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品和人品的区别及各自涵义

作者&投稿:挚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书品很大程度上是人品的反应~

析“书品即人品”之误--兼论书品的决定因素
书法评论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对中国书法这一传统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活动起到指导作用。尽管对于艺术和艺术品的评价或判断存在很多争议,但普遍认为艺术家不但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并且应该掌握表达情感的技巧。艺术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活动的产物,它应当是其情感的表现。书法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但作为艺术,它应当有其独立的且符合艺术审美普遍原理的基本规则。当今的书法审美标准依然比较混乱.诸如。“书品即人品”、“字如其人”这类既不科学也不严谨的命题观点,长期以来被一些书法评论者所认同使书法学习和爱好者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产生疑惑,对书法评价的正常展开产生不良影响。不少研究者对这一观点及其所导致的“悖论”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与该观点许多不相符合的事例,但关于书品与人品关系的表达和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对于否定这一命题仍显得不够坚定。本文从书法评论的历史出发,分析“人品”和“书品”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关系演化。然后就这一命题的错误及其负面影响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本文基于书法作品的形成过程探讨提高书法
品味的正确途径,进而为书法艺术的学习提供指南。0 k3 F+ B4 {9 V# i" W
一、人品与书品的概念及其关系演化5 P- w( P. ~1 H; |7 N7 o
历代的书论在对书家进行品评时,一般都会对其人也加以评论。有的则试图指出书家的书品和人品之间的某种关联,得出“书品即人品”的命题,并以此对其书法艺术进行判断。但却无法解释诸多客观事实,从而招致“书品非人品”这一反命题的出现。产生这种误会的原因,除了审美主体的主观心理因素之外,概念的不确定性或许是其症结之所在。- @' T: l+ q7 q0 }2 I b* B
(一)人品的概念4 w! f6 o M4 R6 }9 P
人品,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人的品质”,口语也指“人的仪表”。撤开后者,仅是人的品质,它可以指与生俱来的性情、后天的修为涵养、以及为人处世的思想道德等诸多方面的特征。考察发现,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品”的内在意义是不尽相同的,并且与人才选拔制度和社会风尚有关。但就具体的人物评论而言,人品所指不一定与时代一致。评论者2 M* ~: y) E/ J; N1 z. G
在不同的场合和语言背景下,人品可能具有不同的指向。为了进一步分析方便,将人品的解释简单地分为以下三种不同形式。
1.德才人品说' ^8 K% h# T0 I
班固在《汉书?古今人表》中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分类论述。基于儒家思想,班固按照智慧才学、道德操行等标准将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即所谓“九品论人”。可以看出,人品在此指的是人物在“智慧才学”和“道德操行”这两个主要方面的综合特征。借鉴此分类,曹魏采取“九品中正制”选取人才。曹操之后,曹丕延续前制,立“九品官人之法”作为选官制度。简单地说,人品在这里具有“德”和“才”两方面的含义。: @* Z% f2 [' e
2.才性人品说! ~ J4 w2 h1 T! m/ s4 j7 {+ |
汉魏以来的人物品藻之风在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有大量记载。但此时的“人品”似乎局限于人物审美范畴里的“自然才性”,主要是指人物的性情、气质和修养等方面的特征【7]。如“籍子浑,器量弘广,康子绍,清远雅正;涛子简,疏通高素。一此类描述实指人的气质、性情、涵养等具有审美意味的综合特征。其原因或许与九品中正制的蜕变有关.由于统治者的利用和门阀势力的膨胀,品评人物渐渐为少数贵族所操纵,最后只重出身,不论德才,沦为世家大族巩固特权的工具。大批优秀志士被排挤于仕途之外,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主要在于文化艺术方面。鉴于文化艺术的风格和造诣与个人的性情才学之间的密切联系,相应的人品当然就着重人的自然才性。* X$ q% H, G2 h1 r" A; \
3,道德人品说1 }" ^% B( @0 x2 @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以加强中央集权。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0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或许由于科举制度已经实现了人的智慧才学上的评价,人品逐渐分离演化成为道德范畴的概念。当今,一般情形下。人品”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为人处世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方式。从效用的角度上来看,既可能促进也可能妨害个人和社会的幸福。诚实、公正、谨慎、廉洁、积极、坚毅、谦逊等品质对社会幸福和谐有利。相反地,虚伪、偏袒、粗莽、腐败、消极、怯弱、骄横等品质则会产生负面作用。

