方法及表达效果。朗读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幻象描述的情景。

3.本文教学的难点是,如何让今天中国的小孩子体会到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读、思、议结合起来,不要人为地割裂。例如,在“卖火柴”这部分,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结合具体语句相互交流感受,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设身处地地引导孩子走进文本。在“擦火柴”这部分,可以先整体默读,启发学生说一说,小女孩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再讨论:她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再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精读,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焰的奇异,读出火柴熄灭后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讨论:她为什么会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见大火炉?让学生体会到,因为小女孩太冷,期盼大火炉出现,可见作者的想象和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读法自学。最后,把这部分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整体上加深理解和感受。

4.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思考题3提到的两个句子,教学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可以鼓励学生就有关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后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体会,体会到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其中饱含的作者的感情。

5.课后的第4题为学生交流读书感受提供了一个平台,要用足用好教材。可以引导学生读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首小诗,体会作者对小女孩命运的关注和同情,以此打开话题,让学生也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深情地读给小女孩听,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在写话的同时,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

6.教学时要注意本组的编排特点及编排目的,学完课文后,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及其影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走近安徒生”或“安徒生童话故事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这也是课后选做题的设计意图。

7.本课生字教学应注意“兜”字的写法。“兜”字一共是11画,笔顺是:兜。

四、教学案例

片段:

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感情

师: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生活是那样悲惨,她的幻想是那么美好!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联系上文,提出你们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生读书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生:课文说小女孩和奶奶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的问题是这个地方是什么样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师:好,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小女孩为什么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呢?

生:我注意到结尾用了两个幸福,小女孩死得那么惨,为什么还用“幸福”?

师: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那你们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呢?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生讨论交流。)

师:找到答案了吗?谁先来说。

生:我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可能是小女孩梦想中的天堂吧。因为现实生活中穷人是不可能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的,只有传说中的天堂才有可能。

师:是的,小女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实际上是说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

生:我读懂了为什么小女孩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这个问题。因为小女孩在临死的时候出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

师:读到这里,我们的心情是那样沉重。一个有着美好幻想的小女孩,一个想过幸福生活的小女孩,却悲惨地死去了!接着说,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第二个幸福并不是真正的幸福,说她“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实际上就是说她死了。

生:我对结尾的两个“幸福”是这样想的:小女孩并没有真正的幸福,但她在临死前看到了她最希望得到的东西,特别是能跟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在一起,她觉得幸福。

师:你们的理解都有道理。安徒生这位伟大的作家,有着博大的胸怀和善良仁慈的心,他是多么希望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的穷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谁还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课文第8自然段写道:“‘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读到这个地方我心里十分难受,因为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不知道这一次要到上帝那儿去的就是她自己。

生:这段话也让我很感动:“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里让我有一种十分凄凉的感觉。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人们快乐地迎接新年,可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再也看不到新年的太阳了。

师:同学们,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这样痛苦,幻想是这样美好,而结局是这样的悲惨。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有个叫刘倩倩的中国孩子读了这个童话,深受感动,写下了一首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首诗。

(生读。)

师:《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让每一个读者都深受感动。两百年过去了,安徒生作品中这个充满幻想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孩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课后,请同学们写几句话,送给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一生写下了一百多篇童话,受到全世界儿童和大人的喜爱。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安徒生童话全集》。希望同学们像今天一样用心去阅读,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1.安徒生(1805—1875)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他出生于丹麦中部的小城市欧登塞。父亲是一个穷苦鞋匠,曾在拿破仑军队中当过雇佣兵。父亲死后,母亲靠洗衣度日,祖母有时还上街行乞。因家境贫寒,安徒生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十四岁时独自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后来在一些艺术家帮助之下,获得了助学金,才正式上学。他刻苦学习,终于从文盲变成了作家。

在十七岁那年,安徒生发表了诗剧《阿尔芙索尔》,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安徒生写过一些剧本、小说、游记和诗歌,但他的主要作品是童话。他的童话和过去的童话不同,并不是民间传说的重述。安徒生立足于现实生活,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安徒生的第一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发表于1835年底,作为他送给孩子们的新年礼物。此后,他的童话故事相继出版。

在英语国家中,安徒生的作品是青少年教育的范本,同时他也是属于全世界的。他的作品被译成八十多种文字,是丹麦对世界文学最伟大的贡献。

2.安徒生《我的童话人生》(节选)

我写童话的欲望愈发强烈,根本停不下笔来。有些人还对我上边提到的童话表示很喜爱,这友谊的星火之光促使我尽可能施展才华,写出更多的童话。第二年,我的第二本童话集出版了。随后不久,我又推出了第三本,里边就有我写的最长的一篇童话《海的女儿》。这篇童话颇为引人注目,人们也开始对我随后出版的童话集增添了兴趣。后来,每逢圣诞节,我就出版一本新的童话集。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惯例,每年的圣诞树上不能没有我的童话集。费斯特先生和约根森小姐甚至试着在舞台上讲了我一篇新奇有趣的童话故事。我这些童话和那些人们听腻了的徒有华丽辞藻的童话可不一样,讲出来它是那么地新鲜,富有变化。