“人品"[ rén pǐn ]:人的品质
“书品”[ shū pǐn ]:1.评论书法优劣的书。历代以“书品”为题名的很多,其中较著名的有南朝梁庾肩吾《书品》、明杨慎《书品》和清杨景曾《书品》等。2.书法的风格造诣。3.册命的官品。
“人品”比“书品”更加重要,因为常说“书如其人”
释义:
1、人品[ rén pǐn ] :人的品质。包括责任、勇敢、自信、宽容、善良等,人品是为了让一个人变的更加好,更加强大。
2、书品[ shū pǐn ]:是指一部作品在作者的展现下,包含着精神层面、情操,书的气质和神韵总要渗透着作者的思想和灵魂。
“人品”比“书品”更加重要,因为常说“书如其人”,一个人的人品是会体现在其作品之中的,“人品”是“书品”的灵魂。

  天脉欢迎朋友来小屋坐客!

  [书法专栏]简论书品和人品
  古今论书,往往兼论人品。在“书品”和“人品”的关系上,历来就有“书如其人”,“书品即人品”之说。因此,提倡书家重书亦重人,立品为先。

  书如其人

  由于一个人的书法作品,其中既包含着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也包含着作者的个性和情操。“如人面不同,性分各异书道虽一,各有所便。”(唐 张怀瓘《六体书论》)所以,书家的艺术风格是各不一致的。唐代诸家都是学王的,但欧、虞、褚、薛、许、李、颜、柳各自成体。北宋四家都是学颜的,而蔡胜于度,苏胜于趣,黄胜于韵,米度胜于姿,风格各不相同。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个性有差别,虽处于同一个时代,学宗一家,而他们的书法艺术,却有着不同的面貌。其实,书法的气质、神韵,总是要渗透着书家的思想感情,总是要在书家的作品之中顽强地表现出来,谁想抑制也抑制不住的。

  我国书法艺术历来注重字的气质、神韵。因为书法艺术是能够寄托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早在西汉晚期扬雄就说过:“书,心画也。”(《扬子法言》)这一论断,揭示了书法与创作主体内心世界的关系这一方面。至东汉晚期,赵壹正式提出:“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的观点。把“书如其人”进一步具体化了。后来,明人 项穆又阐发了这个道理。“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 ,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但人心不同,诚如其面,由中发外,书亦云然。(《书法雅言。辨体》)这里又谈到书法还能表现人的性格和气质特征。他又说:“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书法雅言·心相》)到了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写道:“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又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里则进一步指出书法不仅表现人的性情,而且表现学识、才能和志向。也就是指一个书法家的人品道德。刘熙载还将各种身份不同的人的书法特点作了概括:“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事实正是如此。历史上垂昭千古的书法大家几乎都是忠正廉洁、品质高尚的人。他们的道德、情操、人格、气节和他们的书法作品并传后世,使人赞颂不已。比如,王羲之的那种高雅闲逸的风致;颜真卿那种刚毅正直的气节;苏东坡那种旷达豪放的气概;祝允明的风流潇洒;郑板桥的不同流俗;邓石如的朴质敦厚等等,都可以从他们书法作品中体会到他们这些高尚品德。所以说,“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艺概·书概》)这就更透辟地指出了书法艺术展示着人的精神面貌问题。

  然而同是一位作者,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操之下却是“涉乐方笑”,“言衷已叹”,写出的字也各具特色,有所差异。如颜真卿写的著名楷书《多宝塔感应碑》和素称“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就是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情下书写而成的。前者颜氏怀着对多宝塔的虔诚之情,创造出一笔不苟,端庄浑厚的颜楷艺术风格;后者颜氏怀着对叛将叛臣的无比愤怒,对侄子的深沉悲伤的哀思,创作出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涂涂改改悲愤之情跃然纸上的颜行艺术风格。正如陈绎曾所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翰林要诀》)唐孙过庭谈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书谱》)正由于书法是一种富有感情的艺术形式,所以扬雄谓之“心画”,王羲之谓之“书意”,徐文长谓之“书神”,都简明扼要地指出了书法艺术的精神实质。一言以蔽之,“如其人而已。”

  重书亦重人,立品为先

  我国书法史上有一个传统观念,即重书亦重人,强调学书先学做人----立品为先。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说:“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论书》)封建时代的君子小人标准,固然不足为今日凭,但从苏轼的见解里,仍有可借我们摘取的合理内容,这就是在艺术创作中,人品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明代遗民傅山论书,也着重指出了人品与书品的关系。他在《作字示儿孙》诗中,一开头就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他又说:“字亦何与人事,政复恐其带奴俗气.若得无奴俗气,乃可与论风期日上耳,不惟字。”他钦慕王羲之的为人,对王羲之“至今徒以书法传”表示惋惜。他敬佩颜真卿:“作字先作人,亦恶带奴貌。试看鲁公书,心画自孤傲。生死不可回,岂为乱逆要!”清代朱和羹在其《临池心解》中也指出:“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然则士君子虽有绝艺,而立身一败,为世所羞,可不为殷鉴哉!”凡此,都是从人品上立论。这就是说,欣赏某人的书法,要兼顾到写字的为人,欣赏书法也就是欣赏其人品。如果书家的道德品质高尚,他的书法也就会有奇古的格调,其作品才能为世人所珍爱。如果书家的道德败坏,字写得再好也不被人们重视。想用书法艺术的成就来掩盖或弥补其人品的缺陷,那是不行的。在此问题上从古代书迹流传的情况看,大概也是如此。如被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被叹为书法观止的颜真卿,不仅因为他们字写的好,也因为他们的人品高尚。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林则徐,他们的书法比之历史上一些书法名家,也许并不十分突出,但他们的字却特别受到保护和爱戴。相反,有的人也许些的不错,但人品不好,其书亦被排斥。如宋代秦桧的字,若论技术也有相当的功力,但其字流传很少;传说宋代四家“苏、黄、米、蔡”的“蔡”原指蔡京,后因他人品不好,改为蔡襄。又为明末的张瑞图以及清代的曾国藩、郑孝胥等人,书技极熟,书名很大,但受到人品的影响,在历史上不为人所重,或受人厌弃,书随人而逝,泯灭不传,则更是人所共知的事例。

  苏东坡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苏轼《东坡集》)他的论书观点很明确,善书还必须人品高,其作品才能为世所珍。那些大节有亏,道德败坏的人,纵能写一笔好字,也不为识者所欣赏。这种观点,如从艺术角度看,似乎有些偏颇,然而我认为重书品亦重人品是对书法家德行修养的一般要求。书品人品不可能绝对化的分开对待。书品和人品不可分,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认定的。从《宣和书谱》的记载来看,就是从杜牧的为人并结合他的诗文这一高度来品评他的书法的。他说:“牧刚正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时务。于诗情致豪迈……其作《阿房宫赋》辞彩尤丽,有诗人规谏之风,至今学者称之。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由此可知,一个多才多艺的文人,无论是做诗、作文、写字或绘画,它们之间在风格上就其大的方面来说,则总是统一的。

  总之,无论作者是好是坏,其精神面貌总要反映到其书法作品中的,这是客观的历史结论。

  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有其深厚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本质上的原因。首先,我国有个传统,即总喜欢把美的事物同伦理道德观念联系起来,认为只有该事物同时具有较高尚的道德精神意义时才值得特别崇敬或才算较高级的美。其次,书法艺术是一种欣赏品,从艺书心理学讲,人们在创作或欣赏艺术作品时都伴有一种使人愉悦的美感情绪。在欣赏作品时自然要联想到创作者其人。假如作者是一位为人们所敬仰的英雄,或是一位人品很好的人,在欣赏其作品时,得到美的享受之外,也受到其高尚道德情操的感染。事实正是这样:颜真卿为国 忠心耿耿,处世刚正不阿。他的书法也是刚劲雄健,气度轩昂,结构严谨,一笔不苟。尤其是《祭侄稿》,真把他的人品、感情、艺术融合在一起,确是笔笔血,字字泪。英风烈气,见于笔端。其感情通过书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周恩来总理为江南死难烈士致哀写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沉着稳健,气郁而字敛,表现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烈士们的哀悼,使人越看越爱,心往神驰。欣赏这样的作品,就会得到思想和美感的双丰收,兴致也就会更高,如上文所列举,作者人品不好,甚至很坏,看他的字时必然想到他的为人,不免兴味索然,甚至产生厌恶或反感,还有多少美感享受可言!因此,人们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都是非常谨慎的。所以说,书如其人,不仅体现于“善”和“恶”这类原则性的问题上,也包含着一个人的心胸、学养、性格、情趣等方面。“自来书品,视其人品。故无学不足以言书,无品尤不足以言书。此书道之理也。”(李健《书道》清代李瑞清在《清道人遗集逸稿》中说的好:“学书先贵立品。右军人品高,故书入神品。决非胸怀比卑污而书能佳,以可断言也。”)