……

德国一位十分著名的美学家,曾跟我谈起关于在舞台上讲童话故事的事,他评价极高,还补充说,丹麦的公众一定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鉴赏品位,能不受闪闪发光的外壳的诱惑,而直接领略童话的内核精髓。

前边刚说了,为了一开始就给读者一个正确的印象,我把第一本童话集叫《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我的文字,完全是我跟小孩子讲故事时的表述口吻,我渐渐得出结论,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这样的文字风格。孩子们最喜欢童话里描写的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而另一方面,成人则对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更感兴趣。把童话变成孩子和成人都能看的读物,我相信,这也是今天任何一位童话作家的写作目标。他们找到了开启童话的大门,领悟了童话的精神。因此,我在出版第三本新童话集时,删除了那句话“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这些我精心构思写作的童话,得到了人们真心的喜爱和承认。我不能奢望更多,倒真有点担心、害怕,以后每一本新书还能否得到这样的激励。

3.火柴为什么能在墙上擦燃?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火柴的出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人类摆脱了“钻木取火”的原始方式。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1805年问世的,称为硫酸火柴,火柴头浸入硫酸中才燃起火来。

五、相关链接

1816年,法国人德鲁森制成了黄磷摩擦火柴,火柴头上涂有硫黄,再裹上黄磷、铅丹或二氧化锰及树胶的混合物。黄磷是剧毒物质,人误服0.1~0.2克就会死亡。用黄磷制成的火柴,受热到40 °C时就会起火燃烧,在粗糙的物体上一擦就着,容易引起火灾,很不安全。

1845年,奥地利化学家施勒特尔发现无毒且不能自燃的红磷,从而出现了安全火柴。安全火柴是把引火物成分分别涂在火柴头和特殊摩擦表面两个部位上制成的。1855年,瑞典人伦斯特勒姆获此项专利。他用可燃物三硫化锑、氧化剂氯酸钾、二氧化锰及树胶调成浆糊状涂在浸过石蜡的小木棒上制成火柴头,把红磷、细沙做成稠浆涂在火柴盒的侧面做成沙皮。这样,火柴头只有在火柴盒侧面的沙皮上摩擦,才会点着。这种火柴既没有毒,又不容易引起火灾,因此称为“安全火柴”。

可是,由于黄磷火柴不易变质并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一直流行到19世纪末。安全火柴在20世纪初才完全取代被各国定为违禁产品的黄磷火柴。安徒生生于1805年,死于1875年。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使用黄磷火柴时期,所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墙上就能擦燃火柴。

从不安全火柴到安全火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科技进步的历程。现在已出现了防水火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功能特异的火柴,一定还将陆续问世。

①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这是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年夜。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故事接下来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②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关于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几句,如,“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可为什么她还是擦着了一根,并且一根接一根地擦燃,直至擦燃一大把呢?如果说第一次她斗胆“终于”抽出一根,是她实在太冷了的缘故,那么后面的几次,就跟寒冷没有任何关系了。

第一次擦燃火柴带来的幻象,带给她片刻的幸福和欢愉,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跟“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的踌躇和后者的毫不犹豫,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奶,所以她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留住幻象中的奶奶。

③“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这段话不光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还暗示了小女孩的死,也预示了在下一次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将是奶奶,作者这样写是颇有用心的。

④“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如果说,整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幻象能了解小女孩的内心渴望,那么这几句小女孩的内心独白加深了我们的感受。见到亲爱的奶奶,她急迫地叫起来,她知道奶奶也会在火柴熄灭时很快不见,所以恳求奶奶把她带走,她向奶奶表达自己此时痛苦的心情。小女孩的话中四次出现了感叹号,表达了小女孩的渴盼。在教学中,这里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

⑤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联系前文的内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我们要注意到句子里的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前一个“幸福”,联系前文可知其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4段:流落街头
5~10段:幸福幻想
11~12段:笑离人间
我是小学生,我做过这道题,这个回答是对的。请给分哦!~
第十段解析: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想中去世了,说明了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第十二段解析:又冷又饿,没有幸福,没有关爱,小女孩只有在幻想中才是幸福的,尽管这幻想如此短暂,更衬托出了小女孩不幸的命运。