  这就是书品人品并重,立品为先的辩证关系和历史事实。这就是我国书法史上所形成的一种审美观念和评论书品和人品关系的根本观点,不是任何人所能改变的。

  加强修养,全面提高

  在书法艺术本质中,体现着人的道德、学问、人品。书法作为艺术,它能够而且必然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文化素养、性格好尚,甚至思想倾向和道德风貌。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欣赏品的书法艺术,它是一种审美意识的表现;书法作品则是物质形态化了的审美意识;书法作品是书家的产品,而书家本身又受特定的时代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特定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所制约的。同时,一切艺术都离不开作者的人格与个性,而创作十分注意个人风格。风格是什么?马克思说:“风格就是人”。凡是一种成功的作品,必定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的。如果千人一面的话,那就失掉了个性,失掉了人格和个性,就失去了风格。没有个性的书法作品,就不是真正的艺术。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能否创立个人风格,是决定一个书家艺术成败的关键所在。从这个高度来认识问题,作为一个书家来说,那就必须去完美自己的人格,保持自己的个性,力争作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当然,有文化修养的人,不一定是书法家;但是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而且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这是关系到作者的气质书风能不能脱俗和获得更高成就的问题。由此可见,书法美的实质就是通过形象而对抽象线条所表现出来的书法家的人格美或情性美。因此,只是在笔法与结构上的追求是远远不够的。一位有所作为的书法家总是注重自身的学识素养和胸襟气质,总是注意陶冶自己的心灵,开拓自己的视野,也总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怨融入笔端,总要在书法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所以,善于书法的人,总是力求把传统和创新、技巧和意境妍美和质朴等完美的结合起来,力求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力求达到人品与书品的统一。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内容与形式,人品与书品的统一呢?

  这就是:书家不仅要有书内功夫,而且要有书外功夫。

  我国书法历来重传统、重视师承、重技法,既重书内功夫,也重书外功夫。然而,当前,在书法界特别是青年中,有些人却只热衷于学习技法,对于书法理论、书法史、文学知识等书外功的修养却问津不够,甚至厌烦。至于道德、情操、气质的修养则更不重视了。这是一种重书不重人的倾向,实质也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在书法界里的一种反映。宋 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书也是这样,要想学有成就,书外的功夫是必不可少的。老书法家司徒越先生曾经说过:“多读帖有助于学书,多读书也有助于学书”,“除从古代的名家、大家的书法中汲取营养外,可以多学点诗文。古人说诗书可以化气质,气质变了,书卷气也就出来了。”已故书法家陆维钊教授临终前谆谆告诫他的学生:“不能光埋头写字刻印,首先要紧的是道德学问,少了这个就立不住。古今没有无学问的大书家。我们浙江就有个传统,从徐青藤、赵 叔到近代诸家,他们的艺术造诣都是扎根于学问基础之上的。……要淡于名利,追求名利就不能静心做学问。”(见《书法》1981年第三期)

  从以上论述,我们认识到,要做一个真正的书家,必须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实现全面提高。除了习作和学习技法理论外,必须学习和掌握各个层次的知识。如书法史和历代书论,文字学、古代汉语、历史、文学、文艺理论、现代汉语以及美学和中外美学史、哲学等;同时还必须努力和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并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化入气质、化为技能,才能在书体中能动地表现出来。书体应是书家渊博的知识,高深的思想艺术修养,娴熟深厚的技法、功力的结晶体,而书法功夫浑厚达到一定水准时,所谓神采、气韵才会不期而至。书法艺术要达到高层次阶段,不是比功力的深厚,比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比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的修养。所以,要想学有成就,书以成家,就必须构建起自己完整的书法知识结构,必须加强并具备书法上的全面修养。这就是:书法的功夫与修养,文化的悟性与修养,个人的气质与修养。这三个方面的提高,是缺一不可的。如此,才能在书法创作的意境与风格上有所开拓,从而获得成功。正如项穆所说:“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今曰:人正则书正,心为人之师,心正则人正矣。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事正矣。……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故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故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书法雅言》)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书家,要创作出具有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的书法优秀作品,就要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以促使自己的艺术作品更趋成熟和走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则应坚持重书亦重人,立品为先的原则,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新时代开拓、创新、进步思想的,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品与书品统一的文艺工作者。

  △ △ △

  人品与书品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上文所论确有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牵制的方面,不可否认。然而还有不可忽视的则是书法技巧本身有其独立性。在笔画、章法、布白、风格、境界诸方面都有着深厚的继承渊源,这种继承的作用比自身所在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人品影响要来的大。有时面对一幅作品,很难断定作者的忠奸善恶。其实,有的人品好,不见得写出好的书法作品;反之,也不一定写不好。因此,“书如其人”,不可绝对化,对书品人品两者关系,决不可做等量齐观。倘专以人品论书,学书,我们的书学发展就要走向单调、断裂和畸形。所以,不应因人而废书、废论。我们应当这样说,作为一个艺术家、书法家,应促自身朝着人品、书品俱佳的方向发展,成为“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人格”的人,对其历史人物人品的欠缺,亦不可概而否定其艺术成就,更不须讳莫如深。

  谨供参考!

  祝您好运!


品格 人品 这俩词的含义是什么?
人品是个人的道德,伦理,一个人的家庭教育以及为人处世的一种修养。网络新意人品爆发指运气极好。品格,指性格。也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和风格。物品的质量、规格等

人品与文品的关系是什么
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在名为《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风格就是人”的命题,认为风格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主的主观精神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趣味等。从中得出的是人们对人品是否就是文品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实要了解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首先我们先了解人品与文品的含义。何为人品...

气质,品质,素质,性格,修养,道德,人品怎么区
品质,是个人为人做事的原则,体现个人的价值 观 素质,是某一类人,作为社会不同角色,所要 体现的职业或者行业的规范作风 性格,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习惯或者爱好。修养,人的受教育程度的体现,以及某个专长 造诣的高深程度。道德,是意识形态和精神境界的象征,人品,综合了道德,修养,品质,素质等...

人类为什么有品质人品有好坏的区别?
究其原因,员工人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缺乏忠诚、敬业、服从、合作的团队,往往更容易迷失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损公肥私的争斗中。众多的单位领导都认定:能力合格的人不一定是上品,而人品不合格的人就是危险品。没有人会愿意重用一个成绩合格但人品有问题的危险人物。一个人品不好,即使有天大的...

为什么说牌品不好等于人品不好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牌品·人品 品,品德、品性、品味也。人上一百,形形 *** ,从方方面面可分为三流九等,有的是“阳春白雪”,有的是“下里巴人”;有的爱“莲”,有的爱“菊”,有的爱“牡丹”;有的高唱“大江东去”,有的低吟“寻寻觅觅”。

人品重要还是品行重要
品行更重要吧,品行的范围更大,虽然人总是不完美的,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缺点,但品行端正的人的缺点显然更少,在同等情况下,品行好的人更可靠。

什么是人品?什么是道德?道德和人品有什么区别?怎么具备道德人品?
道德:道是无形自然的规则,德是人在生活中对道的具体运用。区别:人品是人的行为与道德的契合度,契合度高者就是人品好。但是人品基于人,道德并不局限于人,还有其他众生。怎么具备道德人品:遵循道行事,就具备了。但是要遵循道,必须知道 道是什么,道的规则之一: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

人品端正还是品行端正
人品端正。人品端正主要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包括正直、诚实、守信、勇敢等方面的品质。一个有着良好人品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往往能够坚守原则,遵守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他人,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有人说衣品如人品,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一、衣品与人品无绝对关系 衣品和人品其实没有实际和绝对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有些人的工作和职业上就可以看出来,因为他的工作是要求穿衣必须要谨慎,那么这个时候您就不能够将自己的人品与艺品展现不过勾了,当然你生活中穿衣服,那肯定就和人品有一定的关系,但也都不是很大...