1- 4小节一段
段意:街头卖火柴

5-8小节一段
段意:美丽的幻象

9-12小节一段
段意:小女孩在新年的幸福中和奶奶一起飞到了快乐世界

从这几件事中体会到小女孩渴望快乐的童年,幸福的生活,美好的家庭。也写出的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1——4:讲了在下雪的大年夜,一个光头赤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走在大街上的情景。
5——10:将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她看到的幻景。
11——12:讲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
绝对没有问题,我滴老师抄在黑板上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共几段?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4节):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第二段(第5-11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第三段(第12-13节):讲小女孩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

卖火柴的小女孩分几段?
1、第一段(第1—4节):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2、第二段(第5—11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3、第三段(第12、13节):讲小女孩死了。二、卖火柴的小女孩 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主要讲了一...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段意是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在大年夜的晚上,一个赤着脚的女孩走在大街上。第二段:小女孩不敢回家哦冒着雪在街上走着。第三段讲:小女孩不敢回家哦,蜷缩着在墙角坐下。第四段讲:小女孩擦然一根火柴,幻觉中,自己坐在一个大火炉前。第六段讲:小女孩又擦然一根火柴,幻觉中一只烤鹅向他走来。第七段...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分为几部分?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分层及段意如下:第一段(第1—4节):写在风雨交加的大年夜中,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第二段(第5—11节):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幻想中享受到了温暖、美食、圣诞树关怀等。第三段(第12、13节):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分为几部分
3部分,1残酷现实2美好幻景3悲惨死去

卖火柴的小女孩背诵哪几个自然段
卖火柴的小女孩背诵的自然段如下:1、第一段(1-4):在大年夜的风雪中,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她一根也没卖出去。2、第二段(5-9):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各种幻象。3、第三段(10-11):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卖火柴的小女孩介绍: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

六年级语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应该分成几段?谁有段意???
应分5段!一.写了小女孩从家里出来卖火柴的情景.二.小女孩第一次划着了火柴所看到的情景.三.小女孩第二次划找了火柴所看到的情景.四.小女孩划着了所有的火柴的情景.五.小女孩带着微笑离开了世界.

《买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怎么分大段
(1~4):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5~10):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美好的幻象 (11~13):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 望采纳:)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大意和全文的中心思想是...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8):讲圣诞节前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机上卖火柴。第二部分(9-17):讲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然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第三部分(18-19)讲人们发现小女孩被冻死了。中心思想:课文通过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夜被冻死在街头的悲惨...

卖火柴的小女孩分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分三段,一段写了小女孩又饿又冷,冒雪走在大街上。二段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和她看到的幻景。三段写了 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参考资料:教材全解

亭湖区17228426786: 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分段 -
邵罗小儿: 【内容提要】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4节):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第5—11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2、13节):讲小女孩死了. 【中心思想】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亭湖区17228426786: <卖火柴的小女孩>分段 -
邵罗小儿: 第1自然段——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第11自然段 第1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亭湖区17228426786: 卖火柴的小女孩分段还要段意,但不要1 - 4 5 - 11 12 - 13的,要创新的!! -
邵罗小儿:1-2 -3 4-4------------------4

亭湖区17228426786: 卖火柴的小女孩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哪3个部分?速度在线等 -
邵罗小儿: 1 —— 4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5——11五次擦亮火柴 12——13小女孩死了 !!!!!!!!!!!!!!!!!!!!!!!!!!!!

亭湖区17228426786: 《买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怎么分大段 -
邵罗小儿: (1~4):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5~10):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美好的幻象 (11~13):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望采纳:)

亭湖区17228426786: 卖火柴的小女孩,自然段分层 -
邵罗小儿: 第一层:“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那一断,讲的是小女孩的状态以及作者对其心理的分析,或是讲的是小女孩点火柴之前. 第二层:“火炉不见了.”讲得是小女孩的点火柴时的想象,以及她的举动.也可以说是小女孩点火柴的过程. 第三层:最后一句,讲火柴的熄灭.

亭湖区17228426786: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 -
邵罗小儿: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先讲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赤着脚卖火柴, 接着,小女孩一次又一次的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产生了种种幻景,最后讲小女孩大年夜冻死了 .

亭湖区17228426786: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五自然段分四层意思用分竖线分层,并写出第二和第四层的意思 -
邵罗小儿: 分四层:他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终于抽出了一根.//哧!......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面前,......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烧过了的火柴梗.// 你说的是大概意思,还是表达了什么?说具体些再回答你.

亭湖区17228426786: 卖火柴的小女孩段意 -
邵罗小儿: 一(1-4)讲在下雪的除夕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仍在大街上的情景 二(5-11)讲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后,她所看到的幻境 三(12.13)讲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

亭湖区17228426786: 卖火柴的小女孩梗概 -
邵罗小儿:[答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首先写在大年夜,天下着雪,一个小女孩在街头上卖火柴,她又饥又饿,在街头瑟瑟抖,而且她剩下的唯一一只鞋还落在了马路上,被马车给轧坏了.接着写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了一次次的美好的幻觉,这表现了小女孩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