...如人品、品种、物品。具体到哪一方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没?
品字有三个口,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三口之家,上面一个大口代表男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下面两个小口一个代表是他老婆,一个代表是他儿子或女儿,她们都依偎在这个男人身边,靠这个男人去呵护她们,保护她们,养护他们,这个品字可以代表现在的社会家庭关系,计划生育政策促使他们只能成品,而古代的古有十...

福山区18427774227: “人品”、“书品”各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哪个重要?为什么? -
施睿澳特: “人品"[ rén pǐn ]:人的品质 “书品”[ shū pǐn ]:1.评论书法优劣的书.历代以“书品”为题名的很多,其中较著名的有南朝梁庾肩吾《书品》、明杨慎《书品》和清杨景曾《书品》等.2.书法的风格造诣.3.册命的官品.“人品”比“书品”...

福山区18427774227: 人品是什么意思?书品又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哪个重要?为什么? -
施睿澳特: 一个人没有人品更别谈做什么行政的了,可笑的是我们公司那些素质太差了,书品就是对书的尊重,不会乱涂画乱撕,人品重要 人品是什么?人品不仅是仁慈、不仅是关爱、不仅是奉献,请不要只看她的片面,人品是让生命更美好!人品需要...

福山区18427774227: “人品”是什么意思?“书品”又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哪个重要?为什么? -
施睿澳特: 书如其人 由于一个人的书法作品,其中既包含着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也包含着作者的个性和情操.“如人面不同,性分各异书道虽一,各有所便.”(唐 张怀瓘《六体书论》)所以,书家的艺术风格是各不一致的.唐代诸家都是学王的,但...

福山区18427774227: 人品比书品更重要什么意思 -
施睿澳特: 虽然这句话指明了要做事先做人,但是在书品和人品的关系上还是片面的 人品与书品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上文所论确有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牵制的方面,不可否认.然而还有不可忽视的则是书法技巧本身有其独立性.在笔画、章法、布白、风格、境界诸方面都有着深厚的继承渊源,这种继承的作用比自身所在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人品影响要来的大.有时面对一幅作品,很难断定作者的忠奸善恶.其实,有的人品好,不见得写出好的书法作品;反之,也不一定写不好

福山区18427774227: 书即是人,人亦即是书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施睿澳特: 什么样的人就写出什么样的书,书品即是人品,人品也就是书品.

福山区18427774227: 书法与做人的关系? -
施睿澳特: 书法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讲究气韵,力量,和总体的布局,写好字需要的静心,集中并且能和手中的笔合而为一,才能挥洒自如,因此好的书法反映能反映出做人的态度,心境和品格修养

福山区18427774227: 书品的科学定义 -
施睿澳特: 书品 中国古代对书法家及其作品作出品评的著作.它或分品论述而第其高下;或不分品第而评其优劣,是早期书论中的一种体裁.作者见解多只通过品评书法家及作品来表达,虽时或摘录书家小传、逸事,但着重于阐发或说明其艺术特点、人品...

福山区18427774227: 仔细阅读取而代之这篇短文中的最后一段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施睿澳特:[答案] 一个人的人品即为人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书品(作品所达到的境界和高度)即便再高,但人品不好的话,在别人的心中也不会留有一点点地位的.人品比书品更重要,人品的好坏通常能够通过书品体现出来.

福山区18427774227: 文品和人品的关系?
施睿澳特: 人品,我个人认为,是于为人处事,生活交往中不知不觉养成的.人品的好坏,取决于自身从外界汲取的多少以及思想是否成熟与完善. 文品,我个人认为,和人品有着千丝万缕的间接联系,文品要受到人品的束缚,从文品中可以更好的读懂某人的人品.也可以说,文品是人品的必然表现,人品是文品的最终归宿.(纯属个人观点,不同意者请见谅)

福山区18427774227: 书品是什么意思? -
施睿澳特: 书品是中国古代对书法家及其作品作出品评的著作,另外还有同名杂志《书品》. 书品介绍 它或分品第而论述其高下,或不分品第而评其优劣,是早期书论中的一种体裁.作者见解多只通过品评书法家及作品来表达,虽时或摘录书家小传、逸事,但着重于阐发或说明其艺术特点、人品风貌,而不同于书史之偏重记载生平事迹.这种体裁是受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对人物进行识鉴、品藻的习尚影响而产生的,盛于六朝、隋、唐,元明之后著述渐为稀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